摘要榆叶梅属落叶灌木,具有耐盐碱、耐寒等特征,是景观园林内重要的观赏和绿化植物。榆叶梅栽植时,做好栽培技术应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榆叶梅的成活率及其观赏效果。为提高榆叶梅的成活率及观赏价值,以辽宁省建平县为例,从繁育方法、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榆叶梅在园林绿化中的栽植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榆叶梅;栽植技术;辽宁省建平县
中图分类号:S68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4.044
榆叶梅别名小桃红,是我国原生树种,被誉为“国梅”,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榆叶梅和其他常绿植物相互搭配,可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绿化价值。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尽管该县东南部受海洋暖湿空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该县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榆叶梅的种植。2023年,建平县坚持把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力抓手,在政府机构所在地、小新线、大三线新栽绿化苗1000棵,以榆叶梅、馒头柳、白蜡树为主;补植云杉800棵,打造“不仅有盆景,更有风景”的生态宜居乡村,让美丽乡村从“一时美”成为“一直美”。建平县园林绿化栽植榆叶梅时,其成活率与栽植技术密切相关,若栽植技术滞后,后期管理工作不到位,那么榆叶梅的成活率及观赏价值必然不理想。因此,为提高榆叶梅的成活率及观赏价值,园林工作者有必要做好栽植管理工作。
1榆叶梅繁育方法
1.1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榆叶梅常见的繁殖方法,主要有芽接法和枝接法2种。1)芽接法。建议在8月底进行,合理选用砧木,如毛桃等,同时要选择优良品种1年生枝条上的饱满叶芽进行芽接作业。2)枝接法。在建平县,建议在每年2—3月进行,在植株萌芽前截取接穗,减少损伤,以保证嫁接成活率。
1.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在进行榆叶梅繁殖时亦较常见,其主要是在春末秋初利用1年生嫩枝进行扦插,亦可在早春季节利用2年生老枝进行扦插。采用嫩枝进行扦插作业时,应将插穗剪短成长度在10cm左右的小段,每一段要保留带叶节3~4个,要确保剪口平整。采用老枝进行扦插作业时,每一段插穗要保留带叶节3~4个,提高插穗成活率[1]。
1.3分株繁殖
在进行分株繁殖时,要控制好时间,在建平县宜在春季土壤化冻、植株萌芽前和秋季进行分株繁殖作业。植株分株后,要将枝条剪掉1/2,控制水分蒸发量,以便更好地保障分株繁殖成活率。
1.4压条繁殖
在进行榆叶梅压条繁殖时,应选择健壮枝条,从顶梢下20cm处剥掉一圈树皮,然后取一块薄膜放适量湿土,将其包裹在环剥部位,要扎紧薄膜上下两端,让中间呈鼓起的姿势,等待5周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后剪下根系,进而成为一株新的榆叶梅。
1.5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在榆叶梅繁殖时极为常见,播种前应做好种子挑选工作,确保所使用的种子饱满、无病、无虫。播种前要使用温水浸种,持续浸种3~5d,当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采用高垄点播法播种,垄距为70cm,种距为10cm,播后覆土2cm厚,不可太厚影响种子发芽和生长。播种时要控制好播量,每667m2用种量控制在5.5kg左右。幼苗高度达到1m时进行假植,在建平县一般在春季进行移栽假植工作[2]。
2园林绿化中榆叶梅栽植技术
2.1林地选择
为起到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应将榆叶梅种植在适当的林地上。优先选择光照好、排水好的砂壤土种植榆叶梅,保证榆叶梅能够良好生长和开花。若在采光差、黏土地、瘠薄地、重度盐碱地上种植榆叶梅,其易出现叶片发黄、不发枝、花小或无花等现象。榆叶梅在土壤pH值为8.8,含盐量为0.3%的林地上也可良好生长。但要注意榆叶梅怕涝,因此禁止在池塘边、低洼易积水的林地栽植榆叶梅。此外,控制好温度,最适宜榆叶梅生长的温度为20~25℃,若温度低于20℃,则会阻碍植株生根;若温度超过30℃,则植株根部易受病菌侵染导致腐烂。因此,在栽植榆叶梅时务必要控制好温度,确保榆叶梅栽植后顺利成活[3]。
2.2栽植准备
先要做好整地工作,对林地全面翻耙一遍,保持土壤松散透气,对于缓坡地可采用块状、穴状整地法。整地后挖掘定植穴,控制好定植穴规格,一般为
30cm×30cm×40cm,不可太大或太小。起苗前应浇足够的水,使土壤保持松散,减少起苗时对根系所造成的损伤。运输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尤其是针对苗木根系,建议使用湿草帘包扎,防止水分过量蒸发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
2.3栽植技术
1)控制好榆叶梅的栽植时间,用于园林绿化时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均可。在建平县,春季栽植以3月中旬土壤解冻后为宜,秋季栽植以11月中旬土壤上冻前为宜,过早或过晚均会对榆叶梅的成活与生长产生不利影响。2)榆叶梅移栽时,推荐使用带土球移栽法,提高移栽成活率。正常情况下,土球直径应是苗木地径的8倍,高度是土球直径3/5,丛生苗土球直径是树冠直径的1/4。需要注意的是,在挖掘幼苗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土球的完整性。挖掘后使用无纺布包裹土球并使用草绳绑扎,装卸时要做到轻拿轻放,降低散坨的可能性。3)栽植时要将苗木垂直放入定植穴内,不可偏移,填土时要控制好厚度,尽可能高于地面,防止积水,填土后浇灌充足的定根水,加快榆叶梅扎根生长。
2.4水分管理
水是榆叶梅生长所必需的,缺水或富水均会对树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园林工作者要提高水分管理意识,根据榆叶梅的需水规律、长势、自然降水情况合理管水,持续干旱时要及时浇水,持续雨天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促进榆叶梅生长。明确榆叶梅的需水关键期,重点做好移栽后1年的浇水工作,尤其是建平县进入夏季后气温升高,水分大量蒸发,此时要及时浇水,避免榆叶梅缺水死亡。待榆叶梅顺利移栽成活后,重点浇好早春返青水、仲春生长水、初冬封冻水,促进榆叶梅生长发育。
2.5施肥管理
榆叶梅属喜肥植物,因此在栽植后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定植榆叶梅时,应在定植穴的底部填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次年早春开花时、展叶后分别追肥一次,以尿素或碳铵为主。6—9月,重施花芽分化肥,以磷肥和钾肥为主。入冬前结合越冬水的浇灌追施一次圈肥,采用环状施肥法,提高施肥效果,促进榆叶梅生长发育[4]。需要注意的是,榆叶梅追肥时应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在有效减少肥料浪费的同时,满足榆叶梅生长对肥料的需求。
2.6整形修剪
榆叶梅栽植后,做好整形修剪工作非常关键。园林工作者要提高修剪整形意识,制订科学的整形修剪计划与方案,以获得理想的树形。目前,园林榆叶梅整形修剪时多采用“自然开心形”。1)苗木移栽成活后高度达到1m时,在65cm处将其截断。2)第2年生长季,在距离地面45cm处选留第1个主枝,然后自其上10cm处选留第2个主枝,在第2个主枝上10cm处选留第3个主枝。3个主枝的分布要均匀,而且要处于不同的方位。确定3个主枝后,剩余部分枝条作为抚养枝,其他的全部疏除。冬季修剪时应短截3个主枝,短截长度为枝长的1/3,短截时应注意保持树冠的平衡性,重剪弱枝,轻剪强枝,剪口下留外芽。3)第3年春季,重点疏除靠近新生主枝的延长枝,冬季继续短截主枝延长枝,保留部分侧枝,但要注意不可有交杈枝。同时,做好侧枝短截工作,将其慢慢培养成为开花枝组。培养开花枝组时应保持长枝、短枝的协调性,加快其生花芽。培养树冠后主要在夏季、冬季各修剪一次,重点做好夏季修剪工作,一般在6月谢花后进行为宜,同时要及时疏除过长枝。
3病虫害防治
3.1黑斑病
黑斑病是榆叶梅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该病害会对榆叶梅的叶片造成较大的危害。受害叶片产生褐色的病斑,然后病斑逐渐扩展至叶脉上,病斑融合后扩大变为不规则状的大斑块,病斑上长出一些霉状物,颜色为黑褐色,然后叶片逐渐枯萎、凋落。每年的6—9月是榆叶梅黑斑病的高发期,一旦发生黑斑病,将会对榆叶梅的长势产生巨大影响。
为预防榆叶梅黑斑病的发生,园林工作者要提高水肥管理意识,根据榆叶梅的长势、需水需肥规律制订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与计划,满足榆叶梅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增强抗病力。春季萌芽前,建议喷施1次5°Bé石硫合剂,可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秋季,及时将枯枝、落叶清除干净带出园林烧毁处理,避免病害的传播扩散。一旦发现有患病植株,建议交替喷施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3次。
3.2叶斑病
榆叶梅叶斑病发病率较高。该病会对榆叶梅的叶片产生较大的危害。受害叶片上产生一些不规则状的病斑,病斑中间多为浅灰色,边缘多为深褐色,湿度过高时患部产生大量的黑色小粒点。
防治榆叶梅叶斑病时,园林工作者要提高修剪整形意识,营造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尤其是在冬季修剪时,重点将病残组织修剪清除掉统一销毁处理,避免病害传播。及时浇水和追肥,有助于增强榆叶梅自身抗病力,降低叶斑病的发病率。一旦发现有植株患病,建议交替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3次。
3.3根癌病
根癌病以为害榆叶梅的根茎部为主,偶尔为害主根及侧根。受害部位会产生灰白色的瘤状物,瘤状物质地较软,后期瘤状物变为浅褐色,质地变得越来越硬,表面变得粗糙,裂纹增多。高温高湿环境下,榆叶梅根癌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地下害虫是榆叶梅根癌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为预防榆叶梅根癌病的发生,园林工作者要提高检疫意识,栽植所选用的苗木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疫,避免使用带病苗木。重视对地下害虫的防治,避免其传播病菌。一旦发现有中心病株,要及时切除瘤状物,然后涂抹适量波尔多液,防止疫病传播扩散。若采用嫁接作业模式,要做好对嫁接工具的消毒工作,防止其携带病菌。针对患病植株,应先刮净病部,然后使用40%噻唑锌悬浮剂100mL兑水2.5kg涂抹在树干上,并使用塑料布包裹。
3.4蚜虫、红蜘蛛
蚜虫及红蜘蛛对榆叶梅的危害极大,幼叶、嫩茎是主要受害部位。蚜虫主要积聚在榆叶梅的叶片背面,会大量吸食叶片的汁液;红蜘蛛则繁殖快速,对整个植株造成危害。此外,蚜虫是各类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极易导致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防治榆叶梅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时,需要做好苗木检疫工作,栽植前严格检疫苗木,避免携带虫卵。提高修剪意识,及时清除并烧毁蚜虫栖居或虫卵潜伏过的病枯枝叶。重视对瓢虫、草蛉等天敌的保护和应用,有效抑制园林内蚜虫及红蜘蛛的繁殖,减轻对榆叶梅的危害。园林榆叶梅蚜虫、红蜘蛛危害较重数量较多时,建议交替喷施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3次[5]。
3.5介壳虫
介壳虫是榆叶梅种植中常见害虫,主要积聚在榆叶梅幼嫩部位吸食汁液,导致榆叶梅生长发育不良,进而逐渐萎缩,甚至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介壳虫时,若害虫数量较少可人工摘除虫、卵,并集中烧毁,减少园林内虫卵数量;若介壳虫数量较多,建议及早交替喷施10%苯丁·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2%阿维·螺螨脂悬浮剂15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3次。
4结语
榆叶梅是园林绿化常见植物之一,为更好地保障建平县榆叶梅的成活率,提升园林绿化效果,园林工作者要提高榆叶梅栽植管理意识,规范应用榆叶梅栽植技术,掌握榆叶梅栽植技术要点,明确注意事项,提高榆叶梅的栽植成活率和园林绿化效果,提升其园林观赏价值,为建平县居民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永姝,侯佳.浅谈榆叶梅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7):75.
[2]赵晓翠.北方地区榆叶梅栽培管理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7(3):122-123.
[3]方濒曦,索筠博,王华鑫.榆叶梅冬季修剪方法与技巧[J].现代园艺,2016(16):22.
[4]罗丽.阿勒泰地区榆叶梅嫁接育苗技术[J].农村科技,2014(10):60.
[5]阿依努尔·斯拉木,热米拉·司地克.论库尔勒地区榆叶梅栽培技术管理[J].现代园艺,2012(22):42.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