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332)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加强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为提升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江苏省常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前期勘测设计不到位、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设施建后管护不足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前期工作,优化勘测设计方案;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落实分部分项工序控制;规范监理单位管理,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落实后期维护主体责任,加强养护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江苏省常州市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志码:C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4.036

江苏省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总面积4385km2,境内河网纵横,水域面积占16%。常州市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长江、大运河、太湖等,耕地面积15.25万hm2,农业在常州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常州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水利工程投入力度,但也暴露出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加强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促进常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加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整体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十三五”时期,常州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200hm2、旱涝保收田面积7613.3hm2、节水灌溉面积9300hm2,修建防渗渠道约440km,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146.67hm2。在农村河网方面,常州市疏浚整治河道长度约500km,新建农村生态河道35条。在圩区建设方面,常州市维修加固圩堤300km,新建防洪墙护岸200km,建设节制闸和排涝泵站377座,进一步提高了圩区的防洪除涝能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为常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但部分工程也暴露出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2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勘测设计不到位

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部分勘测单位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勘察投入不足,未能全面准确地获取场地地质、水文等基础数据,导致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够[1]。同时,设计人员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设计理念陈旧,未能充分体现节水节地、环境友好等理念,设计深度和创新性有待提升。此外,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前期工作缺乏系统化管理,勘测设计工作彼此分离,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勘测数据传递给设计单位后,设计人员未能结合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研判,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部分工程设计图纸质量参差不齐,图纸会审及专家审查流于形式,失去了把关作用。一些设计单位为降低工作投入,设计方案简单粗糙,个别设计存在指标选取不当、构件计算出现失误的情况,给后续施工埋下一定的质量隐患。

2.2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

当前,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缺乏系统性。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快进度,存在着粗放式作业的问题,在施工中常常突破合理工序,逾越技术标准底线,不按规范施工操作,甚至违规使用不合格材料,导致工程质量降低。同时,施工现场的质量管控手段较为单一落后,缺乏对分部分项工序的精细化管理。有些施工单位对关键工序缺乏重视,监控力度不够,使潜在的质量通病得不到及时纠正;有些单位对于质量检验验收流于形式,检查不到位、把关不严格,导致不合格工程被默认通过。此外,有些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期跨度较长,前后缺少工序衔接,各阶段之间存在管理真空地带。

2.3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

监理单位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三方监管机构,理应严格履行监理职责,但在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部分监理单位存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在监理过程中,部分监理单位对工程实体质量和进度把控不够,对施工工序、工艺、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检查把关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质量控制措施[2]。对于工期延误、违规施工等行为,监理单位未能及时发现并提出整改意见,导致工期拖延、返工增多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监理人员对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对施工单位的操作提出中肯指导意见。

2.4设施建后管护不足

常州市一些已建成的农业水利工程,后续的管护工作存在不足,难以对工程设施实施精细化、制度化的养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部分农业水利工程缺乏专业的管护机构和人员,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建立起规范的养护制度和工作机制。相关人员对工程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维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日常巡查、保养等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力。同时,农业水利工程管护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为临时聘用人员,对工程设施的运行原理和维护要求理解不深,专业技能匮乏,维修操作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另外,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些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管护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残破、机电设备陈旧失修已经是常态。维护资金短缺、后勤保障不足,也加剧了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工作的被动性。

2.5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由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常州市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却相对薄弱。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在薪酬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不及其他行业,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同时,常州市农村人口持续流失,从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日渐老龄化,后备力量匮乏。此外,常州市高校农业水利相关专业办学规模有限,人才培养供给不足。农业水利工程涉及水利水电、土木工程、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目前常州市相关人员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3对策

3.1加强前期工作,优化勘测设计方案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勘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常州市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勘测设计行为。常州市要严格执行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的审批制度,对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人员配备、工作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勘测设计工作由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承担。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细化工作流程,明确阶段性成果要求,为勘测设计单位的工作提供规范性指引[3]。同时,勘测设计单位应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勘察工作,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现场开展地质、水文等多方位的实地勘察,全面准确获取基础数据。技术人员应当对勘察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判,结合最新标准规范编制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体现绿色、生态、节约的理念,设计过程中需要引入先进适用技术,注重创新,确保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此外,勘测设计单位要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建立相应的审核把关机制,确保出具的勘测报告和设计文件的精准性。

3.2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落实分部分项工序控制

常州市应强化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对分部分项工序的精准把控。施工单位应从现有粗放作业模式中转变过来,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对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制定明确的作业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在具体施工中,要紧密围绕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每一道工序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把关,对于容易出现质量缺陷的施工工面,应增加监控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根本上遏制质量问题的产生。同时,要全面落实农业水利工程检查验收制度,不仅需要严格按图施工,更要注重施工质量的过程检验,依据规范标准对每个分项工程开展质量评定。此外,除了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之外,还应注重工序之间的有序衔接,加强交接管理,确保各工序无缝切换。只有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系统化管控,才能为农业水利工程的优质高效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3.3规范监理单位管理,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化水平,是确保其履行监理职责、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的关键。常州市应当制定监理单位资质认定的严格标准,对监理单位的人员配备、专业能力、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审核,确保监理队伍的专业性。同时,要加大对在岗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现场观摩等活动,提升监理人员对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的掌握程度[4]。此外,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监理单位的绩效考核和诚信评价机制,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实行联合惩戒,同时兼顾正向激励,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监理单位给予相应奖励,形成监理行业内部的正向约束力。只有监理单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双重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为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3.4落实后期维护主体责任,加强养护管理

常州市应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维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相关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管护制度,对农业水利工程移交使用后的管护主体、工作流程、检修制度、资金投入渠道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管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推动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移交主体和管护主体的无缝对接,确保资料档案的完整过渡,避免出现管理真空期。农业水利工程移交使用后,管护主体单位应当成立专业管护机构,配备固定的专业人员,建立日常巡查、保养、维修、养护经费预算等制度化的管护机制。管护人员要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运行原理,掌握检修操作要领,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设施正常高效运转。同时,要建立完备的设施设备档案,记录检修维护情况,为制订科学的管护计划提供依据[5]。农业水利工程管护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经费投入作为坚实保障。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建立政府补贴、使用者付费等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为管护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防止资金短缺影响管护效能。

3.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常州市应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多个环节精准发力,持续为农业水利工程领域输送新鲜血液。常州市要扩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鼓励高校开设更多水利、农业工程等专业课程,并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培养出的人才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实操能力过硬。要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农业水利工程从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学习行业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其专业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常州市需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农业水利工程领域人才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从业吸引力。另外,常州市需要重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其理论修养和施工操作水平,形成高素质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队伍。

4结语

提升常州市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常州市应全面加强前期勘测设计、施工过程管控、监理监督、后期养护维护等各环节质量管理,并大力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的体制、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问题。加强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设施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使其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促进常州市农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为常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代强.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52(11):25-26.

[2]马生龙.当前农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方法[J].河北农机,2023(17):136-138.

[3]武建坤.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2):151-152.

[4]王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36):111-113.

[5]刘成成.浅谈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6):111-112.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常州市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