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雨 周蕾(通讯作者)
(浙江树人学院经济与民生福祉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5)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关系得到突破性进展,来往贸易量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9.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0.7%以上,比双边贸易总额的增速高7.3个百分点,意味着2020年双边贸易总额将增加约30%,比2020年高2个百分点。
最初提出贸易潜力的是Nilsson(2000)和Egger(2002),而衡量贸易效率的方法则是通过比较双方的交易潜力和实际交易量来确定。此后,许多研究者开始采用此种方式评估贸易潜力。马松洋(2020)基于其他研究的结果,开发了扩展的引力模型方程,利用汇率波动水平和基础设施发展等独立变量估计共同市场的理论交易价值。在研究经贸潜力的影响因素时,一些学者聚焦各国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和贸易往来等方面,以挑选出影响因素的指标。张海伟和孙国娟(2022)的研究仅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以考察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量的方向性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协定对贸易量有重大影响。 王晶和徐玉冰(2022)就中国对成员国ITC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根据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刘洪愧(2022)的随机边界引力模型收集了单独的进口和出口数据,计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截至2022年12月7日,中国已与15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缔结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学者对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和贸易潜力的因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从进出口货物方面进行研究,影响因素不够深入,对贸易潜力的数值测算也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本文运用扩展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并测算贸易潜力,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贸易总量及贸易市场结构等领域,而关于贸易潜力的分析较少涉及。本文使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法,通过收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数据和其他相关变量,对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的变量进行分析,量化和权重相关指标,研究影响贸易流动因素的方向和相关程度,科学评价、估计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趋势,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在贸易潜力的研究中,贸易引力模型常被广泛应用,根据已有的研究方法,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拓展。实证部分选取2010—2020年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地域代表,采用SPSS工具对实证结果进行验证,进而推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潜能。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现状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2021年,“一带一路”64国GDP约23万亿元,占世界GDP的29%、世界人口的63%。中国GDP为115.92万亿元左右,占世界GDP的18.55%、全球人口的18.13%。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速颇为可观。从2010年开始,经济增长缓慢,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运行。2015年,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大幅度动荡:一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多个国家实施降息措施或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二是其他主要货币兑美元明显贬值。然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2020年全球经济活动的显著减弱,各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导致了明显的负增长趋势。
1.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现状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给沿海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贸易平衡动态分析,中国与沿海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体呈现盈余态势。2010—2019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持续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增加了对中国市场的贸易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顺差,如图1所示。
2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潜力的实证分析2.1 拓展引力模型构建20世纪60年代以来,贸易引力模型被引入贸易研究领域,并在多边贸易研究中大显身手,其贸易引力模型的根本形式为:
为了解影响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双边贸易流动的因素,应充分考虑i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综上所述,拓展变形后的引力模型如下:
模型中,Lnt为贸易额;lnrjgdp为人均GDP;lndis*year为距离和年份的交乘项;rate为本币汇率,如表1所示。
表1 引力模型变量解释说明
2.2 样本范围及数据来源为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本文根据数据可用性原则,选择了2010—2020年的样本作为此项工作的落脚点。本文对各年度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收集大多数国家的重要进出口数据,本文挑选了52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作为样本。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了关于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提供了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国家统计局提供了各国的人口数据,这些数据可供参考;进出口总额由海关提供。CEPII地理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可以用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表示;《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0年)所载,人民币对美元的历年汇率水平呈现一定的来源。
2.3 回归结果分析本文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Prob>chi2=0.0003,P值<0.01),确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为较好地观察交易潜力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本文使用逐步回归法,逐渐增加独立变量。其中,使用了稳健标准误,回归的标准误经过了异方差的修正,可以克服回归的异方差问题,使得估计不容易产生偏误,显著性结果更准确。在进行回归时,逐步控制时间和个体固定效应后,所有变量都在10%水平上显著且符合预期,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拓展引力模型回归结果表
本文根据表2中3次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经济规模GDP,本次回归中采用了人均GDP进行计算,回归系数符号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国的GDP每增加1%,与本国的贸易额就有可能增加0.8393%。说明到目前为止,中国与沿线大部分国家的贸易合作主要为传统互补型产业,两国高度相同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商品结构问题亟须解决。
(2)distance贸易国的距离,回归系数为负。这是因为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贸易成本会潜在增加,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当两国的地理距离增加1%时,双边贸易流量会对应减少2.1%。
(3)Rate为本币汇率,负向显著,说明本币汇率的提高会降低整体的进出口贸易额。实证结果显示,汇率每增加1%时,双边贸易流量会对应增加14.58%,实证结果与该变量系数的预期符号相符。
3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潜力分析3.1 贸易潜力估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值的计算可以采用实际贸易额与引力模型模拟的理论贸易额进行比值来估计。本文选择使用2020年的数据,带入拓展后的引力模型得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值,如表3所示。
表3 贸易潜力估算
由表3可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数据显示,与中国的贸易潜力值排在前十位的国家有蒙古、不丹、老挝、越南、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八个国家,一方面,表明了中国与地理距离邻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表明中国与一些邻国之间的现有贸易仍然薄弱,合作未得到充分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提高双方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的多样化。
3.2 研究结论根据刘青峰和姜书竹(2002)在拟议的分类中,具有不同贸易潜力的国家被分为三类。
一是潜力再造型。在考虑与这一类国家的进一步贸易时,除了已经获得的成果外,我国还需要积极探索更多能够提高合作潜力的因素,但这些因素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我国不应轻易考虑。
二是潜力开拓型。此类国家的双边贸易潜力积蓄而未充分发掘,实际的双边贸易流量已达到了理论值:0.80~1.20,但仍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加强与这些国家贸易合作的主要策略是,以深化现有领域为首要任务,同时确保推动其他潜在因素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及改善贸易环境,同时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三是潜力巨大型。新贸易理论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增加双边贸易流量的潜在机会,当实际的双边贸易流量除以理论值时,其值小于0.80,这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表4所示。
表4 贸易潜力分类
4 提高中国对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潜力的对策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4.1 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经贸合作为了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我国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在加快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方面,需要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下,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目标。此外,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增强区域贸易的活力。另外,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协定的功能,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合作机制,有助于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流通,推动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
4.2 增进人文交流,减弱贸易壁垒建立健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因而,要注重将培养国际化人才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增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对某些国家的出口份额相对较低,但其出口潜力相当可观,这表明我国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推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合作,我国需要与这些国家进行谈判,以达成优惠贸易协议,并逐步降低贸易壁垒。同时,考虑到出口国的高额关税和繁琐的海关手续,简化进出口海关手续和降低关税的复杂性,有助于消除进口方和出口方之间的贸易合作障碍,从而推动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更加高效、顺畅地发展。
4.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于资本、技术和成本等综合优势,我国在基础建设领域合作方面具有突出的潜力和优势,为扩大国际贸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也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及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应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