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中俄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模拟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23 阅读(466)

张皞 袁婷婷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6)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提出全面推进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体系建设战略,以应对全球经济区域化。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周边自由贸易区,力争与所有毗邻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不断深化经贸关系。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互补性强,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发展态势良好,因此两国应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以获得双方共赢。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升温,两国都试图以此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改变各自面临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发展。中俄贸易相关问题的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1)中俄贸易现状的研究。部分学者发现,中俄间贸易互补性较强。宋志刚等(2010)[1]对中俄双边贸易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中俄间存在互补性贸易。邝艳湘(2011)[2]运用进出口比率、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总体上中俄之间的贸易合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2)近年来,由于提升贸易便利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起到重要影响,中俄间的贸易便利化问题备受关注。李春波(2012)[3]认为,中俄都需要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来实现两国发展双边贸易的战略目标。段秀芳、王瑞鑫(2021)[4]基于“一带一路”对接的基础上,提出中俄应不断提升海关通关的便利化水平,促进双边贸易合作向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3)中俄自贸区建立可行性研究。董锐(2010)[5]进行了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发现,中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还需继续加强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快经贸发展。燕楠、赵敏捷(2021)[6]研究得知,中俄两国间产品结构等互补优势显现出良好的合作基础,使自贸区的建设更具可行性。综上所述,目前对中俄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现状、贸易便利化和自贸区建立可行性三方面。在中俄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研究中,还没有学者使用动态GTAP对中俄自由贸易区建立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事前模拟分析。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俄罗斯贸易效应的影响,分析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两国贸易的对策建议。

2 中俄经贸发展基础2.1 政治基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

201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升级为“中俄新时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中俄两国元首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正式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中俄两国保持着高度的政治互信,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区域局势,将共同面对新的挑战,努力将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提高到新的高度。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提高双方的进出口量,还能改善两国的产品贸易结构,减少贸易摩擦。

2.2 经济基础

2.2.1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见表1)。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19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曲折反复的背景下,中俄双边贸易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为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但中俄贸易存在贸易规模较小、增速较缓的问题,说明中俄双边贸易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1 2015—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2.2.2 中俄双边贸易结合度

贸易结合度通常用来反映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紧密度。贸易结合度数值大于1,表示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紧密,反之,则表示联系松散。本文收集并整理2015—2021年中国与俄罗斯间的进出口额,计算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结合度。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结合度均大于1,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维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两国双边贸易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见表2)。从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来看,从2018年开始,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大于1,表明两国贸易关系紧密。

表2 2015—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

3 中俄自贸区建立的贸易效应的动态GTAP模拟3.1 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中最常用的由美国普顿大学开发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GTAP来分析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对经济的影响,所采用的数据库基于2014年的GTAP10.0数据库。基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将141个国家分为3个地区和10个部门模拟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效应。

3.2 研究方案设计

考虑到中俄两国贸易自由化的长期性,本文通过Walmsley和Strutt(2010)[7]的动态递归方法,将GDP转化为外生变量,利用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的预测数据,对数据库中的GDP、人口数量、资本存量、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变量进行外推更新,将模拟数据更新至2035年,形成基准情景,来描述中俄间贸易经济状态。情景设置为两类:情景一为中俄间关税壁垒降至0;情景二为中俄间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5%。

3.2.1 区域分类

本文重点关注中国和俄罗斯,因此将GTAP10.0数据库中的141个国家及地区分为中国(只有中国内陆数据)、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区域。

3.2.2 产业部门分类

根据的研究目的,本文将GTAP原始的产业分为10种产品类别,分别是能源、谷物、畜牧业、加工食品、纺织及制衣业、轻工业、重工业、公共事业、交通和通信、其他服务业。

3.3 模拟结果分析

3.3.1 宏观经济效应

在宏观层面,相比关税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更有效(见表3)。具体来说,在关税降至0时,对中国的GDP影响较小,俄罗斯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时,中俄两国的指标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其中俄罗斯的福利增加116.57亿美元,中国的福利增加192.59亿美元,俄罗斯的GDP提高0.24%。由此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比关税降低更有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福利水平提升、GDP增长和贸易条件改善得更明显。

表3 宏观经济效应

3.3.2 微观层面

不同情景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整体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比消除关税对中俄经贸发展更有效(见表4和表5)。在情景一关税壁垒降低的冲击下,中国的谷物、加工食品、纺织及制衣业、轻工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轻工业和纺织及制衣业产出增幅最大,说明关税降低有利于这些产业的发展。其余产业的产出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尤其是能源和重工业。对于俄罗斯而言,关税的降低给能源、畜牧业、加工食品、重工业、公共事业带来有利的条件,对轻工业和纺织及制衣业的产出下降幅度最大,说明这些行业缺乏竞争优势。从进出口方面来看,对于俄罗斯而言,减免关税后,俄罗斯各产业的出口都有所提高,多数产业的进口呈现正增长,说明关税的降低有利于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贸易发展。

表4 情景一下中俄两国各产业变动 (单位:%)

表5 情景二下中俄两国各产业变动 (单位:%)

当技术性贸易壁垒下降5%时,与关税降低相比,中国重工业的产出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俄罗斯的能源、交通与通信和其他服务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能源提高最多。从进出口来看,俄罗斯的进出口均得到增加,中国的出口除了能源有所降低外,其他产业的出口均有较大提高,说明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更能推动中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综上所述,与关税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推动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发展更有效,尤其是在能源贸易方面。因此,中俄应加强在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上的合作。

4 结语

本文采用动态GTAP模型分别模拟中俄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关税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中国和俄罗斯在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变化,以探究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主要结论与对策如下。

4.1 主要结论

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更能促进中俄两国的经贸发展。通过两种情景的冲击模拟,可以得到关税的降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均会对中俄两国经贸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关税壁垒的降低使俄罗斯贸易条件恶化,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会使俄罗斯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双方整体福利得到较大提高。

第二,从产业产出上来看,由于产业竞争力不同,在关税下降时,会给中国的重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带来不良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使中国谷物、轻工业、重工业、公共事业、其他服务业的产出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俄罗斯的能源、畜牧业、加工食品、公共事业、交通与通信、其他服务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对中俄能源贸易促进作用显著,两国可制定相应措施,加强能源贸易合作,补偿受损产业,使双方利益最大化。

4.2 对策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从实证结果可知,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会对中俄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双方政府可以先就可行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逐步解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减让等相关问题,逐步提高双边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作为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基础。

第二,加快中俄两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合作。中国应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从实证结果可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比关税降低更利于中俄两国经贸发展,应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的基础上,把握机遇,加大中俄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中俄双方贸易畅通。

第三,灵活地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由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效应可以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会对中俄两国的一些产业带来负向影响。具体来说,应根据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将产业分为三种类型,即一般产业、敏感产业和高度敏感产业,对不同敏感程度的产业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于一般产业,如谷物、加工食品、畜牧业、轻工业、纺织及制衣业等,可以采取减免关税的方法;对于敏感产业,可以小幅度削减关税,并辅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降低;对于高度敏感的产业,如重工业、交通与通信、其他服务业,可考虑在短期内维持现有税率,对其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降低,有助于减轻贸易便利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中俄贸易条件都得以改善的情况下,扩大双方贸易,为世界格局注入新的力量。

标签:  中俄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