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地下水资源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若利用不合理将会对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中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概述了当地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力度、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和效率、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等水资源灌溉有效利用方法。
关键词 农业灌溉;地下水资源;利用方法;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40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2023年,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2%,耕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86%[1]。现阶段,农业灌溉用水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灌溉主要是依靠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实现的,其中地下水资源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当前面临着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不仅加剧了地下水资源枯竭,而且影响了农田生产效益,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凉州区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
凉州区隶属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市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一年四季干旱少雨。受到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凉州区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匮乏困境。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凉州区年均降水量170.3 mm,年蒸发量高达1 994.3 mm,人均水资源量仅有691 m3,是甘肃省的1/2,是全国的1/3。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凉州区水资源短缺困境进一步加剧,目前凉州区已成为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中人口密度最大、人均水量最少、水资源最缺乏、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凉州区是我国产粮大区,是甘肃省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主产区,但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地下水资源作为农业灌溉的重要资源之一,当前主要利用现状如下。1)近年来,凉州区高度重视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完善的水权分配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原则与要求,对农业用水定额予以合理化的分配,对水权控制指标予以细化,核发实名制水权证,严格管控地下水资源的用水量,严格监管处置超计划、超许可取水等现象,在确保地下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地下水资源。2)凉州区高度重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目前已建成13座调蓄水池主体工程,总容积1 998.82万m3,“四河十三池”水网格局已形成,使地下水资源的空间调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极大地缓解了农田灌溉水资源不足的困境,为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凉州区生态保护及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3)凉州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推行确水权、控水量、建台账、严监管、促交易的“五位一体”水资源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五级供配水机制,规范用水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凉州区9.78万hm2耕地灌溉要求。
2 凉州区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问题
2.1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与无序利用
水是维持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资源,然而当前凉州区地下水资源却存在无序开采的问题。地下水资源的长时间超采,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年来凉州区加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开采和超量取水的问题。同时,凉州区虽然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政策,但对于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却并不到位,各项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沦为摆设,无法充分发挥出约束、规范作用,导致出现超许可范围取水、没有及时按照要求关闭部分取水井等现象,加速了地下水资源枯竭。
2.2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与应用不足
在农业生产中为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非常关键。现阶段,凉州区虽然非常重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站在整体角度上来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并不高,部分地区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这是导致地下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凉州区虽然建设了诸多的节水灌溉设施,但因不重视后续的管理维护工作,导致节水灌溉设施出现了严重的设备老化、年久失修、人为破坏等问题,弱化了节水效果,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2.3 农民节水意识淡薄且用水行为不规范
实地调查发现,凉州区大部分的农民并不具备较高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意识,水资源短缺危机感缺乏,导致在农业灌溉环节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过度灌溉等现象。同时,因凉州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农民在地下水资源利用时产生了用水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如盲目增加灌溉频率、随意改变灌溉方式等,最终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2.4 农业用水效益低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现阶段,凉州区在开展农业灌溉时用水效益不高。因农业灌溉方式缺乏科学性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缺乏合理性,农业用水效益较低。大水漫灌这一传统灌溉模式的存在加剧了水资源浪费,同时影响了农作物的产出效益。与其他地区相比,凉州区农业灌溉利用效率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主要是因为农田灌溉费用尚未与实际用水量相挂钩,导致农户的节水意识淡薄,最终影响节水经济效益。
2.5 农村节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滞后
近年来,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加之水资源紧缺及灌溉用水制度的改革,节约用水意识深入人心。在提升农村农业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建设完善的节水水利工程项目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凉州区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却非常缓慢,老旧的节水水利设施改造不及时。归根结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政策落实与执行不到位、所投入的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环境恶劣且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低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资金投入方面,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导致农村节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停滞不前,进而影响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率。
3 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有效利用方法
3.1 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力度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凉州区要深入、全面了解当地地下水资源的情况,如地下水水位深度、地下水存储量、地下水适用性等,以此为基础制订科学可行的灌溉计划,并灵活选择灌溉方式。同时,要做好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工作,搭建地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及水质,并根据监测结果灵活调整地下水资源开采方案、灌溉方式等,确保地下水资源开采的合理性,防止地下水资源枯竭[3]。此外,要重点加强农业用水权管控,以农业用水控制指标为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先保障凉州区主导和特色作物用水需求,缩小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促进农业节约用水,为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新时期,传统农业灌溉技术所引发的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了节水农业的发展。因此,凉州区必须积极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集雨补灌及水肥一体化等,努力健全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现对凉州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取水量和供应量、供应时间的精准化控制,降低在渠道、管道输水过程中所造成的蒸发与渗漏损失,提升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以滴灌技术为例,其主要通过供水主管和毛管道将灌溉水输送至农作物的根部土壤,以此来满足作物的需求,其用水量为传统渠灌、沟灌技术的50%~70%。同时,凉州区可创新灌溉方式,鼓励农户积极应用覆盖性灌溉器具,如秸秆覆盖、覆膜栽培技术等,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降低灌溉频率,进而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量,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3.3 加强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
为提升农民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做好宣传工作非常关键。凉州区相关部门要做好全区农民的节约用水宣传工作,使其了解和掌握节约用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全区农民的节水用水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进而使其在农业生产中高效利用水资源。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拓宽宣传渠道,既要重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利用,定期发布与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知识、政策,促使农民意识到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深入农村进行现场宣传,如通过互动问答、节水知识讲座、节水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单页和手册等方式,为农民普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知识,并重点宣传在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地下水资源保护[4]。此外,要重视对抖音、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定期发布短视频、文章、图片,有助于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传效果。凉州区水利、生态环境及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之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及志愿者参与宣传工作,提升全社会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要构建长效宣传机制,设置专门的宣传日、宣传周,组建专门的宣传队伍,定期集中负责开展农业地下水资源日常宣传活动,定期评估宣传效果,及时调整宣传方式方法,提升宣传效果,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农业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
3.4 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和效率
1)凉州区要重视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严格实施水权分配制度,印发实名制水权证,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农业生产需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减少水资源浪费。2)要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时监测、评估农业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罚浪费地下水资源及违反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企业,形成良好的警示作用。3)要做好农业种植结构及灌溉制度的制定与调整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凉州区地下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灵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节水、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根据其生长需求做好灌溉工作,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浪费。4)要构建节水奖励激励机制,及时奖励在农业节水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农民、企业,充分发挥出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民、企业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农业节水经验与技术,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5 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
为满足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凉州区可设置专项资金,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确保做到专款专用,避免出现贪污腐败及擅自挪用资金的现象,满足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要积极吸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等模式,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保障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有序进行[5]。此外,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专项资金用于凉州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补贴政策,降低农民和用水企业的经济负担,提升凉州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水平,为实现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及全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针对当前凉州区农业地下水资源灌溉利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农业地下水资源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高效、有效利用,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地下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业地下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凉州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晨.全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今年农业灌溉面积超4亿亩: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不断夯实[N].光明日报,2024-06-11(10).
[2] 林慧,刘达,黄本胜,等.国外再生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及启示[J].广东水利水电,2024(3):100-104.
[3] 方金龙.解决农业灌溉与地下水超采问题的有关建议[J].河北农机,2023(15):79-81.
[4] 马清.呼图壁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装备,2024,45(3):101-104.
[5] 都清坤,葛梅.再生水资源在缺水地区农业灌溉中的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1,14(10):41-44.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