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及其防御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487)

摘 要 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依赖性极强,因此气象灾害会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科学防范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四川省布拖县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为当地乃至全国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分析当地常见的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冰雹及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具体影响,同时提出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抗逆作物品种选育、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完善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等防御对策。

关键词 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四川省布拖县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52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州东南部,地处金沙江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3′~103°04′、北纬27°16′~27°56′,总面积1 685 km2。该县属亚热带滇北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1 100 mm,年日照时间约1 300 h。地貌以高山、陡坡为主,乌科梁子、阿布测鲁两大山脉贯穿全境,最高峰海拔3 891 m,最低点海拔535 m,相对高差近3 400 m,形成特有的立体气候。水系属金沙江流域,除金沙江外,还有西溪河、尼姑河、交际河等支流。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布拖县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优势,但也使其面临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如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等,威胁农作物正常生长,急需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1 布拖县农业生产概况

布拖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也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如果树、蔬菜、中药材等。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布拖县建成高标准农田766.67 hm2,

恢复耕地256.91 hm2,粮食种植面积达26 566.67 hm2,粮食总产量10.69万t。同时,布拖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0 hm2,马铃薯和花椒产值分别达到5.5亿元和1.8亿元,高原蓝莓、中药材、金丝皇菊、苦荞等产业日趋成熟,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4.23亿元。然而,受地理、气候影响,布拖县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干旱、低温、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扰。

2 布拖县常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2.1 干旱灾害及其影响

布拖县地处亚热带滇北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加之地形复杂,河流切割深,形成特有的立体气候,易引发干旱。春季是农作物返青拔节关键期,一旦遇到春旱,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8月底至

9月初通常是布拖县干旱最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干旱不仅会影响农作物收获品质和产量,还可能对次年的墒情造成不利影响[1]。长期干旱会加剧土壤干裂、板结,使农作物缺水、叶片枯萎,严重时绝收。干旱还会增加农民的灌溉成本,加重生产负担。此外,干旱条件下病虫害发生率会上升。

2.2 低温冻害及其影响

布拖县由于地处山区,海拔高低悬殊,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易在12月至次年3月遭遇冷空气入侵带来的低温冻害。布拖县春季来临较晚,3—4月极易出现“倒春寒”现象,使农作物幼苗和嫩叶遭受冻害。12月至次年2月,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对越冬作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低温冻害会直接导致农作物细胞破裂、组织失水死亡,严重影响产量。不同农作物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温室作物和经济作物如蔬菜、瓜果类受害最为严重。低温冻害也会延缓农作物的分蘖、开花、结实进程,使收获期延后,影响农产品品质。

2.3 暴雨洪涝灾害及其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布拖县的汛期,即6—

9月。这一时段,受东南季风和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加之地处金沙江流域,布拖县降水量骤然增多,易引发暴雨并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泛滥。暴雨过程中的冲刷、淹没会直接毁坏农作物,造成部分或全部绝收。即使未被彻底冲毁,过量积水也会导致农作物根系缺氧、营养流失,出现萎蔫、徒长、叶片黄化等生理性病害[2]。8—9月的积水滞留还会加重农作物腐烂病的蔓延和病菌孢子的滋生,增加防治难度。洪水过后遗留的泥沙淤积,也会影响农田的透气排水性和肥力水平,对次年的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2.4 冰雹灾害及其影响

每年4月和8月是布拖县冰雹高发期,这两个时段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冰雹灾害突发性强,预报预警难度大。冰雹由于从高空坠落,运动速度极快,对农作物造成的冲击力巨大。即使冰雹粒径较小,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农作物体表组织破裂、脱水、机械损伤等严重后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农作物受冰雹侵袭后,表现也不尽相同。幼苗期的农作物遭受冰击后,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开花结果期的农作物遭受冰击后,可能出现花蕾着果率降低、已结果实或谷粒损伤加剧等现象;成熟期农作物果实或籽粒直接被冰雹击穿或击落。一次严重的冰雹袭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绝收。除直接损害作物外,冰雹也会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如大棚、拖拉机等,增加农户的重建成本。

2.5 大风灾害及其影响

由于地处山区,加之季风环流的影响,布拖县常年遭受大风侵袭,尤其是在8月、11月、12月,大风灾害更为频繁。12月大风较重时,平均风力可在8级

以上,阵风最高可达9级。强风会直接损伤农作物体表结构。大风过境,会导致农作物植株受到严重的机械损伤,如茎秆折断、倒伏,叶片和幼嫩组织脱落等,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转,降低产量。大风还会加剧土壤水分的流失。布拖县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土壤含水量本就较低。大风袭击会加速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散失,加剧土壤干旱,制约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大风天极易引发次生灾害。布拖县地貌复杂,大风往往伴有扬沙,导致农田被沙尘掩埋;大风也会加剧森林火灾的蔓延,破坏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

3 布拖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3.1 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体系

健全布拖县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是提高当地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基础工作。应优化布拖县气象观测站网的布局,合理增设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站点,提高对复杂多变地形的观测覆盖率。引进先进的气象探测设备,如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同时,要完善布拖县气象数据的收集、传输及共享机制,实现与国家、省、市级气象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为更精准的气象预报奠定基础[3]。建立稳定高效的数据通信网络,确保观测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至预报中心。同步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时效性。加强布拖县气象部门的人员培养和增加技术投入,提升灾害天气监测和预警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优秀气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布拖县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持续跟踪国内外先进的预报技术和模型,并根据布拖县的实际情况予以引入和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及时有效地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每一位农户。

3.2 加强抗逆作物品种选育

加强抗逆作物品种的选育是提高布拖县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举措。选育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现有品种进行基因改良,赋予其更强的抗旱性、抗寒性、耐渍性等气象灾害抗性。同时,应充分利用布拖县丰富的种质资源,对当地优良品系进行深入的分子标记和性状鉴定,发掘其中具有耐逆基因的材料,并通过杂交育种等传统方法予以改良和创新。选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仅需要在抗性方面有突出表现,也要注重其他农艺性状,努力实现优良品质与高产稳产的有机统一。例如,选育具有矮秆性状的抗倒伏品种,或者对籽粒品质、加工适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品种等。在实行品种选育的同时,需要注重农艺措施的优化。要建立起涵盖播种、密植、施肥、灌溉等全过程的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将其与新品种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品种潜能[4]。布拖县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仅依靠品种本身往往难以完全抵御灾害,务必同步加强农艺管理,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3.3 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

农业保险是农户应对气象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有力保障。要因地制宜设计保险品种,将布拖县的主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纳入保险范畴,同时覆盖不同生产环节。在保障范围上,除了农作物本身,还应将农户的农业设施、农田水利等基础生产条件一并纳入。要简化投保手续,提高保险的可及性,让每一位农户都能真正享受到保险保障。同时,需要科学合理确定保费水平和理赔标准。保费过高会增加农户的经营成本,保费过低又难以维系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建议可根据布拖县历史灾情数据,精算不同农作物和地区的风险等级,建立差异化的费率体系。在理赔方面,除了查勘实地情况,还可利用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评估受灾程度,提高理赔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建立高效务实的理赔工作机制,一旦发生气象灾害便能快速拨付赔款,切实保障农户的权益[5]。此外,要加大保费补贴力度,提高农户的保险参与意愿。可适当提高保费补贴比例,或探索建立“互助基金”等新型保费支付方式,从而降低农户的付费压力。

3.4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布拖县应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禀赋、灾害风险程度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空间布局。对于一些地处山区、灾害易发高风险区域,可适当减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农业的投入比重,转而发展低成本、高抗性的特色种植业或草食养殖业。对于平原地区或人口密集社区周边的农田,则应该集中精力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这包括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增强农田抗御气象灾害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农户采用防冻保温大棚、微喷灌溉等先进农艺手段,最大限度规避灾害影响。此外,在产业空间布局的同时,需要注重错峰种植。根据不同农作物对气候条件的适生期要求,科学调控播种时间,避免出现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集中在气象灾害高发季节。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可全年连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增强布局的时间弹性。

3.5 完善防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布拖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该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升级步伐,提高农业防旱抗涝能力。这包括修建中小型水库、蓄滞洪区,疏浚河道,架设输水管线等,从源头上减小干旱或洪涝灾害的影响。加大对田间灌溉设施的投入力度,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技术,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充足。此外,防灾林网的规划建设不容忽视。科学配置防护林带,可以防风、固沙,起到非常好的生态防护作用。布拖县应根据不同地块的地形气候条件,统筹规划农田与林网的空间布局,形成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防护体系。加强对现有林网的养护管理,及时补植,确保其长期发挥防灾效用。除田间基础设施外,布拖县还需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重视日光温室、连栋大棚等设施的建设,切实提高农业在雨雪冰冻等恶劣气象下的抗御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庞大、周期较长,但是只有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精心推进,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遭遇恶劣气候时也能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

4 结语

布拖县应当全面落实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策略,从观测预警、育种选育、保险体系、产业布局到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同步发力,构建气象风险防控的全方位防线。健全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可及时发现并预警灾害天气;加强抗逆品种选育,可从源头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加强保险体系建设,可有效分散和转移农户的经营风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可降低易受灾区域的投资风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切实提高农业在灾害面前的抵御力。只有各项措施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统筹推进、长期坚持,布拖县的农业才能真正实现“高产、高效、抗灾”,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

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亮.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9):154-156.

[2] 任杰,王明磊.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J].河北农机,2023(17):151-153.

[3] 丛源.关于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5):106-108.

[4] 赵霞,刘海蓉,李茂春.阿克苏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3):123-125.

[5] 胡德鸿,甄英,寇海军,等.四川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绿色科技,2021,

23(16):47-50.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布拖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