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402)

摘 要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组织载体,在保障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从理论层面探索出适合河北省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以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作为切入点,分析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股份设置形式单一、“三资”管理水平不高、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及产权结构不够明晰等问题,并提出完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形式,实现政、社、经分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富民效应等策略。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政经分离;河北省秦皇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47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此取得显著进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较为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制约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革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成为秦皇岛市乃至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路径与策略,为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秦皇岛市陆域面积7 802 km2,海域面积1 805 km2。截至2023年末,秦皇岛市常住人口310.74万人。近年来,秦皇岛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以昌黎旱黄瓜、卢龙甘薯、青龙板栗、石门核桃、山海关大樱桃及昌黎葡萄等为主的种植产业;以抚宁生猪、昌黎毛皮动物、卢龙肉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海港区和北戴河区为核心的休闲农业,这些领域均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秦皇岛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持续探索并实践“党建+”模式,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从根源上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和内在动力不足的难题,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自2020年起,秦皇岛市已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

1万元的村庄全部消除,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庄数量从1 332个增至1 708个,占比达到75.4%。

1.1 乡村集体资产经营形式呈多样化趋势

秦皇岛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主要有

3种类型。1)对荒山、荒地、荒滩、矿山及集体预留土地的承包和开发;2)集体村办企业的出租经营或进行股份制改革;3)通过土地、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投资或参股;4)围绕农业产业化,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等有偿服务。例如,位于昌黎县碣石山脉凤凰山脚下的茅台凤凰庄园,采用现代化庄园的发展理念,依靠茅台特有的柔性酿造技术,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端现代化庄园。

1.2 探索出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秦皇岛市通过利用矿产资源、推动林果业发展、振兴传统优势产业、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活化土地资源等多种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例如,北戴河区刘庄村和山海关区大街村通过发展并扩大集体企业,探索出一条“以企业发展带动村庄繁荣”的有效途径;昌黎县何家庄村和海港区海阳三村通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地理优势,持续增强村集体

经济实力。

2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不断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多种形式,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治理体系,理顺了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殊法人,不是完全的市场主体,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在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1 股份设置形式单一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相对单一,以集体股、个人股为主,其股权主要是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流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其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源入股,并作为未来收益分配的依据,但其股份设置形式较为单一。例如,依据《秦皇岛市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地区落户政策的实施意见》,返乡就业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等,经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认定同意,可以申请将户口迁移至就业创业农村落户。但是,这类人群并未拥有村里的资源型资产,他们在村里落户能否享受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尚未可知。同时,相应股权如何配给、民主权利如何保障缺乏相应规定。这些乡村振兴人才如果由于身份的限制不能使其来共同分享集体经济所带来的成果,将会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缺乏更多外来人才的流入。

2.2 “三资”管理水平不高

秦皇岛市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运行以来,存在管理不规范,“三资”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部分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经不分离、财务不分离,财务管理不规范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匀和资源的浪费等现象。例如,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由于缺乏透明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机制,村民对集体经济的运营情况知之甚少,不仅影响村民的参与热情,还使得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源配置上缺乏效率[1]。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

2.3 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多数缺乏创新动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其往往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缺乏竞争优势。例如,在面对“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往往无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这种缺乏创新动力的状况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保持竞争力,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 产权结构不够明晰

目前,秦皇岛市存在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界定模糊的情况,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等权能划分不清晰。例如,一些村集体的土地、山林等资源在流转或开发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明,易引发利益纠纷,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同时,对于集体资产的量化折股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村民对自身权益的认知不明确,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受挫。

3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3.1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农村经济正逐步呈现多样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特定的法人实体,面临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挑战。因此,需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如创办公司、领办合作社、入股企业或合作社及合作开发等,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2 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率与竞争力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3.3 有利于规范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堪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生态的“金钥匙”。通过探索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创新模式,引导资本、技术向资源待开发区域流动,使闲置的“沉睡资产”变身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充分激活资源潜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4 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探索构建更加稳固的利益联合机制,确保农民能够共同享受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意义重大。面对秦皇岛市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若干改善建议,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4.1 完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形式

秦皇岛市应进一步规范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的产权制度,明确集体股和个人股的比例和权益,完善股权设置和流转机制,在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中融入更多现代化企业的规则、制度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设置形式也要变“活”,可以通过预留人才股、劳龄股等形式,丰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同时吸引更多外来人才落户秦皇岛农村地区。例如,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农村地区,存在不同形式的股份合作社,如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及劳务股份合作社等。其中,置业股份合作社和劳务股份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通过资金、闲置劳动力入股,建设标准厂房或商业用房、对外提供劳务等取得租金或劳务收入。苏州市的实践证明,股份合作社是实现“三资”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必然选择[2]。

4.2 实现政、社、经分离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账务、职能等亟待明晰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目标等各不相同,明晰其各自职能,厘清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政经分离”[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依法从事与其履行职能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面对村级财务资金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村级财务监督机制,以保证“三资”的正常管理及运行。例如,苏州市各地通过创新乡村治理结构,开展“政经分离”,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剥离出来,解除其对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经济依附关系。

4.3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整合组织内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为企业提供生产基地和配套服务;企业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销售,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参与生产经营等方式,与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三方共赢。这种模式既可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又可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农业产业化进程[4]。

4.4 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富民效应

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秦皇岛市需要充分发掘村集体组织的发展优势,主动融入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立足秦皇岛市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如长城文化、山海文化等,着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不断使农村地区的“沉睡资产”变身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努力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农民。同时,健全成员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既要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足空间,也要兼顾成员利益,充分调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农民

增收致富[5]。

5 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秦皇岛市应坚持因地制宜、产权明晰、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形式,实现政、社、经分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以此不断激发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然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及农民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秦皇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为农村经济的高效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婷,王建华,朱炳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新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4(11):66-68.

[2] 徐勇,邓大才.土地股份合作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3] 余家林,王怡迪.面向共同富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研究:基于赤峰市“三变五合”改革的案例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6):33-41.

[4] 高飞.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集体的组织形式[J].政法论丛,2023(5):96-105.

[5] 高海,朱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的特别性与规则完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58-68.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集体经济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