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奎 蒋成益 杨文英 王玲 林盛 王晓斌 郭宇桃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荣昌 402460;2.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都江堰 611800;3.重庆市荣昌区岚峰林场,荣昌 402460)
荣昌无刺花椒优良品种选育报告*
吕玉奎1蒋成益2杨文英1王玲1林盛3王晓斌3郭宇桃1
(1.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荣昌 402460;2.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都江堰 611800;3.重庆市荣昌区岚峰林场,荣昌 402460)
对重庆荣昌区林业科技推广站选育出的荣昌无刺花椒品种,于2003~2015年分别进行了播种繁殖、扦插繁殖、高压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等育苗试验和小苗移栽、大树移栽等栽培试验,对4个试验地点供试品种的物候期、树体形态、枝条特点、结果习性、单位面积产量、病虫害发生等进行对比观察和测定。经13年的品种区域试验及观察表明:荣昌无刺花椒茎、干、枝近无刺,采摘方便,减少采摘成本;3年生平均单株鲜椒产量比对照增产35.37%,5年生平均单株鲜椒产量比对照增产21.87%,是一个早实、丰产、优质、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花椒新品种。
荣昌无刺花椒;良种选育;繁殖;栽培;抗逆性
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针对当地主栽九叶青花椒品种杆、枝均具皮刺,叶柄及小叶均有小枝,严重影响花椒采摘等突出问题,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无刺花椒品种的选育工作,历时近20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从野生竹叶花椒中选育出“荣昌无刺花椒”新品种,该品种茎、叶柄及叶两面均无毛且刺极少,在采摘过程中不会伤手,采摘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采摘成本;与九叶青花椒相比,表现出叶片宽大、花序和果序长、果粒略大、结果期早、产量高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当地九叶青花椒品种,适于大面积推广。2005年经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邓洪平教授将其鉴定为竹叶花椒的栽培变种,并命名为“昌州无刺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var.anaculeatus Hong Ping Deng”;2006年10月重庆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将其认定为林木良种(渝R-SV-ZA-001-2006);2016年6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信芬研究员和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何飞高级工程师共同将其鉴定为竹叶花椒的芽变品种并命名为“荣昌无刺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cv.Rongchang wuci huajiao”;2016年6月重庆市林木品种审定产量测定专家组娄利华正高级工程师、雷鸣高级工程师对其进行了测定,3年生单株平均产量7.41 kg(1.1 kg/m2);2016年11月重庆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将其审定为林木良种(渝S-SV-ZA-001-2016)。现将选育经过报告如下。
1 育种目标与品种选育区概况1.1 育种目标
1.2 品种选育区概况
重庆市荣昌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渝西川东结合部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区和川东平行岭谷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105°17′~105°44′E、29°15′~29°41′N之间,境内以浅丘地形为主,地势平缓,平均海拔380 m(最低:清江镇濑溪河河床292.5 m;最高:古佛山主峰711.3 m)。荣昌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为中亚热带四川东北部盆地山地黄壤区,受母质、地形、气候、植被等影响,全区发育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四大土类、6个亚类、20个土属、70个土种,其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花椒种植。荣昌花椒栽培历史悠久,是重庆花椒的主产区之一;但荣昌花椒种植一直以九叶青花椒为主,由于其杆、枝皮刺多而密,叶柄及小叶小枝也较多,花椒采摘十分不便,采摘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花椒的采摘作业,降低了花椒的经济效益,影响了农民发展花椒的积极性,导致花椒良种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且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花椒大多为零星种植。为了提高花椒种植的经济效益,迫切需要研究开发无刺花椒新品种,提高花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花椒产业高效持续发展。
1998年6月,选育人吕玉奎先生从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团结村周家大院子野生竹叶花椒中发现了茎、叶柄及叶两面均无刺无毛的无刺花椒品种。为此,重庆市荣昌区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自1998年开始进行无刺花椒品种的选育工作,历时近20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从当地野生的竹叶花椒中选育出新品种“荣昌无刺花椒”,该品种的茎、叶柄及叶两面均无毛且刺极少,在采摘过程中不伤手,采摘十分方便,大大降低了采摘成本;且具有叶片宽大、花序和果序长、果粒略大、结果期早、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性,经济效益显著;其果皮制作的调料或提取的芳香油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并具有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功效;种子可做香料、肥皂原料;果实具有治疗湿疹瘙痒、杀虫止痒、温中止痛、除湿止泻等药用价值,是一个早实、丰产、优质、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优良花椒品种,其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当地九叶青花椒,适于大面积推广。
2 选育技术路线和选育程序2.1 育种材料及其特性
选育品种为竹叶花椒的芽变品种,育种材料来源于重庆市荣昌区野生竹叶花椒。
本芽变品种与原变种及其它变种区别在于叶两面光滑无毛,油腺较多,茎、叶柄及叶两面均无刺无毛;幼苗小叶常为7片,以后多为5片,小叶片极为宽大,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4 cm,宽2.5~4 cm(较一般种类宽大明显);叶基两侧极不对称,中脉干后呈红褐色;聚伞状圆锥花序长10~14 cm,有花多达220朵(较一般种类多);花枝疏展,通常无毛;蓇葖果颗粒较大,果皮有极显著凸起油点;食用果果皮深绿,干后青绿色,果实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心皮卵球形,约5~6 mm,黑色,光亮。花果期显著提前,花期在2~4月份,果熟期在9月份。
2.2 选育技术路线
红松是国家保护植物,其物种的价值珍贵,工业,农业,城市建筑和室内装饰。因此,植树造林工程栽培受到重点关注。松树造林工程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也产生经济效益的,造林工程项目,对造林工程技术的高要求。
根据荣昌无刺花椒的选育目标,采用产量、质量、抗性、采摘难易程度等综合指标选择优良单株;第2年对优良单株根据生产调查结果进行初选;第3年对初选优良单株进行产量、品质、特征特性等观察测定,进行复选;第4年对复选的优良单株开展产量、品质、特征特性等方面的观察测定,进行决选;第5年用决选的优良单株枝芽进行嫁接扩繁;第6年进行定植,开始区域试验。之后再次进行荣昌无刺花椒优良品种的选育,并申请林木良种审定,良种审定后进行推广。
2.3 选育程序
2.3.1 选育试验方案的制定
采用4株小区(6 m×6 m)、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荣昌无刺花椒和江津九叶青花椒(两种花椒为同属同种植物)2种材料为参试品种,其中,对照品种九叶青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cv.Jiuyeqing)来源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椒乡社区观音堂,于2005年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S-SV-ZA-020-2005);荣昌无刺花椒产于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团结村周家大院子,主要对比研究其物候期、树体形态、枝条特点、结果习性、单位面积产量、病虫害抗性等内容。
试验地点安排在吴家镇团结村、广顺街道李家坪村、龙兴村和工农社区4个地点进行,区域试验总面积7 hm2(105亩);时间为2003~2015年。
2.3.2 试验过程
2003年开始,在吴家镇团结村,主要进行荣昌无刺花椒的播种繁殖、扦插繁殖、高压繁殖和栽培试验;2007年开始,先后在重庆市文理学院、重庆市林科院、西南大学进行组织培养、育苗试验;2014年开始,在广顺街道李家坪村、龙兴村和工农社区3个试验点,主要进行荣昌无刺花椒的嫁接繁殖和栽培、大树移栽试验,对4个区域栽培试验地点的供试品种的物候期、树体形态、枝条特点、结果习性、单位面积产量、病虫害抗性等进行对比观察、测定。
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试验结果
荣昌无刺花椒是一个芽变品种,播种繁殖的花椒苗有返祖现象(枝干具皮刺),不能保持其无刺的优良特性;扦插繁殖成活率太低,仅10%左右,枝条浪费且育苗成本高,不适宜推广;组培时愈伤组织出现后不久基部会发黑霉变,无法诱导发根;高压繁殖成活率虽可达90%以上但母株太少,限制了其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嫁接成活率可达85%以上,且芽比枝条多得多,适宜大面积推广。
荣昌无刺花椒和江津九叶青花椒形态特征及生长势基本相似,都表现出树形呈圆头形、小乔木或灌木,树势强健,树体较大,幼树复叶的小叶数都是单数,果实未成熟前均为青绿色,成熟后为红色,商品采摘期和果实成熟期也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荣昌无刺花椒茎、干、枝刺较九叶青花椒少得多,小叶比九叶青花椒宽大,花序、果序比九叶青花椒长;果粒略大于九叶青花椒,结果期早于九叶青花椒(栽植后的次年就试花挂果);3年生时平均单株鲜椒产量7.31 kg,比九叶青花椒(株产5.40 kg)高1.91kg,增产35.37%;5年生以上结果盛期的平均单株鲜椒产量15.77 kg,比九叶青花椒(株产12.94 kg)高2.83 kg,增产21.87%。亩产值达到1.8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表1)。
通过对比试验,荣昌无刺花椒和江津九叶青花椒为同属同种植物,但生长区域、气候土壤差异及栽培管理方式不同,荣昌无刺花椒的经济性状和抗性均优于江津九叶青花椒,是一个本土特色资源,经多年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生理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均比较稳定(表2、表3)。
表1 荣昌无刺花椒万家坡区域试验产量测定
表2 荣昌无刺花椒周家大院子区域试验12年生产量测定
表3 荣昌无刺花椒周家大院子区域试验13年生产量测定
3.2 生物生态学特性分析
荣昌无刺花椒新品种为落叶灌木,茎及枝皮刺少而小,树高2.0~2.5 m,冠幅3.0 m×3.0 m;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数1~5,叶大且无刺,中脉在上面凹下明显;幼苗小叶常为7片,以后多为5片,小叶片极为宽大,常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4 cm,宽2.5~4 cm;聚伞状圆锥花序长10~14 cm,有花多达220朵;花期2~4月份;商品果(绿熟期)采收期在6月下旬~7月下旬,果实完熟期为9月上中旬;蓇葖果颗粒较大,果皮有极显著凸起油点;心皮卵球形,约5~6 mm,黑色;较耐寒、耐干燥,喜光,稍耐阴,生长适应性强,具较强抗病虫害能力。
3.3 繁殖栽培技术要点
3.3.1 繁殖技术要点
采用嫁接繁殖法,砧木播种繁殖与移栽。9~10月份采收九叶青花椒成熟种子,经选种、浸种后立即点播或条播;待幼苗长到10~20 cm高时,按10 cm×10 cm~20 cm×20 cm的株行距进行移栽。
嫁接是待九叶青花椒苗砧木地径达0.4~1 cm、气温在20~30℃之间时,采用荣昌无刺花椒芽接。
采用高压繁殖法,春秋季选用2~3年生枝,在枝的基部进行环状剥皮,剥口宽3~4 cm,并用刀刮去形成层,再用竹筒或瓦罐套上,填入湿土;也可采用塑料薄膜,内包湿润的苔藓或锯木屑。待生根后,从发根的下部剪下,即成新植株。
3.3.2 栽培技术要点
春季2~3月份或秋季的9~10月份,按3 m× 3 m株行距栽植,栽前把嫩稍、嫩叶剪去一部分。栽时做到“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底肥,熟土填窝,根伸苗直,定根水足”。穴大60 cm×60 cm× 50 cm,株施渣肥2.5~5 kg、过磷酸钙50 g,肥料要与土壤拌合均匀。栽植、填土、灌水后,要用干土、碎石或杂草盖窝;栽后中耕除草,第1年3次,第2年2~3次,第3年1~2次。幼树追肥以清淡腐熟农家肥为主,同时配适当的化肥,薄施、勤施(10余次/年);结果树年追肥3次,一般在初花、壮果和采收后,以农家肥为主,同时施磷肥和复合肥;每年每株施用50 kg腐熟农家肥和1.5~2.5 kg复合肥,其中花椒采摘后施的益母肥应占全年的50%~60%,距树干30~50 cm开浅穴施入。
4 结论4.1 当前推广种植情况及可提供繁殖材料数量
荣昌无刺花椒品种自1999年开始选育,目前已在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团结村、广顺街道李家坪村、龙兴村和工农社区4个地点推广种植105亩(7 hm2),每年可提供繁殖材料10万芽。
4.2 抗逆性
荣昌无刺花椒的抗逆性明显。耐旱:一般在年降雨量600 mm以上的年份能良好生长并大量结实;耐寒:1年生幼苗可抗-18℃低温,15年生以上大树可抗-25℃低温;抗病虫害:通过20年的栽培观察,仅见极少量花椒凤蝶危害,九叶青花椒常见的蚜虫、天牛、金龟子、金花虫、锈病等病虫害在荣昌无刺花椒品种上基本没有发现。
4.3 适宜推广的生态区域
适宜在海拔300~800 m,年均温8.0~17.8℃,日照1 200~1 800 h,年降雨量500~1 100 mm,土壤pH值5~8的山地酸性黄(红)壤、丘陵微酸性至微碱性紫色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1]原双进,张振南,王云芳,等.花椒良种选育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84-86.
[2]原双进.花椒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经济,2011(7):3-5.
[3]杨建雷,朱德琴,吕瑞娥,等.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
第1作者简介:吕玉奎(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开发等研究。
(责任编辑:潘启英)
S573;S503.3
A
1001-9499(2017)02-0018-04
2017-01-17
*重庆市2017年度科技兴林攻关项目“无刺花椒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渝财农[2016]3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