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现状

known 发布于 2025-07-01 阅读(248)

张西子 北京印刷学院

绘画和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同样是作者通过现实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但绘画又与其他领域存在着区别,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绘画不同于拥有时间轴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它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形式;其次,绘画也不同于建筑和雕塑,它是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组成的平面性的艺术形式。

在学习素描石膏和色彩静物的阶段,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绘画作品和照片的区别。如果追求的优秀标准是形体和色彩的准确,绘画的功能会完全被相片取代,那幺绘画的意义又是什幺呢。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祭祀、装饰,或者记录饮食起居与大自然的景象,在洞穴的墙壁上描绘出简单的图案,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绘画。现如今,科技的飞跃让人们得以解放自我,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之快,相比之下,追求真实、准确的绘画,其功能性被削弱,但绘画拥有着巨大的艺术性。

超写实绘画就是这样一个追求逼真、严谨写实的绘画风格,它曾饱受争议,超写实绘画虽然看起来非常接近摄影作品,但它仍然是画家表达主观情感的手段。日本超写实绘画艺术家大森浩平的作品非常耐人寻味,面部细腻的水流和金属饰品的质感被放大,作品充满通透感,可以感受得到作者虽然参考着摄影作品但也对画面加以取舍,完成了高于摄影作品的效果。超写实绘画在效果上虽然接近于摄影艺术,但也拥有作者主观色彩的体现,是对传统绘画的表达。在今天,摄影和绘画并没有出现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局面,而是两者相辅相成,为对方增添色彩。

理解绘画作品需要了解其存在的历史背景。绘画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门类,在于它能够为作者自由表达情感提供载体。说起最熟知的风格还属印象派风格,它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印象派的作品成为了美术高考考前班时期临摹最多的作品,对光影的把握正是我们在绘画方面的基本功,各种各样的颜色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色块中,又不会破坏色块的主体感。

结合自身的绘画学习历程,我发现在高考时期所追求的标准是写实主义,大学时期接触抽象与构成,而两者都在强调形象的造型处理,而当代艺术注重的是精神内核的问题,我们所学的艺术像是停留在了表现主义阶段。纵观西方绘画史,许多经典绘画作品常常出现在社会变革时期,如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工业革命时期莫奈的《日出印象》等。20世纪以来,各种新兴流派的崛起不仅代表着人类历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也表明艺术成为更加自由的表达手段。可以说绘画作品既影响了时代,又被时代所影响。

21世纪是人类史无前例的互联网时代,全球经济、文化相互关联和包容,人们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接受种类丰富的资源。有人认为艺术终有一天不再被人们所需要。但我认为,当下艺术的作用不仅可以继续表达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大众传播文化,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和消费点会逐渐从物质转向精神,欣赏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艺术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当代的各种文化理论,其实就是集合了全球化时代个人感受的类型,像消费主义、女权主义等等都是当代文化社会所讨论的话题。这样看来,艺术家似乎更需要一种精神的结构分析的意识。

2018年10月25日,有史以来首次使用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爱德蒙·德·贝拉米肖像》在美国纽约佳士得被拍卖,最终成交价格为43.25万美元。这幅画是使用一组名为“生成对抗性网络”的算法来探索艺术与人工智能领域,这一事件引起了绘画圈、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轰动,人们不禁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对自身的威胁。这幅作品虽然看起来像是艺术家的画作,并且也得到了买家的肯定,但它终究是收集数据后拼凑、取舍而来,人工智能并没有人类所拥有的“情绪”,无法让人感受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悲与喜。

如今,人工智能甚至悄悄走入了日常生活,Adobe公司已将AI融入旗下产品,日本在2015年就开发出自动绘制角色的软件,后来还推出了可任意塑造的虚拟歌手……《罗辑思维》创办者罗振宇曾经说过:像淘宝这些网站每天都在收集用户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数据库,用户今天买个馒头,淘宝马上推荐更多种类的馒头,但人类的爱好是会变化的,也许我今天不想吃馒头而想吃草莓,AI是怎样也无法预测到的。

人类的智慧之处就是善于使用工具,如果人类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它就只是我们的便利工具。包括艺术在内的行业发展前景,注定是为人类更好的生活而服务的。

标签:  艺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