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珍
(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前 言自然生态环境制约着人类的活动和发展,同时也被人类的活动所影响,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展,当前矿山地区的环境质量正逐年下降。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率仅为20%,该问题是由于复垦缺少治理措施,导致各类生态恶化现象频发,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针对现存问题做好露天矿场的土地复垦工作。
1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意义1.1 为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物质和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人类的生存和进步都离不开生态环境。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始对自然毫无节制的索取,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全然不顾,导致了一系列的恶劣影响。露天采矿场的开采,往往会给岩层、土壤、地形地貌还有地表附着物带来颠覆性的损毁,环境污染严重、全球升温、资源紧缺等等,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威胁,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问题,可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
1.2 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土地复垦的意义是通过景观再现、地貌重塑以及植被重现等方式,使已经被损毁的土地重新具备可供利用的状态。同时,生态、政治、物质以及精神文明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互相作用的关系也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共同作用于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好生态文明,就可以科学的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因此,只有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有效落实,才能保证生态文明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政治、物质以及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才能不断进步,可见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意义非常重大。
2 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某露天采矿工程地区环境复杂性,在开采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东部边坡由于乱掘乱采,遗留下面积约113 950 m2的废弃宕口,该宕口距离东部104国道1 km,顶部最高标高为 186 m,与最底部高差达121 m,在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明显。同时,由于边坡常会遗留有大量悬石和碎石,受自重、爆破震动、雨水冲刷等影响,常常会引发崩塌,如在2019年8月23日便出现了一次崩塌事件,面积约为400 m2,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如第196页表1所示。
表1 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3 制约土地复垦的因素露天采矿场需要以一体化建设为基础,将“采”“排”“复”有效结合,提高采矿的有效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露天采矿场建设尚未完善,如矿山道路、排土场、办公区域未能衔接,对环境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制约露天采矿场土地复垦的制约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该露天采矿场工程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 mm~930 mm,气候属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因此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以草本、乔木为主,山体高度最底为136 m,最高为289 m,且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在开采中被损毁的土地面积较大,侵蚀与剥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同时,该工程边坡和平台以裸露岩层为主,风化后岩层的边坡稳定性有所下降,恢复生态的难度相对较高,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植被以及生态的恢复;其次,露天采矿场以裸露岩层为主,其特点在于其生长介质性能较差,开展爆破工作具有震动大、危险性强等特点,对地形、地貌造成了破坏,前期工作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最后,露天采矿场在开采后的周边生态质量环境较差,可能会出现包括滑坡、泥石流、边坡失稳等问题,如不进行地貌重塑,土地复垦的有关工作将无法顺利开展[3]。
4 露天采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对策4.1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机制生态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只有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机制,才能科学合理地保护露天采矿场周围的生态环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挥采矿场最大的作用和效益。因此,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当前露天开采现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下发了《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该露天采矿工程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设备以及技术进行改良和升级,后期全程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打造绿色环保的采矿作业。同时,根据《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政府增加了对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的投资,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使采矿满足发展需求。
4.2 废弃地区复垦应用露天采矿场需要将侧重点放在废弃地区的土地复垦方面,保证废弃地区土地复垦作业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该工程首先进行可垦性试验,确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复垦方式,如采矿场的废弃地区有污染存在,复垦后需要进报备,边坡地形整治与防护主要是采用“坡率法”,通过清除悬石、碎石,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并通过检测判断当前地区是否能够用于农作物种植。其次,该工程开展了可垦性试验中判定为无污染土地,针对性地选择复垦措施,如开采后通过人工修复的方式在治理区重建人工生态系统,以此修复当前地域的地形地貌,避免滑坡、水土流失或其他现象的出现[4]。
4.3 排土场复垦已完成施工的排土场需要种植一些植被,从而效的避免了雨水对于排土场的冲刷,避免雨水的渗透,使复垦作业更加有效。排土场植被还要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充分的结合排土场作业计划统计规划,整平场地,栽植一些植被,同时要做好施肥、浇水以及维护等工作,提升植被的成活率,利用植被种植加固土层,避免水土的流失,起到加固排土场表面岩石的作用。
4.4 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是露天采矿作业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因此要根据露天矿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首先,该工程控制水土的相关结构,设置台阶高度在10 m~20 m,边坡角在45°~60°,平台宽度约4 m,并设计排水沟和挡土墙,以此解决水土流失的关键内容,在此过程中开挖5排水沟进行引导处理,根据具体水土流失的规模加强规划建设。其次,在开采结束后大量的种植植物,让当前区域能够在复垦过程中“绿化”,通过植物的生长保持土壤的水分,让土壤结构变得更加的牢固,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
4.5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环保部门和政府积极沟通,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成立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部门,编制了《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19年—2021年)》等,按照源头严防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实行“智能化”管理模式。同时,在开工前,做好道路硬化与绿化,开工后设立专门的执法大队,主要负责监督露天开采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出现超标严格处罚,绝不姑息,更好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完善法制建设,成立监督部门,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5 结语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正被大量开发利用,这样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面对现在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积极的做好土地复垦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针对实际复垦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措施,做好对废弃地区复垦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机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规和政策,以此更快地恢复矿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