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known 发布于 2025-07-06 阅读(341)

赵璐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才能真正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而实现乡村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推动乡村发展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明确乡村文化建设的背景和现存问题

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是我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核心在于“全面”,既要重视城市的发展,更要家抓住农村的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农村振兴的过程中更要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让广大农民在精神上强起来,为农村的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强大的主体力量。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农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振兴失去了基础保障。

乡村文化中的落后、腐朽文化仍然存在,尤其是还要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好多糟粕文化在农村盛行,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很难辨别文化的性质,使得乡村文化振兴有了更大的思想障碍。

乡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越来越匮乏,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待遇难以落实,新兴行业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少的文艺爱好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流失、不重视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乡村文化振兴失去了载体。

二、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要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魄,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首先要把农民群众放到改革的主体地位,他们是变革的根本力量,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激发农民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积极性,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农民群众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产品,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农民群众去搞改革,必须把农民放到主体地位。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农村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他们独特的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基因库,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振兴。

注重加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乡村文化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协调乡村关系,可是随着城乡发展越来越密切,农村原有的人情来往,集体精神却越来越少,落后腐朽文化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三、乡村文化改造的具体建议

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同时也不能不能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好农民的主体地位。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中,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在于发挥农民的主人文精神,在于他们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振兴道路。

(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的决定性地位不动摇。企业应该挖掘本土人才,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形成品牌效应和“一站式”服务,推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要注入时代元素,例如武术、西区、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与歌曲、现代舞等相结合,推出新型文艺节目。政府要履行好职能,尤其是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建设的职能,运用新闻、广播、电视媒体、数字网络等新形式是人们获得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和补贴力度,鼓励文艺工作者创造更有意义的文艺作品,提升文艺产品的质量。

(三)党要深入群众,推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加大正面观念的引导效应,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高素质的群众组织。

(四)保护和利用好乡村传统文化,尤其是保护好文化遗产、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和传统文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振兴的根基和源泉,同时还要恢复美丽农村的原貌,重塑文化生态、丰富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振兴。

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可是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如何实现既有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又有安详悠闲的新农村,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只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不断提高其文化价值才能更好的把握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

标签:  乡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