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刘梦锦,彭静,主春福*
(1.沂水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山东沂水 276400;2.沂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沂水 276400)
沂水县是山区农业大县,现有果树栽培面积3.3 余万hm2(50余万亩),产量76万t,产值30亿元,果树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沂水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1年“沂水苹果”以17.56亿元品牌价值排名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59位,沂水县政府非常重视“沂水苹果”品牌宣传,自2018年起已连续四年举办“沂水县苹果擂台赛”,以历届苹果擂台赛参赛样品的数据来分析沂水县苹果品种结构的变化,并对连续获得金奖的园区进行调查,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全县推广,提高沂水苹果的种植水平。
1 沂水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目前沂水县苹果栽植面积0.8万hm2(12万亩),产量25万t,产值10亿元。早熟品种主要有藤牧一号、珊夏、嘎拉、美国8号、秦阳等,主要分布在诸葛镇、高桥镇、四十里堡镇、沂城街道;中熟品种有金帅、红将军、新红星等,主要分布在泉庄镇、院东头镇、诸葛镇、四十里堡镇;晚熟品种以红富士系列为主,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
近年来,沂水县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等果品项目,累计利用上级政策资金5 000余万元,重点打造建成了天地合园区、四十里堡镇长虹园区、恒和农场、诸葛镇古村园区等10余个规模大、效益好的苹果现代矮砧集约示范园,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列为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科技示范基地。
2 苹果品种结构分析2.1 擂台赛参赛样品数量由图1可看出,自2018年第一届苹果擂台赛以来,参赛样品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21年参赛样品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61.25%。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果农希望通过参加评选活动提升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
图1 历届苹果擂台赛参赛样品数量的变化
2.2 品种构成参赛样品按照品种分为富士系品种(烟富3、烟富0、2001等)和其他优良品种(威海金、王林、小国光、秦脆、明月、金帅等)两类。
由图2、图3可看出,无论是参赛样品还是获奖样品中,其他优良品种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参赛样品中其他优良品种的数量是2018年的2.3倍,获奖样品中其他优良品种的数量是2018年的2.5倍。反映沂水县苹果品种结构正逐渐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其他优良品种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将来沂水县苹果品种结构可能不再是富士系品种一家独大,而是各类优良品种百花齐放。
图2 历届苹果擂台赛参赛样品品种的变化
图3 历届苹果擂台赛获奖样品品种的变化
3 优质栽培关键技术要点在整理获奖名单时发现,有3家送样单位连续三年或四年获得金奖,分别是沂水县恒和家庭农场、沂水县新时代果品专业合作社和沂水县树平果蔬专业合作社。笔者对这3家送样单位的园区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其果园管理模式的共同点,初步归纳出一套沂水县苹果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3.1 矮砧密植3个园区均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建园,选用3年生M9T337自根砧苗木,栽植株行距1.2 m×3.5 m,起垄栽培,设立支架系统。该模式通风透光,光合能力强,果实易着色,果品品质好。
3.2 高纺锤形整形干高0.8~1.0 m,树高3.2~3.5 m,中心干上直接着生25~40个小主枝。长度60~90 cm,角度大于110 °。主枝基部粗度不超过着生部位中心干粗度的1/3。
修剪以疏枝和长放为主,少短截。缺枝部位可通过刻芽促使侧芽萌发,培养结果枝。竞争枝和徒长枝主要通过及时抹芽、拉枝下垂和疏枝控制。中心干延长头生长过强时,拉弯刺激侧芽萌发。以花缓势,以果压冠。着生在中心干上的结果枝过大过粗时,及时留台或刻芽疏除更新。
3.3 实行行间生草制行间自然生草保留马唐、稗、光头稗、狗尾草等优良野生杂草,自然生长,及时拔除豚草、苋菜、藜、苘麻、葎草等恶性杂草。当草高40 cm左右时,留茬15 cm左右进行机械或人工刈割,每年刈割3~4次。割下的草覆盖于树冠下。
3.4 增施有机肥主要施用传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家畜粪尿等,肥源缺乏的情况下,也可施用商品有机肥。每666.7 m2传统有机肥用量3~4 t,商品有机肥用量1~1.5 t。传统有机肥要提前腐熟,做好无害化处理。
3.5 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
①农业防治。及时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和枝干病斑,集中烧毁或深埋,通过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修剪、适量留果、果实套袋等方法防治病虫害。②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的生物学习性,利用光、电、气味、颜色、机械等措施,进行捕(诱)杀害虫,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诱虫带、糖醋液等。③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生物源农药来控制害虫密度或控制病原菌的扩展蔓延,减轻病虫危害,如释放赤眼蜂等。④化学防治。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农药轮换施用,精准施用,安全施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