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及不同时期病虫害科学防治总结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84)

夏玉米营养价值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农业生产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作为高光效C4作物,夏玉米的水分利用系数及光合效能较高,使其具有增产潜力大、耐旱节水等优势,近年来沂水县大力推广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延长生长时间,以此实现提高产量的目标,现根据沂水县当地实践,简要说明夏玉米适期晚收的优势,并对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要点予以总结。

一、夏玉米适期晚收的优势

1、提高夏玉米产量

夏玉米晚收的优点是对玉米单产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由于籽粒充实程度与灌浆强度、灌浆长短相关,为此,灌浆期作为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阶段,通过延长持续时间可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进入夏玉米籽粒中,进而促进增产、增重。一方面,通过增加籽粒的充实度,降低秕粒、小粒的比例。相关研究表明,从蜡熟到完熟阶段,夏玉米平均每延迟收获1d,则亩产量预计可提高5 k g ;如果延迟收获7~10d,则亩产量预计可提高 5 0~6 0 k g 。由此可见,夏玉米适期晚收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灌浆期间,夏玉米将大量光合物质运输至种子,从而提高其产量。随着灌浆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则籽粒重量越大,籽粒产量也会相应提高。反之,若提前收获,则其灌浆程度不够,会造成千粒重下降,继而导致夏玉米减产。

2、改善夏玉米品质

夏玉米适期晚收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具有改善品质的优势,具体如下: ① 增加营养成分。延长夏玉米灌浆期后,夏玉米籽粒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会随之增加,在完全成熟时,夏玉米各营养成分均为最高。所以,夏玉米适期晚收具有较高的营养含量,也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② 优化加工品质。夏玉米适期晚收的籽粒均匀度高,饱满充实,可以使夏玉米在加工时更易于贮存、脱粒,降低了加工损失与成本,从而大大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③ 降低含水量。夏玉米适期晚收后的籽粒水分含量较低,平均只有 3 0 % ,从而使夏玉米在晾晒时更易于干燥,从而缩短晾晒周期,降低成本。同时,由于水分含量较低,便于夏玉米的运输与贮存,减少了贮存期间可能发生的发霉危险。

3、降低生产成本

① 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夏玉米适期晚收可以采用新型玉来联合收获机械,能够实现一次性秸秆还田、摘穗等作业,如此不但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劳动力消耗,更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② 减少病虫害损失。夏玉米适期晚收,由于其生育末期病虫害少,绿色叶片功能期长,有利于淀粉的合成,从而降低由于病虫害造成的品质降低与产量损失。

4、适应气候变化

沂水县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适期晚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光、热等优势,使夏玉米灌浆期得以延续,从而实现改良品质、增加产量的目的,保证了夏玉米在充分成熟时收获。

二、夏玉米适期晚收的技术要点

1、科学选择品种

结合沂水县实际情况,筛选出产量稳定、耐逆性强、生育期适宜以及便于机械化收割的优良品种。目前,登海系列夏玉米品种在沂水县有着广泛的种植基础,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密度适应范围较广,如登海605、登海6188、登海618、登海710、登海1875等。东单系列夏玉米品种在沂水县也有广泛应用,如东单1331,还有鲁单系列,如鲁单510、鲁单 除此之外,其他品种:如中天308、豫禾113、富诚796、沃玉111、沃玉3号、联创839、裕丰303、伟科702以及天泰316等。

2、种子精选及处理

精挑细选,若采用精量单粒法,则水分不能大于 1 3 % ,净度应在 9 8 % 以上,发芽率应在 9 5 % 以上,纯度应不小于 9 8 % 。对未经包衣的种子,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3、抢茬直播

在沂水县,前茬作物收获后马上进行夏玉米播种,通常于6月上旬进行,选用玉米机械化精细播种,前茬作物留茬高度 以下,并将秸秆切成 以下的小块,再将其均匀地撒在地上。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选用破茬深松的免耕播种机,若出现粗缩病,则可根据生产条件,酌情推迟夏玉米播期

夏玉米通常采用等行距种植,播深 3~5 c m ,行距 ,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来决定种植密度,具体的种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若在普通农田中栽培,耐密型夏玉米的播种量为75000粒 ;若栽培于示范地块,耐密型夏玉米的播种量为82500粒 ;若在一个高产试验地块上进行栽培,耐密型夏玉米的播种量为90000粒 ;若在普通农田栽培,大穗型夏玉米品种的播种量可达69000粒 ;若选择在高产攻关田栽培,则播种量可达79500粒

4、田间管理① 苗期管理

若播种时没有浇“蒙头水”,或无有效降雨,应在播种后马上进行1次浇透水。夏玉米田若没有及时密闭杂草防治,可选用专用助剂烟嘧磺隆 + 阿特拉津水分散性粉剂 + 苯唑草胺悬浮液予以防治。当夏玉米秧苗长到4~5片叶时,选用三氮唑、多菌灵等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在夏玉米叶尖期,选用吡唑醚菌酯、烯唑醇以及苯醚甲环唑等多种农药,防治叶片病斑。在夏玉米苗期,要注意保持土壤适度干燥,以便为根系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② 穗期管理

对发病重、田间长势弱的植株及时清除,一方面防止养分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大田的透光条件,防止病菌扩散。夏玉米需肥的关键期是从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期,要适时施用以氮为主的穗肥,用量为 ,同时还可以在穗肥中加入适量的钾、磷。此外,施用穗肥要在离根 处挖一条沟,沟的深度为 ,一般在大田条件下,应用缓释肥料后,只要作物生长没有出现缺肥的迹象,就不必再追肥。夏玉米从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在天气干燥的时候要注意灌溉,遇上强烈的降水要及时排水。同时,若地块肥力高、降雨过多以及种植密度大,夏玉米容易造成倒伏,可以在7~11叶期喷洒化学控制剂,控制株高,让茎秆变粗,提高抗倒伏能力。

③ 粒期管理

夏玉米进入粒期后,要特别注意田间的玉米授粉状况,若遇影响授粉的特殊气候条件,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粉、人工去雄等补救手段。在夏玉米开花期,为了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应增加肥料,如尿素等,还可以对着叶面喷洒少量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在夏玉米灌浆期,若遇上天气干燥应适时灌溉,后期若有积水应立即排水。

④ 适时排灌

夏玉米苗期抗涝害能力弱,要防止苗涝与芽涝,应及时清沟排水,并在每亩地中追加 7 5 k g 尿素,促进夏玉米生长。沂水县6

46农天致富友

月底到8月中旬为多雨期,易受淹,造成夏玉米作物根部吸收功能下降,植株黄化,因此,在发生涝害期间要及时排水。夏玉米开花期是需肥需水的高峰期,如有干旱情况发生,应适时进行抗旱灌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夏玉米在长期的高温威胁下,容易出现秃顶、花粒以及“短裙\"等现象,所以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应适时浇水,提高农田的水分含量,调整农田的微气候条件,以此减轻高温对夏玉米所带来的损害。

5、适时晚收增产技术① 确定最佳收获期

夏玉米最佳收获期以完熟期为宜,这个时期的籽粒充实饱满,色泽鲜亮,水分含量适宜( 3 0 % 左右),有利于干燥贮藏。判断夏玉米完熟与否,应从其籽粒特征与植株外观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从植株外观看,中、下部分的叶子发黄,底部的叶子干燥,果穗苞叶呈白色且松弛,用手拍打有清脆响声。从籽粒特征角度看,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在底部形成了一层黑膜,具有夏玉米品种固有的色泽。

② 延长灌浆时间

灌浆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重要阶段,也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适时晚收有利于灌浆期延长,以此向籽粒输送更多的光合物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根据沂水县实践表明,从夏玉米进入蜡熟阶段至完熟阶段,延迟收获1d,则千粒重提高3~4g,每亩产量可提高

③ 晚收增产效果

适时晚收增产技术是一种既不增加投资又不增加劳动力提高作物产量的新技术,完全成熟的夏玉米适宜采用机械收割、晾晒及干燥,不仅能增加产量,还能保证品质。如果,由于天气原因前茬作物播种比以往晚7~10d,因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从整地到播种的间隔可大幅减少,夏玉米10月5日完成也不会耽误秋种,有利于实现前茬作物的双季丰产。

6、病虫害的防治① 夏玉米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夏玉米播种期病虫害防治主要对象是灰飞虱、二点委夜蛾、地下害虫以及粗缩病。在防控方面,主要采用“避害\"“壮体\"的技术手段,优先选用耐病品种、抗病品种,并配合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方法,对播种期病虫害予以防治。

选择春玉米宜早播、夏玉米适期延后播的栽培对策,并将春季播期控制在4月20日之前,将小麦、大蒜、豌豆以及油菜等前茬作物收获后,夏玉米延迟到了6月20日以后进行,可避免由赤颈蜂传播毒性介体的危害,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选择包衣种子或具有良好内吸性能的农药复配种衣剂,例如采用复美双混种与吡虫啉拌种,或丁硫克百威种衣剂、福美双-甲异柳磷悬浮种衣剂,防治种传病害。此外,通过适度密度栽培、均衡施肥以及精细整地等措施,提高夏玉米植株的自身抵抗力,在种子发芽前,使用乙·莠水与乙草胺对农田予以封闭除草。同时对田间、垄沟以及地头的杂草予以清理,消除灰飞虱的成虫繁殖点与食物来源,破坏灰飞虱的生活条件,减少其种群数量,切断初始感染源。

② 夏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夏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主要对象是顶腐病,茎腐病、粘虫、二点委夜蛾、玉米螟、灰飞虱以及玉米粗缩病等。防治措施要在加强田间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化学防治、诱杀成虫相结合的方法。

在夏玉米出苗后,要按有关的监测规程,对农田展开经常性的病虫害监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虫害情况,以及沂水地区气候和苗情,展开精确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田间管理期间,要注意对夏玉米茎基腐病、粗缩病的预防,及时中耕除草,将顶腐病叶片摘下,并将其运到大田外深度掩埋,以减少病害的来源。对二点委夜蛾、粘虫等危害较重的田块,可用毒土法、毒饵法进行防治,可用油炸过的豆粕或麸皮 1 0 k g ,与毒死蜱、辛硫磷以及敌百虫混合,制作成饵剂,晚上沿垄面喷洒,也可以用细土和敌敌畏拌匀,制成毒土并沿垄面播撒,以预防病害。在蟠蛄、金龟子、二点委夜蛾、粘虫、地老虎、棉铃虫以及玉米螟等成虫暴发期间,利用在大田中设置一台频振式杀虫灯,晚上7点开灯,零点熄灯,利用灯光诱捕。也可以采取糖醋法、性诱捕法灭杀蟒螬成虫、粘虫及玉米螟,其中糖醋法配方为敌百虫1 5 g 水 2 5 0 g 醋 5 0 0 g 、白酒 1 5 0 g 红糖 3 5 0 g ,拌匀后从1m高处向田间喷洒。同时,在顶腐病、茎腐病发生早期,可选用 70 % 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 , 3 % 中生霉素600~800倍液 9 6 % 恶霉灵3000倍液以及 7 2 % 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向田间喷洒。

在夏玉米苗期到5叶的时候,要对稻瘟病菌予以防治,以防止粗缩病发生,还可以控制蚜虫、蓟马等害虫。在玉米秧和周围的杂草上,每亩 吡虫啉或 5 g 吡蚜酮标准对其进行喷雾,如果虫量较大,可以连喷2次,还可以添加三氮核苷与盐酸吗啉胍等抗病毒药物,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在二点委夜蛾与地老虎的高发期,以每亩 0 . 5 g 氯氰菊酯或1g氯氟氰菊酯的标准进行喷雾防治。

③ 夏玉米穗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夏玉米穗期病虫害防治对象主要为纹枯病、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棉铃虫以及二代玉米螟,通过强化田间管理培养健康苗,并采取药剂防治 + 生物防治以及诱杀成虫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方法。同时及时追肥、摘除病叶,并予以集中烧毁,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对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措施应在心叶期和抽雄初期加以重视,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性诱捕以及人工摘除的方式,并且关注棉铃虫病害,玉米螟幼虫发生的同时棉铃虫也十分常见,也要加以治理。在玉米螟成虫高峰期,在距玉米秆 2 0~3 0 c m 的地方,每亩悬挂1~2个玉米螟性诱捕器,每隔5天清理1次诱捕箱,隔30天更换1次诱捕芯。二代玉米螟在夏玉米心叶期易出现,以卵为食,可采取药液喷雾或施用颗粒的方式对其予以防治。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在 5 % ~ 1 0 % 时予以挑治,在花叶株率超过 1 0 % 时予以普治,即用 1 6 0 0 0 I U / m g 的 Bt 可湿性粉剂 3 0 0 g 配制颗粒剂,混匀撒入心叶(丢心),或用 9~1 2 g 辛硫磷颗粒剂有效成分丢心,或选用 5 % 氯虫苯甲酰胺 4 0 m l 对水予以喷雾,同时兼治粘虫与棉铃虫。

在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小斑病以及玉米赤霉病的发病早期,用 4 5 g 代森铵活性成分 烯唑醇克活性成分以及 三唑类活性成分兑水喷雾。纹枯病的发病早期,用 6 . 2 5 g 烯唑醇 井冈霉素兑水喷雾,根据病害的发展情况,每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④ 夏玉米粒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夏玉米粒期病虫害防治对象主要为锈病、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蚜虫、四代棉铃虫以及三代玉米螟,防治手段以集中销毁病叶,并通过降低田间湿度来提高抗病性,降低叶片发病率。在夏玉米收获后,要对秸秆予以破碎还田,以降低玉米螟的越冬基数,并经常耕翻,以摧毁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地。防治三代玉米螟在雌穗吐丝吐露期进行,采用药剂控制、性诱捕及人工除虫等措施,并兼治棉铃虫。百穗花丝中有虫50头以上、二化螟虫株率为1 0 % 时,用 1 . 4 4 g 甲维盐 ⋅ 2 g 氯虫晴活性成分喷雾。

综上所述,夏玉米适期晚收具有提高夏玉米产量、改善夏玉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在栽培中应规范技术要点。通过对沂水县夏玉米适期晚收实践分析可以得知,夏玉米适期晚收是一项科学、有效且易于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通过延长灌浆期来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既不增加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这对于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276402许家湖镇人民政府)

标签:  沂水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