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本文在阐述国内外关于金融科技及其对经济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产业结构、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安徽省金融科技近年来蓬勃发展,强化了区域经济活力、金融普惠性及公平监管,也从数据与隐私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与运营能力不足等方面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研究认为,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扶持力度,从政策、产品、监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产业之间均衡与协同发展,如:(1)加强前瞻性战略规划与针对性政策调控,从财政、税务、审批、监管等方面及时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适配;(2)积极培育新服务场景与新产品,鼓励金融科技发展业态与模式创新;(3)提升金融科技的公平正义与社会属性,平衡好发展与监管之间关系,支撑经济持久性高质量稳定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区域经济;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创新金融
中图分类号:F061.5;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7(b)--04
1 引言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是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革新和改造,进而提高金融行业的运作效率、提高服务多元化属性、降低运营成本的新业态。全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在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指引下,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对我国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思路、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尤其近年来,在国内线上交易盛行、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全球产业链转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前景、路径等产生着持续而深远影响。
我国金融科技主要以支付科技、智能风控、数字普惠金融、财富科技、供应链科技、监管科技、证券科技、资产挖掘、数据安全、元宇宙与虚拟现实等形式体现,正逐步深入国民生产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金融科技正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1)通过降低服务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从而推动金融服务下沉;(2)通过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及成本,逐步推动扩大市场规模,尤其是在银行业中,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强化投融资规模及风险管理能力显著;(3)拉动国内外投资增长,尤其是对中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投资表现稳健;(4)调节就业市场结构,例如虽然传统银行客服岗位数量减少,但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及效率。在跨境支付和贸易领域,金融科技提供了高效的结算解决方案,支持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有关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安徽省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进而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影响经济发展机制及问题。
2 研究现状
2.1 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直接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或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个性化,可显著降低交易、风险成本,增强交易互信、提高金融安全性。金融科技亦激发了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例如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线银行平台、个人财务管理工具、P2P借贷以及自动化投资顾问等服务层出不穷。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理论提出了挑战,要求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适应技术革新的步伐,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及消费者权益,尤其是对风险管理带来精准量化的挑战,提升市场效率的同时可能加剧波动性,促进了货币供需关系评估体系及货币政策工具、机制方法创新。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涉及金融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强调在追求金融效率和创新的同时,应重视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可持续性。
2.2 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唐松(2019)[1]和Heiskanen(2017)[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果。业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对区域经济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跨区域协同三个方面。
刘元洪等(2020)[3]利用我国30个省市近十年统计面板数据,对金融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整关系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对市场、治理方式方面创新手段的响应最显著,而中部地区对金融机构及产品的创新手段响应明显。张莫(2022)[4]认为金融科技通过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可达性,尤其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信贷融资可得性、增强了金融的普惠性。陈晓东等(2022)[5]、蒋思琪等(2021)[6]分别基于实证分析与文献统计方法研究了金融科技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作用,研究表明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将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以及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
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区域经济体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分散风险,提高应对金融波动与周期性的适应与恢复能力。宋金凤(2021)[7]认为金融科技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激发了区域创新和创业活动,显著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与企业创新动力。王滨(2022)[8]认为金融科技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等间接推动城镇化进程,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整体以U形非线性特征推动区域城镇化。
金融科技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等。张海军等(2022)[9]认为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可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缩小区域差异,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平衡,且金融科技的普惠性特点有助于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潘峰华等(2021)[10]认为金融科技通过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尤其是跨区域的金融交易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
3 对安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1 强化金融科技基础与监管
金融科技是推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安徽省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5G、物联网等“万物互联”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和深空探测等科创园区集聚发展。金融科技还被用于优化监管框架,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这些措施增强了金融系统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借助于自动化、智能化、高覆盖的数字技术,金融科技致力于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优化提供便捷、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为安徽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3.2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科技厅等单位牵头,启动了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11]”,为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和成长阶段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计划内容涉及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金融产品,以助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缩短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周期。仅以2023年为例,为全省科技企业投放贷款5971亿元,服务企业2.1万户次、覆盖全省近50%的科技企业。金融与科技结合,加速了传统金融服务的革新,增强了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资金流转和交易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效响应了安徽省不断攀升的金融服务需求。
3.3 融合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
金融科技在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服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安徽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县区11个、优势示范企业160家,以及省级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项目54个,认定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12家;查处侵权假冒案件3600件,打造了“科大硅谷”知识产权保护样板区。安徽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项并举提高质押融资的成功率和效率, 2023年完成专利权、商标权质押3789笔、融资额334.09亿元,为企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实现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的高效融通,促进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的资产,加速了科技创新向实体经济的转化。
4 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金融科技在安徽省的迅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包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普惠金融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然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4.1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依赖于大量个人和企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安徽省在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大,全社会R&D经费投入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尽管安徽省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数据保护机制可能尚未完全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风险始终存在,持续威胁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数据安全。安徽省在2021年和2022年的全社会R&D经费分别为1006亿元、1153亿元,区域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科技投入及背后所产生数据量的激增,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2 技术风险与运营挑战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产业革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安全与监管风险。近年来,安徽省在科技产出显著增长,但是产业链稳定性、d7913e9535fbf4fab58a81ccb41d31d208ec6459f2dd4ab31ab5de9db28458c8基础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未能及时跟上,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能力也未能与技术创新同步提升,导致金融机构在面临内部、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增加。例如,安徽省合肥市虽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产业集群,但其母公司多在省外、本地品牌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其竞争力、品牌效应,相对与合资品牌仍显不足。类似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金融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技术风险和挑战。
4.3 市场结构与政策风险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对现有的市场结构造成冲击,导致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安徽省的金融科技发展迅猛,然而受限于科技基础、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其现状水平、环境条件等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安徽省在研发(R&D)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其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长三角地区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未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总量与比重偏低。这种差距可能导致金融科技企业因为规模和数据优势,形成市场垄断、外部企业逐步蚕食本地企业和本地市场。
4.4 信用风险与政策风险
安徽省在金融科技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显著,然而也要注意到其无序发展可能会增加信用风险。皖中合肥、芜湖地区耦合度比较高;宿州、亳州、池州等地耦合度较低,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和信用服务时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
4.5 人才短缺与教育脱节
安徽省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当前面临人才短缺和教育脱节的问题。根据相关报告,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机构普遍面临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口,这直接影响了金融科技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教育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操作需求。此外,安徽省在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策略上还需加强,特别是在前瞻性和系统性方面,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以促进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安徽省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技术风险、市场结构失衡以及信用风险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负面影响,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法规的建设,提升金融科技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能力,提供良好、公平、可靠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金融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仍需要进一步夯实科技基础,完善产业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金融科技支持力度,以期实现安徽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 金融科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结合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实践,本文认为金融科技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当前市场全球化和信息茧房化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对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过去几十年,安徽省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当前,安徽省需要借鉴金融科技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的经验,充分考量本省的资源特点和发展规划,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策略。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徽省必须在以下四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政策引导、产业培育、普惠属性提升以及监管强化。这些措施将共同促进金融科技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确保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金融科技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5.1 加强战略规划与政策支持
安徽省需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明确金融科技发展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制订并完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内容涵盖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市场准入标准、监管政策以及退出机制等。安徽省应在“十四五、十五五”相关规划框架下,持续强化金融科技领域法规和标准建设,强化金融科技政策指引指导与过程监管,确保金融科技与国民经济协同、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安徽省应从财政、税务、审批、数字化监管等方面及时更新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以激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与创新。
5.2 创新服务场景与产品培育
安徽省金融监管、数字化管理等相关部门,需持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以优化服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促进金融服务于先进科技之间深度融合,尤其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微企业、新兴技术产业、白色家电等传统行业等行业领域,强化金融科技的场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能力,利用区块链提升交易透明度,大数据分析增强风险预警。面向科技企业与科技人才出台财政、引进、创新创业及税收优惠,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激活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活力、促进金融科技成果与产品的创新发展,鼓励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金融科技的培育与验证。
5.3 提升公平性与社会责任
金融科技应当承载起社会责任,致力于提升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安徽省在强化金融科技支撑的同时,应注重秉持“开放、高效、协作、共赢、安全”的发展理念,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应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居民等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适配,通过政策倾斜和创新金融产品,激发其经济活力与经济活动参与度,其中教育和宣传工作是提升公众金融科技素养的关键,通过增强民众对金融科技的认识及其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为维护市场稳定、保障消费者权益奠定基础。
5.4 平衡好发展与监管关系
安徽省在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先支持那些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标准的项目和企业,加之以金融科技的助力,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了保障金融科技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安徽省还需平衡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避免过度的监管抑制创新,以及防止监管不足的风险,逐步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机制。此外,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同合作,共享资源、互补优势,共同推动区域金融科技的集群发展。
6 结语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质动力与新的发展机遇,其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覆盖度,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公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数字技术的新进步,安徽省金融科技正迎来新机遇,同时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数据、隐私、市场等方面新挑战。为了进一步赋能区域经济,安徽省应着力构建全国一体化和区域协同化的金融科技发展格局,推动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科技成果。此外,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监管能力,并推动金融科技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是安徽省实现金融科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驱动的重要路径。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安徽省将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的潜力,为区域经济的繁荣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唐松,赖晓冰,黄锐.金融科技创新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还是抑制: 理论分析框架与区域实践 [J]. 中国软科学, 2019(7): 134-144.
Heiskanen, A. The Technology of Trust: How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lock Chain Could Usher in a New Era of Construction Productivi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017(8): 66-70.
刘元洪, 王雨婷. 金融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 50-57.
张莫,罗逸姝,袁小康.金融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N].经济参考报, 2022-11-24 (002).
陈晓东,刘雅馨.科技金融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22(5):94-109.
蒋思琪, 李荣杰. 金融科技文献回顾与研究分析[J].金融, 2021, 11(4): 223-231.
宋金凤.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济南: 山东财经大学, 2021.
王滨.金融科技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 经济经纬, 2022(2): 12-23.
张海军, 黄峰.金融科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 2022(5): 131-139.
潘峰华, 刘宇帆. 全球金融科技产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世界地理研究, 2021, 30(4): 696-707.
张一帆. “共同成长计划”打造“皖”美科创 [J].中国金融, 2023(22): 38-40.
郑丽雅,邬巧云,岑涛.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基于商业银行风险视角[J].中国商论,2023(23):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