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融合创新成为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江西陶瓷与傩舞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者在数字化语境下的创新性结合。通过提取江西瓷器与傩舞文化的核心元素,结合3D扫描、建模、虚拟展厅及动画技术,提出文化元素融合与数字化创意应用的设计路径。数字化技术能够高效实现文化元素的精准提取、存档与再设计,并通过模块化、可定制化手段增强文创产品的实用性与市场竞争力。傩舞元素被创新融入瓷器雕塑、装饰品及茶具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美学,又赋予了现代功能,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该模式不仅提升了江西文旅产业的经济效益,还通过数字化传播扩大了非遗的国际影响力,为区域文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江西陶瓷;傩舞文化;文化创意产品;文化融合;科技赋能;文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391;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4(b)--05
非遗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如何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成为当前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突出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与文创产品开发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元素融合与数字化创意应用的设计路径。同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实践设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字化技术高效实现非遗文化元素的精准提取、存档与再设计,还能通过模块化、可定制化手段增强文创产品的实用性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以江西陶瓷与傩舞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傩舞面具、表演形式及傩神形象等文化符号精准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并创新性地融入江西陶瓷的造型、装饰及功能设计中。本文以数字化大时代背景为契机,探索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传承与广泛应用。
1 数字化创意市场及其现状
1.1 文化数字化发展
文化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并进行创作、生产和传播,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技术手段的应用,还包括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呈现和管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强调,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1]。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市场规模为5.23万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比重突破40%。数字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有所上升,产业发展持续活跃,目前已成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行各业通过对数字化的信息交互可视化系统在设计构建中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为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活化及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国内外有关数字化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等相关资料,收集艺术文化元素,在建立艺术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数字化在国内外达成一定的共识。但许多文创产品在设计、内容和营销上缺乏独特性,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有限,行业发展受限。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削弱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活力。
随着对中华文化的不断挖掘与归类,文化元素成为构成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元素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也展示了其多样性和重要性。文化元素可以赋予设计作品深度和情感,使其超越简单的视觉享受,成为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2]。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师可以有效地将地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同时加入数字化技术,合理有效地将不同文化融合,实现文化的双向发展。但在相关文献的搜索下,在文化元素融合和数字化结合的文献中文创相对较少。部分研究并未结合当下语境,对数字化大背景下的文化融合文创的发展和价值的挖掘做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传统文化文创同质化发展的问题尚未解决。
1.2" 数字化创意应用
1.2.1 3D技术与文创制作的应用
3D扫描技术使实物到数字模型的转换更加快速和精确。使用如EinScan Pro 2X Plus等高精度3D扫描仪,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3D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化重建和保护,通过扫描文物的三维数据,可以实现高保真还原和永久保存。
1.2.2 3D建模与数字化的创新应用
3D建模技术:利用3D建模软件,如Autodesk Maya和3ds Max,设计出基本形态和模型。通过3D建模技术,文创产品可以实现数字化存档,建立永久的三维数字档案库。使用三维技术可以将陶瓷的数据信息保存,建立永久的三维数字档案库。一方面,二次生产无需重新建模,可从数据库内调取三维数据,再投入数字化生产流程;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可以分类管理数字化信息,减轻工作量。此外,还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能够轻松地修订制瓷方案,为创作者预留下更多创意发挥空间[3]。
虚拟展厅:成品制作完成后可使用先临三维EinScan Pro 2X Plus进行扫描,搭配纹理模块可高保真陶瓷成品的色彩信息,结合在线展示平台与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场景化三维展示。国家自然博物馆利用3D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展厅,当客户参观时,能用此虚拟数字展厅给其提供优质的交互体验。
1.2.3 动画制作技术的应用
毫无疑问, 就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技术的发展给各项艺术创作和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4]。动画技术的应用使三维模型能够从静态变为动态,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通过动作捕捉和三维动画技术,可以精确记录表演者的动作数据,并将其映射到三维模型上,赋予模型动态特性。这种技术不仅有助于数字化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艺术,还能为产品营销和品牌传播提供强有力的视觉支持,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及体验,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通过“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传统水墨画风格融入3D动画,成功破解了传统水墨“气韵生动”的数字化表达难题,使动画作品更具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结合动作捕捉和三维动画的创新展示方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竞争力开辟了新的增长途径。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探索基于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创新传统非遗文创的发展方式,以此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以“数字+设计”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可持续创新能力,以数字化设计思维和文旅游客主观艺术实践创作为新的设计方式,为地方区域文创产品注入新动能[5]。同时,从文创的设计和艺术角度考虑,以非遗文化元素融合发展作为文创创新发展的基石,通过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文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传统非遗文化要素进行提取与融合,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对非遗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2 基于江西瓷器和傩舞文化元素融合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2.1 文化元素的挖掘
江西瓷器以其精美的装饰风格著称,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刻、画、印、塑等。(1)外在表现形式:造型元素,江西瓷器以丰富的器型著称,包括瓶、罐、碗、盘、壶等,这些器型不仅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还体现了江西瓷器在造型设计上的独特魅力。江西瓷器的造型线条简洁而流畅,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这种流畅的线条既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美感,又不失细节的精致与变化,使瓷器看起来更加优雅和美观。装饰元素,包括纹饰图案和釉色与彩绘,江西瓷器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缠枝莲、云纹、龙纹、凤纹、花鸟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寓意,如龙纹象征皇权,凤纹象征吉祥。江西瓷器的釉色以青花、粉彩、釉里红等为代表。青花瓷和粉彩瓷层次丰富,其彩绘技法细腻,色彩过渡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2)内在表现形式,江西瓷器的纹饰和造型常常蕴含吉祥寓意,如“连年有余”(莲花与鱼纹)“福禄寿”(蝙蝠、鹿、寿桃)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西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常与文人文化相结合,瓷器上常题写诗词、书法,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3)独特工艺,即釉下彩和釉上彩技术。釉下彩是江西瓷器的一大特色,通过在瓷坯上绘制纹饰后施以透明釉,再经过高温烧制,使得色彩稳定且不易磨损,最具代表的是青花瓷。而釉上彩则是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绘,然后进行低温烧制,使得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以广彩瓷最为出名。江西瓷器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技艺的融合使其釉色更温润、釉面更明净,提高其光泽度。
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达安庆的娱神舞蹈,起源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1)南丰傩舞仪式包括“起傩”“跳傩”“搜傩”和“圆傩”,每年春节举行,寓意祈求风调雨顺和人民安康。(2)南丰傩神的形象多样,分为正神(如傩公傩婆、和合二仙)、凶神(如开山、钟馗)和世俗人物,融合了农耕文化、生殖崇拜及儒释道思想。(3)傩面具是傩文化的核心,由杨柳木和香樟木雕刻而成,色彩艳丽,遵循“五方正色”理论(青、红、黄、白、黑),具有祈福避祸的象征意义。面具造型多样,融合了人与动物的特征,体现了傩文化的图腾符号和深厚文化内涵。
2.2 文化元素的融合及重塑
文创产品是文化的物质化体现,也是文化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形式[6]。文化是文化创意产品区别于其他工业产品的核心属性[7]。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强烈的文化元素。通过对特色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融合,以及对现代数字化的创意应用,本文提出了文化融合与数字化创意思路如图2所示。
文化元素的提取对于文创产品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提取江西瓷文化和南丰傩舞等文化要素,将其重要元素符号融合,进行文创产品的创作。针对江西瓷器文化与江西南丰傩舞文化,本文对江西瓷器文化从其外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和传统工艺进行了深层次的文化提取;对于南丰傩舞文化,从表演形式、傩神形象和面具中提取特色文化符号,由此确定文化创意产品的要素。
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提取,进而对文化元素进行梳理与融合。江西瓷器文化作为一种“物”的传承,以其作为精神的物质载体。在傩舞面具视觉符号提取方面,通过对傩舞面具的视觉图案进行抽象化和现代化的再设计,提炼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使之成为产品设计的显著特征;在表演形式方面,深入研究仪式、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并将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元素融入瓷器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中,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在傩神形象塑造上,通过傩舞中各类傩神形象,提取其神态、体态等体型特征,并融入瓷器人物文创的制作中,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提取不同文化要素及融合阶段,要做好文化要素的准确表现,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审美的平衡应用。(1)融入现代元素。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保留传统文化要素,还要融入现代元素。例如,将带有傩元素的设计进行3D动漫化处理,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2)注入精神文化。将傩舞文化元素融入瓷器中,并形成瓷器文创产品,并将所蕴含的底层文化融入文创产品中,如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万事顺遂的愿望等。通过对文创产品注入精神文化,可以做到让消费者对文创产品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用户去了解所属文化。
2.3 数字化创意应用呈现
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路径。(1)通过使用3D扫描技术,如EinScan Pro 2X Plus,能够快速将傩元素瓷器的实物模型数字化,提高设计精确度。3D数据可用于存档或直接指导3D打印制作模具,确保设计无误后,通过石膏翻制投入生产。这一流程简化了从设计到成品的步骤,缩短了时间。(2)使用3D建模软件,如Autodesk Maya和3ds Max,设计师结合江西瓷器艺术和傩舞文化,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瓷器文创产品。这种结合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还丰富了文化内涵,要求设计师精通江西瓷器装饰艺术和建模技术。(3)利用三维技术,陶瓷数据可被数字化保存,形成完整、准确的三维档案库。因此,二次生产可直接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无需重新建模,简化生产流程。该数据库采用结构化数据存储方案,支持快速检索和调用,显著提高了二次开发的效率。同时,基于数据库的版本控制和协同工作功能,研究人员和设计师可以实现高效团队协作,降低重复性工作负担。(4)在数字化展示领域,结合EinScan Pro 2X Plus等专业三维扫描设备和实时渲染技术,可构建沉浸式虚拟展厅。同时,虚拟展厅技术允许使用3D扫描设备,如先临三维EinScan Pro 2X Plus,结合在线展示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陶瓷产品的三维场景化展示。这种虚拟展厅能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交互体验,使其在虚拟环境中近距离观赏傩元素陶瓷器物文创探索细节。(5)动画技术将傩神形象和傩舞表现者的体态、神态融入瓷器设计中,通过动作捕捉设备记录表演者的运动数据,再映射到三维模型上,实现动态表现。因此,瓷器文创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艺术,还增强了视觉吸引力和体验感。
在保持瓷器传统美学的同时,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瓷器产品,如将傩舞元素融入茶具、餐具等日用品,使其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模块化与可定制化方面,开发模块化的瓷器设计,允许消费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傩舞元素模块进行组合,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 江西陶瓷和傩舞的文化元素被创新性地结合
江西的瓷器文化源远流长,景德镇的瓷器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境界闻名于世。江西的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精神逐鬼、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被称为中国的“活化石”,傩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不仅蕴含着江西人民的社会风俗和精神风貌,是江西人民社会实践的结晶,同时还体现了该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傩舞文化中的象征性元素,包括表演形式、傩神形象和面具元素等巧妙融入瓷器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江西省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诠释,还是对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一次创新结合。利用3D技术和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增强了文创产品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数字化创意设计与产品开发不仅为非遗文化的营销带来了趣味性和创新性,还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和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5 瓷器的设计呈现
陶瓷雕塑系列,是我国核心文创,旨在通过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江西陶瓷的传统美学。该系列产品以傩舞文化中的经典形象和符号为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雕塑作品。结合3D建模技术,将传统傩舞面具的复杂纹理和表情数字化,转化为立体的陶瓷雕塑。采用釉下彩和釉上彩技术,使雕塑色彩丰富且具有层次感,同时保持陶瓷的质感和光泽。雕塑可作为家居装饰品,增添文化氛围。作为教育工具,可向公众尤其是儿童介绍傩舞文化。针对文化传承群体,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的中老年消费者。针对旅游纪念品市场,为到访江西的国内外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
装饰品系列,包括挂件、摆件等小型装饰品,以傩舞的服饰、道具等元素为设计灵感,针对年轻时尚群体,特别是追求个性化和新鲜感的年轻消费者。本文结合现代家居装饰风格,使产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可作为室内装饰,提升空间的文化氛围,也可作为礼品,在节日或特殊场合赠送亲友。
傩舞主题茶具套装,结合傩舞文化中的面具图案和舞蹈动作,设计一系列茶具,包括茶壶、茶杯和茶叶罐等,旨在将传统茶文化与傩舞艺术相结合,可作为收藏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采用江西瓷器特有的粉彩瓷技术,使茶具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与质感。设计中融入傩舞的动态元素,如舞者的姿态和面具表情,增强产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旅游纪念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江西陶瓷与傩舞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非遗文化元素提取、存档、再设计及文创产品开发的路径与方法。通过3D扫描、建模、虚拟展厅及动画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傩舞面具、表演形式及傩神形象等文化符号的精准数字化转化,并将其创新性地融入江西陶瓷的造型、装饰及功能设计中,将傩舞文化的动态性与陶瓷艺术的静态性深度融合,探索出传统非遗的现代转化范式,形成兼具传统美学价值与现代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构建“文化元素数字化提取—创意设计—虚拟交互—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高效解决非遗文化元素的保存与活化难题,还能通过模块化与可定制化设计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经济活力,同时借助虚拟展示与动态传播扩大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既保留了江西地域文化的核心基因,又通过功能创新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参考文献
储功一,宣晓岚,史甜甜,等.浅谈非遗文化的跨界融合与创新: 以龙泉青瓷为例[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8):66-67.
李昂, 郭豪越, 李嵘嵘. 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表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交融[J]. art, 2023, 2(7): 36-38.
李洪辉.数字化技术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应用浅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4,39(4):123-128.
孙立军.动画的数字时代[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4(8): 9-10+7.
柳峰,徐展,滕兆烜.数字化时代地方文创产品转型设计及活性研究[J].丝网印刷,2023(21):99-101.
唐然,刘晴.“地方感”的营建:北京法源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与思考[J].装饰,2023(11):139-141.
杨梅,王馨悦.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青岛啤酒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设计,2024,3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