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有望成为破解该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并重点考察市场竞争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且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这种缓解作用越强,即市场竞争程度对二者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更为突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层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制定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企业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市场竞争程度;调节效应;产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4(b)--04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实体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已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于企业而言,成功融资是其扩展新业务、建立新的产业链的重要前提,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然而当下,“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众多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怎样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逐渐成为各界的关注重点。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还深刻影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可以采用更加灵活、便捷和可扩展的融资方式,如众筹、股权众筹、P2P借贷等,这些新型融资方式降低了融资门槛,提高了融资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数字化转型很可能成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融资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继续探究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方向。
理论层面,本文有助于深化社会各方对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理解。进一步拓展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研究领域,为全面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通过研究这一主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的理解,补充相关研究。实践层面,本文有助于加强资金供给部门对数字化转型的了解,以颁布更利好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可提供更多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新视角,帮助企业提高其融资可得性。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为适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潮流,自发地对企业进行系统性和主体性的转型升级,以更好地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于伟(2022)[1]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技术和支持两个维度,即从技术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上建立相关部门并雇佣技术人员。目前,学术界常用的数字化转型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使用上市公司年报中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应用五个维度的加总词频数量,或者利用企业无形资产名称中包含“软件”“网络”等词频的技术或专利占总无形资产的比例[2]。部分学者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相关研究。例如,代飞等(2023)[3]认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并以企业创新为中介机制。随着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企业和处于成熟期的国有企业[4],创新领域主要集中在绿色创新[5]和技术创新领域。
融资约束是指企业在外部融资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或不能完成融资的现象。已有文献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许多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徐玉莲等(2024)[6]认为数字金融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这种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除了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外,企业自身的战略选择也对其融资约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政策监管同样会对企业的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如增值税转型可以改变企业的现金流构成,进而缓解融资约束[7]。当前,融资约束的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基于企业股利支付和托宾Q值计算的KZ指数,以及使用企业规模和年龄构建的SA指数。
2.2 文献述评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结果变量的研究多聚焦于企业创新、企业绩效和生产力等方面,而较少关注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现有研究更多侧重于理论层面,缺少定量分析。另外,在调节变量维度选择上,以往研究更加关注企业内部相关因素的作用,忽略了市场竞争程度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这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补充。
因此,本文可能存在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丰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相关研究;(2)定量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结论提供更为坚实且有力的数据支撑,凸显数字化转型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重要作用;(3)从市场竞争程度外部因素视角出发,为全面理解数字化转型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融资效应提供了有益借鉴。
3 研究假设
3.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传统的理论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融资约束是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信息不对称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导致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利用强化企业的数字技术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层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拓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仅有利于企业接触更多的投资人,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透明度,方便外部资金提供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的各项状况,加速了企业融资进程。同时,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融资效率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具体来说,良好的数字化流程可以优化融资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从而加快融资速度,使企业在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获得支持。例如,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增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性。通过数字化手段,银行可以更高效地处理贷款申请、评估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此外,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目前,融资成本高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问题,主要反映在市场对中小企业违约率的期望值过高,对中小企业信任度不足,因而只有降低融资成本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交易规范,让交易行为更加可视化和透明化,增强中小企业的网络数字信用并转化为商业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
3.2 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
首先,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更加透明地展示其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吸引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关注。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信息处理和披露的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传递这些信息。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持续加强此方面的努力,因为信息的不透明可能加重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疑虑,进而加剧融资约束。因此,市场竞争程度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了数字化转型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的效果。其次,市场竞争促使金融机构提高融资效率和服务质量,以获取更多的客户并增强用户黏性。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融资流程和提高运营效率,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快响应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另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交易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从而降低对中小企业违约率的期望值。最后,在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会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模式。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如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从而降低了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和相应的融资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市场竞争程度能够显著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控制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探究数字化转型和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建立以下模型:
FCit=α+β1DIGit+β2ROAit+β3Sizeit+β4Growthit+β5Levit+ β6Cashflowit+β7TobinQit+δi+θi+εit(1)
同时,为研究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影响以验证H2,构建如下模型:
FCit=α+β1DIGit+β2HHIit+β3HHI*DIG+β4ROAit+β5Sizeit+β6Growthit+β7Levit+β8Cashflowit+β9TobinQit+δi+θi+εit(2)
在式(1)中,FC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行业在第t年的企业融资约束情况;DIG为解释变量,表示行业i在第t年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其系数β1即核心估计参数,表示进行数字化转型程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净效应; 式(2)中的HHI表示行业i在第t年的市场竞争程度,HHI*DIG是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交互项;δi、θi分别表示时间、行业的固定效应; 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
4.2 变量说明
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程度。参考吴非等(2021)[8]的做法,利用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企业年报中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技术运用这五个维度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作为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原始衡量标准。
被解释变量:融资约束。本文参考陈峻等(2020)[9]的度量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衡量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根据企业规模、现金股利支付率,以及上市年限三个指标的均值对企业进行排序分组,进而拟合出每一企业年度的P值,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指数越大表明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调节变量:市场竞争程度。参考方明月(2014)[10]的做法,选取行业勒纳指数来衡量市场竞争程度。指数越大,行业垄断程度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低,在此对指数取相反数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
本文还引入企业层面的诸多控制变量:总资产收益率、企业规模、成长性、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比率、托宾Q值等,以更好地研究数字化转型和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
具体的变量及定义见表1。
4.3 样本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13—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剔除ST企业、数据缺失企业和金融保险类企业,其中数字化转型数据来自年报中的文本信息,其他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表示样本中的大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FC指数的均值达0.49,且不同企业之间融资约束程度相差较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标准差较大,表明上市公司之间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很大。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的成长性指标标准差较大,表明A股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业绩波动情况较大。
5.2 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性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同时,为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结果中VIF最大值为1.58,远小于10,表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变量选择较为合理。
5.3 回归分析
5.3.1 基准回归分析
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第(1)列所示,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效改善企业的融资现状,假设H1得到验证。
5.3.2 市场竞争程度在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
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如表2第(2)列所示,可见市场竞争程度与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交互项和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且为负,表明调节效应存在,且市场竞争程度可以显著加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假设H2得到验证。
5.4 稳健性检验
为提高实证结果的可信度、确保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
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需要过程,因此采取数字化转型的滞后一期数据验证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滞后一期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数字化转型在滞后期仍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
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剔除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企业,以验证企业融资约束是否受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性仍显著为负,说明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不会影响结果。
鉴于2015年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本文选择剔除2015年的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综上可见,本文研究模型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5.5 异质性分析
企业的产权性质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融资的项目选择。本文将总体样本分为国有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组、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数字化转型系数显著为负,但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国企中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从而导致国企更愿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型效率相对较高,但非国有企业享受到的政策倾斜相对较少。此外,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和资金充足的特征,更容易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青睐,外部资金提供者也对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认可程度更高,进一步导致经历了数字化转型的国有企业投融资机会显著增加,进而有效缓解其融资约束问题,然而在非国有企业,该认可度仍较低。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把市场竞争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并进一步分析该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差异。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即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其受到的融资约束限制越小;(2)市场竞争程度越高,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强;(3)相较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仅在国有企业中显著。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上市公司应继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设施,继续推动数字转型战略的发展,并注重数字科技人才的招募和培养。(2)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应对非国有企业增加相关的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数字化体系,并呼吁国有企业起到龙头示范作用。(3)建立更加完善和透明的市场交易体系,推动企业的公平竞争和交易,以净化市场环境,缓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融资活动健康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于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模型及竞争优势建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2):63-68.
张永珅,李小波,邢铭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1(3):62-71.
代飞,钟运标,徐凤菊.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与价值提升[J].财会月刊,2023,44(1):36-45.
伍晨,张帆.数字并购、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3):21-38.
倪立坤,王炳刚,邓雷.绿色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以建筑业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24(22): 36-39.
徐玉莲,何姝音.数字金融有助于缓解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 基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调节效应[J].武汉金融,2024(2):13-23.
江鑫,胡文涛.税收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规制与融资约束的视角[J/OL].经济学报, 1-29[2025-3-10].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 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7):130-144.
陈峻,郑惠琼.融资约束、客户议价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20(8):50-63.
方明月.市场竞争、财务约束和商业信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4(2):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