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一体化对服装类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234)

摘 要:本文立足服装产业供应链视角,系统探究纵向一体化对服装类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全球服装制造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申洲国际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推行纵向一体化的内在动因,详细阐释了该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多维度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财务绩效层面,纵向一体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运营能力;在非财务绩效层面,有力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与客户满意度。本文通过揭示纵向一体化在服装产业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服装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转型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范例与策略指引。

关键词:纵向一体化;服装企业;服装产业供应链;企业绩效;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申洲国际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b)--04

1 引言

2021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鼓励企业提升涵盖设计、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快速反应能力,构筑产业链价值创造共同体。申洲国际作为全球知名的服装制造企业,其发展历程中的纵向一体化备受关注。现阶段,对纵向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尚不够深入。分析申洲国际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有助于丰富纵向一体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其他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服装行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竞争挑战。纵向一体化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嵌入供应链,精细管控各环节,从源头采购到生产协同,再到营销服务对接,能提效率、降成本、升质量、强品牌影响力。因此,研究纺织服装企业纵向一体化对绩效的影响,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2 文献综述

2.1 纵向一体化理论

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可以在两个方向进行扩展,即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后向一体化整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延伸至供应端,从而达到向上游拓展企业边界的目的(孙玮等,2019)。纵向一体化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行为,即企业以兼并收购或投资自建的方式,使自身的经营范围覆盖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从工艺技术和生产组织上可独立分割,但又存在纵向的投入产出关系(张祥,2016)。以科斯、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一体化的动力是交易成本的节约。胡求光等(2015)认为企业在经营中施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流通和销售等整个供应链的控制,从而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性。

2.2 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企业绩效评价从传统的财务指标逐步发展为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如盈利能力(净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等)、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和运营能力(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产品竞争力等,这些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对其业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对上下游企业生产、交易、管理成本的影响以及对企业主要市场份额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孙海波,2017)。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纵向一体化能够对企业绩效带来正向影响。叶建亮,林燕(2014)认为在我国制造业企业样本中,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但效应大小因行业而异。袁淳等(2022)认为,纵向一体化可有效规避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汪勇(2023)认为纵向一体化的成本节约主要是通过协调优势实现,比如更有效地投资规划及对信息、人员、管理和风险的共享。

纵向一体化对企业业绩有多方面的影响,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其对企业绩效有正向作用,不过效应因行业而异,可规避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价值,通过协调优势节约成本、提升技术效率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3 申洲国际概况

申洲国际1990年成立,以OEM及ODM合作模式提供针织品。1997年成为优衣库长期供应商后开启纵向一体化,业务向面料等上游拓展,2000—2005年构建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业务模式,并于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此后陆续为Nike、Adidas、Puma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代工且在越南、柬埔寨等地扩产,形成垂直一体化布局,成为中国最大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申洲国际发展纵向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将所有生产工序,从面料织造、染色与后整理、印绣花、裁剪及缝纫等集中在同一工业区内,有效提升工艺技术与制造水平,策略性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早期专注服装加工,随后逐步向后整合面料生产,向前延伸至印染等环节,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在全球服装供应链中地位独特。截至2023年12月,全年销售额约249.79亿元,年度利润约45.57亿元,净利率约18.3%,业绩表现优异。

4 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动因

4.1 应对服装行业复杂供应链挑战

服装产业供应链环节繁杂、链条长且全球化特征显著,涵盖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物流的众多环节,涉及众多企业机构,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随着全球服装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的复杂性引发诸多难题,如环节协调难、信息传递延迟失真,导致传统服装生产常遇困境。众多服装制造企业因此选择纵向一体化应对,如申洲国际,受行业环境驱动开启纵向一体化,整合下游自行生产关键原材料,收购股权稳定纱线和梭织布供应,降低供应中断风险,优化流程,提升生产与供应效率,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从产业来看,申洲国际的实践为服装产业供应链整合提供范例,推动其他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加强上下游合作协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效率。

4.2 强化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价格波动、供应链风险及品牌商与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快时尚品牌推新迅速,要求服装制造企业有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如ZARA从设计到上架周期极短,迫使服装企业在产品开发与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升竞争力以获取订单。同时,消费者对服装品质、款式、舒适度等要求日益提高且注重品牌个性化,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需向“供应链整合能力+品质把控能力+制造能力”转变。传统服装制造模式因环节独立,存在信息传递障碍、质量标准难统一等问题,致使设计到成衣交付过程易出现品质波动、效率低下与成本失控现象。纵向一体化成为服装企业突破困境、提升优势的有效途径。以申洲国际为例,其实施纵向一体化整合产业链环节,实现了内部紧密协作无缝对接。在统一质量标准下,从源头把控原材料采购质量,各环节契合高品质要求;借助高效信息沟通体系,设计、生产、销售部门能共享信息,灵活调整,准确掌握库存与进度,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与一致性,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从产业视角来看,申洲国际为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促使其他企业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引导行业内企业加大供应链整合、品质管理与设计创新投入与合作。

5 企业纵向一体化影响绩效的路径

5.1 获得成本优势

服装产业供应链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纵向一体化是关键途径,可优化成本结构。原材料采购时,纵向一体化企业深入源头掌控供应渠道,绕开中间加价,削减采购成本。如部分企业自建原材料生产基地,以低价获取面料原材料,从而获得价格优势,且促使供应商提效降价,带动原材料市场成本优化。在生产协调上,服装制造环节复杂关联多,纵向一体化企业整合环节实现内部化生产。如申洲国际在面料环节用ODM模式,依采购方要求精准设计生产,减少沟通与规格问题导致的成本浪费,还为大客户设立专用工厂,集中工序于同一工业区,减少衔接时间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其他企业生产流程优化提供范例,促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与成本效益。

5.2 提升产品质量

在服装产业的激烈竞争中,产品质量是核心竞争力,纵向一体化作用关键。它使企业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流程,如申洲国际在原材料质量把控上,依国际品牌的高标准要求挑选优质纤维原料用先进技术生产面料,保障面料的高品质和稳定性,为成衣生产打基础,也促使上游供应商提升质量标准,从而推动原材料产业质量升级。在产业层面,对原材料质量的重视与管控,将推动上游供应商提升标准、升级质量,为服装产业供应更优原材料。生产工艺连贯性方面,纵向一体化将服装各生产环节纳入企业内部统一管理监督,如印染环节可依面料与成衣要求精准调整,规避传统不同企业衔接的质量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升整体品质。从市场表现看,产品质量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反映在财务数据上,申洲国际2005—2008年销售毛利率不低于21.45%,2009—2020年不低于28.12%,虽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波动,但2024年6月其销售毛利率约为27.39%,且较上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

5.3 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服装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对企业经营与绩效增长极为重要,纵向一体化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其稳定性。在原材料供应上,服装业依赖原材料且面临价格波动与短缺风险,纵向一体化企业自行生产关键原材料可降低供应中断风险。如申洲国际自产面料,市场波动时可灵活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稳定供应,还收购股权紧密配套产业链资源,提升纱线及梭织布供应稳定性,助企业扩产品、增竞争力,且推动服装产业减少外部依赖,建立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提高抵抗风险能力。在生产环节协同上,纵向一体化整合企业内部环节,增强协同稳定性。传统供应链环节分散、信息不畅、协调难,易出现生产延误与质量问题,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统一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高效协同,可依订单安排进度、调工艺参数,保生产顺畅,如申洲国际在2021年疫情下营收仍增长约3.5%。在产业层面,促使企业注重内部整合优化,加强上下游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产业供应链向稳定、高效、协同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绩效与竞争力。

6 申洲国际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6.1 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6.1.1 盈利能力提升

在服装产业中,纵向一体化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它从多个维度强化了企业的盈利稳定性与增长潜力。从原材料供应掌控角度来看,纵向一体化使企业能够深入产业链上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与供应稳定性。以申洲国际为例,其在面料研发生产方面的大量投入,使其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时尚潮流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面料。这不仅减少了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延误和成本增加,还能满足高端客户对于产品品质的严苛要求,从而为产品定价提供更大空间。在服装产业供应链中,这种对原材料的有效掌控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基础。例如,一些高端服装品牌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额利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优质原材料的严格筛选与独家供应渠道的建立。

从成本控制与协同效应方面分析,纵向一体化通过整合产业链实现了规模经济。企业在采购环节能够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在纵向一体化的体系下能够实现更紧密的协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申洲国际为代表的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整合面料生产、成衣制造等环节,在内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从而提升了产品毛利率。在产业层面,这种成本控制与协同效应的示范作用,促使更多服装企业思考如何优化自身产业链布局,加强内部环节的协同合作,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对比采用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的企业,如儒鸿纺织、鲁泰A、天虹纺织等,可以发现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差异对企业盈利能力有着显著影响。申洲国际与儒鸿纺织在纵向一体化程度上表现较为突出,这使得其在毛利率和净利率方面领先于同行。从2018年至今的数据来看,申洲国际与儒鸿纺织的净利率长期高于晶苑国际、鲁泰A、聚阳实业和天虹纺织等企业。

6.1.2 偿债能力增强

纵向一体化战略对于服装企业偿债能力的增强有着深远影响,它通过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与现金流状况,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资产结构优化方面,以申洲国际为例,其对面料生产、印染等环节进行的资产投资,显著增加了固定资产比重。这些固定资产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企业创造了稳定且丰厚的现金流。在债务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得到进一步优化,财务风险得以降低。2011年至2024年6月,申洲国际资产负债率始终低于36%,2024年6月30日为30.38%,负债水平低,财务风险可控。从服装产业的整体视角来看,这种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资产结构优化的模式,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从现金流保障与财务指标改善角度分析,纵向一体化确保了企业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以及生产环节的高效协同,这直接保障了现金流的稳定和充足。申洲国际在2003—2023年,经营现金流从1.27亿元迅速增长至52.27亿元。同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等关键财务指标也明显改善,这意味着企业有更充足的现金储备,可用于偿还债务和再投资,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偿债能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在服装产业供应链中,高效的资金周转和良好的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例如,一些服装企业未能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导致资金链紧张,偿债能力下降,而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内部整合与协同,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增强了自身的偿债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6.1.3 运营能力改善

纵向一体化在服装企业运营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优化生产环节协同与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及灵活性。在生产环节协同优化方面,以申洲国际为例,其纵向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面料生产与成衣制造的深度协同,从而具备精准预测市场需求的能力,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现象。在服装产业供应链中,库存管理一直是企业运营的关键难题之一。传统的服装生产模式由于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协调不畅,往往容易导致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而纵向一体化企业通过内部整合,实现了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库存的精细化管理。例如,申洲国际能够根据成衣订单需求精确安排面料生产计划,避免了面料库存的过度积压,同时确保了成衣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在制造业领域,存货周转率通常在3~6次之间被视为合理范围。2010—2023年,申洲国际存货周转率保持在3.00次左右,这一数据表明企业在一年内存货周转约3次。由于申洲国际下游客户主要为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运动品牌,这些品牌对产品功能性要求较高,新品推出频率相对低于快时尚品牌,因此存货周转率符合其业务特点。在服装产业中,这种运营模式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生产环节的整合与协同,提高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从市场需求响应与运营灵活性角度分析,纵向一体化企业由于能更好地掌控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因此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策略。例如,当市场流行趋势发生变化或消费者需求出现波动时,申洲国际可以及时调整面料生产和成衣设计,快速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避免因生产周期过长或库存积压导致的市场响应滞后问题。这种运营灵活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在服装产业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运营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纵向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营管理解决方案。

6.2 对非财务绩效的影响

6.2.1 产品竞争力增强

服装产业竞争激烈,纵向一体化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有助于塑造差异化优势。于产品质量与声誉而言,该模式可全程严控质量。如申洲国际整合多环节,保障原材料与工艺的连贯性,赢得国际声誉,助力产品差异化。全球服饰市场同质化普遍,优质声誉可使企业定价更灵活,提升价格竞争力,还能吸引优质伙伴,拓展市场渠道与资源,全方位增强竞争力。在产业供应链中,可带动上下游价值提升,促使供应商重质,销售渠道力推,形成良性循环。

从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纵向一体化企业有独特优势。以申洲国际为例,其服饰在面料关键维度表现优异,契合大牌要求。此模式下,企业能快速融入前沿技术,如与科研机构合作,在面料研发上使用新型纤维材料,提升其功能性,推出创新差异化产品,满足高品质需求,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服装产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开发与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纵向一体化提供创新环境与整合平台,助力企业在全球服饰市场脱颖而出。

6.2.2 客户满意度提高

纵向一体化模式对于服装企业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构建稳定供货体系和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有效巩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供货稳定性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商业合作中,供货稳定性是客户极为重视的关键要素。以申洲国际为例,凭借纵向一体化战略,企业构建起了稳定且可靠的供货体系。在服装产业供应链中,生产环节众多、涉及面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供货延误或中断,从而影响客户的销售计划和市场声誉。而申洲国际通过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成衣交付的全过程管控,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波动环境下,依然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地为客户提供产品。这种卓越的供货能力有效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并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忠诚度。

从定制化服务能力看,申洲国际完整产业链具有独特优势,能出色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当下,个性化消费需求增长,客户对面料、款式、工艺等均有定制期望。申洲国际依据产业链优势灵活调整,量身打造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增强长期合作关系,赢得国际认可与坚实合作基础。在服装产业,客户满意度关乎市场份额与品牌形象,纵向一体化满足定制化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多竞争机会与优势。

7 结语

纵向一体化战略对服装企业绩效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这在申洲国际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财务绩效方面,纵向一体化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均产生了显著且积极的影响。在非财务绩效方面,纵向一体化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巩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服装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彰显了纵向一体化在提升企业综合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价值。在服装产业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纵向一体化有助于企业审视和优化自身产业链布局,提升长期发展能力,从而在全球服装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孙玮,钱俊伟.需求不确定性、纵向一体化和费用粘性[J].财经问题研究,2019(12):81-87.

张祥,王经亚,周敏.光伏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水平测度及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8):167-172.

胡求光,李平龙,王文瑜.纵向一体化对中国渔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4):87-93+112.

孙海波.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神华为例[J].财会通讯,2017(26):107-112+129.

叶建亮,林燕.纵向一体化与企业绩效的分解: 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4(3):114-122+159+0.

袁淳,耿春晓,孙健,等.不确定性冲击下纵向一体化与企业价值: 来自新冠疫情的自然实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2,22(2): 633-652.

汪勇,郑世林,邢剑炜.纵向一体化抑或专业化: 来自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证据[J].经济科学,2023(3):117-132.

标签:  纵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