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传播内容的复杂化,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且对新事物感兴趣,因而深受新媒体传播的各种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亟待进一步改革创新,探索更加全面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杨娉、李新灵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主要从新媒体视角来构建全书的框架体系,并围绕新媒体框架来阐述具体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读性,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阅读和借鉴。作者在书中不仅论述了整个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认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应该充分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新的时代环境给思政教育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而且在书中也提出了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作者希望这些建议对优化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帮助。
新媒体时代到来,不断猛烈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书中指出,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所以要求高校要创新思政教育手段,不断迎接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更大挑战。其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流价值观受到多元思想的冲击。相比较传统时代,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海量信息通过新媒体传递到大学生那里,对大学生群体会产生影响。在这种传播环境下,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多元思想的侵蚀,以致出现认识偏差。二是高校对思政教育的管理也受到影响。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当前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和去中心化特点,导致传统的灌输式思政教育已经无法适应这一特点,这就给思政教育的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新媒体时代是一个自由而又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利用新媒体发声,网络中充斥的各种言论、信息都会潜在地影响大学生。但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比较落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在线思政教育的效果较差,高校逐渐丧失了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话语权与引导权,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从以上内容可知,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基于新媒体视角,不断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优化,以提升其质量。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新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展示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但单纯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再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要建立多元的思政教育平台。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学校应该尽快建立相应的教学、宣传平台,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最后,要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凸显思政教育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从多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尤其要在新媒体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教师习惯借助新媒体开展教学,学生习惯通过新媒体接受知识,使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全面阐释了新媒体语境下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具体建议。该书不仅内容全面、有理论深度,而且结构完整、选题新颖,还结合了实践的例子,从而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新媒体语境下,我们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除了要充分考虑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舆论为导向,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尤其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体系。同时,高校也要积极关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动态,尤其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与新媒体契合的地方,从而持续改进大学思政教育模式,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
[课题项目: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研究”(编号:J2020347)]
(董贺/硕士,吕梁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