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2024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数据显示,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粮食丰收的基础上,此次会议强调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意味着要以久久为功的定力,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不因一时丰收而放松。一方面要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通过提高单产、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支持,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与指向性,切实保障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此次会议从耕地、科技、政策等多方面进行部署。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会议要求“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这将有助于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当前,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培育形成了带贫益贫能力较强的特色主导产业。脱贫人口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消费帮扶等方式分享更多收益。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会议要求,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本次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并对全面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任务作出部署。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2023年开始,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相继到期,今后5年是高峰期。当前,在安徽、湖南、广西启动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同时,各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蓬勃发展。会议明确“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这项部署将增强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安全感,激发农民长期保护和投资土地的积极性。2025年到2029年是政策实施的集中期,当前务必在做好试点示范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做好“三农”工作,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
当前,各方面正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着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向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