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其树高度较为壮观,高达30m,其小枝展现出独特的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并饰有木钉状叶枕,冬芽则呈圆锥形,富含油脂,叶片锥形,以螺旋状优雅排列,辐射状斜展,更添其观赏价值,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种鳞斜方状卵形,上部渐变为三角形,边缘镶嵌着波状细齿,树皮则呈片状剥落,独具特色,此树种展现出极强的耐阴性,根系浅布,每年5月绽放花朵,10月则迎来果实的成熟。然而,在紫果云杉的种植历程中,病虫害问题频现,对其生长与发育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紫果云杉所面临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为这一珍贵树种的养护与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与指导。
一、紫果云杉主要病虫害的种类
1、紫果云杉的主要病害种类
①紫果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
叶锈病作为紫果云杉常见且中度危害性的病害,对紫果云杉的健康生长构成了显着威胁,该病通常自6月起开始显现症状,发病初期,紫果云杉的叶片上会出现一些淡黄色的段斑,这些段斑上排列着密集的黑褐色小点,即为锈孢子器,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段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的黄褐色病斑,病斑表面隆起并破裂,散发出大量的黄色锈孢子粉。叶锈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侵染紫果云杉的叶片,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害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呼吸作用受阻,导致叶片逐渐失去绿色,转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叶片会干枯脱落,对紫果云杉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②紫果云杉落针病的发病规律
落针病初期病斑呈现为不明显的褪色区域,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颜色逐渐转变为淡褐色,这标志着病害的进一步深入,最终,整个叶片会被病斑覆盖,转变为黄色,失去其原有的绿色生机。在病害的进展中,叶片上会形成圆形的子实体,即分生孢子器,这是病原菌的繁殖结构,这些分生孢子器逐渐显现为米粒大小的灰黑色小点,且其中间会出现裂缝,释放出分生孢子,进一步传播病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3~4月是紫果云杉落针病的高发时期,此时,致病菌随风雨广泛传播,侵染紫果云杉的叶片,导致受害植株大多出现枯萎症状,叶片大量脱落,树势迅速衰弱。若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病害将持续蔓延,最终导致紫果云杉的死亡,因此,落针病不仅影响紫果云杉的生长与发育,还对其存活构成直接威胁。深入研究落针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病害管理与防控策略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病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结合合理的林分管理措施,有望减轻落针病对紫果云杉的危害,保障其健康生长与持续发展。
③紫果云杉球果锈病的发病规律
球果锈病是紫果云杉林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发生主要由杉李盖痂锈菌、鹿蹄草金锈菌、畸形金锈菌等多种致病菌引起,这些病菌主要在落叶上越冬,待条件适宜时便侵染紫果云杉的球果,引发病害,在河漫滩林等特定生态环境下,紫果云杉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球果锈病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林缘木和孤立木由于所处的微环境较为特殊,其患病的可能性通常高于林内树木,此外,阳坡由于光照充足、温度较高,其发病率也要高于阴坡,在树冠层面,西南面的发病情况往往重于东北面,这可能与光照、温度以及风向等环境因素有关,同时,树冠上部的症状通常要比下部重得多,这可能与树冠上部的微环境以及病菌的传播方式有关。紫果云杉的不同品种在抗病抗虫性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立木生长良好、发育快时,其抗病力相对较强,一般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相反如果立木生长不良、发育迟缓,则其抗病力较弱发病越重,因此在紫果云杉的栽培与造林过程中,应重视品种的选择与搭配,以提高整体抗病抗虫能力。
④紫果云杉煤污病的发病规律
煤污病是紫果云杉常见的一种病害,对紫果云杉的生长和发育构成显着威胁,该病害以叶片和枝梢为主要侵染部位,初期表现为不明显的褪色或小点状病斑,随后病斑逐步扩大,形成一层黑色的霉层,这层霉层不仅覆盖整个叶片,还可能蔓延至枝梢,严重影响紫果云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植株长势明显减弱。煤污病的致病菌具有一定的越冬能力,主要在病部及落叶上度过冬季,次年,随着风雨及昆虫等媒介的传播,致病菌开始新的侵染循环。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的环境下,紫果云杉煤污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降低了紫果云杉的抗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煤污病的发生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还与紫果云杉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生长健壮、抗病力强的紫果云杉植株,即使处于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下,也不一定会发病或发病较轻,相反,生长衰弱、抗病力差的植株,则更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染,发病程度也更严重。
2、紫果云杉的主要虫害种类
①紫果云杉小卷蛾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小卷蛾是紫果云杉面临的一种主要虫害,其生活史与紫果云杉的生长周期紧密相连,该虫害主要在紫果云杉的枝叶上越冬,待第2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便开始孵化并活跃起来,每年7~8月,是小卷蛾危害的盛期,此时其幼虫大量蛀食紫果云杉的叶片和嫩梢,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小卷蛾幼虫的蛀食行为不仅破坏了紫果云杉的叶片组织,还可能导致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阻,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长期受害的紫果云杉,其树势会逐渐衰弱,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可能出现枯死现象。
②紫果云杉大灰象甲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大灰象甲,俗称象鼻虫,是紫果云杉的一大虫害。其幼虫具有强大的啃食能力,会对紫果云杉的针叶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与水分输送,一旦紫果云杉受到大灰象甲的危害,其针叶会从上往下逐渐褪绿变黄,新发的针叶也会出现缺刻发黄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针叶折断。大灰象甲的生活史相对短暂,从卵到成虫仅需7~14d,而整个生命周期也不过17~21d,然而,在这短暂的存活期间,大灰象甲却具备极强的繁殖能力,能够对紫果云杉造成迅速且广泛的危害,它们主要通过爬行的方式在紫果云杉上移动并取食,对植株造成直接的机械损伤。冬季时大灰象甲主要在土壤中建立蛹室以度过寒冷的季节,而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它们便会开始活跃起来,这段时间正是大灰象甲的活跃期,也是紫果云杉受害最为严重的时期。
二、紫果云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1、紫果云杉叶锈病的防治
针对紫果云杉叶锈病的防治在育苗阶段可采用拱棚育苗法,拱棚高度设置为约50cm,同时确保塑料膜与苗木保持适当距离,以防止苗木因过热而受损,此方法有助于改善苗床小气候,为苗木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其次,为加速幼林郁闭,应加强抚育管理,并定期喷施粉锈宁药液,可使用粉锈宁600倍液进行喷施,这一措施能显着降低叶锈病的发生率,同时,要确保紫果云杉林的郁闭度保持在0.7以上,以增强林分的整体抗病能力。营造混交林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策略,通过保持林间生物多样性,可以进一步提高紫果云杉的抗病能力,从而减轻叶锈病的危害。在紫果云杉发生叶锈病后,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交替喷施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500倍液,喷施频率应为每隔7~14d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在使用唑类药剂时,需特别注意严格控制用药量,并明确安全间隔期,以防止紫果云杉苗木出现矮化现象,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紫果云杉叶锈病的发生与蔓延,保障紫果云杉的健康生长。
2、紫果云杉落针病的防治
针对紫果云杉落针病的防治,需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首要任务是确保防治经费的充足,并组织专业的防治队伍,配备必要的器械,在紫果云杉落针病防治的最佳时段,应科学施策,力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强化技术指导工作,组织专业人员为防治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在用药及喷施方法上,要确保科学合理,既要保证防治效果,又要避免对紫果云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应注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树种进行栽培,并在苗木引进过程中进行全面检疫,确保所引进的苗木无病菌携带,此外,营造混交林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策略,通过增加林间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紫果云杉的抗病能力。在抚育管理上,也需加大力度,确保紫果云杉的生长环境良好,进一步增强其抗病力,在子囊孢子散发之前或病害初期,应及时交替喷施55%代森铵400~600倍液、80%敌克松600~1000倍液,每隔7~14d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3、紫果云杉球果锈病的防治
针对紫果云杉球果锈病的防治,需实施一系列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措施,首要任务是确保防治工作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为此需组织专业的林业工作人员进行防治操作,他们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识别病害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防治策略上,应注重人工营造混交林,通过增加林间生物多样性来提升紫果云杉的抗病能力,加强抚育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合理施肥、修剪枝条、改善土壤条件等,以增强紫果云杉的树势和抗病性。在紫果云杉球果授粉期,喷施粉锈宁药液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而言,可使用粉锈宁400倍液进行喷施,这一操作能够显着降低球果锈病的发生率,当紫果云杉球果锈病较严重时,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交替喷施20%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2500倍液、25%国光丙环唑乳油1500~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喷施频率应为每隔1~2周用药1次,连续使用3次。
4、紫果云杉煤污病的防治
针对紫果云杉煤污病的防治,需采取一系列科学且系统的措施,首要任务是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进行栽培,这是预防煤污病发生的基础,在育苗或播种阶段,应做好管理工作,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壮苗壮株的培育,以提升其抗病性。合理选择育苗地也是防治煤污病的关键环节,应避免选择低洼潮湿、通风不良的地块作为育苗地,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同时,应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导致植株徒长,降低抗病性。加强对紫果云杉的修剪工作也是防治煤污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修剪,可以确保林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从而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此外,还应做好灌水排水和中耕除草工作,以改善林间环境,预防煤污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煤污病的紫果云杉,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交替喷施43%甲硫·戊唑醇1000~2000倍液、80%多菌灵800~1200倍液,每隔7d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5、紫果云杉小卷蛾的防治
针对小卷蛾的防治,首要任务是加强紫果云杉的抚育管理,这包括合理浇水、适时追肥等,以增强植株的抗虫性,从根本上提高其对小卷蛾的抵御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观察紫果云杉的生长状况,若发现紫果云杉有被小卷蛾危害的情况,如顶梢枯萎或下垂,应及时采取人工剪除的措施,以消除小卷蛾的食源和栖息地,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同时,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小卷蛾的天敌,如瓢虫、蜘蛛等,在小卷蛾危害盛期,可将这些天敌释放到紫果云杉林中,以减轻小卷蛾对紫果云杉的危害,这种方法既环保又有效,是实现可持续防控的重要途径。在必要时,也可喷施化学杀虫剂来防治小卷蛾,但在此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防止误杀小卷蛾的天敌,以保护生态平衡,此外,应用植物源、生物农药也是防治小卷蛾的有效手段,例如,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1%苦参碱800~1200倍液、1.2%烟参碱800~1200倍液进行喷施,以诱杀小卷蛾。若紫果云杉上的小卷蛾数量较多且危害严重,可交替喷施3%高渗苯氧威乳油800~12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600~1000倍液,喷施频率应为每隔7d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6、紫果云杉大灰象甲的防治
在紫果云杉的虫害防控策略中,大灰象甲的防治占据重要地位,鉴于其高繁殖力与对紫果云杉的严重危害,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手段尤为关键,生物防治作为环保且可持续的方法,应被优先考虑。保护和利用大灰象甲的自然天敌,如叉突节腹泥蜂,是减少其种群数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监测大灰象甲及其天敌的活动周期,在其活跃期适时释放叉突节腹泥蜂,利用天敌的捕食特性,实现林间大灰象甲数量的自然控制,这是一种绿色、高效的防治策略。此外,环境管理也是防治大灰象甲不可忽视的一环,降雨后,林间环境湿度增加,为大灰象甲的卵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应及时检查紫果云杉林间环境,特别是地面及枝叶上的虫卵情况,一旦发现虫卵,应立即采取清除措施,将带有虫卵的枝叶和果实集中烧毁,阻断其孵化途径,防止大灰象甲幼虫进一步侵害紫果云杉。对于已受害的紫果云杉,需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将被害枝叶和果实及时剪除,并进行深埋处理,以彻底消灭其中的大灰象甲幼虫和蛹,防止其继续繁殖扩散,全园喷施广谱消毒剂,杀灭可能残留在枝叶、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卵,从而降低第2年紫果云杉大灰象甲的基数,为长期防治奠定良好基础。在生物防治和环境管理的基础上,化学防治作为补充手段,可在大灰象甲危害较重时采用。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如杀灭菊酯1000~30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300倍液、甲胺磷600~1500倍液等,进行交替喷施,喷施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频率,建议每隔7~10d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紫果云杉作为珍贵的常绿乔木,其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叶锈病、落针病、球果锈病、煤污病以及小卷蛾、大灰象甲等病虫害问题不容忽视,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如合理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及时药剂防治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确保紫果云杉的健康生长与持续发展,为林业生产和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814300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莲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