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幼林抚育林地的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我们必须高效开展抚育经营工作,建立、维护和经营好森林资源,不断提升抚育质量,确保森林抚育经营取得实效。山东菏泽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是林业资源的宝库。该地区以杨树、榆树等乡土树种为主,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山东省内一个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菏泽地区拥有深厚的育林历史,积累了宝贵的造林和抚育经验。在山东菏泽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幼林抚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幼林抚育措施,如土壤管理、灌溉施肥、修剪整形及病虫害防治等,能够显着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和生长潜力。这不仅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升,还能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益,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林业种植过程中幼林抚育的关键技术。
一、山东菏泽地区林业概况
山东菏泽地区,坐落于山东省西南部,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降水适度,为林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树种构成上,菏泽地区以杨树、柳树、榆树、槐树等本地树种为主,这些树种凭借强大的适应力和快速的生长速度,成为了当地林业的中坚力量。同时,泡桐、臭椿、苦楝等其他林木种类也广泛分布。尽管如此,菏泽地区的林业发展同样遭遇了一些难题,包括林业资源分布不均、病虫害防治压力大等问题。
二、山东菏泽地区幼林抚育技术
1、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技术
在山东菏泽地区的林业种植实践中,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施用以及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成为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林木的生长质量,还为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土壤质地、林木种类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菏泽地区林业部门精心制定了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在秋季或春季,通常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这一用量既能满足林木生长的基本需求,又不会对土壤造成负担。同时,有机肥的施用还显着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为林木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在化肥的施用上,根据林木的生长周期和养分需求,化肥的用量一般在20-50kg/667m2之间,浓度根据化肥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例如,绿化苗木施肥标准,建议施肥量应适度控制,每株每次施肥用量不宜超过5g。林地主要树种施肥方法中提到,施肥量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贫瘠程度、林龄和施用肥料种类确定,以获得施肥的最佳效果。在林木生长旺盛期,化肥作为追肥使用,有效满足了林木对养分的迫切需求,促进了林木的快速生长和发育。此外,通过拌种、浸种、蘸根、灌根或作为基肥施用等多种方式,微生物菌剂有效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速度。
2、除草松土技术
在山东菏泽地区的幼林抚育技术中,实施除草松土技术不仅有助于消除杂草对幼林生长的竞争压力,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幼林的健康生长。根据山东菏泽地区的实际情况,除草方法主要包括手工除草和机械除草两种。手工除草尽管耗时且费力,却能精确清除杂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幼林的损伤。机械除草效率更高,适用于大面积幼林的抚育管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幼林的生长情况和杂草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除草方法。适当的松土可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为幼林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在山东菏泽地区,松土的深度与频率需根据幼林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幼林生长初期,覆土深度应控制在5-10cm之间,随着幼林的生长,覆土深度可逐渐加深至15-20cm。在松土频率上,建议采取每年2-3次的策略,分别选在春季、晴朗的夏季以及秋季,以此确保土壤环境的持续优化。通过清除杂草,减少了杂草对水分、养分和光照的争夺,使幼林能够获得更多的生长资源。同时,松土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幼林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3、灌溉与排水
精心设计的灌溉制度和高效的排水设施对于提升幼林的存活率和促进其生长至关重要。在制定灌溉制度时,必须考虑幼林的生长需求、土壤特性以及气候条件,以确定适宜的灌溉量、频率和方法。以山东菏泽地区为例,幼林的灌溉主要集中在生长季节的早期,比如春季和初夏,这是幼林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灌溉量的确定应基于土壤湿度和幼林根系的分布深度,通常要求灌溉后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湿润层深度应达到主要根系分布区域。幼树的根系一般分布在50cm深的土层中,每次灌溉量应为450-600m3/hm2。灌溉频率的确定需全面考量当地降水量、蒸发速度及土壤条件,干旱地带往往要求更为密集的灌溉作业。随着林木年龄的增长,每次灌溉量会增加,但灌溉间隔会延长,次数相应减少。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方法,以及传统的漫灌和畦灌。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节水效果显着,但需定期维护以避免堵塞。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覆盖作物,节水且能改善田间小气候,但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微灌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适用于特定条件。传统灌溉方式如漫灌和畦灌操作简单,但可能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选择最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考虑地区特点、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此外,构建健全的排水体系,诸如排水沟与管道设施,以确保雨季时能迅速排涝,防止幼林根系因长期浸泡而受损。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设施,保证其畅通无阻,对于确保幼林健康生长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科学的灌溉和及时的排水措施,可以为幼林提供理想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其茁壮成长。
4、施肥技术
科学的施肥技术不仅能满足幼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还能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幼林健康生长。在肥料种类与配比方面,主要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化肥根据幼林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进行配比,常用的有氮肥、磷肥、钾肥等。在配比上,应根据幼林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确保营养均衡。通常而言,在幼林生长的初期阶段,氮肥的施用比例可适当上调,以加速枝叶的蓬勃生长。随着幼林的生长,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应逐渐增加,以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和促进根系发育。在施肥时期与方法方面,主要集中在生长季,如春季和夏季。春季与夏季正值幼林生长的高峰期,对养分的渴求尤为迫切。施肥方法主要有沟施、撒施、穴施等。沟施是在幼树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种植行间开沟,将化肥撒入后覆土,这种方法施肥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养分流失。撒施法则是将肥料均匀铺撒于树冠周遭,随后结合中耕作业将其翻入土壤之中,此法尤为适用于幼林密度偏高、机械作业难以施展的场合。穴施是在幼树根部挖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适用于幼林生长初期或根系较浅的情况。根据幼林生长阶段、土壤肥力状况以及肥料种类来确定每亩地的施肥量。一般来说,幼林生长初期,每亩地的施肥量可适当减少,随着幼林的生长,施肥量应逐渐增加。同时,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比,确保幼林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在山东菏泽地区,有机肥施用量一般在2000-3000kg/667m2之间,而化肥施用量则根据幼林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例如,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幼树的特殊需求,可以采用氮磷钾比例为4∶1∶1的肥料,施用10g/m2,均匀撒在离幼树树冠范围为半径30cm的区域内,并轻轻铲或耙土将肥料覆盖。
5、间作套种技术
间作套种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农业实践方式,它不仅能最大化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还能促进林木与作物间的和谐共生,构建出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其中,榉树与芍药的组合模式是该地区间作套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榉树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在菏泽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芍药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根系浅、生长周期短,与榉树形成了良好的间作套种组合。菏泽市东明县的国有三春集林场,已成功实践了榉树与芍药的间作套种模式。在郁闭度低于0.6的中幼龄榉树林下,该林场实施了芍药等中药材的间作套种,此举既促进了芍药的生长,又加强了林地的抚育管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的产出效率。据统计,该示范林面积达到了266.6亩,榉树密度为420株/hm2,间作的芍药为林场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提升森林生态效能,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①要选择合适的林地条件。榉树与芍药间作需要土壤条件好、肥力适中、排水良好的林地。这样的环境既能满足榉树的生长需求,又能为芍药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②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榉树的种植密度应根据林场的实际情况和树木的生长习性来确定,以确保榉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芍药的种植密度需适中,以防过度密集造成生长不良。③要加强抚育管控,在间作套种期间,应定期除草、施肥、浇水,确保林木和作物的健康生长。
6、平茬与除蘖技术
平茬技术主要在早春或冬季执行,通过剪除幼树上部的少量枝叶,促进其根系的迅速发展。在菏泽地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幼林抚育。①平茬,可以调整幼林中不同植株的高度,防止过大的高度差异影响光照,同时幼树还能起到遮荫和保护土壤的作用。根据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采用平茬技术的幼林,其根系生长速度显着加快,树木的整体生长状况也得到了显着改善。例如,在山东省单县的柠条林研究中,平茬后林地内0-160cm土层的根系量大幅度增加,总根量达到5635.3±386.6kg/hm2,比未平茬区增加了71.11%。②除蘖技术旨在防止侧芽过多地消耗养分,从而影响主干的生长。在幼树枝叶开始萌发时,挑除萌蘖,可以加速幼树主干的生长,提升幼林的质量。在菏泽地区,除蘖技术广泛应用于杨树、柳树等易生萌蘖的树种。通过除蘖,可以有效减少养分的流失,使幼树主干更加粗壮,树冠更加整齐。据调查,实施除蘖技术的幼林,其主干生长速度可提高15%以上,木材质量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7、修剪与整形技术
在修剪原则方面,山东菏泽地区主要遵循“以轻剪为主,因树制宜,适时适度”的原则。在幼树阶段,应以轻剪为主,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势衰弱,主要去除病弱枝、重叠枝、交叉枝和徒长枝,以保持树体的通风透光。同时,应根据每棵幼树的生长状况、树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个性化修剪,以达到最佳的修剪效果。修剪时还需掌握好时机和力度,确保修剪后幼林能够迅速恢复生长。
山东菏泽地区的幼林修剪主要包括短截、疏剪、回缩、摘心等技术手段。短截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以刺激剪口下侧芽的萌发,形成新的枝条。疏剪是去除多余、重叠或交叉的枝条,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回缩是对多年生枝条进行短截,以更新复壮树冠。摘心是去除新梢顶端的幼嫩部分,以控制枝条的生长长度,促进侧芽的萌发。通过科学的整形修剪,可以调整幼林树冠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幼林的抗逆性。同时,整形还能促进幼林根系的发育,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加速幼林的生长速度。在山东菏泽地区,通过实施科学的幼林抚育管治和管护方案,包括定期修剪、疏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幼林的生长量、生长表现及管控水平得到了显着提升。
8、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保障幼林的健康成长,必须实施有效的病虫害识别、监测和防治措施。在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环节,建议综合运用多种方法。①通过视觉观察法,直接检查幼林的叶片、茎干等部位,寻找病斑、虫洞等异常迹象。②采用生物学特性监测法,例如诱捕法、计数法等,以量化方式评估病虫害的密度和分布情况。③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遥感监测、光谱传感器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也被证明能够实现病虫害的快速、准确识别与监测。④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例如,利用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等。这些天敌昆虫犹如自然界的卫士,能够有效地遏制害虫的繁衍与肆虐,同时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负面影响。⑤生物农药的使用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等特性。诸如除虫菊素、鱼藤酮等植物源农药,以及多抗霉素、灭瘟素等微生物源农药,均为防治病虫害的有效利器。⑥化学防治策略方面,针对榆叶甲、榆天牛等害虫,可以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例如环丙氟虫胺,可对榆叶甲等害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推荐用量一般为15-30g/667m2,但实际用量应根据害虫密度、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环丙氟虫胺的使用不仅安全,而且对环境友好,对水生生物低风险,因此在害虫密度高或抗药性害虫出现时,可以作为害虫抗性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榆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由于它们藏匿于树干内部,可能需要适当增加用药量,但同时要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止浪费和环境污染。例如,在天牛成虫羽化盛期,可以向树干、树枝喷洒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触杀型药剂。对于蛀入树干内的幼虫,可用注射器向蛀孔内注射敌敌畏等有熏蒸作用的药剂,然后用泥土封堵蛀孔。在害虫发生初期,建议每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若害虫危害严重或防治效果不佳,可适当增加施药次数,但同样需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药害和环境污染。将环丙氟虫胺配制成悬浮液或乳油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幼林的叶片、枝干和树干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环丙氟虫胺制成粉剂进行喷粉防治。通过综合应用病虫害识别监测、生物及化学防治策略,我们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保障幼林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林业种植过程中的幼林抚育技术,是确保林木健康成长、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的关键所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幼林抚育措施,如间作套种、平茬除蘖、补植保护等,不仅能够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地利用率,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林业生产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更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国有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