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呼吸道疾病各类防治技术的严格实施和灵活应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60)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这些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且常伴随复杂的临床症状。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猪群密度增大,环境压力增加,呼吸道疾病更易传播并爆发。而且养殖人员的流动频繁,也为病原体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途径。近年来,养殖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关注不断加深,各种防治技术不断涌现,但要有效控制这些疾病,不仅需要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更需从预防角度出发,加强免疫管理、优化饲养环境及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本文旨在探讨各类防治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达到促进养殖业发展的目的。

一、猪常见呼吸道疾病及传播途径分析

1、常见呼吸道疾病与症状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养猪业中常见且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这类疾病通常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且常呈现复杂的混合感染状态。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包括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

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受感染的猪通常表现出突然发热、咳嗽、打喷嚏、食欲不振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病毒变异速度快,猪群对该病缺乏长期免疫力,因此容易反复暴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则是由PRRS病毒导致的慢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生长缓慢以及繁殖障碍,如母猪流产和死胎增多。在幼龄仔猪中,该病可导致高死亡率,并伴随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病。感染后,病猪通常出现持续性咳嗽、轻微发热和生长迟缓。虽然死亡率较低,但该病会降低饲料转化率,从而影响生产效益。而且由于其传播缓慢且难以完全根除,常在养殖场内形成长期存在的问题。

2、常见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

猪的呼吸道疾病在养猪业中十分常见,传播途径多样且复杂。以其中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支原体肺炎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疾病为例,对其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猪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感染的猪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空气,并被附近的健康猪吸入。直接接触也是重要传播途径,例如通过鼻对鼻接触或共用饲料和水源。此外,养殖人员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以衣物、鞋子和设备携带的形式将病毒带入未受感染的群体中。

PRRS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包括母子间垂直传播,以及经由精液在配种过程中进行水平传播。同时,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也是传播媒介,尤其是在高密度饲养环境中。此外,被污染的设备、车辆和人员都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播载体,将病毒从一个场地带到另一个场地。

支原体肺炎则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通过长时间密切接触而传播。由于支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因此通常需要直接接触感染源才能实现有效传播。在拥挤、不通风的环境中,这种直接接触更加频繁,从而增加了疾病扩散风险。

除了上述具体病原之外,一些共同因素也加剧了这些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例如,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空气质量差导致病原微生物更易悬浮于空气中并被其他动物吸入。此外,应激因素,如温度骤变、运输以及营养不良等,都会削弱动物免疫系统,使其更易感染和传播疾病。

二、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措施

1、抗生素治疗

猪呼吸道疾病是养殖业中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其中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三种。抗生素治疗在控制这些疾病中的细菌继发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病毒性因素不能直接通过抗生素治疗,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对于猪流感,虽然主要由病毒引起,但病程中继发细菌感染较为常见,所以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通常采用氟苯尼考或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氟苯尼考的剂量可按照15-20mg/kg剂量给药,通过肌肉注射,每48小时1次,连续3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20%浓度的氟苯尼考溶液,按照1.5mL/50kg剂量注射,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如果选择阿莫西林,可以按照10-15mg/kg剂量注射,通过饮水或饲料给药,每日1次,持续5天,以抑制巴氏杆菌或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针对PRRS,这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也容易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尤其是支原体和其他革兰阴性菌。因此,可选用泰乐菌素或恩诺沙星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十分关键。泰乐菌素通常按照10mg/kg的剂量通过饮水给药,连续7天。在配制时,应确保饮水系统中的药物浓度均匀,以便所有猪都能摄入足够剂量。恩诺沙星是一种广谱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有效,其推荐剂量为2.5-5mg/kg注射,以饮水方式给予,每日1次,疗程为3-5天。在实际应用中,可将100mL的10%浓度恩诺沙星溶液加入1000L饮水中,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支原体肺炎,由于支原体对许多常规抗生素耐药,所以可使用泰妙菌素和林可霉素。泰妙菌素推荐剂量为10mg/kg,以饮水形式给药,连续7天。在实际操作中,将100g20%浓度的泰妙菌素溶解于2000L饮水中,以确保猪群能摄入足够剂量,尤其在疾病高发期。此外,林可霉素可以以饲料或饮水的形式给药,推荐剂量为每吨饲料150g-200g,持续使用7-14天。

所有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设备,如饮水系统和饲料混合设备,以保证其正常运转并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药物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在进行任何抗生素治疗时,应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以防止药物残留问题。给药过程中,应根据猪群的具体健康状况和反应调整方案,并结合兽医建议,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用药策略,以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抗生素耐药风险。

2、营养支持疗法

营养支持疗法主要是为了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降低疾病对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呼吸道疾病,如猪流感、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都会导致食欲下降、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影响猪的整体健康和生长。因此,实施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弥补因疾病造成的营养缺失,支持恢复过程。

对于体重在25-100kg的猪,每日需要的能量在300-350千卡/kg之间。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适当提高能量供给,使用高能量饲料,如添加含有15%-20%脂肪的饲料,以增加能量密度。具体操作中,可以将标准饲料(如玉米豆粕饲料)与植物油或动物脂肪混合,比例为3∶1,确保每千克饲料中能提供约350千卡的能量。在治疗期间,建议增加蛋白质的供给,使用含有高蛋白质的饲料添加剂,如鱼粉或血浆蛋白。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鱼粉的比例为饲料总量的5%-10%,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每公斤提高至22%-25%,以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恢复。维生素A、维生素E及矿物质(如锌、硒)的缺乏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所以需要额外进行补充,补充时可以选择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每吨饲料中添加5-10kg,确保每头猪在治疗期间每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任何呼吸道疾病都会导致猪的呼吸急促和水分流失,因此饮水中可以添加电解质和糖分以促进水分和能量的吸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如钠、钾、氯等),按照每升水中加入2-3g电解质的比例,持续3-5天,也可以水中添加葡萄糖按照5g/L添加,以提供额外的能量支持。

在饲喂方式上,应采用分次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猪因进食过多而引起消化不良。可以把日粮分为4-5次喂养,每次喂食量控制在1.5-2kg,确保猪能在较短时间内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同时,在疾病高发期间,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饲料,如米糠、玉米粉等,以减少消化道负担。此外,定期监测猪的体重和健康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方案。每周称重一次,观察体重变化,正常情况下生长猪体重应保持在每日0.5-1kg的增长。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需要增加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或调整饲喂计划。

3、免疫调节剂使用

猪流感、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支原体肺炎等,会削弱猪的免疫系统,使其更易受到其他感染,所以需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抵抗力,加速康复过程,减少疾病传播和经济损失。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β-葡聚糖、乳铁蛋白、胸腺肽和植物提取物等。在具体治疗中,β-葡聚糖通常以粉末形式添加到饲料中,其推荐用量为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这种多糖能够激活巨噬细胞,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乳铁蛋白则是天然存在于奶中的蛋白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将乳铁蛋白按每千克体重每日10mg的剂量混入饮水或饲料中,以促进猪的免疫功能。胸腺肽为多肽类药物,在提高T细胞功能方面表现突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注射方式给药,每次按照0.1mg/kg进行皮下注射,每周2-3次,连续2周,以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并且帮助恢复受损的免疫系统。此外,植物提取物,如紫锥菊提取物,也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1kg,持续使用3-4周,以达到最佳效果。

实施过程中,还需考虑不同年龄段的猪对免疫调节剂的反应差异。对于仔猪,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可适当增加β-葡聚糖和乳铁蛋白的摄入量,即在上述基础上增加20%的用量。而对于成年猪,则可根据实际健康状况调整至标准用量,以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不良反应。

三、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猪群免疫管理

系统化免疫可以提高整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免疫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对于PRRS,可选用灭活或弱毒疫苗,根据厂家建议,一般在仔猪出生后4周进行首次接种,每头仔猪使用2mg肌肉注射,然后每隔6个月加强1次。对于支原体肺炎,通常在仔猪7日龄时进行首次接种,随后在28日龄进行第2次注射,以确保免疫效果。

在营养管理方面,应特别关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能够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每吨饲料中添加2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E和0.3mg/kg的硒。此外,还应增加锌的摄入量,每吨饲料中加入100mg,以促进皮肤健康并增强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病原体入侵。监测与评估方面,应定期采集血样检测抗体水平,例如每季度对10%的育肥猪进行抽样检测,结合实验室数据分析评估免疫状态。如果发现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阈值,则需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包括重新安排接种时间或更换其他效价更高的疫苗。为提高整体免疫能力,可考虑使用益生菌作为日常补充剂,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间接增强全身免疫力。在实践中,可将益生菌以粉末形式加入饮水系统,按照1g/L添加,通过连续4周使用,可以观察到显着改善效果。

2、改善猪舍环境和通风

改善猪舍环境和通风是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环境可以显着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尤其在密闭或半封闭的养殖场中,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猪的呼吸系统健康。

猪舍中应安装机械通风系统,如排气扇和进气口。在夏季,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而在冬季则每小时换气2-3次,以保持空气新鲜并去除有害气体。使用直径为50cm、功率为0.5kWh的排气扇,可以覆盖约200m2的区域,将氨气浓度降低至10ppm以下,并将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1500ppm以下。同时,每天清扫地面和墙壁上的粪便与污垢,每周进行1次全面消毒。使用含有效氯300ppm的消毒剂喷洒整个猪舍,包括地板、墙壁和设备表面,以杀灭潜在病原体。在寒冷季节,利用加热设备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而在炎热季节则通过降温设施,如喷雾或湿帘,将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以避免过高湿度导致霉菌繁殖。此外,在设计猪舍时,应确保其布局合理,以促进自然通风。建筑方向尽量选择南北向,使得自然风可以穿透整个建筑。同时,每头猪需提供至少1m2的活动空间,以避免拥挤引起压力升高及传染风险增加。

3、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

呼吸道疾病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显着减少病原体的引入和传播,从而保护猪群健康。在引入新猪之前,应进行至少30天的隔离观察。这段时间内,每日监测体温、食欲和呼吸情况,并在第15天和第30天分别进行2次血清学检测,以排除潜在感染。隔离区应与主养殖区保持至少500m的距离,以减少交叉污染风险。同时,所有进入猪舍的人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子,并使用含75%酒精的消毒液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入口处设置消毒池,使用浓度为1%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每周更换1次溶液。在高峰生产期,每次进出都需记录时间和目的,以便追踪可能的问题来源。运输工具方面,应对运送饲料、动物及其他物资的车辆进行严格管理。每辆车进入场地前必须经过高压水枪冲洗,然后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确保无残留污垢或病原体。同时,在车辆未完成全面清洁前,不得进入主生产区域。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应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在一个批次完成育肥后,将整个圈舍彻底清空并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再引入下一批次。这种方法可打断病原体生命周期,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在批次转换期间,使用高温蒸汽清洗设备及设施表面,再使用喷洒500ppm过氧乙酸溶液以确保杀灭所有微生物。

综上所述,加强免疫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以及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降低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药物使用,还能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智能化工具应用到猪病防控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学习新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构建更高效、更环保的养殖模式,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作者单位:222300 江苏省东海县畜牧兽医站)

标签:  饲料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