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桑蚕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桑蚕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桑蚕饲育是桑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农户要在养蚕准备、补催青、收蚁、大小蚕饲养、桑叶贮藏、簇中管理以及采茧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这样才能为提高桑蚕产量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对安康市桑蚕饲育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一、养蚕准备
1、农资准备
根据桑树长势、气候环境变化、桑园条件、蚕房条件和劳动力配置情况,合理安排春蚕饲育工作,准备好重要农资,包括蚕种、农药、肥料、蚕具、蚕药等物资。
2、蚕种准备
准备优良蚕品种,要求蚕品种经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经过蚕种质检站检验合格。如,春季蚕种选择多丝量春用品种,以保证蚕种质量。
3、蚕前消毒
在养蚕前全面消毒,打扫蚕室内外环境,清理干净杂物,清洗蚕具,并对蚕室、蚕具消毒处理。一般在养蚕前7d完成消毒,消毒剂选用漂白粉1%有效氯浓度澄清液,用量为每百平方米喷洒稀释药液50kg,要求均匀喷雾,将其喷施到蚕室四壁、地面,喷完消毒剂后关闭好门窗,保持30min室内湿润状态,之后清洗、再消毒,做到“二消一洗”;对蚕匾、蚕网和其他用品浸泡消毒后进行清洗,将其置于户外暴晒,以保证实现无病害养殖。
二、补催青
在早晨或者傍晚时领种,运种之前消毒处理运种工具,将蚕种平放到工具上,不得出现过度堆压现象。在运种过程中采取防雨、遮光措施,且不能有剧烈振动。领回蚕种后放入室温21℃的小蚕室,倒出蚕卵,使蚕卵平铺到蚕箔内,不得重叠。将小蚕网覆盖到蚕卵面上,再将潮湿蚕箔扣在上面,再在箔背上覆盖黑色湿布,使蚕卵处于黑暗遮光状态。到次日早晨,进行感光收蚁,如果此时蚕种未能整齐转青,则需要继续遮光到第3天早晨。处理好蚕种后将蚕室门窗关闭,升高室内温度到24℃,到第2天午夜继续升高温度,控制在25.5℃补催青。
三、收蚁
1、收蚁准备
收蚁前采足收蚁用桑,采集叶色黄中带绿的第2-3叶位的桑叶,采叶量是蚁量20倍,在收蚁时切好备用蚁量6倍的桑叶;收蚁前调整蚕室温度,控制在24℃,干湿差为2.2℃。
2、收蚁时间
收蚁当日早5点-6点期间揭开湿布和蚕箔后感光,春蚕在上午8点-9点前收蚁,饲育量大的共育室需分批次完成收蚁,每批次控制在300张以内。
3、收蚁方法
(1)网收法
收蚁的过程中,先在已经孵化的蚕种上加铺一层小蚕网,当所有的蚁蚕全部孵化完毕后,将细条形的桑叶撒布于蚕网上,桑叶量为收蚁量的4-5倍。大约在15-20min后,蚁蚕在桑叶的吸引下会自行爬到小蚕网上,此时可将最上层的蚕网提至空的蚕箱中,空蚕箱的底部应铺设白纸,也可铺设塑料薄膜,随后对蚕座进行整理,依据蚕体的增长情况扩大蚕座的面积,最终使孵化的蚁蚕均匀分布于蚕座上。
(2)绵纸吸引法
将预先准备好的绵纸铺盖到孵化的蚁蚕上,绵纸以两层为宜,随后将适量的桑叶撒布在绵纸上,利用桑叶吸引蚁蚕,大约在15-20min后,蚁蚕会自行爬至铺有桑叶的绵纸上,此时可将上层绵纸内的桑叶去除,并将下层绵纸提起,将蚕和纸一并移入底部铺有白纸或是塑料薄膜的空蚕箱内,按要求整理蚕座,扩大蚕座的面积,使孵化后的蚁蚕均匀分布于蚕座上。
(3)倒伏桑引法
将桑叶切成大小适宜的尺寸后,撒布在蚕座纸上,要保证桑叶在纸上均匀分布,再将孵化蚕种卵面朝下放好,用桑叶进行覆盖,大约在15-20min后,蚁蚕便会自行爬到桑叶上,此时可将蚕种纸揭掉,操作时动作要轻,随后整理蚕座,扩大蚕座的面积,使孵化后的蚁蚕均匀分布于蚕座上。
4、收蚁后处理
(1)孵化不齐
蚕种若是1天内未能完全孵化,则应分批收蚁,采取遮光的方式保护好未孵化的蚕种,待到次日早上感光,以此来促使蚕种孵化整齐。
(2)给桑定座
收蚁之后要及时给桑,操作时要边吸引蚁蚕边给桑,以此来缩短收蚁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首次给桑要保证均匀,确保用桑量充足,先不定座,待到收蚁结束后,在第2次给桑前,向桑座上撒布防僵粉对蚁体进行消毒,随后整理蚕座,扩大蚕座的面积,使孵化后的蚁蚕均匀分布于蚕座上。
四、大小蚕饲养
根据蚕生长发育龄期将其分为小蚕期(1-3龄)和大蚕期(4-5龄),对不同龄期的蚕采用不同的饲育技术方法。
1、全龄饲育技术操作标准
安康市执行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保持饲育室内自然光照、明暗一致,不得出现直吹强风、直射强光或温湿度骤变等情况;定时、适量对不同龄期的小蚕投喂优质适熟桑叶,做好桑叶采摘、运送、贮存和消毒工作,做到随采、随消、随吃。1张蚕种1-3龄饲育技术标准如下:
(1)1龄期饲育技术标准
饲育温度为27-28℃,眠中温度为26-27℃,干湿差为0.5℃;用叶标准为嫩绿色3-4位叶,要求叶形展开,春季、夏季、秋给桑量分别为2.5kg、1.5kg、1.5kg,每日给桑3次;当蚕即将吃完桑叶时给桑,将桑叶制备成0.5-1cm3大小的方块叶;在1龄期时无需除沙,为保持适当的湿度,采用上盖与下垫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保湿效果,略开对流窗进行换气;每日进行3次扩座,蚕座面积为1.1-1.4m2;止桑时间为就眠90%,饷食时间为收蚁后;1龄期经过80h左右,其中食桑58h,眠中22h。
(2)2龄期饲育技术标准
饲育温度为26-27℃,眠中温度为25-26℃,干湿差为1℃;用叶标准为绿色渐浓的4-5位叶,要求叶片呈固有形态,春季、夏季、秋季给桑量分别为12kg、10kg、10kg,每日给桑3次;当蚕即将吃完桑叶时给桑,将桑叶制备成方块叶;在2龄期时除沙2次,为保持适当的湿度,采用上盖与下垫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保湿效果,略开对流窗进行换气;每日进行3次扩座,蚕座面积为2.2-2.8m2;止桑时间为就眠90%,饷食时间为起眠100%;2龄期经过70h左右,其中食桑48h,眠中22h。
(3)3龄期饲育技术标准
饲育温度为25-26℃,眠中温度为24-25℃,干湿差为1.5℃;用叶标准为浓绿色的三眼叶,春季、夏季、秋季给桑量分别为16kg、14kg、14kg,每日给桑3次;当蚕即将吃完桑叶时给桑,给桑形式为鸡爪叶或三眼叶;在3龄期时除沙3次,采用上盖、下不垫的方式保持湿度,经常开窗进行换气;每日进行3次扩座,蚕座面积为6.8-7m2;止桑时间为就眠95%,饷食时间为起眠98%;3龄期经过98h左右,其中食桑74h,眠中24h。
(4)4龄期饲育技术标准
饲育温度为24-25℃,眠中温度为23-24℃,干湿差为3℃;用叶标准为无泥沙、无虫害的成熟片叶,春季、夏季、秋季给桑量分别为50kg、35kg、40kg,每日给桑4次;当蚕即将吃完桑叶时给桑,给桑形式为片叶或三眼叶;在4龄期时除沙3次,经常开窗进行换气;每日给桑前进行扩座,共扩座4次,蚕座面积为14.5-16m2;止桑时间为就眠95%,饷食时间为起眠96%;4龄期经过141h左右,其中食桑96h,眠中45h。
(5)5龄期饲育技术标准
饲育温度为23-24℃,干湿差为4℃;用叶标准为无泥沙、无虫害的叶片或枝条叶,春季、夏季、秋季给桑量分别为580kg、400kg、490kg,每日给桑4次;当蚕即将吃完桑叶时给桑,给桑形式为片叶或条叶;在5龄期时除沙2次,经常开窗进行换气,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每日给桑前进行扩座,蚕座面积为30-40m2;止桑时间为上蔟,饷食时间为起眠90%;4龄期经过216h左右。
2、桑蚕配合饲料小蚕饲育技术
近年来,安康市积极推行人工饲料小蚕生产新模式,出台了桑蚕配合饲料小蚕饲育技术规程,对提高养蚕生产效率、避免养蚕生产季节限制以及提升全年桑蚕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桑蚕配合饲料小蚕饲育技术要点包括:
(1)制备桑蚕配合饲料
桑蚕配合饲料包括颗粒饲料和粉体饲料两种,这两种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①桑蚕膨化颗粒饲料调制。在喂蚕前10min,准备好桑蚕膨化颗粒饲料兑入水进行调制,将饲料放入盛料盆内,均匀摊铺饲料,加入饲料重量1.6倍的水搅拌均匀,放置10min左右,待饲料将水全部吸收后准备喂蚕。②桑蚕粉体配合饲料制备。在用料前1-2d制备饲料,按照粉体配合饲料与水1∶1.6的比例进行调制,调制后放入保鲜袋内,厚度为3cm,整平湿体饲料,封严袋口。将湿体饲料放入100℃的蒸煮设备中蒸50min,取出饲料冷却,当温度降到常温状态后喂蚕。制备好的湿体饲料可以放置到已经过消毒的容器保存,常温状态下最多保存3d。如果放置到冷藏环境(5℃)中可以保存15d。
(2)给料方法
1龄期每张蚕种的干料用量为0.5kg,收蚁给料1次;2龄期干料用料为1-1.4kg,饷食给料1次;3龄期干料用量为3.5-4.5kg,饷食给料1次,48h扩座后补料1次。在给料时,将饲料均匀撒在蚕座上,使用蚕筷将饲料均匀摊铺开来,单层堆放饲料即可。
(3)蚕座
不同龄期蚕座面积有所不同,采用无边框的蚕座饲育时需要在四周区域预留出10cm,蚕座面积标准为:①采用颗粒饲料的1龄蚕座面积为0.5-0.8m2/张种,2龄蚕座面积为1.2-1.5m2/张种,3龄蚕座面积为4-4.5m2/张种。②采用粉体饲料的1龄蚕座面积为0.3-0.5m2/张种,2龄蚕座面积为1.2-1.5m2/张种,3龄蚕座面积为3.5-4.5m2/张种。
(4)均座
采用颗粒饲料饲育无需均座,采用粉体饲料饲育需要均座,均座方法如下:收蚁后2-4h均座1次,用蚕筷夹起较密处蚁蚕和饲料,放到蚁蚕较少的部位,在饲料不足的部位添加新饲料;2龄蚕饷食后3-4h进行均座。
(5)扩座
采用颗粒饲料时无需扩座,只需要在给料时将饲料均匀撒到蚕座面积上即可,蚕自动爬到饲料上。采用粉体饲料需要人工扩座,将较密处的饲料条和蚕夹到蚕座四周,再填补新的饲料。
(6)分匾
1龄蚕无需分匾,2龄蚕和3龄蚕需要分匾,在蚕座上加小蚕网2张,小蚕网面积为蚕座面积1/2,在小蚕网上加入饲料,待蚕上到小蚕网后再提网、除沙,进行分匾。分匾后,向四周均匀扒开蚕和饲料,并补充新饲料,以达到蚕座面积要求。
(7)眠起处理
在见眠之后的5-6h保持室内干燥,进行换气排湿,在眠起时撒入防腐消毒剂。当起蚕达到95%时,可以进行饷食给料。
(8)改喂桑叶处理
当下一龄改喂桑叶时,需要在喂食前撒入石灰粉。如果3龄时改喂桑叶,需切叶喂食,加网均匀撒布桑叶,2-4h后提网除沙,淘汰掉弱小蚕。
3、大蚕饲育技术
4龄蚕在最后一次休眠和蜕皮时的呼吸量大,对二氧化碳的抵抗力弱,需加强室内通风排气,保持空气新鲜、光线均匀。蚕蜕皮后,近90%的蚕头部呈淡褐色为饷食适期,需及时补充新鲜桑叶。在大蚕饲育中,要做到良桑饱食、蚕座稀疏、勤撒石灰,调节好适应大蚕生长发育的室内温湿度。
五、桑叶贮藏
对小蚕和大蚕用叶采用不同的保鲜贮藏方法,具体包括:
1、缸贮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蚕饲育,准备好缸、气笼、竹垫用具,将气笼放入缸内,缸底盛入清水,水上放置竹垫,在竹垫上整理桑叶,叶柄朝向下方,将其盘放到气笼四周。为保证桑叶的新鲜度,在缸面上盖湿布。
2、畦贮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蚕饲育,在贮桑室内抖松桑叶,将桑叶堆放成畦状,堆放厚度不得大于40cm,在畦之间留出一定空隙,并将湿布覆盖到桑叶上,以保持桑叶新鲜度。每日倒畦3次,起到散热作用。
六、蔟中管理
坚持每天进行1次蚕体消毒,集中处理病蚕、死蚕和淘汰蚕,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5龄蚕经过7-8d进入到成熟期,此时蚕的食欲减退、体躯缩短、前半身昂起,这是熟蚕的特征,也是上蔟的最佳时期。在上蔟时,利用熟蚕向上爬的习性进行自动上蔟,在蚕座上放置网格蚕蔟,当大部分熟蚕爬到蔟上后,及时将蚕蔟悬空挂在蚕架上,避免蚕沙和排泄物对蚕茧造成污染。上蔟24h后蚕会基本定位营茧,加强蔟中管理,具体包括以下管理要点:
1、温度管理
在上蔟的初期阶段要控制好温度,以25.5℃为宜,从蚕结茧直至收茧的整个过程中,要使温度始终保持在23-24℃之间,若是遇到低温天气,则应采取升温的方法保证温度达标。同时进行排湿,将烟气排至室外,以免对蚕茧造成熏染。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高温天气,则应通风降温,并将门窗打开,保持空气流动。
2、湿度管理
蔟室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5%之间,控制好干湿差,以2.5-3℃为宜。遇到高温多湿的天气时,要及时通风排湿,并向地面撒适量的干燥材料;遇到低温多湿的天气,要先升温,然后再排湿。
3、通风与光线管理
为避免熟蚕朝一个方向密集,上蔟的过程中要避免强风直吹。蚕经过一个昼夜后基本完成定位营茧,此时应通风换气,遇到闷热多湿的天气时,可借助风扇通风,将簇室内的湿气排出。由于熟蚕具有背光的特性,因此,蔟室内的光线要尽可能暗一些,避免强光。
七、采茧
待蚕化蛹之后,当蛹体变成黄褐色时为最佳采茧时期。一般情况下,春蚕上蔟7d、夏蚕上蔟6d、秋蚕上蔟6d时可以采茧。在采茧过程中,可以按照上蔟的先后顺序安排采茧顺序,采茧时需去除死茧、烂茧,遵循轻采轻放原则,以保证茧的质量;采用分类存放方式,将茧按照上茧、次茧、双宫、黄斑、薄皮、烂茧进行分类,分类后放到通风处排湿。
综上所述,安康市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在桑蚕饲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善的饲育技术体系。在桑蚕饲育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程,并积极推广桑蚕配合饲料小蚕饲育技术,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采用小蚕共育方式推动安康市桑蚕生产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养蚕规模化、高效化发展,这样才能提高农户经济收入水平。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