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猪健康养殖技术核心与疾病防控策略的深入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07)

疾病与环境污染,当前已成为制约生猪养殖产业的重要因素,疾病会导致猪增重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此外,养猪属于重度污染产业,在养殖过程中会对土壤、水源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生态猪养殖是结合养殖现状,以更为科学的养殖技术为主导的新型养殖模式。生态猪养殖一方面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理念,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养殖资源利用效率,在解决高污染、高消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养猪产业已经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在养殖规模扩大的背后也引发了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且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也使得各类疫病频发,这对生猪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态猪健康养殖是指在养殖中使用天然饲料喂养,统一收集生猪排出的污水粪便,并将这些污染物转化成沼气等资源,在控制污染的同时提高废弃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于传统养殖,生态猪养殖所产出的猪肉产品更为绿色,所以在市场中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而生态猪养殖,也将会成为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就生态猪养殖策略与疾病防控技术展开分析,以此推动养猪行业向现代化、生态化方向的转型。

一、生态猪养殖技术优势

1、提高猪肉品质

在传统饲养中养殖人员会使用含有各类添加剂、重金属超标的饲料喂养生猪,这些物质在进入生猪体内后难以被消化。除此之外,在疫病防治中养殖人员会使用各类抗生素,进而引发药物残留问题。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正在朝着集约化发展,某些养殖人员为追求经济效益,在饲养阶段会使用各类明令禁止的添加剂,这虽然能够提升生猪生长速度,但使得猪肉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生态猪饲养要求少用、慎用添加剂以确保生猪健康,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在生态猪养殖场内,养殖人员会通过中草药替代化学添加剂,中草药不仅能够提高生猪免疫能力,而且还可以避免药物残留。因此,生态猪养殖对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优化养殖环境

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型养殖场,在生猪养殖中均会不可避免地涉及环境污染问题。养猪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空气污染,在养殖中生猪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粪便,这些污染物中不仅含有各类病原体,且随着发酵后还会产生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当这些气体进入到空气中后便会引发严重的污染问题;②土壤危害,生猪粪便与尿液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元素,由于无法吸收会直接排出体外,虽然猪粪便可以作为农家肥使用,但是未经处理过的排泄物直接进入土壤中后会使土壤富营养化,且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③除了会改变土壤结构外,粪便堆积还容易引发土壤板结问题,如很多养殖场周边土壤透气、透水性变差均是由于生猪粪便堆积导致的。生态猪养殖模式能够提升对粪便等资源的利用效率,生猪养殖中最大的污染源头为粪便,而借助厌氧发酵技术则能够对养殖场粪便进行高效处理,且处理后的沼气与沼渣等还能够供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使用,从而实现生态猪养殖零排放目标。

二、生态猪健康养殖技术策略

1、养殖场选址

养殖环境是生态猪健康养殖的基础,其中养殖环境的生态化与自然化更是生态猪养殖的核心,通过科学选址能够确保生猪饮用水与饲料的健康性,且能够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风险,进而控制药剂的应用。①生态猪饲养地区需要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搭建养殖场,在通风方面,由于生猪养殖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以要避免在村庄上风处修建养殖场;②生态猪饲养地需要具备优良的交通运输条件,但是养殖场需要远离交通主干线,目前很多生猪疫病均是通过交通运输的形式远距离传播。除此之外,交通线中车辆鸣笛还会对生猪造成应激刺激;③做好生态猪养殖场布局规划工作,传统生猪养殖场内包括饲养区、隔离区、饲料仓库以及产房等,而生态猪养殖场布局规划则需要更加详细。为此,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养殖情况明确成本投入,同时突出生活、养殖、仓储以及废物处理等功能区,且各功能区需要设置好醒目标识。生态猪养殖对疫病防控要求非常严格,在养殖场建设中需要在养殖区以及出入口位置设置消杀池,进入养殖场的车辆、人员等均需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且应当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场。饲养区是养殖场最为核心的区域,在饲养区设计中,养殖人员需要科学规划窗户的朝向以及舍饲通风性,同时确保饲养区与隔离区的间隔,养殖人员应当确保隔离区的空间,确保在出现流行性疾病后可以满足大批量病猪的隔离需求。个别生猪染病应该立即对其隔离处理,及时诊断疾病并医治。如果养猪场内部生猪出现大量病情,应该及时上报处理, 不可隐瞒情况,避免导致大面积传染。

2、科学调控饮用水

生猪每天会摄入大量的水分,为此养殖人员需要全面落实饮水调控制度,生态猪养殖所使用的饮用水必须无色无味,其中不能含有杂质,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检测饮用水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体的含量,确保水源满足饮用要求。为提高生态猪对疫病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可以定期在饮用水中加入添加剂,常见添加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维生素类添加剂。维生素是生态猪生长时的必需元素,足量的维生素不仅能够增强生态猪自身免疫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抗应激能力,不同维生素添加剂的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如维生素C具备抗应激作用,而维生素E则具有提高免疫力与生殖能力的作用。因此,针对初生乳猪,养殖人员可以在水源中添加维生素C,或者在妊娠期母猪以及种公猪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E;②矿物质类添加剂主要是满足生态猪对铁、锌、钙等矿物质需求,这些矿物质对促进生态猪骨骼发育、提高消化系统中酶合成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③益生菌添加剂的主要功效是平衡生态猪消化系统中菌群,这种添加剂不仅能够抑制生态猪体内有害菌群繁殖,而且还能够起到加快肠道蠕动、提升饲料利用效率等功效,同时对控制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有重要作用。在饮用水供给中,养殖人员不仅需要确保饮用水足量供应,而且还需要保证饮用水能够达到生活用水指标,且应当避免使用死水或者被污染的水源。

3、科学搭配饲料

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生态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将会直接对增重造成影响。生态猪饲养中对饲料搭配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优选本地无污染的农产品作为饲料,农村地区农产品较多,其中玉米、谷物、大豆以及红薯等均可以作为生态猪优质饲料,但是在农产品饲料加工中要避免使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的饲料。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也可以选择苜蓿、菊苣等野生植物资源作为添加饲料,但是要注意这些资源的采集量;②所搭配的饲料需要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通常情况下生态猪饲料中应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通过科学搭配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如饲料中的谷物能够为生态猪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能量,而豆类则能够供给蛋白质,脱水蔬菜能够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养殖人员还需要结合不同生长阶段搭配饲料,如仔猪饲料内需要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母猪与种公猪饲料中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③生态猪养殖阶段严禁使用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的饲料,养殖人员可以通过益生菌、中草药以及酶制剂等添加剂增强生态猪体质;④在加工工艺方面,建议养殖人员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生产饲料,常见加工技术包括低温烘焙、膨化等,这种加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同时还可以控制营养物质损失率。加工饲料颗粒应当符合生态猪进食习惯,同时需要确保饲料适口性。

4、做好污染控制

污染控制是生态猪养殖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最大区别,相对于传统养殖,生态猪养殖中需要确保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完善,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生态猪养殖规模扩大建造污水粪便储存池的容量,为提高废弃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储存池可直接连通沼气池,由于生态猪每天都会排除大量的污水粪便,所以养殖人员需要确保沼气池的质量,使之能够持续性地为污染物处理提供服务。污水处理是生态猪养殖中的重点和难点,生猪养殖中污水具有存量大、处理难度大以及污染性强等特征,这些污水一旦进入河流当中,将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为此,养殖人员应用干清粪技术,在对污水粪便脱水处理后进行厌氧发酵,最终将其转化成有机肥并供农业生产使用。生态猪养殖场废气也是污染控制中的重要工作,养殖场废气的主要成分为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粉尘等,为避免废气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养殖人员可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废气:①养殖人员可通过生物滤池将氨气、硫化氢等分解成无害物质,生物滤池系统通常由填料层、喷淋系统以及排水系统构成,系统填料层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②生物滴滤法与生物过滤法的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但是前者是通过喷淋系统为分解者提供有机质,以此提升微生物活性、增强微生物的除臭效果。

三、生态猪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1、明确发病原因

生态猪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类疫病的威胁,且每一类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治疗方式均存在差异。为此,养殖人员需要明确各类疫病的发病原因。引发生态猪疫病的因素较多:①饲料管理不科学,很多养殖人员在生态猪饲养期间存在饲料随意堆放的情况。生态猪饲料品质较高且不含有防腐剂等有害成分。因此,保存时间相对较短,若缺乏科学的储存方式,饲料容易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且部分饲料在变质后并不会出现发霉的情况。因此,养殖人员很难察觉这些变质饲料,当生态猪在摄入变质的饲料后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中毒、呕吐、腹泻、便秘等情况;②养殖环境也会引发疫病,如很多养殖人员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未能严格落实圈舍卫生管理制度,在圈舍内存在排泄物随意堆积的情况。生态猪粪便经过长时间堆积发酵后会产生各类刺激性气体,这些气体将会影响生猪呼吸道健康,进而诱发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因此,对于粪便处理方面,生态猪养殖的粪便可以通过建立沼气池处理,既能够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产生沼气来提供沼气能源,还能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对整个养殖场的环境有极大的改善,实现生态循环;③生态猪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消毒工作。通过消毒能够杀死养殖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以及微生物,在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降低疫病发病概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现状看,很多养殖人员并不具备消毒防疫意识,在消毒过程中存在主观性、随意性情况,如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不全面、消毒剂浓度不达标等,是引发疫病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猪饲养阶段养殖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各类疫病所对应的消毒剂,而且还需要确保消毒剂浓度与使用频率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消毒对疫病防控的作用。

2、做好疫病防控

养殖人员需要在全面掌握疫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开展防控工作。①养殖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生态猪养殖要点,学习前沿疫病防控技术,确保在疫病发生后能够科学应对;②目前很多养殖户开始采用全封闭饲养模式。因此,引种成为外界病原体进入养殖场的主要途径,在引种阶段养殖人员首先需要确定购买地是否存在疫病,且需要仔细审查引进养殖场的资质,为避免长途运输对生态猪造成应激反应,养殖人员需就近引种。目前很多疫病都存在潜伏期,所以养殖人员在完成新猪采购后不能立即投放到养殖区内,需要在隔离区单独饲养一段时间,其间严格落实卫生管理与日常消毒制度,有条件的养殖场应采用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测技术确定引进猪是否健康,确保新进新猪无健康问题后才能够与其他猪混合养殖;③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卫生与消毒管理工作,每天清理圈舍内的污水粪便,在清理完成后使用清水冲洗食槽、地面以及水槽,夏季时食槽内饲料残渣非常容易变质,所以养殖人员在卫生清理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食槽等设备,将食槽中的食物残渣全部冲洗干净,以免生态猪食用变质饲料而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在消毒时,养殖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消毒剂要求配置消毒溶液。在消毒过程中注意消毒的全覆盖性,避免遗留角落;④做好接种免疫管理,目前很多生态猪疫病无法使用药物治疗,且生态猪对抗生素等药剂要求非常严格,为避免破坏动物生态属性,养殖人员还需要做好接种免疫工作。目前市场中接种免疫药剂类型较多,接种前仔细阅读药剂说明,如很多免疫药剂不能应用到妊娠期母猪中。养殖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疫苗要求开展接种工作,明确疫苗接种方式、用量等,在接种前做好疫苗存储,以防止药剂过期失效。⑤除了科学进行免疫接种可以预防猪疫病,养殖人员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中草药来预防猪病的发生。中草药与普通药剂相比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可以促进生猪免疫力的提升。同时对生态猪的猪肉品质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重视中草药对猪疫病的预防,通过使用中草药来减少猪病的发生。比如,生猪食用当归、党参、黄芪以及穿心莲,其自身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有所改善。与此同时,生态猪出现应激反应,可以使用黄芩、柴胡和水牛角这些中药材能有效地缓解生态猪的应激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疗程中断、剂量不足等情况,通常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行中药治疗时,必须确保治疗时间能够达到7天以上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本文就生态猪健康养殖技术展开分析。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明确各环节技术要点,时刻关注生态猪的健康状态,谨慎使用化学添加剂与化学药剂,避免引发药物残留问题。同时,掌握生态猪疫病防控要点,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工作降低生态猪发病概率,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健康的猪肉产品。

(作者单位:342200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农业农村局)

标签:  生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