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韭菜种植中,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栽培技术是确保韭菜优质、高产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种植户要从选地、整地到田间管理的各个阶段实施科学的栽培技术,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才能消除不利的影响因素,并提升韭菜的产量。
一、韭菜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1)优选种植地
由韭菜的生长习性可知,其喜冷凉,耐旱,短时间的缺水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韭菜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砂土、壤土、黏土均可种植,最适宜韭菜生长的土壤应具备如下条件:富含大量的有机质,肥力充足,排水畅通,pH值在6-8之间,土层疏松、孔隙多、透气性好。需要注意的是,酸性土壤会对韭菜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选地时要尽可能避开此类土壤。
(2)整地
当种植地选好后,在韭菜正式播种前,要对所选的地块进行深耕翻土、足施基肥、整平做畦。
①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深耕处理,要求耕深达到20cm以上,以25cm左右为宜,通过深耕整地,能够使土壤熟化,有助于增强土壤的肥力、蓄水性和透气性,并且还能使土壤本身的盐碱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提高地温的同时,能促进韭菜根系发育,为韭菜安全越冬提供保障。
②在深耕整地的过程中,向地块内施入足量的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以5000-6000kg/667m2为宜,这样才能为韭菜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③积水会对韭菜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可以起高垄,为排水提供便利。若是不具备起高垄的条件,则可整平做畦,给韭菜提供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2、选种播种
(1)选择良种
山东省泗水县种植的韭菜品种较多,为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要对韭菜品种合理选择。韭菜应当选择耐寒、耐热、抗病虫害及分蘖能力强、叶质肥厚、植株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品种。
(2)浸种催芽
韭菜播种前要先催芽,具体做法如下:将选好的韭菜种子在正式播种前5天,放入装有温水的容器中浸泡,水温以40℃为宜,浸种时间控制在12-24h,达到浸种时间后,将泡好的韭菜种子从容器内取出,用干净的湿棉布包好后,置于预先准备好的瓦盆内,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清水对种子冲洗1次,待种芽露出,便可播种。
(3)科学播种
为提高韭菜的成活率,要掌握科学的播种方法。韭菜种子破土出苗的能力并不是很强,若是土层过厚,或是土质的硬度过大,则会对种子出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确保土壤松软。同时,要对播种量进行控制,以1-1.25kg/667m2为宜,并在播种前,浇1次透水,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干种子在播种前,可以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进行拌种,由此能提高韭菜的抗病能力,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播种时,要控制好行距,以10-15cm为宜,采用开挖浅沟的方式播种,当所有的种子全部播好后,应将畦面耧平,并在其上覆盖地膜。为避免太阳暴晒导致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可在畦上铺设稻草或秸秆。要保证播种的均匀性,避免过密或是过稀,以免对韭菜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4)播后苗期管理
韭菜播种后,大约需要10-15天左右才能出苗,浸种催芽的种子出苗时间可提前3-5天。为提高成活率,要加强播后苗期管理。做好促苗和蹲苗,以此来促进韭菜根系生长,当韭菜幼苗长至4-5叶时,便可进行移栽,需要注意的是,移栽应避开高温季节,以免过高的气温对栽后的韭菜幼苗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成活率下降。韭菜移栽的过程中,要将部分根系剪除,保留3-5cm左右的根系即可。同时,还要将叶片的1/2剪掉,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叶面水分的蒸发。要控制好韭菜移栽的深度,避免过深影响分蘖,过浅造成跳根,最佳深度为5-6cm。苗期应遵循少浇水、勤浇水的原则,按照韭菜幼苗的长势施适量的有机肥。为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和养分,要做好苗床内杂草的去除工作,可采取浅锄的方式,在去除杂草的同时,达到疏松土壤的效果。
3、田间管理
(1)当年管理
韭菜播种当年应以养根壮苗为主,尽可能不要收割,在韭菜幼苗生长发育期间,要做好肥水管理,夏季若是遇到连雨天,则应将积水及时排除。正常情况下,韭菜会在立秋后进入生长旺盛期,为避免缺水或是营养不足影响韭菜的长势,要保证肥水的供应,尤其是肥料。在9月-10月期间,应当每间隔18-21天左右施1次肥,可将有机肥作为首选,如果是粪肥,则应充分腐熟,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不施用化肥。10月中旬后,可以停止水肥,以免韭菜出现徒长的现象,立冬后应浇1次冻前水,防止冻害的产生。
(2)翌年管理
韭菜播种后的第2年,可以全年收割,以5-7次为宜,为确保每茬韭菜的品质,应加强田间管理,针对不同的季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春季管理。山东泗水县的土壤一般是在初春后开始解冻,此时要检查土壤墒情,若是不足,则应浇1次返青水。当韭叶的长度达到5cm后,根据墒情进行浇水和施肥,可选用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在50kg/667m2。头茬韭菜从返青开始到收割大约需要35-40天,第2茬大约需要25-30天,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之后几茬的收割时间将进一步缩短,约为20天。当韭菜收割2茬后,要按照畦面的情况进行松土,同时向土壤中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用量为3000-5000kg/667m2。每次收割后,应追施1次氮肥,这样可以提升韭菜的品质,并保证产量。
②夏季管理。由韭菜的生长习性可知,其不耐高温,所以7月初-8月上旬这段时间,韭菜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导致长势减弱,在此期间应停止收割,并养根促根,为秋季收割奠定基础。如果韭菜在夏季时长的过高,或是过于稠密,则容易引起倒伏,这样不但会造成韭叶腐烂,还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因此,为避免韭菜倒伏,应将过长的韭叶剪短。若是夏季遇到连雨天,则应及时将积水排除干净。韭菜一般会在7-8月抽薹、开花、结籽,要将韭薹及时摘除,以免消耗过多的养分,导致韭菜因养分缺失而影响长势的情况发生。夏季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量引起韭菜徒长。夏季的温湿度适宜杂草生长,为避免杂草与韭菜争夺养分,要做好除草工作,可采取人工的方式将杂草拔除,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③秋季管理。韭菜在立秋后的生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为避免因水分和养分缺失影响韭菜的长势,应加强水肥管理。在8-9月这段时间,每次为韭菜浇水时,可以追肥1次,采取顺垄开沟的方式,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用量控制在800-1000kg/667m2。寒露过后,要减少浇水的次数,并停止追肥,以免韭菜出现返青生长的现象。
④冬季管理。立冬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应依据墒情,浇越冬水,由此能够防止冬季低温对韭菜的根、茎造成冻害。进入12月后,可在畦面上施一层农家肥,施用量控制在2500kg/667m2,在保温的同时,为韭菜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韭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
(1)灰霉病
这是韭菜栽培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对象为韭菜的叶片,病原菌为葱鳞葡萄孢菌。韭菜感染灰霉病后,叶片上会出现小斑点,呈浅灰色,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小斑点会逐步扩大为椭圆形,后期时,小斑点融合到一起,造成全叶焦枯。灰霉病的病原菌越冬后会生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扩散,较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会增大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灰霉病进行防治:
①韭菜种植的过程中,应当以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作为首选,这是降低灰霉病发生几率最为简单且有效的途径。同时,为防止病原菌在田间积累,应将病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
②田间湿度过大会增加灰霉病的发生几率,对此,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按照外界的气温,确定通风的时间和次数。
③化学药剂在防治灰霉病方面的效果较为显着,因此,可选择适宜的药剂对该病害进行防治,如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浓度为25%的啶菌恶唑乳油、浓度为40%的嘧霉胺悬浮剂、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用药时,应控制好浓度和剂量,并定期轮换。
(2)疫病
该病害的致病菌为烟草疫霉菌,韭菜的根、茎、叶、花、薹均会受到疫病的危害,茎部受害最为严重。韭菜感染疫病后,中下部会先出现病叶,病斑的形状为水渍状,颜色呈暗绿色,当病斑扩展至韭叶的一半时,整个叶片会变黄、软腐,如果湿度过大,则病部会出现霉状物。病原菌会附着于病残体上,在土壤中越冬,待到翌年温度回升后,会产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扩散,对韭菜植株反复侵染,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对病原菌比较有利,雨季会导致疫病流行。针对疫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
①在韭菜种植过程中,要避免重茬连作,应定期轮作换茬,由此能够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
②对土地进行平整,确保排涝设施正常,防止积水导致田间湿度增大。
③进入夏季后,在雨季到来前,应将韭菜下层的黄叶全部摘除,并将所有的绿叶全部向上拢起,由此可以达到除湿的效果,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④针对染病的植株,可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浓度为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浓度为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浓度为7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2-3次即可见效。
(3)软腐病
该病害归属于细菌性病害的范畴,危害对象为韭菜的茎和叶。韭菜感染软腐病后,叶片及叶鞘上会出现病斑,呈半透明状,颜色为灰白色,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染病的部位会软化腐烂。软腐病的病原菌在25-30℃的条件下发育速度较快。针对该病害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
①韭菜种植时,应选择耐热、耐风雨、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以此来降低病菌的传播速度,减轻危害。
②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采取小水勤灌的方式浇水,发现病残体后,要及时清除,以免引起传播扩散。
③加大虫害防治力度,减少害虫对韭菜的咬伤,防止病菌从伤口处侵入。
④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如碱式硫酸铜悬浮剂倍液,或浓度为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2-3次可以见效。需要注意的是,韭菜收割前5天,应当停药。
2、虫害防治
(1)韭菜蓟马
蓟马的成虫和若虫以韭菜的叶片作为危害对象,受害的叶片上可见白斑,呈长条状,受害较为严重的叶片会表现出扭曲枯黄的现象。为减轻蓟马对韭菜的危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①蓟马会潜藏于枯叶和病残体内越冬。因此,要对田间的枯叶及病残体及时清除,以减少越冬的虫源,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同时,要控制好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保持适宜的湿度。
②可以利用黄色诱虫板对蓟马进行诱杀,布设诱虫板时,其下缘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以30cm左右为宜,布设的数量控制在15张/667m2。
③化学药剂在蓟马的防治中效果比较显着,但要控制好浓度和剂量,以免产生药害。效果较好的药剂有浓度为25%的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浓度为28%的虫螨·噻虫胺悬浮剂等。
(2)葱须鳞蛾
这是韭菜种植中较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幼虫以韭菜的叶片为食,受害严重时,会导致心叶变黄。该虫害1年发生5-6代,成虫潜藏于枯叶和杂草内越冬,成功越冬后,会在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幼虫危害多发生在5月下旬,除冬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均有危害,最为严重的月份为8月。成虫会将卵产在韭菜的叶片上,该虫害的发生会导致韭菜减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①韭菜种植后,应加强肥水管理,确保营养和水分充足,以此来培育壮苗,增强抵抗虫害的能力。要及时清除田边的杂草和田间的病残体,可减少虫源,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
②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浓度为2.5%溴氰菊酯、浓度为20%的氰戊菊酯3000倍液、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在幼虫危害期,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7天用药1次,2-3次即可见效。
(3)韭蛆
这是一种对韭菜危害比较严重的害虫,幼虫以鳞茎和嫩茎为食,在山东省泗水县,韭蛆危害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受害后会导致韭菜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最高时可达80%左右。因此,必须对韭蛆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①适宜韭蛆幼虫生存的湿度为20%-24.5%,通过对湿度的调控,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用细砂覆盖韭菜的根部,这样能够避免成虫将卵产于根际的缝隙内,韭菜收割后,可在畦面上均匀撒布草木灰,以此来阻碍成虫产卵。
②韭蛆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利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减轻危害。除趋光性之外,成虫还具有趋黄性和趋化性,可以用黄板和糖醋液诱杀,可减少虫口基数。防虫网对韭蛆成虫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可在受害前,选用50目的防虫网进行覆盖。
③化学药剂在韭蛆的防治中效果比较显着,可针对幼虫和成虫选择适宜的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在韭蛆幼虫的防治中,可以选用的药剂有浓度为1.1%的苦参碱粉剂500倍液、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以灌根的方式给药,或是选用浓度为10%的灭蝇胺水悬浮剂,用量控制在80g/667m2,以喷雾的方式给药;对于韭蛆成虫,可在盛发期时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浓度为2.5%溴氰菊酯、浓度为20%的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浓度为4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综上所述,韭菜种植过程中,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并加以合理应用,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做好整地工作,这样才能为韭菜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害,如此方可为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27321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