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智能化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50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设施农业在滨州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设施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为蔬菜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然而,设施农业环境相对封闭,湿度高、温度适宜,容易导致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蔬菜病虫害不仅会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研究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滨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滨州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心地带,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设施农业发展的有利基地。近几年滨州设施农业发展成绩斐然。

从设施农业规模上看,滨州温室大棚和拱棚面积越来越大。据统计,滨州设施农业中,蔬菜种植占有较大比重,涉及叶菜类、瓜果类和茄果类。以某县为例,设施蔬菜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和提升富裕程度的主要产业。设施农业技术水平也随之提升,滨州积极开展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滴灌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及其他先进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准确调控,从而为蔬菜生长营造最优环境条件。滴灌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又能节约水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举例来说,某个大规模的农业设施园区已经实施了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室内部的环境状况,并自动进行通风、遮阳的调整以及灌溉等,使温室中的环境一直处于适合蔬菜生长的条件下。

就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言,滨州已出现多家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这批企业和合作社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民”和“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从而促进了附近农民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的了解。采取统一供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出售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全方位服务,促进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提升。

滨州设施农业也在注重品牌建设,部分设施农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创建了地方特色品牌。如某县设施草莓经绿色食品认证后,因味道美、质量好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品牌建设在提升设施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提升了滨州设施农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另外,滨州设施农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比传统农业高,调查表明设施蔬菜每亩收益比传统大田作物高几倍乃至十几倍。比如某户通过种植设施黄瓜,亩效益达上万元,大大超过种植传统农作物。发展设施农业也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但滨州设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一方面,设施农业建设成本高,农户资金紧张。诸如智能温室和滴灌设备这样的农业设备价格过高,对于一般的农户来说是难以负担的。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对技术有更高要求,农户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农户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不足,造成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另外,设施农业还存在市场风险大、农产品价格起伏大、农户收益不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难题,滨州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强设施农业支持,推出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以降低农户建设成本。强化农户技术培训,并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同时积极开拓设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与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系,构建稳定销售网络。

二、设施农业发展的方法

1、加强科技支持

加强科技支持对滨州设施农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科技是设施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的关键动力。

①增加设施农业科研投资

政府可建立专项科研资金,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以滨州地区为对象进行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如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科研资金开发新型温室材料、智能灌溉系统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数据,经过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我们已经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保温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其保温效果提升了30%,从而显着减少了冬季温室的能源使用。引进设施农业先进技术与装备,同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如引入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可以对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在众多的大型农业设施园区中,采纳了这套智能控制系统之后,蔬菜的产出大约有了20%的增长。同时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既可节省土地资源又可改善农产品质量。根据估算,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的蔬菜其生长周期缩短了10%~15%,并且其口感更为出色,因此在市场上的售价也相对较高。

②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也必不可少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开办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班、向农户讲授先进种植技术、管理经验等。每年都有几十次的培训班和成千上万的农民参加。如在某乡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中,请农业专家向农户详细介绍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技术要领,参训农户表示获益良多。通过科技培训使农户种植水平明显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增加。

2、建立示范基地

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是促进滨州发展设施农业的有效手段。示范基地能够发挥带动、示范、提升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在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地区选择一批技术先进、优良品种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如某县区建成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个,该基地装备有智能温室、滴灌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无土栽培设施,栽培出各种优质蔬菜品种。示范基地建设投资上千万元,在周边设施农业发展中树立标杆。

示范基地要起主导作用,通过对先进设施农业技术及管理模式的展示,吸引周边农户到此考察。如示范基地经常组织开放日,请农户实地考察温室蔬菜种植流程,并现场讲解技术要点、管理经验等。统计显示,每年都有上千名农户到此参观考察,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示范基地也要担负技术推广工作,把示范基地的成熟技术、经验推广到周边区域,引导更多农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例如,示范基地把无土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到周边农村,让这些先进的技术获得更广泛的应用。通过示范基地宣传,周边区域设施农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设施农业发展规模日益扩大。

3、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政策引导,是滨州设施农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证,政府要推出一系列支持设施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对修建温室大棚和购置设施农业设备等农户进行部分补助,据统计资料,每建一亩温室大棚农户可得到上千元补助,极大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出台贷款贴息政策,对设施农业企业、农户进行贷款支持、贴息补贴。通过贷款贴息政策使不少农户和企业得到了发展设施农业的必要支持。

同时,对设施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重点满足设施农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某个乡镇为例,政府采用土地流转策略,为设施农业项目分配了数百亩的土地,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问题。同时简化了设施农业用地报批程序,提高了报批效率,营造了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环境。之后,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保险制度,设施农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如果受到自然灾害或者病虫害等灾害的危害,农户会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对农户的风险进行保障。政府可对保费补贴一定的比例以激励农户参保。比如一家设施农业企业给自己的温室大棚投保农业保险,遇到一次大风灾害时,保险赔偿几十万元,有效地减少了损失。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对滨州发展设施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

三、滨州蔬菜病虫害控制策略

1、强化农业生态管理

强化农业生态管理,是滨州地区蔬菜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战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蔬菜质量与产量。

①合理轮作

不同蔬菜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存在差异,合理轮作可降低土壤病原菌及害虫累积。如滨州部分蔬菜种植基地采用茄果类轮作叶菜类和豆类,轮作周期2-3年。数据显示,当实施了合理的轮作制度后,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下降了30%~40%,同时害虫数量也有了显着地减少,蔬菜的病虫害发生率也降低了20%~30%。

②清洁田园

及时铲除田间病残体、杂草等可减少病虫害滋生蔓延来源。滨州蔬菜种植区农户采收后将田间残枝败叶及时清扫集中。同时定期清除田间杂草,以降低害虫栖息场所。据研究显示,当农田得到清洁后,蔬菜受到病虫害的风险减少了15%~20%。

③加强通风降湿

通过合理通风可减少设施内部湿度、遏制病虫害。以滨州某温室大棚为例,该温室大棚设置有自动通风设备,通风量随温室温湿度变化而自动调整。在湿度相对较高的季节里,通过增强通风措施,成功地将设施内部的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的范围内,从而显着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据数据显示,经过增强的通风和降湿措施后,设施蔬菜的病虫害发生率已经降低了15%~20%。

2、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是滨州地区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战略。生物防治技术以其环保、安全和可持续的优势,在减少农药的使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

滨州蔬菜种植区积极推广应用赤眼蜂和丽蚜小蜂作为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举例来说,为了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有害昆虫,土地上会释放1万~2万只/667m2赤眼蜂,并分2~3次进行释放。据数据显示,在释放赤眼蜂之后,菜青虫、小菜蛾等有害昆虫的控制效果可以达到70%~80%,从而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消耗。

②采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滨州蔬菜种植普遍采用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印楝素生物农药。作为一个例子,为了防治鳞翅目的害虫,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的用量是100~150g/667m2,并与50~60kg的水混合后进行喷洒。调查显示,在应用生物农药之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达到60%~70%,同时也降低了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微生物制剂也可用于病虫害的防治,例如,为了预防蔬菜根部的疾病,可以使用哈茨木霉菌的用量是1~2kg/667m2,并与土壤混合后进行撒施或灌根处理。据数据显示,采用哈茨木霉菌进行蔬菜根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达到50%~60%的效果,这显着地提升了蔬菜的产出和质量。

3、科学合理施用农药

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但是,我们还应注意避免滥用农药,以降低对环境及人体造成的损害。

①选用适宜的农药,是科学、合理施用的关键,针对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程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滨州蔬菜种植区农业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病虫害向农户推荐适宜农药品种。如对蚜虫和白粉虱的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和啶虫脒;对霜霉病和疫病可选用甲霜灵和霜脲氰农药。

②掌握适当的用药方法亦是十分重要的,严格执行农药使用说明书,切忌盲目增加用药量及频次。在滨州蔬菜种植上,农户用农药后都是按规定用量和方式喷洒。同时注意交替施用农药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调查显示,在正确施用农药之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90%,同时农药的残留量也得到了减少。

③讲究安全间隔期,对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至关重要,蔬菜采收前一段时间停用农药以保证蔬菜质量安全。滨州蔬菜种植区农户将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执行。比如说,对于某些普遍的蔬菜种类,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通常是7~10d。安全间隔期内,不使用农药,保证蔬菜农药残留量达到国家标准。根据检测结果,在严格遵循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之后,滨州地区的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合格率已经超过了95%,这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的建设

就滨州蔬菜病虫害防治而言,配套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不失为一种创新而前瞻的战略。该系统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可对蔬菜病虫害发生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监测,从而为适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传输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平台等。传感器设置于蔬菜种植区域内,可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及害虫发生数量和病害发生症状进行实时监控。数据经传输设备输送至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处理分析,产生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如滨州部分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安装了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传感器定期收集环境数据及病虫害信息传送至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在检测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有利或害虫数量大于某一阈值时,会发出报警信息。农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收到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根据数据显示,采纳智能病虫害监测系统后,蔬菜中的病虫害在早期的检测率提高了超过50%。这样才能使农户在病虫害出现之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大面积暴发。同时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也降低了人工监测工作量,提升了监测精度与效率。

除此之外,智能化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还能与其他多种防治手段相融合,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的防治体系。如系统在发出预警信息时可自动启动生物防治设备投放天敌昆虫或者生物农药等;还能提醒农户适时调节通风和灌溉等设施以改善蔬菜生长环境和遏制病虫害。

设施农业发展给滨州地区蔬菜生产带来新机遇,同时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强化农业生态管理,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可有效防治蔬菜病虫害发生蔓延,提升蔬菜品质与产量,推动滨州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农业部门及农民要通力合作,强化技术培训与引导,增强病虫害防治意识与能力,从而为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256600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彭李街道办事处)

标签:  滨州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