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及科学防治对策阐述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11)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它对生猪的生长发育及机体健康构成严重影响。此病常常导致猪群出现慢性感染,并且难以从猪场彻底根除,给生猪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当前该疾病在丰润区生猪养殖过程呈高发趋势,临床以气喘、咳嗽为主要症状,多引起生猪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首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学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加以阐述,之后重点分析该病的病理变化,并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以期实现该病的有效防控。

一、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学特性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隶属支原体科支原体属,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它形态极为多变,如球状、杆状、点状、丝状、环状及两极状等,大小在125~150nm 之间。这种细菌没有细胞壁,主要在病猪的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等呼吸器官中存活,在外界环境里抵抗力较弱,在器具、圈舍等物品上仅能存活 2~3 d,不过在-15℃的低温条件下却可长期存活。常见的氢氧化钠、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能快速将其杀灭,处于高温、紫外线环境时也会迅速灭活。

二、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

1、猪支原体肺炎的易感动物

猪支原体肺炎具有广泛的感染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能被感染。40日龄以内的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所以最为易感。哺乳仔猪一旦感染,多在2~3周龄时就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气喘症状,到4周龄时则会出现干咳情况。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年猪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且大多呈慢性发病,症状通常不明显,不易被察觉。这使得感染成年猪成为猪群中隐匿的“定时炸弹”,可能在日常的活动、接触中,悄然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猪只,进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感染风险,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猪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

患病猪、隐性带菌猪是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采购的带菌猪或者隐匿性母猪是造成该病大范围传播的主要传播体。其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排出体外,通过空气传播,健康猪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病猪或隐性带菌猪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后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3、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

猪支原体肺炎在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尤其高发于秋末、冬季、初春等低温季节。养殖环境寒冷、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数量过密、营养不均衡、接种疫苗不及时等均可能会诱发该病。该病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流行性,发病较急,症状较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在老疫区主要以隐性经过或慢性经过,多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仅在生猪进食、运动、受凉或吸入冷空气后出现咳嗽等症状。该病易与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猪流感、猪瘟、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三、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

1、急性型支原体肺炎

急性型支原体肺炎多在仔猪、妊娠母猪群体内发生,病程1~2周。病猪发病较急,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频率增快至80~120次/min,呼吸时张口伸舌,呈腹式呼吸,咳嗽严重,喘息。食欲减退或废绝,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眼角有黏性分泌液,流鼻涕,耳朵变为紫色。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粪便,粪便中含有血液、泡沫和黏液。后期,病猪体温下降,喘气急促,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猪只可能会因喘气严重而窒息死亡,耐过猪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型支原体肺炎。妊娠母猪出现该病型时多出现流产、死胎现象。

2、慢性型支原体肺炎

与急性型相比,慢性型支原体肺炎症状表现相对较轻,且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该病型多在老疫区出现,容易反复发作,从而引发病猪机体多系统综合征。病猪具体表现为持续的轻度或中度咳嗽,进食后、剧烈运动或夜间安静时咳嗽症状相对较严重,体重增长较缓慢。体温正常或偏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初期为干性咳嗽,后期发展为痉挛性咳嗽,严重者出现呕吐,张口呼吸,气喘严重,流涎,常卧地不起。部分病猪还会表现出抽搐、磨牙、共济失调、后肢麻痹等神经症状,部分病猪关节红肿,行走困难。

3、隐性型猪支原体肺炎

隐性型支原体肺炎多发生在成年猪和育肥公猪群体内,病程通常为2-3个月,长的可持续半年以上。该病型大部分由急性型和慢性型支原体肺炎转化而来,少部分继发于其他疾病。表面上看,受感染的猪只与健康猪基本无区别,仅有少部分在受到应激刺激后会表现出轻微的咳嗽和气喘症状,也不会影响到生猪的生长发育,但会持续向外部环境排放病菌,感染其他健康生猪。对隐性型支原体肺炎感染病猪进行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利用X光线检查显示肺脏存在阴影。

四、猪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

1、猪支原体肺炎大体病变

剖检病死猪,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肉眼可观察到肺脏肿胀、发暗,充血严重,颜色变为暗红色,质地变硬,表面可见程度不一的浅红色或灰色坏死灶,心叶、中间叶和尖叶病变最严重,膈叶病变位置在膈叶下部分。部分病死猪肺部呈现出不完全萎缩性,肺叶皱缩。肺脏病变部位和健康部位界限清晰,呈左右对称状,触感变硬,但整体仍保持肺叶轮廓,切面呈大理石样纹路,整体平滑,溢出少量灰白色或红色泡沫状液体。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胀严重,颜色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充血,切面湿润,存在弥漫性增生现象;气道上皮细胞发生变性、破坏与脱落,气管或支气管腔内积有掺杂有坏死细胞的黏液性渗出物,胸膜一般不会累及。胸膜表面附有少量纤维性或浆液性渗出物,病变部位胸膜存在轻度增厚现象。胸腔、心包内积有纤维素样液体,脾脏存在轻微肿胀情况,未发现其他内脏存在实质性病变。

2、猪支原体肺炎镜下病变

光镜下观察,发现病变区域的肺泡间隔宽度增加明显,肺泡壁增厚,血管存在严重扩张、水肿和充血现象,肺泡腔内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肺组织间质内存在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及多种炎性细胞的炎性渗出物;肺泡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坏死情况,并积有少量混杂单核细胞的浆液性渗出物,部分无任何渗出物;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周围组织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血管壁水肿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存在轻微出血现象;随着病程的延长,肺泡间质纤维组织出现增生现象,肺组织逐渐呈纤维化。

3、猪支原体肺炎病理生理学变化

支气管官腔变得狭窄,存在黏液阻塞现象,导致通气量降低,出现通气障碍,肺功能继而受损;病变区域纤维化及硬化,导致肺部扩张能力下降,弹性减弱,影响正常呼吸活动;长期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会加重炎症过程,进一步影响肺组织结构和肺功能。

五、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技术

1、病原体培养

无菌采集病猪肺脏病变组织5g,分别接种于10mL的36℃半流体支原体琼脂培养基、精氨酸肉汤培养基中,36℃恒温箱内持续培养29d,间隔3d观察1次,记录观察结果。培养结束后,若半流体支原体琼脂培养基内出现絮状沉淀,则证明有支原体生长;若精氨酸肉汤培养基中液体颜色变为粉色或黄色,也证明有支原体生长。

2、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选用猪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ELISA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无菌采集病猪前腔静脉血5mL,室温下静置2h或4℃过夜处理后于1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作为检测样本。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后应进行室温平衡20min左右,从铝箔袋中取出所需板条,剩余板条密封处理后重新放置于4℃冷藏箱内。设置样本孔和标准品孔,用高精度加样枪吸取待检血清50μL加在样本孔内,标准品孔内依次加入50μL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空白孔不加任何液体。除空白孔外,样本孔、标准品孔内依次加入10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之后用封板膜将反应孔封闭好,放置于37℃恒温箱内培育1h。拿出后将孔内液体倒掉,在吸水纸上拍干,每孔滴加350μL洗涤液,静置1min后倒掉,再在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洗板5次。每孔加入50μL底物A和底物B,放置于37℃恒温箱内避光培育15min。最后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在15min内使用酶标仪于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天值),若O天值在0.243~2.00范围内,则结果判定为阳性。

六、猪支原体肺炎防治对策

1、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对策

①建立生猪安全生物体系

建议养殖场自繁自养,并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需要从外引种时,应提前做好引种地疫情流行情况调查,以防引入病猪、带菌猪或来源不明的生猪。引进的生猪应先拉至距离养殖场500m以外的区域观察饲养25~30d,其间开展2次猪支原体肺炎检测,隔离期结束确认健康的生猪才可进入养殖场进行集中管理。养殖期间做好例行巡检,密切观察猪群精神状态、饮食和排泄情况等,条件允许的猪场可间隔6-12个月进行1次全群肺炎支原体检测,及时检出阳性猪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后再放回原猪群混养。无救治价值的病猪及时淘汰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猪场采取门禁系统、标志牌、围栏等物理隔离措施,严禁不明身份人员、器械设备、野生动物等可能携带病菌的物体进入猪场。

②优化猪舍养殖环境

每日于清晨或傍晚清理1次猪舍内排泄物和食槽、饮水器内的剩料剩水,避免其在猪舍内堆积发酵,滋生病原菌,增加猪支原体肺炎发生风险。保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宜,以防恶化生存环境。通常情况下,仔猪饲养密度宜控制为0.3~0.5m2/头,重量30~60kg猪饲养密度宜为0.8~1.2m2/头,60~100kg猪宜为1.5~2m2/头。猪场可安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猪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根据预设阈值自动调节升温、降温、通风等设备,将猪舍温度控制为18~22℃,相对湿度65%~80%,以维系生猪良好的生活环境,利于猪群快速生长发育。

制定并严格执行养殖场预防消毒方案,间隔30~35d全面消毒1次,疫病高发期可间隔10~15d消毒1次。猪场环境可选用0.5%戊二醛水溶液喷雾消毒;进出车辆、仪器设备用2%~3%氢氧化钠、3%~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猪舍墙面、地面、通道等可用0.2%~0.5%过硫氢钾复合物、2%~3%氢氧化钠、1%甲醛溶液喷雾消毒,支原体肺炎流行时期可用10%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泡沫化”消毒;食槽、饮水器等饲养工具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20min消毒,饮用水用二氧化氯消毒;带猪消毒可选用0.1%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溶液均匀喷雾。同时,养殖场可间隔10~15d全圈喷洒0.5%敌百虫、0.05%蝇毒磷溶液,以灭杀老鼠、蚊虫等。

③提高生猪抗病能力

加强饲料营养,可根据生猪各个生长阶段科学配比日粮成分,确保营养均衡。如体重为15~30kg的仔猪日粮配方推荐:玉米30%、细米糠24%、麸皮15%、菜饼8%、薯干14.5%、鱼粉8%、食盐0.5%。31~50kg的中猪日粮配方推荐:玉米20%、细米糠34.5%、麸皮10%、豆饼4%、菜饼10%、薯干20%、鱼粉1%、食盐0.5%。饲料需正规厂家购买,确保质量优良,做好贮存管理,以防发霉变质。

日常饲喂时,可在饲料中拌入养益气血的复方中草药,如将大黄、雄黄、土茯苓、连翘、菖蒲、花粉、栀子各15g、苍术20g,混合后研磨成粉,拌入日粮中混饲,可有效提高猪群抗病能力,降低支原体肺炎发生概率。

④做好生猪疫苗接种

免疫接种目前仍是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式,养殖场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仔猪15日龄可首次接种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使用9~12号针头在右侧肩胛骨后缘沿中轴线向后的2~3肋骨间垂直刺入胸腔内注射2mL/头,长至3-4月龄时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剂量2mL/头。公猪与母猪每年可接种2次,后备猪于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剂量均为2mL/头。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种前后1周禁止使用卡那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以防影响免疫效果。

2、猪支原体肺炎治疗对策

①西药治疗猪支原体肺炎

病猪可肌注硫酸卡那霉素4万~5万IU/kg·bw,1次/d,连用5d,病情严重的可再持续注射5d;或肌注泰乐菌素10mg/kg·bw,1次/d,连用3~5d;或肌注盐酸多西环素10mg/kg·bw,间隔1d注射1次,连注2~3次;或拌入阿莫西林4g/10kg饲料、支原净 1.5g/10kg饲料,1次/d,连续投喂7d;或拌入林可霉素2g/10kg饲料,连喂21d。

②中药治疗猪支原体肺炎

中兽医学认为,猪支原体肺炎是由于风、痰、热邪壅堵于肺,致使肺气不宣,肺热无法散出,继而引发胸满气短、喘憋、气急咳嗽等症状。治疗时应以宣肺活血、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原则,以下方剂任选其一。

方剂一:取杏仁25g、款冬花20g、鱼腥草25g、陈皮15g、桔梗15g、苏子30g、甘草20g,加清水2L,文火煎煮成500mL,除渣候温,给病猪1次性内服,1剂/d,连服3~5d。

方剂二:取炙麻黄6g、黄芩9g、苦杏仁10g、桑白皮10g、瓜蒌仁10g、炙百部10g、毛冬青15g、桃仁10g、桔梗10g、浙贝母10g、甘草6g、生石膏20g,加清水2L,文火煎煮至500mL,除渣候温后一次性内服,1剂/d,连服10d。

方剂三:取枇杷叶20g、杏仁15g、葶苈子15g、制半夏5g、炒苏子15g、陈皮10g、桑皮15g、远志10g、白果15g、沉香10g、连翘10g、甘草10g,以上药材混合后研磨成粉,加500mL沸水搅拌均匀,候温后连汤带渣1次性内服,1剂/d,连服5d,可有效缓解病症。

方剂四:方取黄芩18g、玄参30g、桔梗18g、黄连9g、栀子18g、连翘30g、丹皮18g、板蓝根30g、赤芍18g、甘草12g、生石膏90g、加清水3L,文火煎煮至500mL,滤去药渣后,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一次性内服,1剂/d,连服5~7d。

方剂五:取麻黄12g、沙参30g、金银花30g、桔梗18g、连翘18g、天花粉18g、玉竹30g、麦冬18g、甘草12g、生石膏30g,加清水2L,文火煎煮至500mL,滤去药渣后,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一次性内服,1剂/d,连服7~10d。

综上所述,猪支原体肺炎是生猪养殖期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不利于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开展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研究及防治对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充分掌握该病相关知识点,进行科学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物体系,优化养殖环境,均衡营养以提高猪群抗病能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从根源上降低该病发生概率。该病发生时,应积极采用西药或中药治疗,减少养殖损失,保障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064000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业农村局)

标签:  支原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