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播种,如山东、甘肃、辽宁等地。如应用传统栽培模式,苹果树生长冠系过高,后续管理不便,且树体之间通风不良,容易影响苹果整体产量,爆发病虫害后给果农带来的风险更高。对此,为着力提升苹果栽培与种植经济效益,保障苹果品质,可以应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将苹果树栽植至结果时间缩短至2-3年,此种栽培手段使得苹果树冠更加矮小,管理便捷,有利于节约劳动力,特别是在推广了 2 m×4 m 的种植模式后,一些地区的矮化密植苹果种植已经进入盛果期,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苹果树树体之间通风透光率更好,结果时间早,可以满足机械化作业需求,更可以有效实现苹果高品质栽培。积极推广与应用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推进我国苹果种植业长远发展有突出优势和意义。
一、选址整地技术
为保障苹果树正常生长,要优先选择温湿度适宜、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区域,避免选择坡度过于陡峭的园区或低洼地区,以免影响苹果树林区保水灌溉,或苹果花期受晚霜危害、果园积水等因素影响而阻碍果树正常生长,优先选择坡度为 以内,海拔为 4 0 0 m-8 0 0 m 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
,年最低气温需高于 - 2 0 % ,最高气温需小于
,年平均湿度为 6 5 % - 7 5 % ,无明显冻害,保障苹果种植园区通风、光照资源条件良好。另外,苹果种植园区选址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地区土壤状况,保持土壤疏松性,有丰富营养,耕作层深,如原土壤未达到预期要求可以土壤改良,选择黏壤 ± 5 0 % 、含沙量为 3 0 % ± 5 % 的沙壤土,此类土质水肥保持能力更好,排水透气性能更优,砂壤土土层厚度需 ⩾ 6 0 c m ,土壤pH值为6.5-7.0即可,同时需注意苹果种植园区远离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等地区,以免影响园区土质。
二、品种选择与繁育
矮化密植类苹果树要选择枝条粗壮、根系发达、生长周期短的树种,保障该苹果品种对于本地气候条件适应程度高,优选3年生1级大苗,未受病虫害影响,有良好抗寒能力,经实际种植栽培产量相对较高。针对苹果树苗进行矮化密植栽培时,可以选择嫁接、播种或直接压条的栽培手段,其中播种育苗需控制种植密度,以免浪费土地资源或限制幼苗生长。压条育苗为无性繁殖手段,可选择每年3月份苹果树萌芽前开展压条育苗,选择优质砧木,顺行压倒后,以土掩埋、压实促进果树幼苗枝条生根,直至冬季时期将其移栽到空地区域,次年嫁接培育,直至第3年幼苗长成。
嫁接苹果树常用砧木为花红、河南海棠、湖北海棠、海棠花、山荆子、楸子等,砧木长度为 苹果树幼苗采取矮化中间砧嫁接时,砧木长度过长会影响种植密度和苹果树形生长,反之不利于结果。苹果树幼苗选择时,需重点考虑树干粗细和树冠冠幅,幼苗期将树高控制在 1 . 6 m 以内,树冠控制在 1 m 以内;与此同时,苹果树矮化密植栽种会使得苹果树根系相对较浅,因此可选择M9砧木或M26砧木,前者对土壤质量和pH值等适应程度更高,后者抗逆效果更好,如红富士、澳洲青苹等均属于优质矮化密植类苹果品种。
三、科学密植栽培
选定苹果树栽培品种后要进行科学密植,重点在于设定苹果树种植行距,为更好实现精细化管理,达到密植栽培目标,可以在传统苹果树栽培株行距基础之上缩小间距,限制树冠生长,将株距控制在 2 m-2 . 5 m ,行距控制在 4 m-4 . 5 m 左右。另一方面,可以应用砧木移栽,开展矮化密植,此种栽培密植手段使得苹果树树体冠系更小,透风率更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促进苹果树发育。对此可根据砧木类型以及苹果品种优化确定栽植密度,尽量减小叶片重叠率,改善果树光合效率,减少施肥成本。
以八棱海棠中间砧苗木为例,嫁接嘎啦等品种苗木,株行距为 1 . 2 m× 3 . 8 m ,每亩地种植150株,或株行距调整为 1 . 2 m× 4 m 每亩地种植140株。如选择M9T337砧木苗木,此种砧木树高仅为乔化砧木的 4 0 % - 4 5 % ,丰产度高,结果早,抗根癌病效果更好,适用于沙壤土及排水效果好的土壤,每亩地可栽培200株,树高控制在 2 m 左右。苗木栽植深度方面,如为自根砧苗,苗木接口距地面 5 c m 以上;如该品种苹果树生长势头好,优先选择浅栽方式,反之可深栽。加强苗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确定栽植密度后,按 1 5 % 比例配置授粉树。为强化苹果树栽培后植株稳定性,需应用木架、竹架或钢管等制备支撑架,木制、竹制支撑架应用成本低廉,适用于栽培规模相对较小的苹果园,钢制支撑架耐久性好,稳定性高,不易损坏,可以满足大规模果园利用需求。支撑架距树干50层面,高度选择 ,可以在支撑架固定2条拉绳,将拉绳与果树连接。
四、水肥管理
矮化密植类苹果树对于水肥要求更高,为保障果园内良好光照条件,需保障生长季日照达 5 0 % - 6 0 % ,如日照时数小于1500小时会影响苹果品质。针对于此,可采取南北行种植模式,强化田间水肥管理,改良苹果品质,增加产量,可以分别从科学施肥及合理灌溉两方面入手。
苹果幼苗栽植前,要施加基肥选取移栽前1个月,施加尿素、过磷酸钙或有机肥,如腐熟鸡粪肥料等,或将有机肥与无机肥进行混合施肥,每公顷施加氮肥 3 0 0 k g 、磷肥 1 5 0 k g 、钾肥1 0 0 k g ,另加 1 0 0 k g 有机肥,采取撒施或沟施方式,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苹果树栽植时,可以在树穴内施加 3 0 g- 5 0 g 尿素,覆土 后少量浇水,覆盖薄膜。每年苹果收获后要及时施加腐熟农家肥,每亩地
即可。春季追肥时优选氮肥,配合王壤微量元素,氮肥追肥一般选取苹果树萌芽阶段,直至收获时期,每公顷 5 0 -1 0 0 k g 氮肥,可间隔1-2月追肥1次。除氮肥外,也可选择尿素、硝酸钙、硝酸钾等。如土壤中锌元素缺乏,会影响苹果树正常生长,导致叶片狭小,因此可选择苹果树萌芽前1个月施加叶肥( 5 % 硫酸锌溶液),并在苹果生长期进行叶面追肥,选择 0 . 3 % 硫酸锌溶液。尤其需注意矮化苹果树发芽结果早,需强化土壤改良,避免施肥过多而造成土壤板结,施肥时可以将鸡鸭鹅粪有机肥,施加于树根位置,配合松土更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
矮化苹果树灌溉可根据该地区降水条件进行优化控制,4月中下旬集中灌溉,密切关注土壤含水量,苹果盛花期和结果期对于水分需求更高,可以提升灌溉量,直至8月可逐渐减少灌溉量。每株矮化苹果树从盛花至果实膨大期阶段,灌溉用水量为5 0 0 L± 1 0 0 L ,每周或每旬灌溉1次。
五、整形修剪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中,整形修剪为至关重要的栽培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品种苹果树矮化特点,采取与之适配的修剪手段,可以选择圆形、扇形、纺锤形等多种树形,在实际苹果树栽培中,纺锤形应用广泛性最强。此外在苹果整形修剪后如有光秃部位可适当涂抹发枝素,或采取人工刻芽手段,促进苹果树生枝发芽和树冠生长;如秋季时期果树生长过旺,可及时喷洒生长抑制剂,保证安全过冬,具体整形修剪可根据果树生长阶段进行针对性修整。
1、幼树
苹果树幼树高定干与低定干生长频率、发枝数量等均不一致,前者生长相对缓慢,发枝较多,而后者生长过旺,成形慢、结果晚,因此可适当保留高定干,根据苹果树苗木上部成熟度以及树体大小确定高定干,如苹果树幼苗相对较矮,且苗体较弱,可采取低定干剪枝方式,保障定干高度整齐统一,可去掉苗高 3 0 % 枝干。低主枝距离地面 ,完成定植后,可每年短截中心干,避免苹果树生长过于旺盛,截留长度可根据中心一般为
,其余枝条可避免短截,适当缓解苹果树生长势头,增加中短枝。主枝短截时如每亩地苹果幼苗栽植数量小于100株则适当扩冠,如栽植数量大于100株,可针对主枝发育较弱的幼树进行短截,以改善幼树长势。在幼树修剪时可采取环剥、环割方式,此种修剪措施有利于缓和幼树生长趋势,但需避免于主干环剥环割,主枝生长旺盛,可在其基部位置选枝 1 0 % 进行环剥,确保能在当年愈合,如环剥宽度过宽,会导致苹果树枯死率提升,反之会在短时间内愈合,并未起到缓和苹果幼树长势的作用,幼树环剥环切可选择6月上中旬,配合扭梢、抹芽,在被直立枝条半木质化之前进行扭梢,选取枝条上部
,将其旋扭至相反方向,促进发芽,缓解长势;如萌发枝背上过密,要及早抹除花芽。总体而言,矮化苹果树修剪,要保持树形狭长、结构紧凑。
2、结果树
针对结果树进行修剪,要进一步平衡树木生长与营养供需关系,果树进入结果期,其基础树冠及树形结构已经形成,因此针对结果树进行修剪,需保障良好光照及通风条件,确保果树各部位均能透风透光,避免存在叠加枝叶的情况,以改善果实优质率。结果树修剪重点在于调整果树长势,修剪延伸过程的主枝,让主枝部分回缩至适当位置,留存新枝带头,使其更新,修剪去除过密主枝,以新枝带头实现延伸,修剪疏除生长过旺及过密的旺枝,如结果树中心干上部位置主枝生长薄弱,比基部主枝更小,要控制花芽留量,及时疏除过多花芽。
3、盛果期
果树修剪需尽量选择夏季及秋季时节,在果树盛果期,树体生长相对旺盛,容易出现生长过高、过宽、较多交叉枝等问题,因此需把握夏季与冬季修剪时间,及时调整果树长势,维持壮枝,更新枝组,以免盛果期矮化果树结果增加而导致枝组衰老问题,每年有序维持枝组更新与交替,冬季时及时去除距地面 以下主枝,生长过粗及过密的主枝、多头枝、竞争枝等。
六、疏花疏果技术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为提高坐果率可以应用人工辅助授粉形式,选取花粉量大、花序多的授粉树采集花粉,将授粉树鲜花倒入细筛之中去除花瓣,摊铺晾晒,2天后,花药开裂散粉,去除花粉杂质,可进行人工授粉,如应用喷雾、喷粉或点授形式,可根据种植规模和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授粉手段。苹果花期为4月末-5月初,果树栽植后第2年挂果,一般于第5年进入结果旺期,如保留所有花序会影响果实品质,导致苹果果实体积过小,可于苹果花期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全面观察,及时去除树体拥挤、花序生长不佳的个体,确保每个枝条有1-2个花序,同时苹果树开花早熟有利于提高苹果着色率和成熟度,可以采取多次疏除花序的方式,以免一次性疏除影响果树生长。盛花期后1个月可进行疏果,果实过小会影响疏果效率,可根据果树品种、树形等确定留果率,可分2次开展疏果,落花后7-10天以及幼果期,及时去除小果、畸形果、病虫害果等,每只保留3-5个健康果,调整果实间距,如中心果不足,优先保持果实厚的果实。叶果比方面,大果为40:1-50:1,中果为30:1-40:1,如按枝果比计算,大果为6:1-7:1,中心果为4:1-5:1左右。
可在苹果谢花后1个月进行果实套袋,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以免套袋后病虫害滋生,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果实套袋可选择塑料或纸质袋,塑料袋成本更低,但是果实套袋后透气度更差,可能影响果实发育,引发多种病害问题;而纸袋透气保湿度更好,属于首选材料。进行套袋时,可采取人工套袋方式,将果实套入袋子后,及时系紧袋口,避免套入枝叶,定期检查套袋后果实品质,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
七、病虫害防治
矮化苹果树常见病虫害为褐斑病、白粉病、蚜虫、卷叶蛾等,病虫害滋生一般为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如苹果种植区域气候异常,夏季干旱、春秋降水多均会提高病虫害滋生率,另外在开展果园管理时,矮化苹果树栽种时间不匹配,缺少水肥管理,未及时去除受病虫害影响的枝叶果实,均会滋生大面积病虫害。针对于此,要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例如针对害虫应用天敌克制形式进行生物性防治,在果园内引进害虫天敌或应用害虫向光、向热性进行捕杀,农药优先选择生物类药剂,减少化学药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农药残留。
白粉病多发于矮化苹果树萌芽期,大多为春季发病,属于常见病害。白粉病发病初期体现为白色病斑,随后病斑颜色过渡到深棕色,白斑病下部叶片发病率更高,早期单独分散,随着病菌生长合并为大霉斑,覆盖全叶。白粉病会影响苹果苗木正常光合作用,导致枝叶早衰,影响果树产量,更为严重的可诱发果树死亡。针对白粉病进行防治时,可选择春季时喷洒 7 0 %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周喷洒1次,持续1个月,进而提高白粉病预防效率,降低白粉病危害影响。褐斑病为真菌病害,分布广泛,流行性强,早期病菌影响相对较少,覆盖面小,如预防干预不及时会引发大面积发病。褐斑病为苹果双壳菌侵染影响,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叶柄,褐斑病发病后会导致果树营养不足,树势衰弱,影响果实品质。预防褐斑病可以选择 70 %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如褐斑病已经爆发,可以交替使用 4 3 % 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 4 0 % 氟硅唑(福星)乳油8000倍液进行喷雾。值得注意的是,治疗预防褐斑病进行药剂喷洒需要重点兼顾叶片背面、树冠下部,确保均匀周到,以免药剂喷洒不到位而再一次爆发褐斑病。蚜虫多发于干旱天气,繁殖速度快,蚜虫生长会咬食苹果嫩梢、叶片,吸取植物汁液,导致苹果叶片发黄、皱缩,影响果实产量。蚜虫防治时,可采取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蚜虫克星七星瓢虫或食蚜虻等进行蚜虫捕杀,或选取化学防治手段,如喷洒1 0 %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施1个月。卷叶蛾大多与蚜虫并发,影响苹果新生叶,该幼虫寄生于新生叶,治疗干预难度大,可引进赤眼蜂或应用 14 % 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3000-5000倍液,确保药剂喷洒均匀性,同样可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1个月。
总而言之,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有利于缩短苹果生长周期,使其更早进入结果期,提高果园土地利用率,土肥管理、整枝修剪、疏花疏果等操作强度更小,有利于节约人工成本。苹果树矮化密植对于水肥及园区管理要求更高,对此要进一步优化选址、整地技术,优化选择矮化苹果品种,做好幼苗繁育,配合科学密植栽培、水肥管理,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等,进一步改善矮化苹果树生长环境,促进苹果树生长发育,着力提升苹果品质和产量,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广与应用苹果树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果园管理、病虫害消杀与监测,助力苹果种植栽培技术现代化革新,为果农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745100甘肃省庆城县果业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