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不断提升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69)

油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还因其卓越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工业价值而备受青睐。它能适应干旱和严寒的恶劣环境,对生长条件和土壤质量的要求相对宽松。然而,在油松的生长周期中,病虫害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质量和存活率。因此,种植者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断提升栽培技术,以充分挖掘油松的经济潜力,进而促进整个林业经济的繁荣发展。

一、油松概述

油松,隶属于松科松属,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其树高通常显着超过 3 0 m ,展现出挺拔的姿态。树冠呈塔形,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在生态习性方面,油松是一种喜光且深根性的树种。它偏好生长于土层深厚、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环境中,这些土壤可以是酸性、中性或是富含钙质的黄土。值得注意的是,油松具有出色的耐寒能力,即便在 - 2 5 % 的低温条件下,也能维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在根系结构方面,油松的主根极为发达,能够垂直深入地下,稳固植株。与此同时,其侧根也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力,向四周水平方向广泛伸展,多数侧根集中于土壤表层,形成庞大的根系网络,有利于养分的吸收与水分的管理。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油松的木材质地坚硬且耐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二、油松栽培技术

1、采集处理种子

在采集油松种子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综合考虑松树的年龄、生长状况以及病虫害情况等因素,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选择最适宜的采种时期。通常,9月中下旬是开展采种工作的理想时间。种子采集后应立即进行晾晒,并在过程中不断翻动,确保种子均匀干燥。当松果开裂时,应敲打松果以释放种子。处理后的种子应储存在干燥、阴凉且通风良好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防正虫害和鼠害,例如在库房内使用防虫、防鼠药剂。

2、圃地选择

油松在苗圃地栽培过程中,对土壤条件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尽管它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更倾向于选择疏松且肥沃的土壤环境。在挑选土壤时,疏松性和肥沃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正式栽种油松之前,土壤预处理步骤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潜在风险,必须使用杀菌剂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接着,进行深耕作业并配合施肥处理,以确保土壤结构的优化和养分供给的充足。深耕的深度应严格控制在 2 0~3 0 c m 之间,这一范围有助于根系的有效扩展和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在施肥方面,推荐施用有机肥作为底肥,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油松的健康生长。若种植地点选定于山地丘陵地区,则需更加谨慎地选择具体地块。在此类地形中,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的北坡被视为理想选择。这一选择基于北坡通常具有较短的日照时长,而短日照条件对油松苗木初期的生长尤为有利,有助于其稳健建立根系并适应新环境。

3、种植前准备

油松的播种活动通常选择在4月~8月进行,这一时段被视为油松种子繁殖的最佳时期。在播种之前,土地需经过深耕处理,以制备适宜的苗床。苗床的尺寸设计兼顾了实际操作与后续管理的便捷性,其长度通常维持在 1 0 m 左右,而宽度则控制在大约 1 m ,这样的规格有助于油松幼苗在成长后的顺利出圃。播种前的催芽处理是油松种植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步骤。使用温度介于 之间的温水对油松种子进行初步浸泡,持续时间约为2小时。待水温自然下降后,继续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此阶段浸泡时间延长至22小时。这一系列的浸泡过程旨在促进种子内部的水分吸收与生理活化。完成浸泡后,将油松种子从水中捞出,并转移至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催芽。人工气候箱内的环境条件被精确设定为温度 2 0 % 、湿度 9 0 % ,以模拟最有利于种子发芽的自然环境。在催芽过程中,需持续观察种子的开裂情况。当绝大多数种子的开裂程度达到或超过1/3时,即标志着种子已具备较高的萌发潜力,此时便可进行播种作业。

4、种植

播种结束后,油松的种子逐渐展现出其生长的潜能,表现为陆续发芽并展开叶片。然而,在这一阶段,由于种子外壳尚未完全脱落,油松幼苗显得较为脆弱,因此,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显得尤为关键。保护措施的重点在于防止鸟类、昆虫等生物性侵害,这些侵害可能对幼苗的存活构成严重威胁。在油松幼苗生长过程中,适量的灌溉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鉴于油松幼苗本身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过量的水分不仅不能促进其生长,反而可能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为了促进油松幼苗的健康成长,应在出苗后大约1个月进行1次追肥。追肥的具体方法是使用 0 . 0 3 % 浓度的尿素进行叶面喷施,这一措施能够为幼苗提供必需的营养补给,进一步确保其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5、幼苗移栽

1个月大的油松幼苗适合进行移栽。在这一过程中,挑选出生长旺盛、健康的幼苗至关重要。移栽时,特别需要注意保护幼苗的根系,因为油松幼苗的根系较为脆弱,生长力不强。为了提高移栽后的存活率,推荐使用带土球移植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根据移栽的具体需求,及时挖掘幼苗并保留其根系周围的土壤,形成土球,以减少根系的损伤并保持其原有的生长环境。幼苗出土后,若未在4小时内进行遮阳和保湿处理,将面临极高的死亡风险,因此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在移栽过程中,确保油松幼苗的根系能够自然舒展,并且幼苗根系与移栽土壤之间应充分接触。这样的操作有助于幼苗在移栽后迅速适应新环境,缩短缓苗期,从而加速其生长。油松幼苗移栽完成后,应立即进行灌溉,以确保其根系与新土壤紧密结合,并为后续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6、合理施肥与除草

在油松的繁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对施肥的需求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在油松幼苗阶段,其根系尚未充分发育,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的能力极为有限。若此阶段幼苗的营养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将直接对其生长发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生长滞缓、生长停滞乃至死亡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自油松萌芽之初,便需依据其不同生长时期的肥料需求特点,精心制定施肥计划,并合理调配肥料的施用比例。这一举措对于确保油松幼苗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此外,灌溉工作同样不容忽视。种植人员需对油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降水量等自然因素,制定出详尽的灌溉计划,以满足油松各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在油松的生长过程中,杂草问题也需得到妥善解决。杂草会与油松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进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种植人员需积极进行中耕除草工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目前,常用的除草方法包括人工除草、机械除草以及药物除草等。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油松林,采用化学药物进行快速除草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然而,在使用化学药物时,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避免对生态环境及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三、油松病虫害防控技术

1、枯叶病

枯叶病是油松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油松的枝叶部位,油松在感染疾病后叶片会逐渐变黄,树冠会越来越稀疏,严重时会导致树冠萎缩或干枯死亡。为了对该病进行防控,种植人员可以喷洒药剂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枯叶病的药物主要是波尔多液,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要求,合理控制用药频率与用药剂量,该药具有较为理想的防控效果。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满足油松的养分需求,所以导致苗木的抗病性较差,为了提高苗木的免疫力,种植人员要加大采伐、修剪等工作力度,合理搭配肥料比例。在施肥时要考虑到油松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状况。种植人员要对病叶、病枝及时进行清理,并对病枝、病叶进行焚烧,从而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2、干腐病

干腐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发该病的因素相对较多,当油松感染该病后,在发病初期首先会出现不规则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逐渐变为黑褐色,且出现较多的突起黑点。该病主要是影响油松的枝干,会直接影响油松的经济价值。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涂抹、喷雾等方式对该病进行控制,要将患病部位的表层刮除,露出木质部之后在患病部位涂抹石硫合剂进行消毒杀菌,将药物均匀的涂抹到患病部位,间隔7天用药1次。要定期对病枝、病叶进行清理,减少病菌的数量。

3、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主要威胁油松幼苗的新梢和嫩叶,严重时甚至会蔓延至花果部位。幼梢一旦受到白粉病的侵袭,便会表现出节间缩短的状况,而叶片则会向上弯曲。更为显着的是,受感染的叶片表面会被一层白色粉状物质所覆盖,这一特征极为明显,直接导致油松的生长进程停滞。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病害甚至能导致整株油松苗木的死亡。更严重的是,如果白粉病在某一区域内大规模爆发,其影响范围将迅速扩散,可能导致大片油松苗木死亡,从而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针对白粉病的防治,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方法。例如,甲基布托津和福美碑等杀菌剂在实际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了病害的危害。

4、立枯病

处于幼苗时期的油松是立枯病的高发群体,当油松感染该病后,幼苗土壤以上的根部位置会出现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幼苗会逐渐腐烂、死亡。该病的破坏性与传播性较强。该病的防控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与危害性,种植人员首先要对土壤消毒,通过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菌,目前常用的消毒药物主要有拌种双粉剂、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等。在种植时要优先选择地势高且排灌便利的地块,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也可以使用药物对该病进行控制,自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普力克水剂400倍液、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五氯硝基苯悬浮液500倍液等。除此之外,喷洒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也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5、松干壳虫

松干玠壳虫在油松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该虫害的危害性较大,主要侵害油松的阴面树梢部位。油松一旦遭受侵害,会逐渐枯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松干玠壳虫爆发后,油松内部容易滋生天牛或白蚁,这些害虫能深入油松植株内部,加剧病情发展,导致油松更易死亡。为了有效控制松干玠壳虫,种植人员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治疗原则。一旦发现虫害问题,应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将药物均匀喷洒在发病部位,以抑制害虫的繁殖与生长,降低其危害性。目前,常用的防控药物包括虫啉1500~2000倍液 , 4 0 % 氧化乐果 . 5 0 % 久效磷等。除了药物防控,生物防控法也是一个有效的选择。瓢虫是松干壳虫的天敌,种植人员可以引进这种害虫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但需合理控制天敌的释放数量,以维持林间的生态平衡。

6、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是油松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侵害油松的树干部位。一旦树干受到侵害,油松就会出现缺水症状,这不仅会导致叶子逐渐褪色,最终还会变成褐色。此外,天牛作为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在防控该害虫时,应首先对天牛进行防治,以消除病害的传播途径。为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可以将沙螟松喷洒在受侵害的树干部位,这种药物能够杀死树干表面的幼虫。对于油松根部的防治,建议喷洒治线磷或乙伴磷。若油松的枝干部位受到侵害,则应使用吸附杀菌剂进行处理。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7、松突圆

松突圆对油松构成严重威胁,其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幼虫爬行和借助风力等。这种害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扩散速度快,能迅速蔓延至整个林场,对油松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松突圆主要以吸取油松汁液为食,严重抑制针叶和嫩枝的生长发育,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油松整株枯死。由于其防控难度较大,种植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是常用方法之一,例如,喷洒石硫合剂以控制越冬若虫和雌虫,使用 4 0 % 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 , 5 . 7 % 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等药物,均可有效控制该害虫。除了药物防治,种植人员还应及时修剪油松植株并清理园区,以尽可能消除寄生在枯枝、落叶、杂草中的虫卵。此外,引进松突圆的天敌——松突圆†花角蚜小蜂,通过释放该种蜂来控制害虫数量,这种方法既不会污染生态环境和土壤,也能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8、红脂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的枝干,这些害虫会在粗壮的枝干下方钻洞,导致枝干出现流脂和蛀屑混合物。由于其较强的隐蔽性以及不固定的繁殖期,若油松在冬眠期间遭受侵害,可能会导致死亡。在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需采用注射方法将药物注入油松枝干内部,以减少害虫密度。常用的药物包括氧化乐果乳油和敌敌畏。在使用氧化乐果乳油时,药物浓度应控制在 4 0 % ;而使用敌敌畏时,浓度应为 8 0 % 。根据油松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次数,可以有效处理内部害虫问题。此外,将药物喷洒于油松枝条部位,有助于控制残留害虫。为了进一步减少害虫数量,种植人员可以使用诱捕器进行诱捕,在洞口放置磷化铝片,将药物与洞口密封,有效诱捕害虫。另外,引进天敌如大红蚂蚁、郭公甲等,通过释放这些天敌,可以有效控制林间害虫种群数量,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综上所述,油松培育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引发病虫害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种植人员必须要提前调查病虫害发病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出油松的经济价值,推动油松种植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林业局)

标签:  油松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