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的临床表现及针对性防治手段的实践探索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22)

猪气喘病可以在任何一个季节发病,特别是在晚秋、冬季和早春这几个比较寒冷的季节多发,该病作为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低,因此任何品种和日龄的猪都易感,临床表现以气喘、咳嗽、生长发育迟缓等为主。该病可以通过空气、接触传播这种疾病。如不采取防控措施,都会加快疾病的蔓延,将引起严重的后果。

一、猪气喘病的病原学

1、病原体特征

(1)形态结构

猪肺炎支原体是引发猪气喘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形态多样,呈现出球形、杆状或丝状等多种形态。与大多数细菌不同,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这一特点使其在形态和生理特性上与其他常见病原体存在显着差异。猪肺炎支原体的大小一般在0.2到0.3微米之间,属于微小的微生物。它们通常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繁殖速度相对较慢,这也是猪气喘病难以迅速控制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缺乏细胞壁,猪肺炎支原体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对干燥和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

(2)分类地位

在生物分类学中,猪肺炎支原体归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支原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其显着特点是没有细胞壁且形态多样,在分类地位上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这一特殊的分类地位,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① 因其缺乏细胞壁,猪肺炎支原体对于部分抗生素存在天然抗性,故而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有特殊需求。像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因作用机制不依赖于细胞壁的破坏,往往对其有效。 ② 猪肺炎支原体在微生物群落中的角色也与众不同。在某些状况下,它可能与其他微生物构建共生关系,也可能于特定生态条件中成为优势种群。因此,清晰了解猪肺炎支原体的分类地位,对于成功制定高效的疾病控制及预防策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意义。

2、病原体的生存环境与传播途径

(1)生存环境

猪肺炎支原体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欠佳。其于外界存活时间不长,对温度、湿度与酸碱度等环境条件颇为敏感。具体而言,干燥、高温及强酸强碱的环境会严重抑制其生存与繁殖。但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比如猪的呼吸道内部,它却能顺利定植并生长。

(2)传播途径

猪气喘病属于支原体肺炎所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会通过接触、飞沫以及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率相对较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会对猪正常生长产生直接阻碍,影响猪上市时间和育肥饲养期,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① 飞沫传播:这是猪气喘病的关键传播方式。感染猪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含病原体的飞沫。健康猪吸入此类飞沫,病原体随之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感染。在猪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飞沫传播更为常见,易造成疾病迅速蔓延和扩散。 ② 直接接触传播: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也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渠道。像猪与猪相互舔舐、咬斗、交配等行为,能使病原体从感染猪直接传给健康猪。另外,共用饮水器、饲料槽等设施也可能成为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

二、猪气喘病的临床特点

1、症状表现

(1)咳嗽

猪气喘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便是咳嗽,其中多为十咳。此种咳嗽表现常在早晚时分或运动之后变得更为显着。病猪咳嗽时,声音清脆,连续且短暂,有时还会呈阵发性。这是因气管与支气管受刺激,引发咳嗽反射,意在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异物。此外,病猪感染猪气喘病后,也可能出现湿咳。湿咳常伴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时带有痰音,声音较为沉闷。此时,病猪呼吸可能伴有明显的喘息声,尤其在轻微活动或受压时更为突出。

(2)气喘

病猪往往呼吸急促,腹部扇动明显。这是由于肺部发生病变,致使气体交换功能出现障碍,所以病猪需通过提高呼吸频率和幅度来获取充足氧气。观察可见,病猪腹部随呼吸快速起伏,呈现出显着的呼吸困难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病猪可能会出现鼻孔张开、头颈伸直的典型表现,目的是增加呼吸道通气量,以试图缓解呼吸困难的状况。严重时,病猪甚至可能口吐白沫,这表明其呼吸系统已遭受严重损害,需即刻展开治疗。

(3)呼吸困难

当病情严重时,病猪会出现张口呼吸的现象。这表明呼吸道阻塞较为严重,氧气供应严重不足,病猪不得不通过张口加大呼吸通道,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此时,病猪的呼吸极为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室息的危险。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病猪的呼吸频率会显着增加,呼吸节奏变得急促而浅表。由于肺部病变导致的气体交换功能障碍,病猪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缺氧症状。这不仅会降低病猪的生产性能,还可能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此外,病猪在呼吸困难时,其胸廓的运动也会变得异常。胸廓的扩张和收缩幅度会加大,以试图吸入更多的空气。这种过度的呼吸努力会导致病猪的体力迅速消耗,进而出现疲劳和衰弱的迹象。

(4)体温变化

一般情况下,猪气喘病的体温正常。但在重症感染时,可能会略有升高。体温的升高通常是由于机体的炎症反应加剧,免疫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以对抗病原体的侵袭。当体温升高时,病猪可能会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体温的持续升高还可能导致病猪的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监测病猪的体温变化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猪气喘病具有重要意义。

(5)精神状态和食欲

在发病初期,病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通常影响不大。然而,在病猪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其精神状态和食欲的下降会更加明显。病猪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如不愿活动、反应迟钝,甚至对周围环境失去兴趣。食欲的减退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病猪的恢复速度和整体健康状况。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病猪甚至可能完全拒绝进食,这将需要通过人工喂养或静脉注射营养液来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

2、发病规律

(1)年龄差异

仔猪和育肥猪对猪气喘病的易感性较高。仔猪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育肥猪在生长过程中,群体密度相对较大,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加上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一旦感染,病情往往较为严重。相比之下,成年猪的免疫系统较为成熟,对猪气喘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成年猪可以完全避免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如饲养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成年猪同样可能感染猪气喘病。此外,成年猪在感染后,虽然病情可能不如仔猪和育肥猪那样严重,但其传播病原体的能力较强,因此在猪群中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2)季节影响

冬春季节是猪气喘病的多发时期。在冬季,气温较低,猪舍为了保暖通常封闭较严,通风不良,导致舍内空气质量下降,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春季气温多变,忽冷忽热,猪群容易受到寒冷刺激,抵抗力下降,也为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高温高湿的环境同样对猪群不利。高温会导致猪只体温调节困难,增加热应激,从而降低其免疫力。湿度的增加则为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在猪群中传播。此外,夏季蚊虫活跃,这些昆虫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增加了猪气喘病的感染风险。秋季,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所下降。然而,这个季节也是猪群准备过冬的时期,饲养者往往会增加饲料的营养密度,以帮助猪只增强体质。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过量的营养摄人可能导致猪只肥胖,进而影响其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猪气喘病的风险。

(3)饲养管理条件的关联

饲养密度大是猪气喘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猪群密度过高,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接触频繁,病原体传播迅速。通风不良使得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累,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抵抗力。环境潮湿则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同时潮湿的环境还会使猪群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猪气喘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诊断

(1)症状观察

猪气喘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猪在清晨、夜间、运动后或进食时咳嗽明显,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头下垂,颈伸直,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性痉挛性咳嗽。气喘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加,呼吸困难,有时张口呼吸,腹部扇动。病猪体温一般正常,但在继发感染时可能升高。此外,病猪常出现消瘦、生长迟缓等症状。

(2)听诊与叩诊

听诊时,在病猪的肺部可听到啰音,如干啰音或湿啰音。干啰音通常表现为尖锐的口哨声或咝咝声,提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湿啰音则类似水泡破裂的声音,表明肺部有渗出液。叩诊肺部,在病变部位可能出现浊音,表明肺部实变。通过听诊和叩诊,还可以评估病猪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在气喘病的早期阶段,呼吸频率可能仅轻微增加,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呼吸频率会显着加快,呼吸深度也会变浅。严重病例中,病猪可能会出现胸壁的不规则运动,甚至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和腹上窝在吸气时出现凹陷。在进行听诊和叩诊时,兽医还应注意观察病猪的反应。正常情况下,猪对听诊器的接触和叩诊动作会有轻微的反应,如轻微的躲闪或肌肉紧张。然而,在气喘病的病猪中,由于呼吸困难和不适,它们可能对这些操作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应,如剧烈的躲闪或挣扎。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培养

病原分离培养是诊断猪气喘病的经典方法,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需要采集病猪的肺组织、支气管分泌物等样本,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出的病原体需要经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等步骤才能确定。由于猪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因此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血清学检测

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来诊断猪气喘病。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血清学调查。 ② 间接血凝试验(IHA)。IHA也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将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敏红细胞,与待检血清反应,根据红细胞的凝集情况判断结果。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灵敏度和特异性略逊于ELISA。

3、分子生物学诊断

(1)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通过设计针对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基因的引物,对样本中的DNA进行扩增,然后通过电泳或荧光检测等方法判断结果。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微量的病原体DNA,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qPCR是在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定量检测方法。它能够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精确地定量病原体DNA的含量。该方法在猪气喘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① 合理的饲料营养。在猪饲养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市场情况,选择有资质的饲料供应商,这样才可以确保猪饲料的质量。在饲养过程中,避免使用霉变或过期的饲料,并及时将猪槽中剩余的饲料清理,不得与新鲜的饲料混合食用。为猪提供均衡的饲料营养是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基础。应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供应,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优质的蛋白质有助于猪的生长和修复组织,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在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 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猪舍内的环境条件对猪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保持适宜的温度(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控制在 之间)湿度( 5 0 % - 7 0 % )和良好的通风,能够减少应激因素,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生风险。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有害气体,提供新鲜空气,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严格的卫生消毒

① 场舍消毒。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是预防猪气喘病的重要环节。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应包括猪舍地面、墙壁、天花板、设备等各个部位,确保无死角。

② 用具消毒。饲养用具如食槽、水槽、注射器等也应进行彻底消毒。可以采用高温蒸煮、浸泡在消毒液中等方法,消灭附着在用具上的病原体。

(3)免疫接种

疫苗防疫是进行气喘病防疫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前进行预防操作的必要措施。需要按照猪群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疫苗防疫操作,保证疫苗防疫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① 疫苗种类。目前我国市场上针对猪气喘病的疫苗有很多,主要分为兔化弱毒苗、冻干苗和灭活苗三种,其预防效果都十分有效。弱毒疫苗具有免疫反应快、免疫效果好的特点,但使用时需要注意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灭活疫苗则安全性较高,但免疫反应相对较慢。

② 免疫程序。根据猪群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来说,仔猪在7-10日龄进行首免,21日龄左右进行二免;种猪每年免疫2-3次。免疫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① 抗生素的选择与应用。泰妙菌素是治疗猪气喘病的常用抗生素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氟苯尼考也对猪肺炎支原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② 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咳嗽、气喘等症状明显的猪,可以使用止咳平喘药如氨茶碱等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猪的痛苦。

(2)综合治疗方案

① 中西药结合治疗。中药在调理猪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西药则在抗菌方面效果显着。可以将中药和西药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长处。例如,使用鱼腥草、金银花等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泰妙菌素等西药抗菌消炎。

② 辅助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病猪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营养丰富的饲料,有助于其恢复体力和免疫力。保持猪舍的安静和舒适,减少应激因素,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总而言之,猪气喘病的防控需要综合考虑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科学免疫接种和合理药物治疗等手段,能够有效控制猪气喘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63700河南省泌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标签:  病猪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