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植保技术在梨树病虫害防治中的结合应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85)

梨树作为我国广泛种植、适应性较强的果树品种,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其整个生长周期中,可能会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处于干旱地区的梨树,降水稀少、空气湿度低等,使得梨树自身抵抗力下降,更容易遭受各类病虫害的猛烈侵袭。因此,在梨树的生长发育阶段,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确保梨果的健康和产量提升至关重要。

一、梨树的农业防治方法

1、梨树品种引进

为了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必须精心进行梨树品种的选育工作。在挑选梨树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挑选那些具有强大抗病性、广泛适应性、优良口感以及耐储运特性的优质品种。此外,在引进新品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检疫程序,确保选用无病害的种苗,以预防病虫害的传播。

2、梨园基建

对梨园进行科学布局,通过合理规划梨树的行距,确保梨树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与光照条件。同时,全方位完善沟渠、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便捷、高效的梨园运行网络。配备先进的三级过滤灌溉系统,能够精准调控水源,为梨树生长提供稳定、优质的水分滋养;搭建高标准的防风、防鸟设施以及整形梨架,全方位抵御自然风险,塑造良好树形。此外,积极引入植保机、旋耕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为梨园的高产、稳产筑牢根基。

3、梨园清洁

在冬季对梨园进行修剪的同时,应及时清理残枯枝叶、病枝以及病虫害果实,并将这些清理物从梨园中集中运出,采取掩埋、粉碎的方式处理,以防正病菌和虫卵残留成为果园来年病虫害的初发源。同时,清理梨园周缘,减少梨锈菌的宿主植物。待惊蛰过后,在春季复剪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枝条上的越冬虫蛹,彻底刮除病树上的老翘树皮,清理干净树枝落叶、杂草和落果等病残体,并将这些清理物运至园外集中处理。在夏季,修剪并摘除梨树上染病的花、枝和果。通过疏花疏果、适当控制果实数量,加强梨树的生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4、梨树枝干涂白

涂抹白色涂料于树干有助于减轻霜冻损害,并提升树木的抗病能力,同时破坏害虫和病原体的越冬环境。在梨树落叶期至土壤冻结前,使用专业的涂白剂进行涂白,例如石硫合剂或松尔膜。涂白作业应主要集中在树干上,特别是主枝、骨干枝的基部以及树干的向阳面。

5、土壤翻耕

在 1 5 c m 以下的土壤中潜藏着众多病原菌和害虫,可将土壤深耕至 翻耕不仅能够优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还能将越冬的病原菌、虫卵以及害虫翻至表层。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冬季的低温以及鸟类的啄食等自然方式,可以有效杀灭这些病原菌及害虫,从而减少它们的越冬基数。

二、梨树的物理防治方法

1、灯光、色板、糖醋液诱杀梨园害虫

利用昆虫对光的趋性原理,在梨园中安装具有特定振动频率的杀虫灯,有效杀灭金龟子、梨木虱等害虫。同时,在树高约2/3的位置,树冠外围 1 . 5~2 . 0 m 处悬挂色板,按照20个 的标准进行悬挂,确保色板对周边害虫形成有效诱捕范围,最大程度发挥色板杀虫的功效。此外,将糖、白酒、醋、水和敌百虫,按照1:1:4:16:0.2的比例混合,使用广口瓶作为诱虫器,悬挂在1.5~2 . 0 m 的高处,约30个 ,以进一步控制害虫密度。

2、果实套袋、防鸟网

套袋技术能显着降低病虫害对果实的损害,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同时提升果实的品质与安全性。在花朵凋谢后的25~45d内,即套袋前,务必完成疏花疏果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此外,使用高标准的梨架设施并辅以网布覆盖,能有效预防鸟类对果实的侵害。

三、梨树的生物防治方法

1、利用天敌防虫

在梨园中采用七星瓢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释放约500只/ 。同时,通过释放赤眼蜂来防治梨小食心虫,数量控制在10000~15000只之间。此外,还可通过合理种植三叶草、紫花苜蓿等植物,有效改善梨园的生态环境,为捕食螨、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充分利用这些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控制虫害。

2、性诱剂、迷向剂诱杀

在梨树虫害防治中,性诱剂、迷向剂诱杀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果园内合理布局诱虫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吸引并消灭梨小食心虫等害虫,诱虫灯应安装在害虫飞行路径的常见区域,确保光照范围覆盖关键防治区。与此同时,选取梨树树冠外围,约在树高2/3处,绑上性诱剂迷向散发器,按照30~40个 进行布置。性诱剂迷向散发器能够有效干扰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使雄虫难以精准定位雌虫,降低下一代害虫的数量,从根源上控制虫害规模。

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一种高效、无残留、环保的果蔬害虫控制方案,例如在梨树萌芽期,利用阿维菌素对于梨木虱进行防治,使用量为 ,与 5 0~1 0 0 m L 水混合后进行喷洒,每隔10~15d进行1次喷洒,连续2~3次。果实发育期防治梨小食心虫、天幕毛虫等害虫常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1000倍后喷施,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2~3次。

四、梨树的化学防治方法

1、梨黑星病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黑星病是一种普遍的梨树疾病,主要影响叶片和新梢。一旦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叶片表面会出现黄色斑点,随后背面会覆盖一层厚厚的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会逐渐枯萎并最终脱落;幼果期若感染此病,果实会出现形状不对称,呈现出肿块或凹陷的形态;一旦发病,次年的梨树产量将明显减少。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梨黑星病在多雨季节尤为流行,通常在春季3~4月份的新稍上可以发现病原菌。病原菌在6~7月份的雨季中在当年生的枝条中越冬,并在次年春季开始发病,侵入嫩芽和幼果后达到发病高峰。为了有效预防病原菌侵害幼果,可以使用波尔多液按照1:2:200的比例稀释,每隔10~15d喷洒2~3次。在采收前25~40d,使用波尔多液或 5 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同样每隔10~15d喷洒2~3次,以保持防治效果。

2、梨锈病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锈病主要侵害叶片、新梢和幼果,严重时亦可影响未成熟的果实。感染后,病害在叶片表面形成橙色,近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黄色针头状小点;病斑略突起,后期长出黄褐色毛状物。未成熟果实受感染后,症状与叶片相似,严重时可能导致果实畸形甚至脱落。梨锈病的寄主范围较广,其传播途径复杂多样,病原菌最初在柏树上产生,随后通过风力、雨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若梨园周围 5 k m 内无柏树,发病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梨锈病的发生,在梨园周边 5 k m 范围内不种植柏类植物。若周围存在柏树,应定期使用药剂进行病菌灭杀。在春季3~4月间,一旦在梨树的新梢和嫩叶上发现橘黄色病斑,应使用 2 5 %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每隔10~15d喷一次,连续2~3次。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再喷施 2 0 % 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同样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2~3次,以达到显着的防治效果。需注意的是,花期不宜施药,以免对花朵造成伤害。

3、梨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黑斑病菌主要在梨树枝梢、花蕾及落叶上越冬。随着春季的到来,其产孢量迅速增加,对叶片和幼果造成严重影响。该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针尖大小的黑点,中央呈灰白色,边缘为深褐色,这是由真菌产孢引起的。感染梨黑斑病后,叶片会首先出现黑色斑点,随后开始枯萎并脱落;果实上出现黑色斑点后,会逐渐变得扭曲、开裂,裂纹延伸至果心,最终导致果肉软化、腐烂。在发病初期,病斑呈深棕色,形状不规则,且易折断。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开花前使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菌;同时,在开花前喷洒1000~1500倍的 5 0 % 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使用宝丽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每隔10~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

4、梨轮纹病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轮纹病主要侵袭梨树的枝干和果实,并可导致叶片受损。病发时,树皮上会出现不规则的棕色隆起,中央突出,边缘开裂,质地粗糙,且易脱落。果实通常在接近成熟或储存期间受害。病害早期,果实表皮会出现浅褐色小斑点,随后迅速扩散,颜色从浅褐色转为红褐色,并伴有同心圆状的年轮。随后整个果实开始腐烂,散发出酸味,并伴有褐色液体流出。部分病果因失水而变得干硬。叶片受损时,表面会出现不规则条纹,严重时呈灰白色,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并脱落。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梨树发芽前,应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 45 % 石硫合剂稀释20~30倍进行喷洒。在5月-7月病害高发期,使用 5 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d喷施1次,连续2~3次。

5、梨树腐烂病的发病及防治

① 病原特征

梨腐病主要侵害梨树的主干、侧枝及小枝,严重时甚至波及根部。在梨树展叶和开花的旺盛期,春季出现的小斑点不再扩展,而是被愈伤组织所包围,失水后形成干燥斑点,通常隐藏于树皮裂缝中。去除粗糙表皮后,可见椭圆形或近圆形的干斑,呈棕红色,颜色较浅,多数未深人木质部,组织较为疏松,病变组织间易开裂。该病害在树木整个生长周期内无明显活动,但冬季过后,病斑会持续扩展,穿透木栓层形成潮湿的红褐色坏死斑点。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软化。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迅速清除并治疗腐烂病斑,春季和秋季是防治梨腐病的关键时期。在发现病害时,应尽早刮除病斑,确保“刮净、露白、立茬”。刮除后,于患处涂抹喜嘉旺人造皮膏或甲硫·萘乙酸。春季喷洒 5 % 菌毒清水剂100倍液或 4 0 % 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喷施2~3次,以减少病害发生概率。

6、梨小食心虫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小食心虫通常在白昼活动,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尤其在夜间活跃。幼虫主要寄生在树叶和树干等部位,3月-4月份期间,它们通过取食新梢和新芽导致幼苗死亡。成虫偏好在叶片背面或果面产卵,幼虫孵化后先以树皮为食,随后转向取食卵壳。随着年龄增长,幼虫会钻入果核,在其中发育成熟。在未成熟阶段,幼虫会咬碎大量果实,并排泄少量排泄物后脱落。有些幼虫能在果实中化蛹,进入果孔后逐渐变黑、腐烂,受害部位随之加深,果农们将此现象称为“黑膏药”。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春季和秋季,选择晴朗的夜晚或阴天,使用 2 5 %~4 0 % 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 8 % 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1 . 8 % 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进行喷洒,连续2~3次,对防治梨小食心虫具有显着效果。

7、梨木虱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木虱是一种对果树造成重大危害的害虫。成虫在杂草、土壤和石缝中越冬,待到春季,它们以芽眼为中心,在树冠上形成密集的分布。梨木虱的幼虫以吸食芽叶和嫩枝的汁液为食,而梨木虱本身并不造成损害,仅限于产卵,产卵后不久即死亡。然而,它们分泌的黏液容易滋生杂菌,直接损害叶片,导致褐斑的形成,进而引起叶片干枯和脱落。梨木虱在6月-8月期间达到危害的高峰期,其分泌物能够吸附多种病原菌,并促进其侵染,导致叶片粘连、卷曲,影响光合作用,甚至可能引起霉变和死亡。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梨花盛开后,叶片尚未完全展开时,是喷洒杀虫剂的最佳时机。此时,梨木虱幼虫分泌量较少,虫卵暴露在外。使用 1 0 %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4000~6000倍,每隔10~15d喷洒1次,连续进行2~3次。

8、蚜虫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二叉蚜和梨黄粉蚜是梨树上最常见的两种蚜虫。梨二叉蚜的寄主为绿色植物,其前翅脉分叉,主要以叶片为害,4~5月份为害最为严重。它们分泌的蜜露会覆盖在叶片上,导致叶片向前纵卷成圆柱形,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过早脱落。在卷曲的叶片中,梨木虱容易侵入。梨黄粉蚜体色呈淡黄色,主要危害果实和枝条,但不会危害叶片。7~8月份是其发病的高峰期,初期病害多表现为斑点状,严重时会形成褐色斑点,导致果实腐烂和脱落。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发病高峰期,可以使用 2 0 % 速克丁乳油稀释2000倍、2 . 5 % 功夫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以及 2 . 5 % 天王星乳油稀释3000倍进行喷洒。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连续喷洒3~4次,每次喷洒间隔为 6~1 0 d。

9、梨网蝽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网蝽是梨树上较为常见的害虫。当梨网蝽侵害梨树后,成虫和幼虫会附着在叶片上吸取汁液,导致受害部位出现白色斑点,叶片背面则布满排泄物。随着病情的加剧,叶片会迅速枯萎并脱落。梨网蝽通常栖息于落叶、杂草以及土壤裂缝中,它们在次年的3~4月份产卵,4~5月份开始大量繁殖,幼虫在5~6月份表现出多样性,而至8月份仍有成虫出现。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成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应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使用 8 0 % 敌敌畏 , 3 0 % 天马乳油稀释1500倍液,以及 44 % 多虫清乳油稀释2000~3000倍液,连续喷洒3~4次。

10、梨茎蜂的发病及防治

① 发病特征

梨茎蜂,一种在梨树上常见的害虫,亦被称为剪枝虫或剪头虫。该害虫在梨树的2年生枝条上越冬,待到来年3月下旬至4月初化蛹,并在梨花盛开时首次出现。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成虫会飞行、交配和产卵,而在较冷的天气或夜晚,则会附着在叶片背面,保持静止。当新梢生长至 5~8 c m 时,成虫会使用其锯状产卵器在新梢下方 3~4 c m 处切割出一条深槽,并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产卵。由梨茎蜂产下的卵孵化出的幼虫会取食新梢的髓质,直至新梢变黑并死亡。在开花初期,幼虫以新梢为食,导致受害的新叶逐渐枯萎、干枯,最终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② 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成虫活动的高峰期,使用 9 0 % 敌百虫 . 5 0 % 碘依可酯、9 0 % 敌百虫1500倍液或 4 0 % 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以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梨树遭受病虫害侵袭,影响梨树果实品质。因此必须实施全面的治理策略。需深入理解梨树的生长规律和病虫害的特性,遵循“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在化学防治的实践中,应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频率,以避免对水果造成药物残留,确保公众健康不受影响。

(作者单位:04400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泓芝驿镇人民政府)

标签:  梨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