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枣疯病发病机制及绿色高效防治措施的路径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40)

枣疯病又名枣树丛枝病、枣火龙病、扫帚病,属于一种系统侵袭性病害。枣树发生枣疯病后,发生较轻的情况下,枣树枝叶出现疯长不结实或结实量少的现象;发生重的情况,树干、枝条枯死;特别严重的枣园内植株成片死亡,为毁灭性较强的病害。枣疯病在我国各枣树种植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一旦发病,对枣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枣树种植生产期间,需掌握枣疯病的发生症状、规律、原因等信息,做好枣疯病的预防管理,从而确保枣树的高产稳产。

一、枣疯病的病因分析

1、枣疯病的病原学

枣疯病的病原为枣植原体(MLO),为介于细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该病原体为单细胞、无细胞壁,由 1 0 n m 的单位膜包围,外观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枣植原体繁殖方式较多,多为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细胞内部生成许多小体后释放出来等繁殖形式。

2、枣疯病的发病症状

枣疯病属于一种系统侵袭性病害,主要侵染危害枣树。枣疯病侵染初期,通常不会表现出显着的症状,至枣树开花以后,逐渐表现出显着的症状。侵染发病部位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具有一定差异性。

① 花朵的发病症状

枣树在受枣疯病侵染后,其花器会逐渐退化,由生殖器官转变为营养器官。观察枣疯病发病花朵,可将其花柄延长,长度对比正常花柄长度超5~7倍,病部可见多个小分支;花朵上原本着生萼片、花瓣、雄蕊的部位,全部抽生细小叶片,雌蕊转化为短枝,腋芽萌发成为短、细小的新枝与叶片;由于花朵感病,转变为新枝及叶片,致使花器返祖。花朵发病后,通常不能结实,花柄上的延长花虽然可以结实,但后续会出现提前落果,无经济价值。

② 果实的发病症状

枣树果实受枣疯病侵染后,果实瘦小,果端处为锥形;发病果实大小不一、外观着色不均匀,果面上有绿色斑点,部分果面有疣状凸起、凹凸不平的情况。在发病后期,病果会出现干缩、黑化,最终脱落,果实内部组织空洞、虚软,无法正常食用。

③ 叶片的发病症状

枣树叶片受枣疯病侵染后,通常会表现出小叶、花叶两种病症。其中,以小叶病症状最为常见。小叶病发生在开花前,受害叶片健壮,外观对比正常叶片较小,叶肉逐渐黄化,叶脉保持绿色;发病中后期,整个叶片黄化,叶片颜色失去光泽,叶片增厚、硬化、质地脆易折断;部分受害叶片叶边缘、尖端干枯、黄化,受害严重时整片脱落。小叶病发生在开花后,受害叶片外观狭小,叶脉明亮,叶色翠绿,易出现干枯、焦黄;部分发病叶片背部的主脉上会生长出一个鼠耳形小叶片,叶脉明亮。

花叶发生较少,叶片受枣疯病侵染后出现花叶。此类花叶表现的叶片多位于幼嫩枝条的顶部,叶片颜色黄绿相间,叶脉上凸,叶片畸形,质地变脆。叶缘部位翻卷、畸形,秋季叶片不自行脱落。

④ 枣吊的发病症状

枣吊在受枣疯病影响后,会出现变态。发病之初,枣吊先端出现延长,延长部分生长出明脉小叶。

⑤ 枝条的发病症状

枣树枝条在受枣疯病侵染后,一年生枝条上的幼芽及多年生枝条上的隐芽部分会发育成为枝条,且上方抽生出的幼芽持续萌发为枝条,多级持续反复萌发成枝,直至4次枣头主芽不再持续萌发,受害枝条经多次萌发后形成丛生枝状态。受害枣树结果母枝多持续生长成为发育枝,结实能力下降,最终转变为丛生枝小枝。受害枝条多发展为丛生枝,幼嫩、细弱,节间短缩,叶片数少且黄化,外观呈扫把状。受害枝条进入秋季降温后,易干枯,冬季不易掉落。除此之外,枣疯病枝条上的棘刺也会转变为小叶片。

⑥ 树根的发病症状

枣树树根在发病之后,会萌发出大量的不定芽,继而转化为丛生病枝,丛生病枝发生范围多集中在同一侧。受枣疯病侵染的枣树根系萌发出小叶,叶片细小、黄化,从枝生长至 3 0 c m 左右停止生长,后期枝条全部焦枯、死亡,剩余残枝。最后,发病枣树根系皮层褐变、腐烂,韧皮部易脱落,枣树绝收甚至于全株死亡。

3、枣树受枣植原体侵染机制

枣植原体在侵染枣树之后,集中分布在枣树的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其次在伴胞中,经由筛板孔,随植株养分的传输逐渐侵染至整棵枣树。枣原体在侵染枣树7\~10d左右,即可随着树液流动至根系部位,在根部反复增殖之后自下而上传输至树冠侵染枝条、叶片、花、果实,引发枣疯病。幼苗期,枣树受枣植原体侵染的当年即可萌发出疯枝;成年树在受侵染的第2年表现出疯枝特征。枣植原体在筛管中的运行方向与枣树树体养分的传输方向保持一致,发芽时自下而上活动,秋冬季节枝条生长停止后自下而上活动。在高温枣树生长季节中,病树的健壮枝条中通常无枣植原体寄生,多分布在病枝、根部中。在枣树树液停止流动、休眠季节中,在地上部分的枝条中基本无病原,多集中在根部。

4、枣疯病传播途径

① 嫁接传播

枣树幼树繁殖培育期间,用于嫁接繁殖的接穗中有枣植原体,而砧木品种易感染此病,枣树在嫁接之后会出现枣疯病。发病后,病原通过韧皮部筛管运转,传播枣植原体最终引发丛枝病症。枣疯病发生具有潜伏期,通常在潜伏期内,枣树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依照枣园内的田间管理水平、枣树嫁接处理时间、土壤质地条件及枣树品种等有所差异。

② 根系繁殖传播

枣树在感染枣疯病后,其根系中长期存留大量的枣植原体,此类发病植株从根系上萌发的根蘖苗作为枣树繁殖材料生产时,繁殖出的幼苗后期会发生枣疯病。此类通过根系繁殖的枣树幼苗在移栽至大田后,会成为传染源头,引发该病的传播。

③ 昆虫媒介传播

枣疯病昆虫传播媒介多为叶蝉,其为枣树种植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叶蝉在活动期间,会通过刺吸式的口器在各种植株上刺吸汁液危害。作为枣疯病传播虫媒时,会刺吸感病苗木汁液同时携带大量的枣原体,通过转移危害,将其传染至健康植株上。如枣树、柏树等。叶蝉在冬季以卵的形态在枣树的树干表皮下或以成虫的形态在柏树上越冬。叶蝉类昆虫个体小,群发性强,发生后世代重叠,通过转移树体危害会造成枣树枣疯病的快速传播蔓延。

5、枣疯病发病条件

① 枣树品种抗性

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的抗性有所差异。例如,梨枣高感枣疯病,金丝小枣、冬枣感枣疯病,红枣、酸枣则较抗枣疯病,长红枣高抗枣疯病。

② 枣园管理水平

在枣树种植园内,枣疯病的发生率及危害严重程度通常与管理水平影响较大。当枣园内管理粗放、杂草多且密、枣树长势差、树势衰弱等情况下,枣疯病的发生率高,且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反之,枣园内枣疯病的发生相对较轻。

③ 枣园土壤条件

当枣园建址地势高燥、接近山坡,园内土壤肥力水平低下、水肥供应量少、土壤偏酸等情况下,枣园内的枣疯病发生较为严重。

④ 昆虫媒介基数

枣疯病的主要传播昆虫媒介叶蝉在枣园内或周边越冬虫口基数越大,并且周边环境内的树种、植物适宜叶蝉寄生时,在春季温度回升叶蝉危害枣树规模扩展,极易引发枣疯病的爆发。

⑤ 枣园的种植结构

枣园内或周边种植的树种品种复杂、接近松、柏树林的枣园、周边由刺槐的枣园、枣园行间生草管理模式下,易暴发枣疯病。部分枣园为提升种植效益,在果园内种植多种树种。例如,苹果、梨、桃、李子、桑树及多种观赏性植株,或在枣园周边使用柳树、柏树、槐树等作为防护林生产种植。此类环境下,为昆虫媒介叶蝉提供了优质的越冬场所及丰富的寄主植物,致使叶蝉在枣园周边大面积发生,继而危害枣树,造成枣疯病的发生及蔓延。

二、枣疯病的防治措施

1、合理建设枣树园

枣树建园时,应当做好周边枣园病害发生调查,远离枣疯病发生严重的枣园,避免出现传播病。并且,关注周边树种,对于周边多叶蝉寄生迁移危害的树种时,禁止在此类区域建园。在枣园周边 5 0 m 内,不可种植松树、柏树、桑树等易被叶蝉危害越冬的树种。在枣园内部,禁止种植芝麻、豆类等昆虫媒介寄生危害的农作物。建园时,选择无病砧木、接穗或苗木进行种植,不可从枣疯病发生地区购入枣苗建园。

2、选种抗病品种

选种抗病品种的枣树种苗、砧木、接穗,是预防枣疯病最为经济、高效的措施。在进行枣树幼苗培育时,选种高抗枣疯病品种。例如,红枣、酸枣、长红枣等系列品种,作为抗病品种实施栽培管理。同时,在枣树幼苗繁育期间,选择无带枣植原体的母株剪取接穗,选用高抗枣疯病的优质品种作为砧木,采取嫁接繁殖的方式嫁接管理。在嫁接期间,注意嫁接工具的消毒处理,避免在嫁接期间机械损伤造成的枣疯病传播。在从外地引入枣树幼苗时,需注重对枣苗的检疫管理,要求引种地提供检疫证明,确保引入枣苗无带病。在枣树幼苗繁殖培育期间,注重对苗木的观察,一旦出现枣疯病幼苗,立即将中心病株拔除并集中销毁,避免进一步传播。拔除枣疯病幼苗时,将幼苗根系全部刨除干净,并使用生石灰撒入病穴中,充分消毒,避免传播。部分有条件的枣树幼苗培育机构,可采取茎尖组织培养、热处理等方式,培育出优质脱毒苗木,彻底规避幼苗感染枣源体的风险。

3、加强枣园管理水平

加强枣园内管理水平是预防枣疯病的关键措施,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可以有效优化枣树内的生长发育环境,提升枣树植株的长势及抗性,从而减轻枣疯病的发生与危害。在枣园管理期间,应当注重对疏花疏果、树梢控制、提升枣树透风透光性,确保枣树连年合理负重,从而促进枣树植株的健壮生长。疏花疏果管理下,科学调控枣树果实负载量,避免枣树植株养分过多供应生殖生长,促使养分合理分配,平衡生殖生长及营养生长的矛盾,在提升枣树果实品质的同时,增强树体抗病性。在夏季、秋季修剪时,对枣树树体上的徒长枝、下垂枝、纵向枝等疏除,保留树体内膛的通风透气性,改善枣园内的小气候环境。同时,在日常枣园管理期间,注重沟渠清理,做好排水管理,避免土壤水分含量过高造成根系的损伤。科学修剪、合理控制枣树种植密度等方式,均可改善枣园内的环境透风透光条件,降低枣园空气相对湿度。除此之外,在枣园内覆盖地膜、除草布等方式,也可达到对果园环境条件合理调控的目的。

在秋季树体落叶后,做好清园工作,将枣园内的病残叶、枯枝败叶等全部清扫出枣园,并集中焚烧深埋处理。春季树体萌芽后,及时观察枣树的枝叶生长情况,一旦出现发病症状,立即将发病枝叶剪除,并集中烧毁深埋处理,避免造成枣植原体的进一步循环侵染传播。在枣树生长期间,避免偏施氮肥,平衡施肥。基于枣园内土壤养分基础、枣树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采用有机肥、无机肥搭配施肥方式,促进枣树健壮生长。

以盛果期枣树冬施基肥为例,冬季枣树落叶后施入基肥。施充分腐熟农家肥 或商品有机肥 5 0 0 ~ 、复合生物菌肥 三元复合肥 。基肥沟施,在枣树两侧距离基部 5 0~8 0 c m 的区域挖深 2 5 c m 宽 2 5~3 0 c m 的条状施肥沟,将基肥均匀撒施沟内覆土即可,施肥后浇灌一次水分,提升肥料利用率。

4、防治昆虫媒介

① 清理枣园杂草

叶蝉类昆虫在活动期间,除了寄生在柏、松等多种树体上,还会寄生在杂草中,以杂草为寄主或中间寄主,后续转移至枣树持续危害。因此,在开展枣树种植生产期间,需注重对杂草的清理,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轻枣疯病的发生与传播的同时,优化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② 化学防治枣疯病

叶蝉为枣疯病传播昆虫媒介,日常管理时需注重防控,结合叶蝉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每年施药防控4次。分别在枣树萌芽期、枣树始花期、谢花后及幼果期。在枣树萌芽期,使用 1 0 0 g / L 联苯菊酯乳油 或 2 % 异丙威粉剂 或 1 5 % 芘虫威悬浮剂 或 2 5 %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兑水 3 0~5 0 k g ,10\~15d/次,茎叶喷雾防治叶蝉。

5、枣疯病发病株治疗

① 手术治疗枣疯病发病植株

对于枣疯病发病植株可采取环剥、断根的方式进行防控,在枣树秋季树体落叶后至翌年芽眼萌动发芽前,在枣树主干距离地面 4 0 c m 处进行环状剥皮,剥皮深度达木质部,宽度约3\~ 。在环剥期间,将树体上方的病枝、病叶剪除,并集中烧毁深埋处理,避免病原的传播。

春季对发病枣树进行断根,阻断枣植原体在病枝侧根中越冬途径,将枣疯病发病树体病枝同一方向的侧根切断,集中清理。

② 化学防治枣疯病发病植株灌药;春秋季节,发病枣树有病枝的一侧,在树干上使用电钻钻3个小孔,钻孔深度达到木质部即可。使用铜绿、薄荷冰、龙骨粉依照1:1:2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后,将其研磨为粉末,倒入孔中,单个孔内灌入3g,随后使用泥土密封孔洞即可。

输液;春季枣树树液流动前,在发病植株的主干位置,距地面 5 0~8 0 c m 高处,使用电钻倾斜 钻孔,钻3个孔,每个孔深3 cm 。药液可选四环素1000倍液 5 0 0 m L 或祛疯1号、祛疯2号3000~5000倍液 5 0 0 m L ,将其灌注在药瓶内悬挂树体 1 . 5 m 高,缓慢滴注钻孔中,对于发病较轻的枣树具有较好的防效。在秋季10月份,采取此方式再次滴药,使用2次即有显着效果。

③ 茎叶喷雾治疗

对于发病较轻、发生较少的枣园内,在表现出枣疯病症状之初,使用氯化铁2000倍液茎叶喷雾全枣园,间隔7\~10d喷施1次,连续使用2\~3次即有显着效果。

④ 灌根治疗

在枣疯病发生初期,将植株上的病叶、病枝全部清理干净,随后使用农用链霉素2500倍液灌根处理,幼树单株灌注药液1 0 0~1 5 0 m L 、成年树单株灌注药液 同时在树冠垂直投影下方深翻土壤,施入石灰粉,深翻后浇灌水分,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碱性,从而抑制枣疯病的蔓延传播。

⑤ 药液涂抹治疗

将发生枣疯病的植株病枝剪除之后,使用枣疯灵1号、枣疯灵2号200倍液进行涂抹伤口治疗。涂抹后,使用塑料薄膜包裹伤口处,30d后再进行第2次涂抹,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树体上的蔓延。

综上所述,枣疯病作为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不及时处理的情况下将很快蔓延至整个枣园,造成全园枣树死亡,严重影响枣树种植经济效益。在开展枣树生产期间,种植户需明确枣疯病的发生特征、病原学、发生原因及危害机制等信息,了解该病发生后所造成的严重损失,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加强建园规划、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做好虫媒昆虫防控等各种措施,定期巡查枣树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症状,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加以防控治疗,从而规避枣疯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枣树植株健壮性及抗病性,维护枣树生产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745200甘肃省宁县林木种苗工作站)

标签:  枣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