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及其关键技术要素的完善应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87)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为军垦民屯之地,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近几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这里灌溉水质清洁,稻田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空气土壤质量优良,为大米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寿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以安丰塘灌区为核心的百万亩优质稻谷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优质稻米特色产业。同时在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当地农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稻鸭共作,切实拓展了稻田的经济收益途径,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

1、稻鸭共作模式

稻鸭共作模式是将水稻田与鸭子养殖相结合,通过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清除杂草,捕食害虫,同时鸭子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这种模式通常在水稻生长的早期阶段引入鸭子,直到水稻成熟收割。该种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于鸭子的活动有助于水稻田的杂草和害虫控制,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排泄物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稻鸭共作模式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人来源,因为鸭子可以出售,同时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也增加了收入,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减少了人工除草和害虫防治的劳动强度。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稻鸭共作模式需要精细的管理,需要明确鸭子的放养密度、放养时间等,管理不当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鸭子的健康,同时该种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从水稻品种的选择、鸭子的饲养管理等入手对农民的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再加上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能会对水稻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稻鸭共作模式在某些地区可能不适用,尤其是水资源匮乏或气候条件不适合水稻生长的地区。

2、稻渔共作模式

稻渔共作模式主要是指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利用鱼类在稻田中游动,松动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同时鱼类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鱼类还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稻渔共作模式将种植和养殖相结合,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了多种产出,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鱼类还能够捕食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大量鱼类在稻田中游动能够实现松动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生长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但是稻渔共作模式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养殖管理过程中需要从鱼类的选择、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环节入手,对农民的技术要求较高,应用该种模式初期投入较大,需要稻田改造、鱼苗购买、养殖设备等农民群众的资金压力较大,再加上该种模式容易受到天气、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鱼类的减产甚至绝收,另外稻田如果不合理管理,可能会导致鱼类过度繁殖,影响稻田生态平衡。

3、稻虾共作模式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农业生态模式,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水稻与小龙虾的共生互利,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虾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进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吃掉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提供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具有明显的生态循环和资源利用优势。稻虾共作模式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可以实现稻谷和龙虾双丰收,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可以吃掉杂草和害虫,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稻虾共作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生物多样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较于单纯水稻种植稻虾共作模式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再加上小龙虾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养殖效益不稳定,同时稻虾共作模式可能导致稻田土壤盐碱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小龙虾养殖,整体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投入更高。

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

1、稻鱼共作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① 田块的选择

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区,避开污染源和病虫害多发区域,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好,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水源要充足,水质要清洁,无污染,有稳定的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稻田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建立水层,稻田四周应有加固的田埂,防止鱼类逃跑。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是总氮( T N)⩽3 . 0 m g / L 、总磷 ( T P )⩽0 . 3 m g / L 、化学需氧量( ( C O D) ⩽ 3 0 m g / L 氨氮 亚硝酸盐氮 (20水中溶氧量 ( D O )⩾4 m g / L 生物化学需氧量 ( B O D 5 )⩽3 m g / L ,重金属含量(如镉、铅、汞等)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农业用水标准,其他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等)也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② 田埂加高加固

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和种植水稻的品种,田埂高度设计为4 0~6 0 c m ,宽度为 1~1 . 5 m ,材料可采用土方、砖块、石块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田埂坡度设计为1:2或1:3,以便于排水和灌溉。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土壤夯实,将砖块整齐排列,用砂桨固定,形成坚固的田埂,将石块整齐排列,用砂桨固定,形成坚固的田埂。田埂两侧设置排水沟,宽度为 3 0~5 0 c m ,深度为 2 0~3 0 c m ,田埂顶部设置灌溉渠道,宽度为 3 0~5 0 c m ,深度为 1 5~2 0 c m ,灌溉渠道与稻田连接处设置灌溉口,确保灌溉水均匀分布。在田埂两侧还可以种植耐水湿的芦苇、柳树等植被,绿化植被与田埂之间的距离为 3 0~5 0 c m ,防止根系破坏田埂。

③ 进水口、排水口、拦鱼栅栏设置

进水口排水口设于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确保水流均匀,进水口宽度 3 0~5 0 c m ,排水口宽度 2 0~4 0 c m ,采用混凝土或砖石结构,配备闸门或活动板,便于控制水流。拦鱼栅栏使用竹条、木材或金属网,长 7 0 cm ,宽 4 0 cm ,初期使用网目较小的密眼网,后期根据鱼的生长情况更换网目较大的网片,拦鱼栅栏应设置在进水口和排水口附近,并定期清理杂物,防止堵塞。

④ 渔沟开挖要求

根据稻田面积和养殖需求渔沟宽度为 0 . 5~1 m ,深度为 0 . 3 ~ 0 . 5 m ,间距为 1 0~2 0 m ,采用\"L\"形、“U\"形或“回\"形,具体走向可根据地形、地貌及原有沟渠情况灵活多样实施。渔沟开挖前将稻田内的杂草、杂物等清除干净,使用挖掘机、人工或等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渔沟开挖,开挖完成后,对渔沟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沟渠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结构,避免过度扰动,及时对渔沟进行平整,确保沟底平整,有利于水稻生长和水产品养殖。

⑤ 防逃逸墙建设

防逃逸墙高度不低于 5 0 cm 确保鱼类无法从墙顶逃逸,可以使用水泥、砂、石子等材料,厚度为 1 0~1 5 c m ,高度为 5 0 cm ,底部深入土中 1 0~1 5 c m ,以增加稳定性,也可以使用红砖、青砖等材料,厚度为 1 0~1 5 c m ,高度为 5 0 cm ,底部深人土中 1 0~1 5 c m 或者使用厚度为 0 . 5~1 . 0 m m 的塑料薄膜,将薄膜埋入土中 1 0 ~ 1 5 c m ,并固定在地面,具体选择可以利用水稻稻田的利用方式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在建造过程中先挖出深度为 1 0 ~ 1 5 cm 的沟槽,将水泥、砂、石子按比例混合,填充沟槽,然后夯实,也可以先挖出深度为 1 0~1 5 c m 的沟槽,将砖块按顺序堆砌,然后填充砂、石子,夯实;或者将薄膜埋入土中 1 0~1 5 c m ,四周用土压实,确保薄膜与地面紧密贴合,每隔 3~5 m 设置一道防逃逸墙,以防止鱼类在水平方向逃逸,在稻田四周设置一道连续的防逃逸墙,以防止鱼类在垂直方向逃逸。

⑥ 水稻移栽定植

一般情况下,寿县地区水稻移栽定植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移栽前20d左右对稻田进行翻耕、晒田,确保土壤松软、排水良好,并施足基肥施用复合肥 ,以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根据水稻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通常每栽插1.5万~2万穴 ,每穴3~4株,采用人工移栽或者机械化插秧模式,选用无病、无伤的壮苗,每穴栽插2~3株秧苗,深度控制在 2~3 c m ,栽插结束之后保持浅水层 3~5 c m ,移栽后5~7d,施用尿素 5~8 k g ,促进秧苗生长。

⑦ 种苗放养

根据当地气候、水质、土壤等条件,选择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的鱼类,常见的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鳙鱼等。放养时间一般在水稻移栽后20~30d进行鱼种放养,此时稻田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鱼种适应生长。计划产量为 的一般 1 0 0 g 以上的鲤鱼放养密度为20~30尾 5 0 g 以上鲫鱼的放养密度为40~60尾 ,计划产量在 的一般上述规格的鲤鱼和鲫鱼的放养量分别为30~50尾 和60~100尾 鲤鱼和鲫鱼下花放养过程中,一般放养量分别控制在50~70尾 和70~100尾 。鱼种放养前应对鱼苗进行消毒,将其放置在 5 % 的食盐水当中,浸润消毒 5~1 5 m i n 然后将鱼种缓慢放入稻田,注意观察鱼种适应情况,避免大量鱼种集中死亡。

⑧ 加强水稻鱼类的田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鱼类需求,适时调整水位,初期保持水位在 2 0~3 0 c m ,随着水稻生长,水位逐渐上升至 4 0~6 0 c m ,定期监测水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若发现水质异常,及时采取换水、施肥等措施进行调节。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和摄食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投喂量,采用颗粒饲料,每日投喂2~3次。定期检查鱼种,发现疾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2、稻虾工作养殖模式① 环形沟开挖与田埂加固

稻虾共作养殖模式中,环形沟开挖和田埂加固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环形沟应位于稻田中央,沟的位置应远离水源,防止水流对沟壁的冲刷。环形沟的宽度建议为 3~5 m ,深度为0 . 8~1 . 2 m ,坡比1:1.5以上,形状应呈圆形或椭圆形,以便于养殖克氏原螯虾和水稻生长,沟的起点和终点应与稻田四周的排水沟相连,形成封闭的环形水系。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沟壁平整,防正虾苗和水稻流失。可采用人工修整或挖掘机械进行沟壁处理。田埂加固处理过程中材料可选用土、石、草等,其中土埂较为常见,石埂适用于山区稻田,草埂则适用于气候湿润地区,峡谷宽度建议为 1 . 5~2 m ,高度应高于稻田最高水位 0 . 5~1 m ,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确保田埂的稳定性,在田埂底部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多余水分,防止田埂被浸泡软化。

② 进排水、防逃逸设施建设

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源稳定的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作为水源,在稻田最高处位置设置进水口,进水口应设置80目双层筛绢网布,防止小龙虾逃逸,沿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深度和宽度根据稻田大小和地形进行设计,确保排水顺畅,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防止小龙虾逃逸。通过闸门或调节阀控制进排水量,保持稻田水位在适宜范围内。使用坚韧、透气的聚乙烯网防逃逸网,网眼大小应小于小龙虾体长,在稻田四周开挖的沟壑内设置防逃逸网,与田埂内侧的网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③ 水稻栽种与管理

选择适应所在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如中科9号、皖优739、皖优10、寿香优2号、金香优99等几种。在插秧之前施足基肥,施用复合肥 并搭配使用有机肥 1 5 0 0~2 0 0 0 k g / 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育秧5月下旬到6月中旬栽插数量不低于1.2万穴 ,每穴栽插3~5株,秧苗移栽2~3d之后,露田通气2~3次。插秧结束之后会进人到共作期,前期要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裂,水层深度控制在 3~5 c m ,当田间的有效分药量达到 8 0 % 左右。之后进行晒田处理,将田间水排干进行烤田,每次3~5d,进入孕穗期后田间水层保持在 2 0~4 0 c m ,之后一直保持深水灌溉,高温期间水位控制在 1 5~2 0 c m ,收获前10d将大田排干。在进行稻虾共作养殖过程中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水层不同,但都应该保证虾沟的水层深度能够控制在0.8~1 . 2 m ,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求。

④ 虾苗放养要求

选择体格整齐健壮体色呈现青色有光泽无伤病的下面运输时间不能够超过2h,在放入小龙虾之前,稻田移栽水藻选择使用伊乐藻保持水藻行距 8 m~1 0 m ,株距 2~4 m ,栽植面积为稻田面积的 3 0 % 左右,要确保环形沟当中有水藻生长。3月中旬到4月上旬可以投放200~300只/kg的人工繁育的虾苗5000~6000只。虾苗放养过程中选择晴朗的早晨,放养时首先将虾苗放在稻田当中,浸泡20s提起之后间隔 2~3 m i n ,再浸泡20s再间隔 2~3 m i n 如此2~3次,然后将虾苗均匀地投放在浅水区域或者水草较多的地区,让其自行进入到水体当中。

⑤ 虾苗的养殖管理

5月前期投喂蛋白质含量在 3 6 % 左右的饲料,6月之后蛋白质含量保持在 2 8 % ~ 3 2 % ,饲料的投喂量占到了虾苗总量的 3 %~8 % 。正常的天气情况下每间隔7~3d换1次水,高温季节每间隔3~5d换水1次,每次换水深度在 5~1 0 c m 加水后,水体当中可以侵入一次EM菌,大田使用 养殖管理期间要保持稻田水质pH值7.5~9.0,稻田沙沟的水深深度30~40cm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稻田巡查,观察水色变化和小龙虾的活动和采食情况,确保田埂无渗漏,防逃逸设施安装完好,一般养殖40d左右,小龙虾达到上市规格之后,就可以选择使用地笼进行捕捞上市销售。

综上所述,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经济收益,是拓展经济收益来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但需要认识到的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在应用之前需要注重做好稻田的有效改进,并完善相应的栽培管理方案和养殖方案,为各种水产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动物生长不会对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以此来实现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232213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大顺镇人民政府)

标签:  稻田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