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院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处于初始阶段,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尚需完善,文章以Java SSM框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建立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融合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创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TP39;G64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09-0190-05
Explo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Java SSM Framework Technology”Course as an Example
LI Wei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yang" 473000, China)
Abstrac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takes the“Java SSM Framework Technology”cours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fusion, investigates and researche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urriculum objectives,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mode and assessment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it and analyzes them, and establishe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online and offline,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usion teaching mod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t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realiz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ect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0" 引" 言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凸显,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定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思潮、观念的碰撞和交融时,如何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树立正确三观,是高校教学育人的首要问题,在以往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1]。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提出“高校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如何在讲授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整理、提炼、总结蕴含在课程知识中的思政要素,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值得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2]。
近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新形态,给高校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持续,使得“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各高校纷纷采用线上教学,但整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3]。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高校程序设计类Java SSM框架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进行了改革创新。站在“互联网+”行动视角下,探讨一种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并融入课程思政、专创融合等新式教学理念,在与学生面对面实体课堂授课之外,充分利用在线优质课程资源、软件开发实验平台及网络直播工具等,通过不同学习策略、方式与技术的综合运用,站在育人的角度上进行课程设计,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行业需求。
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现状及痛点
根据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并结合对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以及查阅相关方面科研文献,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学习不主动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需要学生具备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学习教学师生分离,没有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监督,学生学习缺乏自律,学习热情比较低,无法适应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学习模式,教师无法清晰掌控学生线上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4]。
1.2" 教学过程不合理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由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学习规划,很少会进行预习和复习,与教师沟通也很少[5]。课前、课中、课后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
1.3" 实操教学不充分
程序设计类课程注重学生的实操环节。线上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只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技能;线上教学收到网络平台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实操机会;学生缺乏实践的意愿,只想听课而不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6];教师缺乏线上教学实操的经验和技巧,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4" 考核方法不科学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考核不适宜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应采用“过程考核+课程设计大作业”的方式。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再对里面的内容生搬硬套,企图蒙混过关,这样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失去考核的意义。
2" “课程思政+专创融合”课程资源建设
2.1" 设计课程思政顶层架构
在学院层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共建思政育人体系,以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等各级各类党建品牌为引领,通过建设课堂思政、校园思政、社团思政、网络思政,形成“四位一体”全维度的课程思政良好氛围。在专业层面,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辅导员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开展教师思政培训,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形成专业教师学习思政、思政教师了解专业的新格局;在课程层面,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渗入专业课程[7]。
2.2" 明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结合学校军工“忠毅严细精优”办学特色,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目标为引领,剖析课程知识模块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一揽子、双增强、三进入、四评价、五育齐”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8],如图1所示。课程通过爱国情操养成、职业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引入、真实工作操作等手段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3" 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课程特点与定位,找准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结合点,确定本课程思政目标,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创新、科技报国、社会责任、职业规范、团队协作、工匠精神等。课程团队以“设计结构化、资源颗粒化”的理念,找准若干个课程思政契合点,选取典型事例与热点话题,归纳提炼出若干课程思政点[9],并将其融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中,Java SSM框架技术部分课程思政内容及融入路径如表1所示。
2.4" 创建项目化课程
专创融合要求项目案例设计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适用性,又要求能够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10],要求教学项目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应该具有“厚基础、精方向、强能力、重应用”的理念,打破以往教学方式的壁垒,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手段多样,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CDIO理念[11],构建“实际工程案例研讨教学”,贯穿“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
在项目案例设计时,遵循“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建设“专创融合”项目案例库,比如“进销存管理系统”“供货商城系统”“溯源防伪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这些有专业特色课程案例资源包可以增加教学立体化效果[12],推进教学与科研项目驱动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3.1" 丰富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利用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活动分课前初识、课中探究、课后提升三阶段,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站在Java SSM框架设计者角度阐述知识模块,揭示蕴含的人生哲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等元素,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Java SSM框架技术”课堂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在线课程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
课前初识阶段,根据上节课学生练习情况,教师线上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开展探索学习,学生预习后完成知识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线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探究阶段,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实施“四层级递进式”课堂教学组织,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线上签到、抢答、讨论、问卷等教学活动。线下教师导入任务情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学生了解任务要求;教师根据任务讲解知识点,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学习;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分组完成任务,开展探索式学习,教师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点评完成情况,学生开展反思。课后提升阶段,教师线上发布习题作业、拓展资源,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总结,师生讨论互动,线下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
3.2" 考核评价方式多样
以职业技能考核为核心,兼顾专业知识和职业态度考核,构建以“教师、学生、企业、社会”为评价主体,利用“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三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四主体两维度三结合”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依托线上平台,记录学生视频学习、章节测验、小组互评、课堂活动等学习行为数据,以此进行教学评价,如图4所示。结果评价结合期末考试、实训项目等进行评价,优化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类主客观题目,明确考试内容与知识点、能力点的对应关系,强调对知识运用和技能掌握能力的考察。增值评价主要是定性评价,通过学生获奖、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等进行反馈,表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
4" 结" 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职业教育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教学的蓬勃发展,在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高校程序设计Java SSM框架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融合多种信息化手段,结合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改革,在与学生面对面实体课堂授课之外,充分利用在线优质课程资源、软件开发实验平台及网络直播工具等,通过不同学习策略、方式与技术的综合运用,站在育人的角度上进行课程设计,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融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金雁.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异同及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1):116-121.
[2] 曾豪,张元圆,高君华.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优化分析 [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8):38-41.
[3] 郑晓燕,王亚亚,李广德,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基于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初探 [J].成人教育,2020,40(12):26-29.
[4] 朱晓斌.疫情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 [J].轻工科技,2020,36(7):188-189+193.
[5] 方慧.在线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重点与建议 [J].成人教育,2021,41(2):24-30.
[6] 许玲,谢青松,张冲.智能化时代开放大学在线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 [J].成人教育,2021,41(1):14-19.
[7] 王赛娇.“课程思政+实践创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21(5):91-95.
[8] 吴平川,郭延华,李彦苍.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要素融入及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81-82.
[9] 龚旗煌.提升高校在线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路径 [J].中国高等教育,2020(7):4-6.
[10] 宣翠仙,陈海荣,王成福,等.专创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6):80-83.
[11] 柳运昌,张娜.基于CDIO理念的云计算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计算机时代,2019(12):74-78.
[12] 张清艳.基于创新的浙江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伟(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物联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