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高校全量人员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346)

摘" 要:为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员混乱不清、人员关系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并建设了全量人员中心,将其作为一种新型人员管理模式,进一步实现智慧校园的战略驱动、全员互联,助力学校实现对全校人员的高效统一管理,同时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可为其他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员管理;全量人员中心;智慧校园;校外人员;数据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P311;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11-0135-06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Full Personnel Center Based on Data Life Cycle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ANG Ruozhu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ersonnel confusion and untimely updating of personnel relationships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process,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full personnel cent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As a new typ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mode, it further realizes the strategic drive of Smart Campus and the interconnection of full personnel, helps the school achieve efficient and unified management of all personnel, and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mpuses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words: university personnel management; full personnel center; Smart Campus; off campus personnel; data life cycle

0" 引" 言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正式启动和实施,教育部积极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先后颁布了多个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指导文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3]。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的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以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为指引,以学校实际需求任务为目标,对标对表、先思先行,开展一系列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积极建设智慧校园。

如今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迈进到了“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服务价值快速彰显。数据是信息化的核心资源,也是学校的重要资产,数据服务发展已成为国内各院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必然趋势[4]。数据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规范有序的数据管理是高校实现数据治理的关键前提[5]。而人员数据作为高校数据的一大组成部分,尤其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全面的管理,从而确保“以数据为核心资产和业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1" 高校人员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国内各院校大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已基本实现对正式教职工和学生这类人员的管理,但对于校外人员的管理是比较烦琐的[6],校外人员包含附属医院老师、工程人员、培训人员、实习人员、科研助理,等等,在实施各种项目工程的过程中,也会有众多的临时工作人员。对于校外人员的管理工作,多数院校会面临以下问题[7]:

1)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大多数院校对这类校外人员进出学校是分散式管理,但由于工作在校内,需要长时间频繁进出校园,频繁的人员变动会带来人员归属单位不明、管理不系统、管理结构松散、耗费人力资源等诸如此类的管理问题,从而影响学校的管理效能。

2)解决不及时,服务体验差。部分附属医院教师和校外人员时常对于系统使用、进出校门等存在比较紧急的需求,对这些需求无法进行提前处理会造成服务体验差的问题,进而引发师生对学校服务的不满。

3)重复建设,浪费经费。各单位和部门对自己的校外人员进行系统性管理需要建设系统或者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额外的开发工作,这会造成全校各系统的重复建设,数据无法统一管理,经费、资源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浪费,不利于全校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

4)管理观念滞后,缺乏必要的培训。在管理观念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管理的执行效率。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相关部门有义务有责任对各个单位的相关负责老师做好相关的系统培训工作,提升老师的信息化素养,助力人员管理工作。

结合以上分析,实现利用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好这类校外人员、提升数据化服务的管理效率、提高校园各类资源对社会的共享程度,助力学校的教学科研与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学校建设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全量人员中心系统,从而实现人员的统一管理,是高校人员数据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利于学校维护校园安全,同时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体现。

2" 需求调研与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全量人员中心用户的使用需求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展开了调研,结合学校网信办老师以及多个学院和部门的相关负责老师的讨论结果,基于系统的视觉体验、交互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用户对学校人员中心系统的使用体验需求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系统应简洁易用,功能清晰,便于快速入门。

2)系统应权限明确,针对用户权限的不用显示相对应的人员信息,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同时也减少跨部门跨学院的误操作。

3)系统除了对学院、部门的教职工、学生进行整理统计外,还应针对变动较大的校外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4)系统应可回溯,系统可显示具体的操作记录,做到人员及相关信息可回溯。

5)系统应能稳定运行,同时保证人员信息数据的安全。

6)系统能够助力数据治理,进一步实现校情分析。

南京中医药大学结合以上需求建设了全量人员中心系统,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平台,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功能全面易用的人员管理平台,确保管理员以及相关负责人能够管理人员数据及其关系,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人员管理的有效性,将复杂的人员管理问题简单化、便捷化。

3" 全量人员中心整体设计与实现

下面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全量人员中心建设实践为例,对系统的整体架构、功能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和技术框架进行描述。

3.1" 系统整体架构

下面将从基础层、数据层、业务层、展示层、应用层等角度进行设计说明,南京中医药大学全量人员中心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全量人员中心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和服务,为构建“设计先进科学、数据共建共用、业务融合优化、师生便捷满意”的信息化工作总格局夯实基础。

3.2" 系统功能设计

全量人员中心根据需求对业务功能进行了全面设计。根据角色明确权限,用户分为系统超级管理员与各二级单位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全部权限,各二级单位管理员的权限由超级管理员负责管理与授予。全量人员中心系统业务功能主要包括机构与人员管理、组岗位管理、系统管理以及数据同步管理功能,具体如图2所示。

3.3" 数据模型设计

全量人员中心系统基于人员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设计与管理。人员数据的生命周期是指人员数据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8]:

1)人员数据的创建生成。制定人员数据信息的基本模板,定义人员数据标准,按照规定进行人员数据的收集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全面。

2)人员数据的集成存储。从各个系统中的人员数据进行集成工作,将新加入的人员数据进行保存,尽量消除数据孤岛,为数据应用夯实基础。

3)人员数据的应用。将人员数据用于各个系统的人员管理中,通过数据中心的聚合与治理,与各个校园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人员的智能管理与数据复用。

4)人员数据的彻底删除。将无用的人员数据进行彻底删除,提高数据资产的整体效益。

全量人员中心的数据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全量人员数据中心数据遵循严格的数据标准,在数据创建生成的过程中做好身份证核验、数据重复检测等数据预处理工作。统一纳入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之中,全量人员中心定期与数据中心完成双向同步工作,实现了重点业务部门的数据对接,通过业务流程互通,根据人员中心的字段信息实现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完成相应的业务,实现了跨部门业务的线上办理。

3.4" 技术框架

全量人员中心前端实现采用组件化且高效灵活的React,后端实现主要采用Go语言,数据库采用MySQL存储人员、机构等信息数据。使用面向应用的容器集群部署和管理的Kubernetes,实现容器化部署[9],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机制,让每个服务彼此可以通信,提供自动扩展服务,便于系统的管理工作。使用基于Golang开发的开源的分布式图数据库DGraph存储人员组标签关系,以便快速检索组成员。使用RabbitMQ消息队列实现人员信息、机构信息、岗位信息等数据的实时同步[10]。将学校对人员管理的需求融入系统实现中,最终完成了全量人员中心系统的建设工作。

4" 全量人员中心技术亮点

4.1" 全方位人员管理

学校经常会有专家教授以及附属医院老师需要登录教务、科研、财务等系统,完成办公、报销等日常工作,也经常有大量的后勤人员、项目建设与施工人员需要经常进出校,这类人员众多且复杂,以往难以实现准确管理,在全量人员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除在校的正式教职工和学生外,针对其他类的人员也进行了着重管理。其他类人员包括中长期在校工作或服务人员,包括各单位自聘、服务外包人员、各个校外单位有统一身份认证需求的老师以及暂无正式工号的新进教职工。

4.2" 实现统一扎口管理与溯源

我们已与各个二级单位完成沟通,明确一名老师作为部门管理员,通过“权限分配”功能授予全量人员中心的相关权限,实现统一扎口管理。为保证人员数据的安全性,目前为各二级单位的管理员老师开放了读取权限,可读取到本部门的人员情况。

针对其他类人员,通过定制化的服务流程进行网上申请,有助于其他人员的统一管理与溯源。特制定统一的其他类人员信息模板表,可实现对其他人员的新增与修改工作。服务流程如图4所示。编写《人员中心其他人员管理员操作指南》,内容包括人员中心系统的具体使用方式、申请操作以及常见问题等,实现与负责的老师点对点沟通,确保相关事宜传达到位、落到实处,严格高校各类校外人员的管理流程,确保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切实做到集中规范管理。

4.3" 多种定制的编号规则

系统可支持多种模式的编号规则,学校根据不同人员制定了不同的编号规则,便于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需求完成人员中心的信息添加与同步,如学校的离退休人员,考虑到使用的习惯性,将使用原有工号进行直接导入。人员登录名编码规则如表1所示。

4.4" 实现“一人一号”

全量人员中心制定数据标准,明确数据源的所有权,实现一数一源,保证数据的内外部使用与交换过程的统一性和准确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并遵循统一的数据信息标准,以保证学校各业务系统能够顺利使用数据。

全量人员中心会为学校的每位人员授予唯一的登录名账号,实现“一人终生一号”的目标。当有同一人员在不同时间重复来校时可继续使用该编码,通过证件号(如身份证号)作为唯一主键,判断是否存在人员重复的情况。若服务人员或经常访问学校的人员短期无须来校,可修改人员状态,便于后续对该人员账号进行复用,减少账号耗损。

4.5" 与多个系统实现对接

系统与学校的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智慧门禁系统、综合服务门户系统、任务系统、健康填报系统等进行对接,实现人员数据同步,为进行服务流程以及进出校打好基础。

全量人员中心的人员数据会同步推送到我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校内各应用系统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获取人员信息,各应用系统根据各单位的权限设置,为人员给予相应的权限,相关人员可顺利使用学校的各种应用和服务,助力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教学。此外,与智慧门禁系统完成联动,目前系统采用半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全校人员的智能进出校管理,针对其他类人员在完成授权后可通过身份证或人脸识别进出学校。严格把控校外变动人员进出校的授权事宜,使得流动人员信息化、数据化,严格管控人员进出校,强化智慧校园的安全服务,助力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

4.6" 实现标签管理

全量人员中心设计组标签,支持为每位人员“打标签”,可自行设置小组成员,组岗位管理便于二级单位部门管理具体人员对部门系统权限的授予工作。二级单位管理员可管理组成员,如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财务处等可将自己部门的其他类人员进行组岗位的管理,本部门业务系统可以按照需要直接调用某一组的老师,对其开放特定的权限,数据中心开放接口,便于业务部门进行对本部门其他类人员的批量管理工作。

5" 全量人员中心实践效果

为确保人员数据准确,我们摸清摸透了教务、研究生院、科研、财务、后勤等二级单位各类人员的数量与类型,全面梳理并精准掌握人员数据。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全量人员中心自2021年开始构思与设计,于202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同步全校的教职工与学生信息,系统界面如图5所示。针对较为复杂的其他类人员进行了整理与核实,在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同时保护了人员数据的安全性,让所有相关人员信息快速落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为精准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外人员目前涉及管理的人员类型如表2所示。

目前全量人员中心正在稳步运行中,截至2023年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已有37个二级单位为本单位的其他类人员申请账号与权限,人数总计超1万人,具体的人员分布通过矩形树图进行展示,各二级单位的校外人员分布情况见图6。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全量人员中心实现了全量人员管理,所有在校常驻人员都拥有唯一校园ID,按角色授权获取不同的信息化服务内容。学校相关二级单位的管理人员已掌握人员中心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校外人员申请流程,自主并及时更新人员状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每个人的权、责、利,加强对人员数据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6" 结" 论

在高校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强化全校人员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中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全量人员中心为例,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与建设。高校必须牢牢抓住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数据管理工作,全量人员中心作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为未来人员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实现全量人员中心与学校各个重要系统的自动化对接,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和决策的目标,对于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9):15-19.

[2]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4):126.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18-125.

[4]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 [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15.

[5]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 [S].2019-01-01.

[6] 张建祥.论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J].兰州大学学报,2002(2):162-165.

[7] 杨小兵.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9):279-280.

[8] 韩泉叶,贺国旗,高宏文.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智慧校园设计及原型实现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3):59-62.

[9] 武志学.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J].计算机应用,2017,37(4):915-923.

[10] VINOSKI S. 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 [J].IEEE Internet Computing,2006,10(6):87-89.

作者简介:王若竹(1997.0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初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智慧校园及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医药信息化、人工智能等。

收稿日期:2023-10-12

标签:  人员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