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聚焦传统纸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存在的业务办理烦琐、信息不透明、数据共享困难以及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结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来打造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解决方案。参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业务流程和功能设计,运用GIS、人脸特征识别和电子印章技术,构建以承包合同网签业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承包合同在数据管理、网签审批、台账管理、数据同步、监管分析、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化,有效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更为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可提高合同管理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土地承包合同;网签;人脸特征识别;电子印章;GIS
中图分类号:TP315;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18-0139-0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County Level Rural Land Contract Based on Online Signing
LIU Qiannan, WANG Dongdong, GAO Zhiyuan
(KQ GEO Technologies Co., Ltd., Beijing" 100096, China)
Abstract: Aimming at the problems of complicated business processes, information opacity, difficult data interchange and insufficient risk control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papery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a solution of county level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which combines with modern geospatial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is proposed. Referring to relevant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business processes and functional desig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GIS, facial feature recognition, and electronic seal technology are used to build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centered on contract online signing business. It achieve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ization of contract in the aspects of data management, online signing approval, ledger management, data synchronization, regulatory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 and sharing, effectively simplifying business processes, improving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and providing more accurate and timely data support for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which can enhance contract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Keywords: land contract;online signing; facial feature recognition; electronic seal; GIS
0" 引" 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下简称“承包合同”)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就使用农村土地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1],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起到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的作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承包合同的管理。目前传统纸质承包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主要表现如下:
1)业务办理烦琐。合同签订和日常变更等业务办理主要靠现场办理,农户跑多次,政府无法有效监管。
2)信息不透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数据不透明,查询困难,造成矛盾多。
3)数据共享难。缺少共享渠道,合同数据难以与其他业务实现互通共享。
4)更新汇交慢。合同数据向上汇总依赖年度汇交,更新不及时。
5)风险控制差。纸质合同由于信息不透明和流程烦琐,难以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合同风险。
针对传统承包合同管理中的上述问题,许多政策都提出了信息化管理要求。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的通知》(农办政改〔2020〕9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承包合同网签制度,通过信息应用平台对发生变更的合同实行日常变更管理。202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明确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承包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互联互通机制及合同网签机制。因此,如何利用网签技术提升承包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照《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接入技术规范》[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4],以及国家、各省市相关承包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文件,笔者将承包合同管理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承包信息数据库及应用平台相结合,引入网签制度,对承包合同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加强数据共享和协作。
1" 总体设计
1.1" 总体框架设计
平台采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参照农业农村信息化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按照云架构模式构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及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具体介绍如下:
1)基础设施层。指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库等)。根据网络、安全和功能的不同,县级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分为数据安全区和运行区。
2)数据资源层。采用数据库技术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资源库,为平台运行提供数据支撑服务。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土地承包经营业务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等。
3)支撑层。承接了数据层和应用层,为平台提供了一种用于搭建和部署应用的架构,使得系统通过接口、服务等形式访问数据层的资源,为整个平台业务运行提供支持,包括应用数据库中间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GIS基础服务平台、BI平台等。
4)应用层。由数据管理系统、审批管理系统、台账管理系统、数据同步系统、监管分析系统、信息互联共享系统、土地承包APP等内容组成,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网签服务,实时动态更新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对内提供平台运维及数据管理、更新、分析等应用,对外提供业务办理、数据共享及第三方平台接入等服务。
5)用户层。由各系统用户组成(农村承包地管理相关部门、农村承包地应用相关部门、承包农户等),通过赋予用户相应业务权限,使其享受系统提供的各类应用与服务。
6)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在国家及农业农村部门已发布的标准规范基础上,贯穿于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各个层面。
1.2" 业务流程设计
承包合同信息化管理包括数据库建设、合同业务办理、合同管理与归档,一次完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线上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2.1"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承包合同信息化的基础,为网签业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1)访问保密库:管理员访问安全区的县级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基本库。
2)数据提取与验证:从保密库提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验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
3)建设运行库:对数据进行初始化,建设位于运行网络环境的网签业务运行库。
4)物理隔离设置:确保基本库与运行库物理隔离,防数据泄露与未授权访问。
1.2.2" 合同业务办理
借助网签技术实现合同业务办理、网上签约是承包合同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环节:
1)农户移动端申请。农户通过APP访问网签系统,提交合同变更、注销、补签申请。
2)管理端分级审核。收到申请后,村、乡、县用户按预设流程分级审核。未涉图形变更,网签系统直接变更运行库数据,通过物理拷贝等方式将变更数据同步更新至基本库,保证县级运行网与数据安全区数据一致。涉及图形变更,统一挂起流程,必要情况下委托第三方进行集中处理,将测量成功数据批量导入运行库,待业务完成后,定期导出变更数据(如地块属性信息),通过物理拷贝等方式同步至基本库。
3)审核结果通知。审核后,系统通知农户结果,审核通过则生成合同供签约。
4)线上签约。农户和发包方在移动端查看合同,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完成签约。
1.2.3" 合同管理与归档
对业务审批文件归档管理,可提升合同信息化效率与质量,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
1)合同管理。合同签署后经村、乡镇、县逐级备案,存储在运行库,便于查询调用。
2)数据同步。业务数据导出,物理拷贝同步至基本库,确保两库同步更新。
1.3" 功能设计
以承包合同网签为核心,设计合同监督、档案建立、数据汇交、互通共享等功能。
建设数据管理系统,保障数据安全与业务流程顺畅,支撑应用与查询。建设网签审批系统,提供“线上+线下”双模式,实现网签审批全流程线上化,极大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建设台账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承包经营全业务办理审批留痕,备案留底,自动存档,业务查询便捷透明。建设数据同步系统,实现多个数据库同步更新(县级基本库与运行库、县级运行库与上级运行库、县级基本库与上级基本库)。建设监管分析系统,为县级及以上监管部门提供土地承包合同业务监管可视化服务,降低合同风险。建设信息互联共享系统,在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和存储的前提下,实现与不动产等系统间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建设土地承包APP,提供信息查询和业务申请入口,将业务申请、审批及信息查询放到移动端,方便高效地开展合同办理业务。
1.4" 软件设计
1.4.1" 技术选型
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离设计,前端技术选型重视用户体验与交互性能,采用Vue3、uni-app主流框架与Element UI库,同时实现响应式设计以适配不同设备。后端选型注重业务逻辑与数据交互,选用Java语言和Spring Boot微服务架构提升可维护性与扩展性。前后端微服务集群通信通过API网关统一入口进行访问和分发请求。业务数据存储在MySQL数据库。
1.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查询效率。基于业务流程理解,通过实体关系确定、表结构定义、字段选择与约束条件设定以及索引建立等环节,建设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变更申请表(njq_bgsqb)、承包方表(njq_cbf)、发包方表(njq_fbf)等。详细数据库参考NY/T 3747—2020[4]。
2" 关键技术
2.1" 基于GIS平台的监管大屏可视化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5](GI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其特有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和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和辅助决策工具。因此,基于GIS平台设计具有监测分析、决策支持功能的可视化大屏,实现承包合同网签数据的空间展示与监管分析。基于移动GIS[6]建设土地承包APP,实现地块定位、导航等服务,不仅提升土地承包管理便捷性与效率,还为农户提供了精准服务。
2.2"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7],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8-9]。为确保合同签署中签约主体身份真实有效、签约时间客观真实,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承包合同线上签约,满足用户远程签约需求。
2.3" 基于电子印章的合同网签技术
电子印章技术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等技术特性,可以提供交易双方身份验证服务,确保电子合同的有效性[10]。引入电子印章技术进行合同的认证、签署和监督,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合同安全。
3" 功能实现
3.1"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简称原始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对承包地块、承包方、发包方及外部数据进行整合汇总、存储管理、维护更新,实现图形、属性一体化管理。网签数据库与原始数据库实现物理分离,在采用安全方式交换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与审批管理系统的配套使用,通过涉测数据导入、办结数据导出等功能,来保证基本库和运行库的数据一致性。数据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3.2" 网签审批系统
针对农户发起的业务申请(申请类型如表1所示),系统支持分级审核。发包方梳理承包合同变更、纠错要求,核实材料后提交乡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进行逐级审核。若涉及权属调查或测绘,由县农业农村局协同县资规局(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权属调查或测绘,农户指界并公示确认后上传调查结果或测绘成果,由乡镇再次审核确认通过后下发承包合同。签约时承包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保电子合同签署真实性有效;发包方通过电子印章技术赋予网签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同变更线上申请如图4所示。
核心代码如下:
//插入变更申请表
if((StringUtil.isEmpty(dto.getId()) \"1\".equals(dto.getId()))amp;amp;njqBgsqb==1){
Snowflake snowflake = new Snowflake(0L,0L);
njqBgsqbService.save(bgsqbEntity);" //赋值
//插入受理表
NjqSlb slb = new NjqSlb();
slb.setLcbh(bgsqbEntity.getLcbh());" //赋值
njqSlbService.save(slb);
//查询原现势合同关联表数据,插入一条新数据状态为在办
njqBgsqbService.updateById(bgsqbEntity);
// 删除附件重新上传
Listlt;NjqAffixgt; affixList = njqAffixService.list(new QueryWrapperlt;NjqAffixgt;()
.eq(\"ywid\",bgsqbEntity.getLcbh()).eq(\"ywbs\",BusinessConstant.AFFIX_FJ));
affixList.forEach((item)-gt;{
njqAffixService.removeById(item.getId());
routingAffixOperater.delete(item.getPath());
});
3.3" 台账管理系统
台账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涉及的地块、发包方、承包方、承包合同等数据进行统一关联整合,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知识图谱,并从人、地、合同等多角度实现县、乡镇、村、组四级台账信息一键查询、动态管理及智能分析,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系统支持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表格格式进行汇总查询与明细查看,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台账管理系统汇总分析页面如图5所示。
3.4" 数据同步系统
数据更新与同步涉及县级基本库与运行库、县级与上级运行库、县级基本库与上级数据的同步更新。网签数据上报如图6所示。
3.4.1" 县级基本库与运行库的同步更新
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业务审批中,未涉及图形变更的,通过网签系统直接变更运行库数据,并物理拷贝至基本库,保证县级运行网与数据安全区数据一致。涉及图形变更的,统一挂起流程,在必要情况下委托第三方进行集中处理,将测量成功数据批量导入运行库,待业务完成,定期导出变更数据(如地块属性信息),通过物理拷贝等方式同步到基本库。
3.4.2" 县级运行库与省级运行库的同步更新
以XML格式上传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业务变更信息与附件至省级信息应用平台;再通过响应报文将变更信息的接入结果反馈给下级信息应用平台。
3.4.3" 县级基本库与上级数据的同步更新
以原始数据建库软件为基础,按照NY/T3746[3]的要求生成业务报文,并按照要求的接入模式上报至上级平台(省级或国家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核心代码如下:
//更新数据库
String fileurl" = bwService.getBw(njqSjsb,path);
if(\"1\".equals(fileurl)){
return new Rlt;Stringgt;(500,\"\",\"当前流程还未对接,生成报文失败!\");
}
String sql=\"update njq_sjsb set zt = 2,xmlpath = \"+fileurl+\" where id = \"+ njqSjsb.getId();
jdbcTemplate.update(sql);
jdbcTool.close(jdbcTemplate);
return new Rlt;Stringgt;(200,fileurl,\"success\");
}catch (Exception e){
return new Rlt;Stringgt;(500,\"\",e.getMessage());
}}
3.5" 监管分析系统
借助BI、大数据、GIS技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审批、网签、归档备案等业务环节进行全过程追踪和处理,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示地理要素分布,包含各地区网签业务办件情况、工作进展成效等内容。通过“地图+图表”业务监管可视化服务,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监管智能化感知体系。土地承包监管分析可视化如图7所示。
3.6" 信息互联共享系统
信息互联共享系统通过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接入各业务系统数据,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资源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系统提供资源查询与获取、服务监控、目录编制、类目管理等基础功能以及数据采集、服务发布、资源订阅等核心功能,通过开放API为政府部门提供共享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的通知》文件要求,系统支持在线推送与离线拷贝。通过共享接口推送承包合同变更业务与附件信息给不动产登记中心,辅助完成登簿工作;并接收返回的登簿信息。
3.7" 土地承包APP
基于移动GIS开发土地承包网签APP,实现承包合同业务线上办理以及地块数据带图便捷查询。农户通过APP可查询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公示等信息,发起业务办理申请、查看进度、网上投票表决,有效提升农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农户端APP如图8所示。基层管理人员通过APP完成审批,实现地块查询、定位及导航,地块定位如图9所示。
4" 结" 论
文章通过结合现代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打造县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传统纸质合同管理所面临的业务办理烦琐、信息不透明、数据共享难以及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不仅实现了承包合同线上签约,而且推动了承包合同业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具体如下:
1)利用人脸特征识别以及电子印章技术,确保了土地承包合同网签过程高效安全,不仅提高了业务办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还大大简化了传统纸质合同管理的烦琐流程。
2)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数据共享,不仅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更为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进而加强了风险控制,同时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3)土地承包合同网签的实施不仅是承包合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对网签机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领域应用的积极探索。这一探索为将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规范流转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11):9-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NY/T 3747—2020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接入技术规范:NY/T 3746—2020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9—2016 [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 韩舒婷.地理信息系统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研究 [J].乡村科技,2023,14(17):29-32.
[6] 乔彦友,常原飞.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3个时代 [J].遥感学报,2022,26(12):2399-2410.
[7] 张帆,赵世坤,袁操,等.人脸识别反欺诈研究进展 [J].软件学报,2022,33(7):2411-2446.
[8] 汤燊淼 ,廉小亲 ,张琪琦,等.基于人脸识别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的研究及实现 [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2,39(5):110-114.
[9] 肖蕊,王继鹏.基于人脸识别的矿井人员考勤管理系统 [J].现代信息科技,2023,7(7):35-37+41.
[10] 杨玉富,杨铁红.云南省政务服务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建设与应用实践 [J].云南科技管理,2023,36(6):50-53.
作者简介:刘倩男(1994—),女,汉族,山西临汾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农村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