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直面生成式AI这一时代发展的最大变数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250)

我们正处在从工业文明时代向数字文明时代过渡的深刻转型期,期间充斥着创新经济学家熊彼得所谓的“断裂式的发展”和“破坏式创新”。所谓“断裂式的发展”是指按照传统逻辑去画延长线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传统模式的发展已经中断和终结;而新的发展机会和可能必须建立在对于传统发展的规则、模式和逻辑的“破坏”的基础上,真正的创新发展才会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走出传统实践与理论的窠臼所营造的“舒适区”,去直面那些陌生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与变数。

在所有的变数之中,最大的变数就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生成式AI是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在没有人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生成图文、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包括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生成式预训练变压器(GPT)、生成扩散模型(GDM)等技术形式;以ChatGPT为例:它是基于语言大模型的生成型、预训练的人工智能,其核心的技术特性:“概率计算+标注训练”。所谓生成式AI不同于以往为人们所熟悉的分辨式AI,它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大模型和预训练基础上的运用海量数据所生成的“文字接龙”;而所谓标注训练则是为文本的生成“赋魂”,即以深度学习的方式不断为文本的生成注入“以人为本”的关系与情感要素,进而提升了文本表达的人本价值。特别值得指出的是,ChatGPT作为一项划时代的智能互联技术其突破点在于:以无界的方式全面融入人类实践领域(通用性),具有去边界、场景性、交互性和参与性等显着特征。

有研究表明: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我们可以看到,从ChatGPT3.5到GPT4,再到其作为自由插件的普及化,以及不久之前召开的Open AI公司的开发者大会所做的三件事:升级、降价、拓展生态——生成式AI正在迅速跨越对于语义世界的整合与价值输出,迅速成为对于人类实践全领域、全要素整合的促进者、设计者与运维者,成为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操作系统”。由此,比尔·盖茨(Bill Gates)认为,未来所有的行业都会被ChatGPT这样类似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重塑一遍,这也意味着如果搭不上这班车,一切都会被颠覆。

从本质上说,生成式AI完成了对于人类智力劳动的一种划类和分工,它剥离了智力劳动中逻辑的、理性的、可被数据描述、可被算法解析的部分,而把非逻辑非理性的、无法用算法解析与表达的那些人的激情偏好和目标性的画龙点睛式的赋魂之智,交给了人类来执行和主导,这实质上是人本地位的进一步强调而不是削弱。应该说,“人类增强”是生成式AI对于人的又一次重大的赋能赋权。

生成式AI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颠覆在于增强人类的平等性,拉平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打破精英和普罗大众的壁垒,为作为技术小白和外行的普通人实现了能力的巨大增强(论文、翻译、编程等),这便令普罗大众能够跨越“能力沟”的障碍,有效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来激活和调动海量的外部资源,形成强大、丰富的社会表达和价值创造能力——这是社会又一次在数字化、智能化加持下重大的活力重启。

具体说来,生成式AI对于传播和社会的影响是通过两个路径实现的:

一是生成式AI作为智能主体的影响:通过智能“替代”发挥作用。首先,生成式AI与人机协同:对个人思维活动的“替代”。一方面,思维将从人类独有的实践活动变成人机共同协作的活动,从前保留在个人大脑内的思考活动和人类交往活动可能经由生成式AI的互动性而外化出来。另一方面,生成式AI等技术的使用不会受到身体制约,也不存在因身体缺陷而导致的“遗憾”,由此生成的传播关系能更加靠近理想状态下的精神交往。由此数字生命、机器生命与生物生命(即人体)的对话将得到充分实现,“跨生命交往”成为可能;其次,生成式AI与新内容范式:对内容生产环节的“替代”。例如,内容表达体系从文字转向到图像转向再到视频转向下的多模态内容表达体系,内容生产流程从直接内容生产转向数据挖掘与生产组织协调、提示工程生产等,内容价值从功能价值扩容为基于场景要素构建“人-内容-物”的场景、关系价值。

二是生成式AI作为智能工具实现智能“增强”而发挥作用。比如,生成式AI与“能力沟”消弭:对个人认知力的“增强”。当生成式AI被用于辅助人类认知时,它可以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人类主体朝着创意密集型、想象密集型的智力增强主体进化。其次,生成式AI与信息失序:对内容产业噪音的“增强”。例如,由于数据集滞后和数据集错误,生成式AI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虚假信息,出现批量制造事实性错误信息的情况;同时,由于算法缺陷,生成式AI所出现的“人工智能幻觉”现象更多,它更可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以一种令人信服但完全编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制造幻觉性虚假等。但复杂性范式启示我们必须辩证看待这种内容噪音,因为所谓噪音本质上也是人类认知扩容与创新的必要资源。

对于传播领域的实践而言,生成式AI下的传播变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换轨道”:社会的微粒化促成分布式社会的崛起。由于生成式AI对于个人的赋能赋权,使个人成为社会运作的基本单位,这种“元点迁移”下微粒化社会运作模式的改造、平民政治下社会沟通机制的重构(非理性非逻辑要素成为社会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权力重心及指向都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2.“换场景”:体验时代到来。XR技术的普及与3D全息场景的普遍化引发传播逻辑中第一人称认知范式的转换,这便是传播场景的转换。

3.“换引擎”:构造传播和社会运作的核心逻辑进一步“算法化”。在算力、算法和大数据可以覆盖的绝大多数社会和传播的构造中,人们对于专业经验的倚重和信赖将让位于更加实时、更加精准匹配、更加全面、更加可靠和结构化的智能算法,并透过传播的所有层面和要素的整合,成为传播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

4.“换平台”:游戏将一扫传统概念中被污名化的样貌,成为全功能、全要素的未来主流媒体平台。研究表明:游戏作为一种虚实相融的混合媒体,将是承担未来传播的“升维媒介”,也是未来社会实践的主平台。特别是我国在全世界的游戏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已占三成,这将是一个中国传播走向世界的极具创新想象力的巨大舞台,相信我国的传媒工作者在这一未来世界的大舞台上能够赢得属于中国媒体人的作为和荣光。

标签:  社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