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深度报道已成为传统行业期刊应对挑战、赢得读者的必然选择。为了让深度报道更加符合读者口味,彰显行业期刊的特色和亮点,提升办刊质量和水平,本文将以贵州省公路局《贵州公路》内刊为例,探讨行业期刊做好深度报道的必要性、适用原则及编辑策略,以期能为提高行业期刊的竞争力和传播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行业期刊 《贵州公路》 深度报道 编辑策略
深度报道因其具有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式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特性,在为行业期刊增添亮色的同时,也给期刊编辑工作带来更高要求。因此,行业期刊要发挥自身优势,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期刊编辑工作基本原则,坚持办刊基本方针,找准期刊角色定位,开拓宣传视野,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有效的采编时间,从提高期刊编辑水平入手,将深度报道做实做细做好,为读者送上精品力作。本文将从公路行业期刊入手,加以探讨。
一、公路行业期刊选择深度报道的必要性
在新媒体快速崛起和同类型期刊的激烈角逐下,公路行业期刊面临严峻挑战。对期刊编辑来说,唯有化危为机、拓展创新、提升品质,抢占新闻宣传制高点,才能突出重围,涅盘重生。
(一)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比网站、抖音,“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公路行业期刊因其自身特点,难以求“快”,但是能“在求深上做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期刊的竞争错位优势。”[1]往“深”里走,慢工出细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新闻采编,充分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尤其在内容上,“深度报道不仅回答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做文章,”[2]立体式展现新闻事实的全貌,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真实。正因为如此,深度报道能够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为公路行业期刊吸引读者,凸显宣传价值,拓宽发展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公路行业期刊作为行业内的宣传载体之一,与公路行业微信公众号、网站、视频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关系。新媒体的诞生伴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碎片化阅读、快餐化阅读又催生了新兴媒体向着“短、平、快”方向发展,新媒体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阅读时间少、发布内容短等特点,难以做足深度报道,其优势明显,劣势也突出。行业期刊深度报道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一快一慢、一深一浅”的行业宣传格局,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达到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效果。
(二)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同类型的公路行业期刊具有共同的行业属性,大多数公路行业期刊主要围绕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营运等内容进行选题策划、突出成就报道和典型经验宣传,在组稿约稿、编辑加工、编排设计上难以跳出传统思维,公路行业期刊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高度的相似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期刊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在公路行业期刊面临同质化严峻形势下,从深度着手,从广度拓展,办出特色和个性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深度报道能够多角度观察,多种表现手法,在呈现亮点的同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相反,千篇一律的报道,难以引起读者共鸣。在公路行业期刊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拓展行业期刊深度报道,形成独家新闻、独家观点,才能扩大目标读者群。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时之举
公路行业期刊作为行业内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思想的载体,作为新闻宣传类和时政类报道的综合性内部刊物,对某些重大活动和阶段性工作的宣传,不能满足于单一的报道,要在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客观展现的基础上,找准新闻事件现象和事物本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度挖掘与追踪报道,并结合新闻背景,宏观呈现新闻事件全貌,深刻揭示原因和发展趋势,从而全面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行业发展变化。尤其对政策的解读、形势的分析、经验的探索、典型的挖掘,就需要以更高的眼界、更深的剖析、更广的时空、更多的角度来加以呈现。“深度报道是立体的、集合的、纵横交错的、正反齐备的,因而反映事物更形象、更逼真”[3],也更能够凸显行业期刊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深度报道是行业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深度报道的适用原则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种独特方式,有其自身的写作技法和表现形式,即便是“文无定法”,依然有据可循。从公路行业期刊编辑的角度看,所选用的深度报道理应符合相应的基本原则。
(一)具有深刻性
与消息、简讯等不同,深度报道重在求“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俗话说,小记者写“事”,大记者写“势”,优秀的深度报道要透视现象,触及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预见发展趋势。公路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往往触及行业的热点、焦点、痛点、难点、堵点,这需要通过重大主题策划,采用系列报道、综合报道、跟踪报道等多种形式,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叙述与剖析,拓展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纵深感和立体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判断,达到“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的效果。例如,在宣传公路桥梁建设成就的深度报道中,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采访,对桥梁建设者、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单位、项目监理单位以及沿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受益群众、司乘人员等进行详细的采访,掌握第一手详实的资料,撰稿中要注重桥梁建设细节的挖掘和描写,还原事实真相,展示桥梁独创的科技成就,运用合理的逻辑结构,挖掘新闻背景,充分剖析事理,谈透问题根源,充分给予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知情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公路桥梁建设巨大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公路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深刻的影响,如此报道远比单纯宣传公路发展成就更具可读性。
(二)体现行业性
公路行业期刊的宗旨就是为行业内广大读者服务,因而,关注行业发展变化,聚焦职工关注度高的热点新闻、重要事件、重大活动,讨论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话题,分析行业发展的重大方向性等问题,聚焦行业发展成就,深入剖析成功经验,传递先进理念等势必会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公路行业期刊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在深度报道中往往以行业的视角报道新闻事件,观察热点新闻,在解读公路行业方针政策,宣传公路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传播公路行业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深度报道中要彰显行业特性,充分利用行业期刊优势,提高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期刊策划编辑中,要坚持从行业的视角综合报道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聚焦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超限运输危害和源头治理措施、公路养护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研发使用、公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路党建品牌创建及成效、行业文化建设最新动向最新成果及经验分析等行业内外关注度高的热点新闻,这样的深度报道不但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更体现了期刊的定位和编辑方针。
(三)具备独特性
深度报道突破了单纯宣传新闻事件本身的局限性,在报道中体现了作者的深度思考和敏锐的思辨色彩,报道的角度和视角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深度报道要充分运用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呈现出个性化的差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效果,才能在同类型行业期刊中崭露头角。比如,报道一条公路的竣工通车,从建设的过程、建成后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司乘人员出行的便利等多个角度展开叙述,远比泛泛谈建设过程的艰辛和重要性给人的效果好。又如,宣传公路行业文化,既要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成果,又要追溯公路文化的根脉和源头,梳理文化传承的脉络,从公路史馆、博物馆、传承馆、教育基地等有形载体切入,剖析一代又一代公路人坚守和传承的精神价值,揭示公路行业文化基因的形成及其构成,写出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行业期刊深度报道的独特性要求作者和编辑人员均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素质,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尝试,运用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视角,展现公路行业期刊的特色和亮点,走出一条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的办刊之路。
三、行业期刊深度报道编辑策略
深度报道因其信息含量大、层次多、角度广,给期刊编辑增加了难度,也给办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工作,行业期刊编辑人员必须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创新编辑策略,解决好实际问题,创造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一)精心策划,深度挖掘
期刊选题策划是深度报道取得成功并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的前提,因此选题策划必须立足行业实际,充分酝酿、精心构思、严格论证,确保期刊深度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创新表达,充分关注行业内的新闻热点,选取其他杂志未涉猎的“空白点”“盲点”,并以全新的思路、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设计来确立选题。比如,《贵州公路》选取省内某条历史悠久的普通国省道,邀请部分优秀通讯员重走该条线路,集中采风,挖掘与公路有关的人和事,深度报道公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展现底蕴深厚的公路文化,从而立体式地呈现筑路为民这一深刻主题。二要深度挖掘,期刊编辑要调动起各种思维形式进行再度创造,思辨地看待新闻事件,努力寻找更新更深的视角。例如,在宣传公路系统文明创建成果中,《贵州公路》2020年第4期、第5期连续策划2期专栏,集中刊登《文明花开香满路》《党建引领创文》《文明单位创建风采》《路畅人和文明兴》《贴心服务零距离》等文章,从文明创建的成果、措施、历程以及对社会的示范和服务等方面入手,点面结合、论述与实例交织,生动展现公路系统文明创建的全貌。三要聚焦热点,重点关注行业内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近期发生的重大活动。通过对大事件、大活动、大项目的深度报道,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围绕行业重大宣传选题,利用现有的新闻热度和流量,转换报道角度,独辟蹊径“旧瓶装新酒”,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行业发展变化。比如,《贵州公路》2023年第3期聚焦“多彩贵州·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系列报道,绕开高速公路桥梁,另选角度,以贵州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上的古桥、文化桥、人文桥为宣传点,挖掘桥梁的文化内涵和万桥飞架的典型实例,赋予万桥飞架新的内涵。
(二)用心组稿,提升质量
行业期刊文稿来源于行业内广大通讯员,通过组约文稿的方式主动向通讯员征稿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前期编辑工作中,编辑要加强与作者互动,一旦选题确定后,即可面向广大通讯员统一征文,邀约文稿,并与作者充分沟通,传达编辑意图,吸纳作者建议,完善宣传思路,提升稿件质量,杜绝“等米煮饭”,积极“找米下锅”。为扩大稿源,要畅通投稿渠道,积极收集自然来稿,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同时依托公路行业组织机构,通过相关专家、领导、朋友把优秀稿件推荐给编辑部。通过主动组稿和被动收稿得到的稿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读,及时筛选掉不符合期刊刊发要求的文稿,从文稿的内容上判断是否符合期刊的编辑方针和选题要求,客观合理评判文稿的写作水平、内容结构、主题思想、新闻价值等因素,综合评价与分类整理稿件,将优秀的文稿组织起来,为期刊编辑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组约稿件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深度报道的总要求,通过采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分篇报道、新闻评论等形式,多角度组稿,提升质量。
(三)潜心加工,增强效果
行业期刊编辑除了遵循基本的编辑加工规律和技巧以外,还应根据深度报道的需求,优化编辑策略,增强深度报道的效果。对于多篇相同主题,不同角度的报道,要善于运用同题集中的方法将其编排集纳,“或横向联合,多角度展现同一主题;或纵向连续,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或反向对比,揭示事物的矛盾性质。”[4]通过编辑加工,进一步增强深度报道效果。例如,为了更深入地宣传公路系统立足行业扶贫和驻村帮扶两方面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和经验,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生动实践,《贵州公路》2020年第6期策划了脱贫攻坚专刊。在专刊中,通过采用同题集中的手法,将报道高速公路建设、普通国省道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三个层次的稿件和反映省级层面公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稿件整合在一起,点面结合,全方位展示行业扶贫成效。同时,将宣传公路系统探索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四篇稿件同题集中,以《贵州公路亮出扶贫“战法”》的标题来统领,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贵州公路系统战贫除困的有力举措。此外,要恰当运用编者按、题记、提要式副题等编辑手段点出文章的主旨、意义、观点,同时配以评论员文章,添加新闻链接、延伸阅读等内容,让读者更容易了解新闻背景,理解新闻主题,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四)匠心编排,把控节奏
公路行业期刊深度报道大多篇幅较长,为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兴趣,亟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版面编排设计来提升期刊的整体效果。在文章中适当插入图片,让良好的视觉效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特别是在冗长的报道中,插图不仅有缓解视觉疲劳的功效,还能更加主动地把控好阅读节奏。另外,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分出小标题,不但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线索和脉络,而且可以美化版面,方便轻松阅读。除此之外,在期刊排版中,根据文章长短不同,借助“变栏”的手法优化版面空间,在变化中增加形式美;“利用穿插的布局方法,使稿件与稿件错落相间,版面曲折生动,稿子经过几次穿插后,露头藏尾,长稿可以化短,避免臃肿。”[5]例如,在宣传公路建设成就的深度报道中,精选一组优美的公路建设成果航拍图片以及反映建设过程的施工图片,将全景大图与近景特写合理有序穿插布局在文章当中,不仅提升了整体版面的美感,还有助于直观反映公路建设的艰辛和成就的辉煌。同时,制作语言形式风格相近的数个小标题,再通过字体、字号、色彩的包装让文内标题提升版面美化效果。总之,采取多种美化版面的技法将深度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能够提升期刊深度报道的宣传效果。
结语
行业期刊采用深度报道形式,既是应对媒体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闻文体,对行业期刊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人员应坚持深度报道的适用原则,运用符合行业期刊特点的编辑策略,从选题策划、组约稿件、文字加工、版面编排等环节精心编辑,全力提升行业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纲.浅谈深度报道如何求“深”[J].军事记者,2014(8):35.
[2][3]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2.
[4]黄奇杰,李淑瑛.报刊编辑实务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2.
[5]郑兴东,沈史明,陈仁风,等.报纸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