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时空趋势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336)

摘要

自我国政府提出“交通强国”战略以来,各省市之间的交通合作日益频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时空趋势和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区域交通合作机制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新闻报道,分析了媒体对交通新闻报道的空间趋势。本文运用统计分析和莫兰指数方法对我国交通新闻报道的时间趋势和空间依赖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从2014年到2024年7月,所有年份的莫兰指数表现出显着的空间正相关,充分验证了交通新闻报道与交通周边传播具有明显的时空上的关联性。不过,各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具有不平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交通周边传播和交通合作。本文建议,我国在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时,尽量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和交通发展现状出发,增加对中西部交通建设的投资。只有缩短与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交通发展的差距,中西部的交通周边传播才能得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显着提升。

关键词

中国交通 周边传播 新闻媒体报道 莫兰指数 空间溢出效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交通强国”战略。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两个纲领性文件(以下统称“两个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网络化布局、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扎实推进“两个纲要”的实施,精心做好“十四五”“十五五”两个五年规划的衔接。截至2023年,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拥有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21905个,民用运输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259 个,全国建制村全部通邮[1]。

在英语中,“交通”和“传播”都是Communication。换句话说,交通即传播,传播即交通。一个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好,不仅交通运输越快,而且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进一步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交通传播中得以充分体现。

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可以解释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依赖性,并为建立我国省市之间的交通合作和经济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我国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体现出我国各地区之间交通发展的部分特征。因此,本研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关系,描述2014年至2024年我国交通新闻报道的时空特征,并从时空相关性的角度探讨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溢出效应。

一、交通周边传播的理论背景

(一)交通传播和周边传播

麦克卢汉(McLuhan)很早就认识到交通传播的重要性,他专门论述了道路、轮子、自行车、汽车、飞机在人类传播活动中的意义。他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着名理论,他所指的媒介,不仅包含传统意义的大众传媒媒体,比如,广播、电视、书籍、报纸、杂志、电影等,而且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种载体,包括道路、交通工具、服装、住宅、货币、时钟、照片、数字、游戏、打字机等。麦克卢汉给“媒介”一词作出了一个最广义的定义:人的一切外化、延伸、产出,即媒介是人的一切文化过程。他把人类任何技术进步、任何工具的发展都看作媒介的成长,看作人体的延伸。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交通传播是与道路、运输工具、交通信息相关的传播活动。道路包括陆路、水路和航空三种形式,陆路可划分为人行道、公路、铁路等不同形态,水路可划分为内河水路和海路。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古代的马车、马匹、骡子、驴等,现代的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都属于交通工具的范畴。交通信息主要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电脑、手机等大众传媒进行有关交通内容的传播过程。

自古以来,交通传播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和传承。如古代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交通线路,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留下了文学作品、艺术品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对象。交通传播具有普遍性,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差异显着,不同地区的交通传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如北京的古驿站、苏州的古运河、成都的古蜀道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行业文化遗产,反映了各地交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积淀[2]。交通传播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差异。

周边传播是陆地教授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理论。他认为,周边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万物之间相邻的状态。周边传播是任何事物之间具有的空间信息传播关系。从传播状态来审视,周边传播具有由点到面、由中心到边缘的传播规律。从空间上来看,周边传播与交通传播有许多相似之处,交通传播同样具有从城市到乡村、由中心到边缘的传播规律。笔者使用交通周边传播的概念,既是把交通传播和周边传播进行有机的整合,又是交通传播空间扩展的直观体现。

交通周边传播不仅可以增加交通运输效益,而且可以提升人均劳动力价值[3],当然,交通管理、交通安全、道路设施管理、交通监测等问题和事故也会随之增多[4]。在中国,交通周边传播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各省市的交通运输投资情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显着的空间溢出效益,经济相似的省份之间交通周边传播效果更加明显[5]。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城市交通周边传播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东部地区特别是特大城市的交通传播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空间溢出效应显示出城市生产力的正空间自相关性[6]。

(二)媒体报道与交通运输

交通周边传播既涉及政府管理,又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媒体对交通周边传播的报道也非常频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外一些地方和国家新闻媒体开始广泛地报道机场熔断和滞留人群的增多。新闻报道不仅可以深入调查社会现象并提供合法的解决方案,有时还可以形成网民对报道的事件的看法[7]。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机场滞留大量人员,媒体进行了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目前,社交媒体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一些学者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如地理标记的Flickr网站照片)来确定和推断交通路线。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游客旅行上,在许多情况下,仅适用于旅游业。具体而言,萨雷龙(Chareyron)等人提出了一种使用Flickr照片来挖掘旅游路线的方法[8]。库拉希玛(Kurashima)等人提出了一种旅行路线推荐方法,该方法使用Flickr照片来推断游客曾经的位置[9]。斯泰格尔(Steiger)等人提出了一个框架,用于检测人类移动交通枢纽,并根据地理标记的社交媒体数据推断公共交通流量[10]。斯派若(Spyrou)等人分析了使用Flickr照片数据集得出的市中心区域内用户生成的路线[11]。刘元东等人利用从Flickr网站上收集的地理标记照片,将在线发布的原油列车的地理标记照片与国家铁路网联系起来,以识别这些原油列车行驶的潜在铁路段[12]。

(三)莫兰指数和空间自相关

交通周边传播空间合作的相关性通常由莫兰指数进行实证研究。莫兰指数由帕特里克·阿尔弗雷德·皮尔斯-莫兰(Patrick Alfred Pierce-Moran)于1948年提出,是检验变量空间相关性的常用方法。其取值范围为-1到1,符号表示正负空间相关性。正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强;负值越大,空间异质性越强;如果该值为0,则表示没有空间相关性[13]。本文用莫兰指数来检验中国交通周边传播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正的还是负的?

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变量是否在空间上相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相关。空间自相关系数通常用于定量描述事物的空间依赖性。本文主要使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如果指数gt;0,在0.05水平上显着,表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反之,如果指数lt;0,表明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

二、中国交通新闻网的周边传播

(一)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样本选取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交通周边传播进行研究,具体探讨各省市之间交通的空间传播关系。由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交通传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本文研究范围限定在中国大陆的交通周边传播,具体来说,就是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为了考察中国交通的周边传播规律,本文选取中国交通新闻网作为研究对象,以它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报道为研究样本,时间限定在十八大以后的2012年至2024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交通建设发展很快,无论是高铁、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还是机场、码头建设,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交通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迈进。因此,最近10多年,新闻媒体对中国交通的全方位报道明显增多,特别是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发展变化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充分反映。本文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可以探寻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一些内在规律。

(二)中国交通新闻网

中国交通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全国交通行业唯一的行业新闻网站,网站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是面向全国交通行业及全社会的权威性新闻网站。

网站的前身为中国交通报电子版,自2002年开通以来一直受到交通运输部及交通行业的广泛关注。2004年,为适应新时期行业宣传形式需要,网站决定加大建设力量,扩大新闻发布渠道,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更名为中国交通新闻网,并于2005年下半年着手网站的改版工作。改版后的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推出,网站以新闻中心、资讯中心、商务中心和互动中心为主骨架,下设13个新闻频道、13个资讯频道、6个商务频道及以论坛为主的互动频道。新网站覆盖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并扩展到上下游相关行业,如汽车、旅游、物流等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广阔性和时效性发布更为丰富、快捷的新闻,更有价值的资讯,以多种灵活的形式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宣传、发展服务。

(三)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区域分布

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对中国交通周边传播进行了空间计量实证研究。具体变量定义如下:

本文重点关注中国交通报道,以中国交通新闻网为数据来源,以加权合作网络节点中心性(COOP)为解释变量。该指标反映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与合作网络中其他省市之间的沟通频率和紧密程度,也可以衡量各省市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14]。中国交通新闻网是交通运输部基于新闻的大型在线信息交流平台,也是中国交通传播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中国交通新闻网是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重要窗口,其关于中国交通传播的新闻报道能够反映各省市之间交通合作的真实情况。

本文使用中国交通新闻网作为研究平台,每一篇新闻报道都被视为一个分析单元。笔者使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并将找到的所有文章作为研究样本。

在中国交通新闻网上,截至2024年7月20日,笔者找到了58042篇新闻与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传播报道相关的文章,最早的样本时间是2014年的新闻报道。由图1可知,10年来,中国交通新闻网对北京、上海和浙江的交通发展报道最多,北京报道数量为7436篇,上海报道数量为5192篇,浙江报道数量为3045篇。报道数量越多,越能体现交通传播的影响力。按照周边传播原理,交通周边传播也遵循由点到面、由中心到边缘、由近到远的传播规律。也可以说,北京、上海、浙江是中国交通传播最集中的三个中心点,交通周边传播围绕这三个中心点逐渐向其他省市进行传播和扩散。比如,北京对河北、天津的交通传播,上海对江苏和浙江的交通传播,浙江对江西和福建的传播。从图1还可以看出,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数量最少的三个省是黑龙江、吉林和青海,每个省的报道数量不足700篇。新闻报道数量越少,交通传播的影响力也就越小,当然,交通周边传播也就显得较弱小。

三、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时空趋势

(一)交通周边传播的年度差异大

在中国交通新闻网中,本文总共获得了58042篇新闻文章,所有文章与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报道相关。从图2可知,本文对交通新闻报道做了年度统计。平均而言,2020年的比例最大(n=8648,x=720.67),其次是2022年(n=6682,x=556.83)和2015年(n=6522,x=543.5),2014年(n=1906,x=158.83)和2018年的比例最低(n=2836,x=236.33)。每年发表的文章的平均数量是按12个月计算的,平均值越高,发表的文章就越多。

从2014年至2024年,中国交通新闻网对北京、上海、浙江的交通新闻报道占比最多,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新闻中排在前三位。从图3的对比可知,北京和上海在2015年交通新闻报道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159篇和756篇;浙江在2020年报道数量占比最高,达到了433篇。北京、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报道数量占比最低,分别是254篇、180篇和79篇。

(二)交通周边传播空间的不平衡性

空间相关性是交通周边传播的先决条件。空间相关性分析用于衡量测量空间中某个区域的某一行为是否与其邻居的行为及其相关程度有关。

通过对交通新闻报道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交通新闻网的数据集中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数量,以及这些空间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根据新闻报道数量的变化,本文发现中国交通周边传播与交通新闻报道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JMP软件用于聚合和可视化这些主题类别。确定与主题对应的位置热点。这些位置热点在GIS环境中可视化为热图(图4)。从可视化图可以看出,中国交通新闻报道主要聚焦于东部省市和沿海地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图的交通报道数量相对要少得多。

四、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时空特征

(一)交通周边传播空间的权重矩阵

在调查中,本文的目的是探索和确定哪些因素影响中国交通周边传播,以寻求澄清区域交通新闻报道的空间关系。空间溢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空间依赖性,为交通周边传播和区域交通合作提供经验依据。在2014年至2024年的10年里,中国交通新闻网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的占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参见表1)。为了考察与新闻报道的空间关系,本文使用空间溢出分析方法分析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关系。

同时,莫兰指数是研究空间相关性的常用方法。研究空间问题的第一步是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根据现有研究的一般方法,本文选择反映区域空间邻接关系的ROOK邻接矩阵,如公式(1)[15]。莫兰指数认为,1表示省市之间有相同边界,在空间上相邻;0表示省市之间没有共同边界,空间不相邻。使用MATLAB对列向量数据进行矩阵重组,形成31×31的矩阵,该矩阵指定省市与其自身不相邻,矩阵的对角元素为0。在该模型中,有必要对矩阵进行标准化,使空间滞后项成为相邻省市的平均值。

公式(1)

(二)交通周边传播空间的正相关性

本文的研究通过空间溢出来考察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时空趋势和影响。总体来看,中国交通新闻报道呈上升趋势,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新闻报道具有显着的统计学价值。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4年至2024年,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莫兰指数统计数据均大于零,具有统计意义,表明中国交通周边传播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见表2),中国交通新闻报道与交通周边传播具有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换句话说,中国交通新闻报道数量越多,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周边传播越强,相互之间的交通合作越紧密。然而,局部空间自相关存在显着的统计差异。莫兰指数在2015年最大,达到0.223,表明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2015年交通周边传播效果最好,各省市相互之间的交通合作最多。2021年莫兰指数最小,仅为0.113,表明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周边传播最弱,相互之间的交通合作最少。2021年正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管控时期,各省市之间的交通周边传播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交通周边传播的效果不明显。

2014年至2024年的10年间,中国交通新闻网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报道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存在不平衡现象。北京、上海、浙江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占总量的27.01%,青海、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占比仅为3.28%。从时空角度看,中国交通新闻报道总体上呈现正空间自相关。本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受到相邻省市交通新闻报道的影响。本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越多,相邻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也就越多。正空间自相关表明,交通新闻报道与交通周边传播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换句话说,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空间趋势,恰好反映了交通周边传播的基本规律,相邻省市之间的交通传播和交通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学者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为经济或政治稳定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和自由度[16]。各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直接关系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交通新闻报道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从空间角度来看,本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新闻报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而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新闻报道之间的空间邻里互动可以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增加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交通周边传播方面,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

(三)交通周边传播空间的合作性

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对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交通新闻报道不仅关注一个省市的交通发展水平,也关注到周边省市的交通发展水平。本文发现,在经济发达的省市,交通发展相对较高,交通新闻报道相对较多。比如,交通新闻报道最多的区域是北京、上海和浙江,这3个省市的交通发展水平也要高于其他省市。然而,中国交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的交通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的交通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交通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当地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也影响相邻省市的交通新闻报道。各省市在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时,需要政府加强对交通技术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交通人才的培养力度。本研究发现,交通技术发展水平对交通新闻报道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地区的交通技术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交通新闻报道,也会影响相邻地区的技术发展程度。

为了实现中国交通发展的可持续目标,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应重视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新闻媒体报道的主题与报道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7]。相邻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当然,相邻地区的交通新闻报道也会影响本地区媒体的交通报道。由于中国各地区交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对交通新闻报道的不平衡。因此,“交通强国”战略应加强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的交通合作,特别是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通技术和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中国交通的协调发展。

结语

本研究提出了中国交通周边传播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框架,并利用莫兰指数方法分析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交通空间传播的相关性。

本文发现,在2014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空间集群存在地理差异。在时空趋势分析下,本文发现中国交通新闻报道的区域聚集性和区域变异性正在逐渐增加。同时,基于探索性的空间数据分析,本文解释了社会经济发展如何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中国区域交通的周边传播。10年间,中国交通新闻报道与交通周边传播在空间溢出效应上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也就是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交通周边传播在空间上存在着相互的关联性和依赖性,相邻省市的交通合作越多,相互之间的交通周边传播效果越好。不过,中国交通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平衡性,东部地区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多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的交通新闻报道数量多于内陆地区。通过莫兰指数可以看出,交通新闻报道数量越多,交通周边传播效果越好,区域之间的交通合作也就越频繁。本文建议,中国在实施“交通强国”战略时,尽量从区域经济水平和交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增加对中西部交通建设的投资,改善中西部交通设施现状。只有缩短与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交通发展的差距,中西部的交通周边传播才能得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显着提升。

参考文献:

[1]乔雪峰,史新培,马天翼.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交通强国[EB/OL].(2024-4-16)[2024-1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457496589272889amp;wfr=spideramp;for=pc.

[2]张伟.交通行业文化遗产在新闻宣传中的传播策略[EB/OL].(2024-6-14)[2024-12-5].大江新闻,https://tt.m.jxnews.com.cn/news/2489063.

[3]AYSEGUL ERUYGUR,MUHTESEM KAYNAK,MERTER MERT.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A VECM Analysis for Turkey[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Vol. 20, No. 2, February 2012, 341-363.

[4]Y Rajkumar,S V N Santhosh Kumar.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IoT based smart cities[J].Peer-to-Peer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2024,17:1263–1308.

[5] Xiushan Jiang amp; Lei Zhangamp;Chenfeng Xiongamp;Ruijun Wang.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Spatial Spillovers in China Provincial Regions[J].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2016, 16:769–790.

[6]Jianxiang Wan,Qiang Xie,Xianxian Fan. 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n urban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256 cities in China[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24, 68: 384–392.

[7]Berendt B.Text Mining for News and Blogs Analysis.In Encyclopedia of Machine Learning[M](C.Sammut, and G.I.Webb,eds.), 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2010,968–972.

[8]Chareyron G,J Da-Rugna,and B Branchet.Mining Tourist Routes Using Flickr Traces[J].Proc.,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s Analysis and Mining,Niagara Falls,Ontario, Canada,2013,155.

[9]Kurashima T,T Iwata,G Irie,and K Fujimura.Travel Route Recommendation Using Geotagged Photos[J].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3,Vol.37,37–60.

[10]Steiger E,T Ellersiek,and A Zipf. Explorative Public Transport Flow Analysis from Uncertain Social Media Data[J].Proc., ACM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Dallas,TX,2014,135.

[11]Spyrou E,I Sofianos, and P Mylonas. Mining Tourist Routes from Flickr Photos[J]. Proc.,10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mantic and Social Media Adapt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SMAP),Trento,Italy,2015,175.

[12]Yuandong Liu, Majbah Uddin,Shih-Miao Chin,Ho-Ling Hwang,Jiaoli Chen. Examining Rail Transportation Route of Crude Oil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Crowdsourced Social Media Data[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24,1,Vol.2678,218-228.

[13]Zhang Songlin, Zhang Kun. Comparative study of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ran index and G coefficient[J].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7,4: 93-97.

[14]WANZENBOCK I,SCHERNGELL T, LATAR.Embeddedness of European Regions in European Union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amp;D)Networks:A Spatial Econometric Perspective[J].Regional Studies. 2015,49,10:1685-1705.

[15]Liu Zhe.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untries along the \"the Belt and Road\"[D]. 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8.

[16]Wu HD.Systemic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 A comparison of 38 countries[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0, 50:110–130.

[17]Hansi Senaratne,Martin Mühlbauer, Ralph Kiefl,Andrea Cárdenas,Lallu Prathapan, Torsten Riedlinger,Carolin Biewer and Hannes Taubenböck.The Unseen—An Investigative Analysis of Thematic and Spatial Coverage of News on the Ongoing Refugee Crisis in West Af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2023,12: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BKS131)和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广播电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01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李红秀,文学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教授、中欧人文交流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

标签:  交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