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海域海岛智慧审批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307)

摘" 要:针对福建省海域海岛审批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数据支撑来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审批系统的思想,设计了海域海岛智慧审批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研究了系统数据管理模式,并以海域海岛审批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智能审查为核心,开发了包括业务流转、智能审批、图形审查、用海预分析、动态监测监管、查询统计、审批档案管理等功能的海域海岛智慧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一体化运用,为福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一个信息共享与多级多部门会商平台。系统在全省推广使用,实践表明,系统有效提升了海域海岛综合管理水平,对加强海域海岛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服务架构;海域海岛审批;智能审查;数据共享;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23-0069-07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a Area and Islands Smart Approval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WU Shujuan

(Fujian Sea Area and Islands Center,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of sea area and islands approval management in Fujian Province, 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a smart approval system based on th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with the provincial land and space basic information platform as data support is propos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ea area and islands smart approval management platform is designed, and the system data management mode is studied. Taking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sea area and islands approval as the main line and intelligent review as the core, the sea area and islands smart approv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functions including business flow, intelligent approval, graphic review, pre-analysis of sea area utiliz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query statistics, and approval file management is developed, 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at the provincial, municipal and county three levels and providing an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multi-level and multi-departmental consultation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in Fujian. The system is promoted and used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ystem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evel of sea area and island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sea area and islands.

Key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a area and islands approval; intelligent review; data sharing; 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拥有海洋面积13.6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3 752千米,海岛岸线2 804千米,海岛数量2 214个,沿海港湾125处,是中国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之一[1]。福建省的深水港湾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丰富的海域海岛资源对福建省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随着科技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深化[3-4],我国海洋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处在由数字化向智慧海洋转型中[5],对海洋的管理也在由粗放型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

当前,福建省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用海项目数量不断攀升,用海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用海监管要求不断提升,海洋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近年来,福建省海域海岛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和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用海项目管理系统,两套系统未将用海用岛审批与海域使用金管理形成统一信息化应用,用海用岛审核审批业务无法在线办理,没有与其他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无法满足现有政策规范的使用需求[6-9]。因此,亟须结合工作实际,统一建设省、市、县三级一体化运行的福建省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改革优化用海用岛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的用海用岛管理相关申报审批服务体系,实现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10]。

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福建省用海用岛审批管理业务需求,按照“陆海统筹”总体要求,设计一套智能化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系统,实现用海用岛项目从申请审批到日常监管、从资源调查到生态保护的全面管理,旨在推动海域海岛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助力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系统数据库建设

通过采集整理获取海域海岛基础信息、管理信息,集成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审批数据、权属数据、监测监管等业务信息数据,以福建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为基础,建立福建省海域海岛管理核心数据库。该库由基础地理数据库、调查勘测数据库、规划管理数据库、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数据库、审批管理数据库、监测监管数据库6个分库组成:

1)基础地理数据分库。包括多年份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行政界线数据、领海基点数据、领海基线数据、12海里领海线数据等。

2)调查勘测数据分库。包括海岸线数据、围填海现状数据、养殖用海数据、海岛数据、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数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点更新数据等。

3)规划管理数据分库。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海岸带规划数据、生态保护红线数据、航运区填海控制前沿线数据、区域用海规划数据、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数据、港口规划数据、海域规划倾倒区数据、城镇开发边界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保护区数据、红树林数据等。

4)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数据分库。包括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数据、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数据等。

5)审批管理数据分库。包括用海用岛审批数据、海底电缆管道数据、不动产登记数据、用地报批数据、土地供应数据等。

6)监测监管数据分库。包括违法用海用岛监管数据、项目用海用岛监管数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监管数据、自然岸线监管数据、天地网疑似违法用海数据、疑点疑区核查数据等。

系统数据库体系如图1所示。

2" 系统平台建设

2.1" 系统平台建设需求

基于福建海域海岛管理信息化现状,存在业务办理不集中,业务申请和办理不够便利,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办理流程,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2.1.1" 实现业务远程申报在线审办

建立网上虚拟大厅,将窗口前移,方便有用海用岛需求的单位或个人就近提交海域海岛使用申请,各级在线审查,并及时反馈业务办理进度和审查结果,实现网络申办。

2.1.2" 统一规范流程全业务网络办理

统一规范用海用岛审批流程,优化办理环节,明确申报材料和审查内容,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使审批过程更加透明和规范。所有的用海用岛审核审批业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办理过程自动留痕,便于用海用岛项目的管理和监督。

2.1.3" 实现用海用岛审批智能审查

基于自然资源各类基础数据建立智能化审查功能,将海域海岛管理要求量化、规则化,根据项目坐标符合性、审报程序、审批权限、用海性质、指标控制、规划管控、权属检查等审查内容设定审查规则,实现申报材料和审查过程自动化审查、智能化分析、信息化管理和可视化决策,以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批效率,压缩自由裁量权[11]。

2.1.4" 提高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

实现与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自然资源执法监察系统、自然资源厅办公自动化系统、省网上办事大厅、省电子证照平台、省政务数据汇聚平台、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平台、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等进行接口对接,实现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海洋资源空间开发格局,提升海洋管理服务水平。

2.2" 系统架构

该系统按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网络、统一数据本底、统一基础平台、统一共享交换、统一应用门户要求设计[12],采用微服务架构,基于Java语言和J2EE分布式计算技术进行开发,系统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基础层、平台层、支撑层、业务层,如图2所示。同时,系统实现与内部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不动产登记系统、用地审批系统对接,与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电子证照平台、政务数据汇聚平台、税务局平台、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等对接。

2.2.1" 基础设施层

基础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空间和系统运行网络等。服务器、存储空间等资源依托于福建省政务云平台;系统运行网络依托基于福建省政务信息网建成的省市县乡镇四级自然资源广域网,同时通过部署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的省级海洋专网节点,与国家海洋专网实现信息互通,打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海岛各项工作网络通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共用和系统数据互联互通。

2.2.2" 平台层

平台层主要是为构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系统通过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访问基础地理、调查勘测、规划管理、审批管理、监测监管、湿地保护区等数据。同时系统运行生成的用海预审、用海用岛审批、填海验收等审批管理数据实时沉淀至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2.2.3" 支撑层

支撑层主要由电子政务引擎和用海分析引擎组成。电子政务引擎,提供表单组件、工作流引擎、报表定制、用户管理、权限控制等管理支撑功能。用海分析引擎提供海域海岛管理所需权属重叠、陆海分析、超填少填分析等基础分析算子和模型。

2.2.4" 业务层

业务层实现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各业务功能模块,包括调查规划、用海用岛审批、海域配号、海域海岛监测、查询统计五大一级功能模块,以及省级用海预审等二十余项二级功能模块。系统用户可以为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2.3" 关键技术

2.3.1" 微服务架构技术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新的架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程序按照功能边界分解成一系列独立、专业的小型服务应用[13]。每个服务对应一个组件,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且随着系统业务的升级,可不断根据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优化[14-15]。不同的微服务应用之间通过RPC、HTTP等轻量级的交互方式通信。微服务架构通过这种方式将各种微小服务应用进行组合,构建成复杂的业务系统。系统以微服务为主导的应用框架,可以大大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2.3.2" "GIS处理与分析技术

基于ArcGIS Server ArcSDE技术,构建企业级空间数据库,以支撑海域海岛审批管理所需的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和多用户并发访问[11]。根据不同业务场景灵活配置高效的地理空间分析规则,如用海用岛审批所涉及的位置范围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权属唯一性分析等。

2.3.3" 可定制的流程管理技术

将工作流技术引入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系统[16],提供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直观地创建和定制审批流程,包括审批节点、审批人员、审批条件等,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开发设计模块能够轻松调整流程,无须重新编写代码。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降低维护成本,并确保审批流程能够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2.4"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系统可以实现海域海岛资源从调查、规划、审批、使用、监管到保护的全生命周期钩稽关联和闭环管理,如图3所示,通过基于省政务信息网搭建的自然资源广域网,提供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统一使用。

2.4.1" 基础资料管理

将海域调查、规划、审批、开发利用等所有资料按标准建库、汇聚并入库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一支撑海域海岛和自然资源其他相关业务管理。将海岸线成果、海岛、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养殖用海等调查类数据,按图、表、库、文本等格式进行入库,并提供空间定位和查询统计功能。

2.4.2" 智能审批管理

基于各类国土空间基础数据、调查勘测数据、规划管理数据和审批管理数据等,开发业务审批自动化检查模型和智能化审查平台,将海域海岛管理要求规则化、量化、智能化,按照坐标符合性与空间落位、材料完整性及指标控制、海域现状、规划管控、权属检查、疑似违法用海6大检查类型,设置20余项自动化检查规则[17],如表1所示。实现省级用海预审、省级用海审查审批、填海竣工验收、无居民海岛审查审批、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减免、市县用海审批、市县用海出让等审批业务的远程申报、智能审查、意见留痕、效能跟踪。自动化检查规则类型分为强制性和提示性两类,强制性不通过的不得办理;提示性不通过的给予预警提示,补充说明原因。项目自检结果固化在审查流程中,实现由人工审查向电脑自动审查转变,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在自动化检查规则基础上,提供用海分析工具,以便市县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企业在用海审批前期,用海位置的合理合规性进行分析,提高海域选址科学性,避免后期工作返工,实现管理政策精准对接、服务直达企业。该功能可以提供省市县三级部门应用,在统一数据底板和分析工具基础上,实现各级审批业务的相互衔接、协同运转。

2.4.3" 以图管海管岛

将海域调查、规划、审批、监管等资料按标准建立空间数据库,供系统空间分析和显示调用,如图4所示。结合用海用岛审批、用海监管和填海竣工验等业务需求,提供用海范围重叠、陆海分析、海岸线共线、自然岸线占用、海洋功能区划符合、生态红线占用、保护区占用、海岛范围分析、围填历史遗留问题范围分析、违法用海分析、超填少填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统一支撑海域海岛和自然资源其他相关业务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直观的辅助依据,为“以图管海、以图管岛”、构建智慧海政提供基础。

2.4.4" 动态监测监管

通过与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用海监管数据对接、网络上报、遥感影像、无人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已批和待批用海用岛项目、自然岸线、疑点疑区、重要港湾等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海域海岛的开发利用情况,实现对用海用岛的日常监测监管。

2.4.5" 数据共享共用

以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内部实现与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不动产登记、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对接;纵向上实现与自然资部海域海岛动态监管系统对接;横向上实现与省网上办事大厅、省政务数据汇聚平台、省电子证照平台、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平台对接,信息一次录入,即可循环使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2.4.6" 查询统计分析

查询统计分为实时查询和海域海岛统计两部分,分别实现海域海岛使用情况综合实时查询,以及海域海岛使用及审批情况统计,如:海域使用及审批出让、海域使用权转让/续期/变更、海域有偿使用、无居民海岛使用及审批出让等情况统计[18-19]。统计结果可以为是自然资源部门科学、合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进一步统筹安排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修复海洋生态、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3" 系统应用实例

系统统一部署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通过自然资源广域网,延伸到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自2023年5月上线运行以来,各级通过系统会商指导用海报批、填海竣工验收共计1 800余次,共审批用海项目318个、用岛项目1个,共45个单位550个用户,累计用户访问量4.5万次。

系统运行初期,针对流程不熟悉、系统操作不规范、信息填报不正确、材料上传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线上点对点指导、问题答疑等方式不断规范各地用海用岛审批行为。目前,各地用海用岛审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审批效率和准确率显著提高,项目用海用岛监管更加便利,全省用海用岛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4" 结" 论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新时期工作重点与任务要求,优先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海用岛,更加高效地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本文提出一种高效、智能化、规范化的海域海岛审批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审批流程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统一规范用海用岛审核审批办事流程、申报材料、审查内容、审批结果,提高审批效率;通过对用海和用岛项目的全面跟踪和管理,实现对海域海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持,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域海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审批和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未来,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仍需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智能化程度、优化用户体验,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闵正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 [J].发展研究,2021,38(8):1-4.

[2] 张建忠.2022年闽商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M]//苏文菁,徐德金.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2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95-117.

[3] 王霞,顾波军,田鹏,等.海洋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困顿及路径突破 [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4,37(9):49-54.

[4] 张景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人民论坛,2023(20):26-29.

[5] 刘会芳,余洁,徐凌宇,等.海洋信息云服务平台资源管理体系架构研究 [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2):7-11.

[6] 赵建华,苗丰民,曹可,等.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S2):90-93.

[7] 王厚军,赵建华,丁宁,等.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0):17-20.

[8] 杨立平,路宁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5):34-36.

[9] 吴赟.省级海域使用审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山东国土资源,2013,29(S1):203-208.

[10] 倪楠.“互联网+”背景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优化路径 [J].探索,2019(5):175-183.

[11] 陈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以福建省为例 [J].国土资源信息化,2021(5):43-49.

[12] 焦思颖.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印发 [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11-23.

[13] 李丹,王厚军,曹海.基于微服务的海上目标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38(8):26-30.

[14] 夏伟,蔡文婷,雷伟刚,等.云化微服务技术在电网GIS中的应用研究 [J].测绘地理信息,2023,48(4):132-136.

[15]刘博.基于SpringCloud的海产品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23.

[16] 罗宇,李永树.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村镇建设用地规划信息系统研究 [J].测绘工程,2011,20(4):63-66+69.

[17] 刘小伶.搭建“多规合一”基础信息平台 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J].福建电脑,2018,34(3):98-99.

[18] 李佳芮,王晶,孙苗,等.关于建立海岛统计制度的初步构想 [J].统计与决策,2015(5):2+189.

[19] 李佳芮,曹英志,谭论,等.我国海洋统计发展回顾与展望 [J].国土资源情报,2021(1):59-63+42.

作者简介:吴淑娟(1989—),女,汉族,江西抚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项目管理及实施、海域海岛数据管理与信息化研发。

标签:  海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