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川剧《草鞋县令》(2022版)在成都四川大剧院首演,并于2022年7月7日、8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连演两场。其精彩的演出获得社会各界、戏剧专家和川剧观众广泛好评。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以及省内各界人士纷纷以观后短评的方式开展多角度述评。
诚信为民的七品县令
7月7日晚有幸观看了新编历史川剧《草鞋县令》,从戏剧的开场一直到结束,很长时间我都还沉浸在戏里,久久不能平静。
“……两山夹一沟,有水难行舟……”戏剧在哀婉幽怨如泣如诉的川剧独有的帮腔和合唱中展开,映入眼帘的是层次感清晰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画风格的舞台美术,简约空灵、无限写意。无场次的场景变化、转场,巧妙有新意而又灵动性强。将观众带入了每一幕的规定情境,使我的眼睛不忍错过每一帧画面。灯光的运用强调了舞台的画面感与镜头感,外部环境的虚化则帮助观众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能够清晰地欣赏到演员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每一种情绪的变化,这些变化深深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却。
帮腔是川剧高腔独有的演唱形式,该剧帮腔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像人物一样融入戏中,不时与剧中人物呼应与互动。包括二位器乐演奏员的出现,既有创新又能恰如其分地为规定情境服务,这是导演的妙笔。
陈智林将忠心为国、诚信为民的七品县令纪大奎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地展现了戏曲演员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令人钦佩。此外,肖德美、刘谊等川剧名家均有不俗的表现。
——伍" "越(四川传媒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演员)
艺无止境" 筑高原攀高峰
川剧《草鞋县令》自2018年首演以来,在持续的演出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该剧与我们遂宁市川剧团的新编历史川剧《苍生在上》基本属于同一时期搬上舞台的力作,两部作品都取得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草鞋县令》(2022版)在成都的几场演出我都前往观摩学习,川剧《草鞋县令》,好听好看接地气,戏里戏外魅力四射。
陈智林院长作为川剧领军人物,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川剧舞台上坚守,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在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力作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舞台艺术形象,而且给予了基层川剧院团不遗余力的帮助和支持。川剧领军人物智林院长,为艺术而生,为川剧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舞台上和舞台下都名副其实,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刘世虎(遂宁市川剧团团长" 国家一级演员" 川剧净角名家)
印象深刻的《草鞋县令》
朋友邀约第一次去四川大剧院看川剧《草鞋县令》,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应该是外行看热闹咯!但不知不觉随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那婉转动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唱腔,川剧特有的诙谐幽默,演员激情投入的表演,绚烂多彩的灯光,优美别致的舞美,都留下深深的印象!尤其是身边都是年轻朝气的艺术院校学生,这将是传承川剧这个非遗艺术未来的希望所在,令人倍感欣慰。
望着今晚美丽的“超级月亮”,吹着夏日夜晚特有的微风,不禁从近年疫情反复的低迷心情中感受到些许赏心悦目,艺术原来真是会陶冶性情的,在这静谧的夜色下,顿觉平安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孙彩凤(四川省统计局退休干部)
表现形式的全新呈现
“我们都是百姓养,碗里装的百姓粮。身上穿的百姓衣,当官就该为民想。”6月15日晚,由查明哲执导,杨椽、郑瑞林编剧,李天鑫作曲,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陈智林,携手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刘谊以及李乔松、苏明德等川剧名家联袂主演的川剧《草鞋县令》(2022版)在成都首演。舞台上,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悠扬婉转的川剧高腔、浓郁活泼的巴蜀特色,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让观众大饱眼福耳福。
全新版的《草鞋县令》,新、趣、韵、厚、精。新版,耳目一新;趣,风趣,兴趣盎然;韵,川韵、音韵、声韵、音乐韵律;厚,浓厚,地域特色浓厚,表演功力深厚;精,精道、精致,精彩,向精品迈进。
——杜" "林(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用传统打动人心" 让川剧焕发生机
在四川大剧院观看新编川剧《草鞋县令》,此剧正在全力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几位梅花奖得主的表演真是让我觉得看得过瘾,听得更过瘾。舞美、灯光设计甚好,剧中的喜剧表达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是演员功力的体现。当下时代,让川剧焕发生机,用传统文化之美抒写惟民至上之心、打动人心,实为近年来难得之佳作。
这部戏没有把这些神奇传说照单全收,而是很内敛很有分寸地从实入手,以稳重而有说服力的史实为依据,把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畏、有喜有悲的清官形象,鲜活地重现在观众们面前。在这部戏里,纪大奎既要面对纷乱复杂的地方利益冲突,又要处理亲情与法理的争执,还要经受自身的三观与现实环境不相融的挣扎,最终在乱如麻线的矛盾冲突中,找寻到一条各方面大致能够形成共识的安定之路。
剧中的亮点桥段“跑山悟道”一出,更是展现了纯正的川剧艺术,两名演员通过传统程式的演绎,呈现了舞台演出的无限可能。
这部戏充分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把纪大奎身上的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将民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坚守初心、不忘本分的精神,与我们所处的大时代相结合,所有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当代人心中有什么,眼睛便能在悠长的历史中去找寻到什么,并将之视为榜样和标杆,心向往之地去学习和模仿,这也许就是编排这出戏的初心和愿景吧!
——杨" "羚(金沙剧场艺术总监" 艺术跨界制作人、导演)
川剧又出了一台好戏
“我们都是百姓养,碗里装的百姓粮,身上穿的百姓衣,当官就该为民想。”川剧《草鞋县令》观后有感。
一个外省朋友看了我发的朋友圈后,发消息给我说“川剧又出了一台好戏”。的确如此,川剧《草鞋县令》确实是一台好戏,好在既接地气又有深度,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跌宕起伏、唱词诙谐幽默,之前版本和现在这一版本我都有看过,首先从表现形式、手法上都进行了全新的呈现。剧中纪大奎一心为民,不仅是一个清官而且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民之心的贴心官、良心官。
从音乐角度来看,整台音乐大气,有深度,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丰富了伴奏音型,加入了新的和声,台上台下一问一答式的男声帮腔,很有创意,还加入了民歌元素和川剧灯戏元素,非常接地气。
最大的亮点是三朵“梅花”,其中陈智林院长将纪大奎这一人物的儒生气质、草根情怀、清廉朴实、仁德亲民、勇于担当的清官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观剧过程中,看得出来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服装化妆道具整个剧组都专业、专注、专心投入,希望川剧《草鞋县令》越演越好,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陈位政(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 二级演员)
有筋骨有温度的哲学思辨
相较于旧版,整个剧情冲突设置更加尖锐集中,将主人公围困在重重的人生困境当中,在解决与环境、与他者,最关键是与自己的纠葛难题中,推进故事,步步展现其内在人格的成长历程,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更加有血有肉。让这部精品川剧脱离了僵化的纯宣教色彩,更有哲学上的思辨性,具有了筋骨和温度。
新版的巴蜀美学特质更加浓郁,既把握住川剧的剧种定位,又恰如其分地融入现代元素,力图实现符合现代观众精神向度和审美需求的舞台呈现。雍奴以川丑应工,插科打诨,搞笑担当,让观众的观赏情绪张弛有致;川剧独有的音乐符号帮腔充满川韵川味,编曲当中又加入了当代元素,特别是琵琶独奏和埙的独奏,乐音悠扬,既是舞台音乐的有机补充,又应和叙事情境,外化主人公内心,让全场观众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与主人公自然共鸣。整体舞美设计写意空灵,而舞台两侧的石碑和镇水神兽又具象写实,虚实结合,诗意盎然,流露出“剧诗”的艺术品相,提升了整部戏的美学品质和意蕴。
剧中吴中隆带领众人在“古瀑口”行祭祀大典之时,出现了变脸技巧的表演,把川剧一大绝活水乳交融地融于表演语境之中,体现了对变脸审美本体价值的坚守。对杨承祖这个人物的塑造,新版增加设计了他悄悄跟随纪大奎“跑山悟道”这场戏,他由不屑、不理解到逐步感动、自惭、变化。这场戏犹如设置了多个视角,观众由直接观看和通过杨承祖的视角感受到纪大奎挣脱“名缰利锁”桎梏的成长过程,又从另一个视角展示了杨承祖也在慢慢摆脱“名缰利锁”对他良知的拘囚和捆绑, 这就为他最后的转变做了巧妙的铺垫,人物塑造更加饱满真实。
今年是“振兴川剧”40周年,新版川剧《草鞋县令》的成功打造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也预祝这部戏在今年的中国艺术节上斩获佳绩。
——周" "娟(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一级艺术研究" "《四川戏剧》副主编)
草鞋县令:百姓心中的父母官
初看时,会觉得他有点理想主义;再往后看,会发现他只是有自己坚持的底线;随着剧情的深入,他的形象逐渐饱满、立体,他会抗争、坚守,也会有挣扎、犹豫,但最终还是践行着为民立命的信仰。“官自七品修,官休心不休”的草鞋县令,被演技精湛的智林院长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他施政不得时,我跟着揪心;在他终于为山民脱罪后,我跟着拍手称快。
智林院长的精彩演绎让草鞋县令不仅只是舞台上的角色形象,更是一个被赋予了灵魂、有血有肉、果敢有为的百姓父母官。剧中的情节也是有乐有悲、有起有伏,尤其是最后县令扔袍抛靴的情节,在那些嬉笑怒骂的俏皮话里,其实蕴藏着人生至味、人性至深的涵义。金靴不一定能助人登上华殿,但接地气的“草鞋”才更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土地和人民的温度,如此为官,才是百姓们心坎上的“父母官”。
——侯" 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
景深错落有致" 节奏松弛有度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学习鉴赏川剧《草鞋县令》。这是我从事话剧工作以来第一次感受川剧的魅力,走进剧场,就被舞台的布景所吸引,前后景深错落有致,演出开始,台前的乐器老师们和合唱老师们更是让我大受震撼,现场的演奏效果营造出了足够的空间感,坐在观众席仿佛置身在山谷之中。整场演出除了感叹换景巧妙,灯光精美,艺术家们的表演也是实实在在地给我上了一课,长达2个半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真唱真演配合默契,节奏始终松弛有度,观众们也为此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这次的学习为我打开了川剧的兴趣之门,我也会将我今日所学结合运用在话剧的创作之中,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观摩学习像《草鞋县令》这样优秀的戏剧作品。
——聂治涵(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2017级毕业生)
角色真实" 大众才能共情
今晚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演出现场美轮美奂。《草鞋县令》(2022版)真的做到了与时俱进,故事很感人、表现形式很新颖、内容很创新。剧中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悠扬婉转的川剧高腔、浓郁活泼的巴蜀特色都令人印象深刻。纪大奎清廉朴实、仁德亲民、践行践诺、勇于担当的清官形象,令人久久难忘。陈智林将纪大奎的儒生气质、草根情怀、慎思笃行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部戏让观众有所思,有所悟;一部戏让人有荡气回肠的感觉;一部戏让人对艺术有敬畏。《草鞋县令》里面每个人都让我觉得特别的真实,不管是主演纪大奎还是配角石竹娘、雍奴等,甚至非正面角色杨承祖,都有血有肉,让人觉得似乎就是身边的人。
观剧后,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剧中的一句话——“离微不二把心修,不负天地载魂舟”。穿草鞋的不一定是县令,县令也不一定穿草鞋,但穿草鞋的县令,却会博得我们的好感。
——常" "艺(四川省川剧院副院长" 著名导演)
《草鞋县令》好看、好听、接地气
新编川剧《草鞋县令》从首演到改编,我前后看了六场,算是铁杆粉丝。一出戏的诞生,从编、导、演到灯光、舞美、化妆、服装等都需发挥“一锅菜”的精神,才能完美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改编后的川剧《草鞋县令》就做到了这一点,虽谈不上做到了极致,但也算是近年川剧舞台上的精品力作。
主演陈智林是川剧界的领军人物,塑造的众多人物栩栩如生,在《草鞋县令》中扮演的县令有别于《巴山秀才》中的酸秀才,他把草鞋县令的文人气息和睿智通过表演、唱腔,发挥得淋漓尽致,叙述时如行云流水,高亢时激情四溢,观众掌声不断!
舞美完全采用了戏曲的虚拟性和写意性,给人以美的意境,导演手法高明,从演员的台词到场面的调度非常有看点。剧中台词很有四川特色,延续了川剧的特点,正剧喜演,剧中的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刘谊,还有苏明德、李桥松等在舞台上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也为此举增色不少,所以我说改编后的《草鞋县令》好看,好听,接地气!
——蒋晓明(邻水县文化馆馆长" 一级演员" 川剧须生名家)
川剧“帮腔”" 高腔的力量与历史感
2022年7月7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川剧院推出的川剧《草鞋县令》在成都市城市音乐厅精彩上演。好的戏剧艺术总能与观众产生有效的电流反应,将观众从现实空间拽入陌生化空间,去感受别样的人、别样的事、别样的生活,从而净化、陶冶、升华我们的思想情感,达成戏剧的“卡塔西斯”。
川剧《草鞋县令》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剧作。作为本场演出的观众,我深深地被川剧艺术的表现形式、舞台上的故事所吸引,尤其是川剧艺术的“帮腔”,它是川剧艺术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艺术功能与魅力如同古希腊戏剧的“歌队”,时而在舞台叙事中交代必要情节、时而在舞台抒情中延宕观与演的“共情”、时而在舞台空间转化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时而配合演员表演完成必要的表演程式……藏在侧幕或乐池中的“帮腔”如同一出川剧的灵魂,当它出现时,总能戳中你的神经,让你感到“陌生、惊奇、有趣、好玩”!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躲在暗处与你游戏,与你调侃。总之,我喜欢川剧的“帮腔”,演员高亢、激情的高腔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历史感,总会带你飘入另一个世界,带你领略虚幻世界的人情世故。
——韩" "涛(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
隐喻与治愈
内行看门道。新编川剧《草鞋县令》(2022版)自首演以来,社会反响热烈,观众反馈良好,众多专业剧评人士从剧目主题、艺术审美、剧情人设、舞美打造、现实关照、哲理反思等不同维度给予该剧全面解读,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条分缕析,入情入理,既理性回应了演出现场好评如潮的客观存在,又感性贯通了演出之后热议不止的主观感受。
外行看热闹。人生如戏,内外修习。《草鞋县令》全剧情节推演紧凑、高潮迭起,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共鸣、走心走红的情节至少有二。一是主人公纪大奎在面对步步为营的钱财贿赂、官位诱惑、功名围猎过程中发出的自律“三问”,对社会现实的隐喻和震撼,“学而优则仕、立德立功立言”的个人信念在群体“雅贿”面前欲罢不能的痛苦与挣扎。二是主人公在夜访古瀑口、暗察李冰陵途中脱袍、脱靴、脱皮的递进“三脱”,对人性灵魂的解剖和治愈,脱下了名缰利锁,脱下了道貌面具;脱下了官场常例,脱下了累赘外衣。并点题“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载魂之舟,最后彻底放下,选择惟民至上。
愚以为,《草鞋县令》(2022版)之所以能够让内行和外行同时叫好的原因依然在一个“情”字,编剧的深情、导演的衷情、主演的真情,正是所有艺术以真为底色、善为表达、美为旨归的终极追求。
——蒲秀政(《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