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草鞋县令纪大奎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两句词的内涵,以离微不二的民本之心,载魂之舟的人生信仰,不破不立的无畏勇气平定了一场什邡水旱之患的风波。
川剧《草鞋县令》(2022版),于2022年6月15日首次面向社会公演,炙热的天气未能阻挡戏迷观众们高涨的热情,演出数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令台下的掌声和叫好燃爆全场。疫情之下,能走进剧场观看一部制作精良、演技精湛的川剧无疑让人兴奋不已、大饱眼福、回味无穷。
纪大奎说过这样一句话:“看起来人生路不破不立”,我认为“不破不立”这四个字很好例证了新版之所以为“新”的缘由。新版在面对已有的原版,如何守正创新是创作者必须面对和攻克的难题,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我看到了创演团队的精彩解答。
一、“舞美之新”——虚实相交,更注重诗意化的表达与呈现
该戏的舞美设计更加注重戏曲舞台的诗意化表达,纱幕里的重峦叠嶂,缥缈写意地为观众营造了一片幽远的景致,台前左右两侧的石碑和镇水神兽又时刻将观众放置在戏剧情境之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拓展出无限的纵深感,舞台布景错落有致、富有层次、虚实相交。这既遵循了戏曲的虚拟性,使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较为灵活,又基于故事情节和当下观众审美趣味进行了创新设计,较之传统戏曲舞台的一桌二椅营造出更加丰富的舞台表演空间,使戏曲舞台拥有更多可能性、更具观赏性,这也是中国戏曲舞美现代化发展的表现。舞台上用山水画的背景表现“两山夹一沟,有水难行舟”是虚;摆放案几座椅、屏风书画的纪大奎住处是实;远山叠翠,茶树参天是隐虚露实;古瀑口开山焚香祭神是实;夜访古瀑口,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的山路是虚。
此外,新版对演员的服饰、装扮、道具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良。第五场的祭祀场面让人印象深刻,群演身着隆重服装、头戴神秘面具、伴着激昂的音乐跳起祭祀之舞,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剧中五名衙役的服装让他们一登场就极富喜感;“文贿”中几位“行贿者”的服装、道具也很好地塑造了文人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映衬出川剧诙谐幽默的特点。
二、“人物之新”——更加注重追寻人性的探索
纪大奎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人物,他读万卷书希望能够经世致用,为官一方心系百姓,但却无法摆脱身为书生的局限性,是一个非常多面性的人物。纪大奎那句:“我熟读经史,竟想不出一条破解之道。唉,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道出了他的无奈和迂腐。在古瀑口为阻止吴中隆炸山,留住山民脱罪籍机会而自带枷锁的纪大奎是不顾生死的勇者。在乡绅们美名利诱的“围剿”时,纪大奎是“弱势”的,最终在纠结中扪心自问坚定了为官的初衷,所以他更是无欲则刚的。
杨承祖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人物,他圆滑世故但却未失为人底线,新版中杨承祖的人物行动有不得已的苦衷,他带着在官场安身立命的人物动机,不得已给纪大奎和高景关山民制造矛盾。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也让观众更容易走近人物,因为或许他们就是当下之你、我、他。
该剧窥探人性、塑造人物,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虽然角色众多,但并未丢失对人物个性化的塑造,人物形象立体,人物性格多面化。除了纪大奎、杨承祖以外还有糊涂里揣着明白的雍奴,替夫担忧无奈之下左右摇摆的石竹娘,行事武断却有情有义的吴中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在舞台上,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探讨、追问和思考。
三、“意蕴之新”——离微不二、载魂之舟丰富戏核内蕴
一部戏最让观众回味无穷的,便是那些经典的“名场面”。走出剧场“离微不二”四个字在我脑海中不停地闪现,那一叶载魂之舟也总在眼前飘过。它们是攻克守正创新难题的两味“良药”,是开掘人物、塑造人物、深化人物、升华人物的重要线索和载体。载魂之舟是导演查明哲为该戏提炼的演出形象种子,这也是旧版中所没有的,载魂之舟是一叶在名声、疾流、苦水、尘世、宦海中素往独行驶向彼岸的扁舟,是一叶直达观众内心的灵魂之舟。
“离微不二”,是纪大奎在面对千秋美名诱惑时百般纠结后的坚定,这四个字为人物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载魂之舟更彰显和深化了主题意蕴,丰富了整部戏的戏核,让主题得到了升华,体现了纪大奎的人生追求,也让人物有了得以传颂之魂。“有灵、有魂、有精、有神,所谓灵魂不灭,实则精神不朽也”这既是纪大奎的个人所感也是作者借纪大奎之口完成了整部戏戏核的锤炼与表达。
我认为《草鞋县令》(2022版)从以上三个方面完成了破局,做到了基于原版的守正创新。
在演出时,我留意了台下观众的反应,周围观众都被戏抓住,观看十分投入。从专业角度来说,戏中设计的笑点和精彩之处观众都有相应的反馈,这就证明该戏从编、导、演、乐、舞等各方面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川剧的喜剧传统在戏中也得到了运用和发挥,在纪大奎发出作为书生的无奈感慨、雍奴插科打诨、鼓师隔空对话时,现场观众都笑声不断掌声连连。喜欢川剧的人都知道,川剧中有很多亮眼的绝活,该剧可谓是戏技不离,除了变脸和武戏,陈智林先生在台上做出“背壳”时观众无一不叫好,那一刻我心中是敬佩的、感动的,一位年近六十的戏曲艺术家为塑造人物完成如此惊险的高难度动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致敬。俗话说“戏无技不惊人,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我想在这部戏中都做到了。
《草鞋县令》(2022版)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做到了和谐统一。作为一名编剧同时也是一位热爱川剧的戏迷,我深深地被川剧的魅力吸引着、震撼着,被艺术家们执着的追求和奉献精神感召着。《草鞋县令》由名家创排、名角演绎,剧组上下齐心共同完成,我想说前辈们的艺术造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查明哲导演数月的坚守打磨,陈智林、肖德美、刘谊三位梅花奖前辈带领众演员在舞台上挥汗如雨,精心表演,李天鑫老师八十岁高龄依然坚守在川剧舞台,这是前辈对后辈最好的激励和引领,也是川剧振兴道路上一团足以燎原之火。目前《草鞋县令》已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作品,2022年9月将赴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角逐新一届中国文华大奖,真心祝愿《草鞋县令》这部精心制作的诚心之作能摘得大奖凯旋而归。
黄志丹: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