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炙热》在讨论印度边缘地区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同时,让跨国界的观众看起来也毫无障碍,主要是因为影片在展现印度女性存在问题的同时,无形中辐射出整个亚洲女性群体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同时也是贫富差异极大的一个国家。提及印度电影,多数人总会有着歌舞片的刻板印象。而近年来,印度电影以一针见血、直戳社会痛点的态度,受到世界范围内观众们的广泛关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反映着特定时代的各方面特征,电影人则承担着反思和批判社会现实的使命,用电影这一特殊武器来记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闻曝光的印度社会事件让人瞠目结舌,印度电影也成了一个窗口,让观众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等一系列印度影片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双丰收,可以看出近年来印度影片以女性主义问题为焦点,在全球引起了观众对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议论热潮。相较于以往印度电影载歌载舞的特点,针对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更加受到观众的青睐,对于印度宗教等级、封建愚昧、女性地位等社会问题的探究,也具有深远的人文价值及社会意义。
印度电影《炙热》是由印度女导演莉娜·亚达夫执导的一部剧情片,讲述了印度村庄中底层女性的种种现实压迫问题。影片《炙热》并没有引起热议,而是一部小众佳片。目前大热的印度女性题材商业片大多出自男性导演之手,影片描述社会精英女性的成长史(《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抑或是依靠男权干预而解放女性的叙事模式(《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而《炙热》由女性导演的切身感受出发,多了些许柔情和浪漫主义色彩,片中正面讽刺对女性的家暴、歧视、童婚等种种不平等待遇,讲述几位性格迥异、身份不一的女性,相互救赎和挑战权威的成长经历。
二、印度传统女性的悲剧形象
(一)宗教和社会的传统力量强大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从最原始的婆罗门教为中心到佛教的兴起、伊斯兰教的冲击,再到近现代多教会的改革。随着印度社会内宗教的主导地位改变,印度的社会体制也在不断更迭,对女性的地位改变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婆罗门教以男尊女卑的规定对女性实施压迫,种姓制度更是残害了印度社会上千年之久。闫向莉在《宗教对印度妇女地位的影响》一文中提到:“早期吠陀时代以肤色为差异确定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后期吠陀时代种姓差异进一步加剧,产生了诸多亚种姓与贱民的区别。在种姓制度下产生了相应的种姓婚姻制度。即同种姓之间的人民可通婚,高种姓的男性可娶低种姓女性。”由此,社会上出现了低种姓女性想嫁入高种姓家族以改变命运的现象,便开始流行高昂的嫁妆制度。印度不平等的男女地位、扭曲的婚姻制度、嫁妆制、寡妇殉葬制度造成了印度女性在社会、家庭、婚姻中地位的畸形。在男权和宗教的双重压迫下,女性形成了身体与精神双重的自我规训,这也是印度女性悲剧的起源。
尽管随着现代化思想不断增强,多数印度女性的意识逐渐觉醒,但也仅有城市里文化水平和经济地位较高的女性,才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在《当前印度女性的生活状况》一文中,作者尚会鹏指出,“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印度女性的生存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倒数第四,仅优于阿富汗、刚果、巴基斯坦。同时,不断爆出的恶性侵害案件更使印度蒙羞。”绝大多数印度女性无法在婚前见到自己的丈夫,不能决定自己的婚姻,更无法因为爱情而走入婚姻殿堂。影片《炙热》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如今依旧落后的农村,相较于近年来其他几部大热的印度女性电影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透过影片看到印度多数女性的真实生存状况。
在落后愚昧的印度村落中,现代的文明及法律没办法很好地普及,即使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现在,“荣誉处决”依旧猖獗于印度的一些地区。《炙热》影片开头就描述了众长老们坐在村口主持会议的场面,女性代表在提出安装电视机时,只能借口于可以丰富男性生活以避免其被歌舞厅吸引,村中男人们反驳她们的理由是“那些看电视的女孩都开始穿牛仔裤了”,其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女人们通过手机、电视等媒体设备过多接触外界社会,从而变得不受男人的控制。在丈夫家遭受侵害的女性逃回村庄,却受到村中元老团的无情对待,他们不顾女性受到的伤害,以“你应该心存感激,你的婆家原谅你”为理由逼迫其回到丈夫家,连自己的母亲都毫无怜悯之心,亲手将她送上回程的车子。由此可见,长老团在村中的地位无比崇高,他们掌握着村庄的权威和话语权,是印度宗教传统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的化身。除此之外,影片中每位女性都是被传统所束缚的受害者:拉妮三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守寡十余年;拉荞婚后一直因未能生育而被家暴;詹琪十四岁被当作商品卖给别人做媳妇,无法嫁给与自己相爱的人……影片中一个个普通而真实的印度女性形象,构成了印度社会底层女性悲剧命运的缩影。
(二)女性长期处于“被看者”供男性观看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也同样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追溯印度影视画面中女性的形象,也可看出其深受传统封建社会的约束。大多数女性都是恭敬贤淑、美丽温柔的样子,而其余大多是被妖魔化的妖艳女性形象,在印度的歌舞片中尤为常见。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中说道:“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人看和被展示,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这一类女性往往会成为其他女性非议的对象,同时还要受到“观看者”男性的欺凌。
《炙热》中主人公碧琪丽是流浪舞团的花魁,同时也操持着皮肉生意。影片将她在台上表演节目的段落与印度电影中传统的歌舞桥段合二为一,对碧琪丽的身体细节特写镜头构成了对影片中台下观众及观影者共同的性感冲击力。影片中的碧琪丽在台上风光无限,台下男人不断叫好。而走下台的碧琪丽是村里女性的公敌,大家认为她是让村里男人不留在家里的罪魁祸首,闺蜜的儿子大婚当天,人们都散去后她才可以来送上一句祝福。男人们更是一边对她的身体产生幻想,一边又鄙视她的身份,视她为“肮脏污秽之物”。
吴颖在《“看”与“被看”的女性——论影视凝视的性别意识及女性主义表达的困境》一文中借用福柯的视角总结:观看者可以通过“凝视”来建构自身的主体身份,而被观看者的行为和心理就会在被“凝视”的过程中受到“规训”,会被动地接受和内化观看者的价值判断。影片中的主人公拉尼是个守寡十五年的传统女性,婆婆总是劝告她一切都会好起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她依然只能为不懂事的儿子辛苦操劳,自己的青春已逝,现状也并无任何改变。多年不孕的拉荞手工艺做得很好,每个月可以得到不错的报酬贴补家用,而丈夫对她的家暴却越发变本加厉,他认为,女性赚钱自立便是罪恶的源泉,拉荞不敢顶撞反抗,日复一日忍受着拳打脚踢。在印度,以男性权威为主体的家庭中,女性无法正常上学、参加工作、选择结婚对象的案例比比皆是,以至于大多数女性早早就成为家庭妇女和沦为生育机器,女性的唯命是从成为男性权利建构的重要一环。
三、印度女性新思维与传统对抗
(一)从男性的“凝视”中得以解放
印度的女性主题电影是从2010年后开始崛起的,2016年后制作量更是每年以倍速增长。从2017年的《摔跤吧!爸爸》到2018年的《神秘巨星》都展现了印度女性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塑造了两个凭借自身天赋,勇敢冲破世俗桎梏,从而取得成功的年轻精英女性形象。电影总是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取向,从以往到如今的印度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可以看出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及个人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炙热》中身份特殊的碧琪丽也代表了影片中的“希望”,她是男性“凝视”的主体,也是被“凝视”后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碧琪丽的性格善良直爽,在姐妹们有困难时勇敢伸出援手,给其余二人的生活和思想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是影片中设置的最具前沿性和先锋性的一个女性形象。传统的印度封建文化中赞美“无我”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匮乏造成了女性的畸形心理和自我价值的磨灭,她们对生活的态度是被动的、依赖的、寄生的,对一切传统表示忠诚,拒绝改变甚至拒绝承认一个正在改变的世界上有任何改变的理由。胡燕娜在《当代印度“新电影”之母——米拉·奈尔的电影追求》对此解释。相较于拉尼的循规蹈矩和拉荞的忍气吞声,在发现自己遇到真爱后的碧琪丽开始果断拒绝嫖客的邀约,多次尝试带着几姐妹逃离愚昧落后的村庄,在影片中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影片中代表着先锋性的其他几个角色也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纳欧碧是村子里唯一一个有知识的女性代表,和基尚一起经营着手工业生意,为村中女性谋福利;拉尼的儿媳妇詹琪,是几个女性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为表示自己对买卖婚姻的反抗和不满,毅然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可以看出在现在的印度,虽封建愚昧思想在落后贫穷的地区仍然根深蒂固,但在方方面面都已经开始渗透着觉醒的曙光。在手机、电视、网络等高科技和知识的冲击下,大多数女性都开始有了新的思维模式,不再仅仅是男权的附属品,女性开始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更高的收入及更好的职业,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的话语权。
(二)女性之间的相互帮助
千百年来印度的传统影视中女性形象便是柔弱动人的,性格中多隐忍少抱怨,将觉醒与反抗的欲望压制于心底。有极少数另类的女性形象,选择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挑战男权的问题,甚至还要面对众多已经顺从于“凝视”者心理价值的女性群体,从而让女性平权之路难上加难。女性总体素质不断提升、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很多人有能力获得收入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同样的,面对社会女性地位进步的大趋势而言,片中以对家暴忍气吞声的拉荞和唯唯诺诺总是在意“别人会怎么说呢”的拉妮为例,说明对不愿觉醒、甘愿负重前行的女性同样要予以批判和启蒙。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女性之所以无法真正实现女权,除了她们思维固化、缺乏新鲜知识的输入,还因为缺乏让社会认可的价值所在。在充斥着男权和宗教压抑的场域中,女性的力量非常薄弱。为了维护集体的权利,她们必然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集团和话语体系来为自己谋利,这就促使她们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增强结社力量,形成防御性反应,以对抗不平等的制度体系。影片中几位女主人公在受到迫害后的相互帮助,为众人在以后剧情中的共同觉醒与反抗埋下伏笔。如拉荞多次被丈夫家暴后,都跑来拉妮家中躲避,与命运同样悲惨的詹琪相拥而泣;当拉妮看到儿子如自己昔日丈夫般残暴,不忍看到儿媳詹琪的一生重蹈覆辙,决定帮助詹琪逃离虎口,成全下一代人真正的爱情;当拉荞无意烧死家暴丈夫,碧琪丽偷车带领两人逃离村庄前往充满着更多新希望的大城市展开新的生活。
四、男性行为对女性意识改变的作用
(一)男性的施暴逼迫女性意识上觉醒
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构成了整个社会,两者应平等对待,不应该有哪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之上。千百年来的男权社会给了男性心理上的优越感,要想使之面对现实,男性根本上是不情愿的,在封建落后思想占据上千年的印度来说,改变男性地位独尊的思想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炙热》在刻画女性形象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压制和束缚女性的男性群体进行批判,使影片更具有现实意义。拉妮为儿子古拉布的婚事不惜债台高筑,而古拉布则是个败家子,每日只知胡作非为,侵犯、打骂妻子,甚至辱骂自己的母亲,对儿子忍无可忍的拉妮最终决定不再为了儿子而白白牺牲自己的人生;拉荞的丈夫因为拉荞不孕而整日家暴,没文化的拉荞从不知不孕根源还可以来自男性,到知道真相后心灰意冷,最终对家暴勇敢作出了反抗;碧琪丽误以为遇到了真正爱自己的男人,没想到对她许下诺言的男人,只是想带她去到另外的城市重新开始,利用她赚钱,做她的下一个皮条客。由此可见,三位女性觉醒与反抗的根源都掺杂了对身边男性群体的失望与绝望,男性的贪婪与残暴逼迫女性到达忍无可忍的境地,最终只得以向命运反抗告终。
(二)男性的鼓励促使女性行为上反抗
在农耕社会,男性比女性在体力上更占优势,故男尊女卑的价值观便进入了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价值观为人们所接受。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男性身体上的优势逐渐丧失,女性几乎能够做男人所做的一切事情,甚至在有的领域比男性做得更好,可观的收入给女性带来了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除此之外,不曾露面的“电话男”在拉妮拥有手机这一沟通外界的桥梁后,一直默默给予拉妮精神上的帮助,给拉妮提供了逃出村庄的勇气;詹琪的青梅竹马在她出嫁后,依然日日守在她家门前苦苦等待,给遭受强暴的詹琪巨大的心灵慰藉;拉荞求子过程中,陌生男人对她的安慰,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女性应该得到的尊重。
有了自由意识和权利保障后,实现自我价值则成为维护和实现女权的最终归宿。田振华和张芳在《当下电影如何书写女性——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厕所英雄〉为例》中评价:实现女权的最终目的是让女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理想的实现。如果女性不能真正拥有自我价值,在物质和精神领域仍然需要男性的施舍,那么这种女权注定不持久,也不公正,也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久而久之女性还会成为男权的附庸。村里为女人们谋求手工艺工作的基尚是反抗命运的女性的同盟,因为给村中女性独立提供手工业工作,他被村里男性所排挤、殴打,成为其他男性抵制的对象。他是村子里呼吁女性觉醒、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理想的正面形象。也是导演呼吁性别平等和边缘地区女性觉醒过程中,值得赞颂的对象。
五、总结
近年来,在一大批印度女性平权电影的推动下,印度在解决女性问题上有了很大进展。2011年印度提出十年义务教育目标,使得越来越多的印度女性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代表着未来可以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不可否认,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根本提升仍任重道远。电影作为目前受众面最广泛的主流艺术形式,在弘扬正确的价值观、维护女性正当权益的任务中责无旁贷。影片《炙热》在讨论印度边缘地区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同时,让跨国界的观众看起来也毫无障碍,主要是因为影片在展现印度女性存在问题的同时,无形中辐射出整个亚洲女性群体面临的核心问题。电影人需要有着敏锐眼光和责任担当,承担起维护社会正义和良知的重任。以谭政在《从附庸到自主:印度电影中的女性塑造》中的内容总结:印度电影因为置身于印度女性文化传统和现实之中,而塑造了极具印度民族特点的女性影像奇观。这既可以满足印度受众女性的复杂想象,又体现了印度现代与传统复杂关系中女性生存的文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