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建设中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82)

摘" " 要:聚焦园林工程建设中给排水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指出给水施工存在管道漏水、水压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源于管材质量、连接工艺、管径选择及水源污染等;排水施工有排水不畅、地面积水、污水排放问题,原因包括坡度设置、管道堵塞、雨污混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如把控管材质量、优化管网布局、加强水质保护、确保排水坡度合理等,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措施有效性。

关键词:园林工程;给排水施工;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1-0109-03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园林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工程的规模日益扩大,复杂性不断提高,这对给排水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园林工程给排水施工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给水施工方面,管道漏水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破坏园林景观;水压不足问题导致灌溉和水景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园林的实际用水需求;水质污染问题则危害植物健康,降低水景的观赏价值,影响园林的生态环境。

1" 园林工程建设给水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

1.1" 管道漏水防治

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已安装管道的保护,避免机械损伤。在进行土方开挖、回填等作业时,要对管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采用人工开挖等方式,防止挖掘机等机械设备碰撞管道。对于管道上方需要通行车辆或进行其他施工作业的区域,要设置临时的承重支架或防护盖板,确保管道不受外力压迫而损坏。对于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区域,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在施工前,要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了解地基的土质情况和承载能力。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换填法、夯实法、桩基础等方法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例如,在软土地基中,可采用换填砂、石等材料,然后进行分层夯实,确保地基的密实度;或者采用桩基础,将管道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的土层中,减少地基沉降对管道的影响。同时,在管道铺设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伸缩节、柔性接头等补偿装置,以适应地基沉降引起的管道变形,防止管道因受力过大而破裂漏水[1]。在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品保护,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被其他工种的施工人员破坏。

1.2" 水压不足解决

根据园林的用水需求、供水距离以及地形高差等因素,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确定合理的给水管径。在计算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园林发展可能增加的用水量,预留一定的余量。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用水点较多的园林区域,要通过精确的计算确定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的管径,确保在用水高峰期也能满足各个区域的水压要求。同时,要避免管径过小导致水流阻力过大,影响水压和供水流量,管道内部的结垢、杂物堵塞等会导致水流阻力增大,从而影响水压,因此,要定期对给水管网进行清洗和维护。水泵是给水系统中提供水压的关键设备,要根据实际的扬程和流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和参数。在选型时,要考虑到园林的地形高差、管道阻力以及用水高峰期的最大流量等因素[2]。

合理规划给水管网的布局,减少不必要的弯头、三通等管件,减小水流阻力。在设计时,要尽量使管道走向顺直,避免出现复杂的管路布置。对于高差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供水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加压泵站或调节水池,根据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供水压力的调节,以保证各个区域都能获得合适的水压。

1.3" 水质污染防控

园林给水的水源通常有城市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要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监测,确保水源水质符合要求。对于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园林,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周边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入水源地,造成水源污染。可以设置水源保护区,加强对保护区内的环境监管,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同时,要定期对水源水进行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水源水质受到污染,要及时进行净化处理,如采用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进入给水管网的水质符合标准[3]。

2" 园林工程建设排水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

2.1" 排水不畅处理

(1)合理设置坡度。排水管道的坡度是保证排水顺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排水管道的坡度。根据管道的材质、管径以及排水流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坡度值。一般来说,塑料排水管道的坡度应不小于0.3%,金属排水管道的坡度应不小于0.5%。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水准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坡度测量和调整,确保管道坡度均匀,避免出现倒坡或坡度不足的情况。对于地形复杂的园林区域,要根据实际地形进行合理的坡度调整,使排水管道能够顺应地形走势,顺利排水。

(2)定期清理管道。要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查和清理,可以采用人工清理和机械清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管径较小的管道,可以采用人工疏通的方法,使用专业的疏通工具,如竹片、钢丝等,将管道内的堵塞物清理出来;对于管径较大的管道,可以采用机械疏通设备,如管道疏通机、高压水车等,进行清理。此外,还可以在排水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格栅等过滤装置,拦截较大的杂物,降低管道堵塞的可能性。

(3)合理确定排水口的尺寸和数量,根据排水量和排水区域进行优化布置。排水口的尺寸要能够满足排水流量的要求,避免因排水口过小导致排水不畅。在设计时,要考虑到雨水口的收水能力和排水效率,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雨水口形式,如平篦式雨水口、立篦式雨水口等。对于面积较大的广场、停车场等区域,可以适当增加雨水口的数量,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入排水系统。

2.2" 地面积水解决

(1)保证地面平整度。在园林地面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在铺设路面、广场等地面设施时,要进行精确的找平处理。可以采用水准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标高测量,确保地面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使雨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口。对于大面积的地面施工,要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保证地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检查,发现地面不平整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整改。同时,要注意地面材料的选择,对于一些容易积水的地面材料,如表面光滑的石材等,可以采用防滑处理或设置排水凹槽等方式,增强地面的排水性能。

(2)完善排水系统。合理设置雨水口和排水明沟等排水设施,增加排水路径。在园林中,要根据地形和雨水流向,合理布置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雨水口应设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如道路低点、广场边缘等,以便及时收集雨水。同时,可以在一些容易积水的区域设置排水明沟,将雨水引导至排水系统[4]。排水明沟的设计要合理,沟底要有一定的坡度,沟壁要光滑,防止杂物堆积。此外,还可以采用透水地面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增强地面的透水性,减少地面积水。透水地面材料能够让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也减轻了排水系统的负担。

2.3" 污水排放治理

(1)确保雨污分流。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施工,确保雨污分流。在设计阶段,要合理规划雨污管道的布局,避免出现管道交叉、混接等情况。施工过程中,要对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进行明确标识,确保施工人员正确安装。对于已建成的园林,如果存在雨污混接的问题,要进行排查和整改。可以通过管道检测技术,如闭路电视检测等,查找混接部位,然后进行改造。将污水接入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水则排入雨水管网,直接排放或进行收集利用。

(2)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园林规模和污水量,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小型园林,可以采用简单的污水处理设备,如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对于大型园林或污水量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相结合的综合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3" 案例分析

园林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选取位于聊城市的青周渠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大型综合性园林工程作为典型案例。该园林占地面积约386.69亩(1亩≈667m2),包含了多种景观元素,如大型人工湖、喷泉广场、花园绿地、休闲步道以及配套的服务建筑等。该园林工程建设周期为两年,总投资达到2000万元。项目由知名的园林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建筑施工企业负责施工建设。

3.1" 给排水系统概况

(1)给水系统。水源主要来自城市自来水,通过市政管网接入园林。园内设置了一套完善的给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以确保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给水管材主要选用了聚乙烯(PE)管,管径从DN50到DN200不等,根据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配置。给水系统主要为园林内的植物灌溉、喷泉景观、公共卫生间等提供用水。

(2)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根据地形坡度设置了雨水收集口和排水管道,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河流。污水排水系统主要收集园内服务建筑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5]。排水管材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管和硬聚氯乙烯(UPVC)管,管径从DN300到DN500不等。

3.2" 给排水施工问题

3.2.1" 给水施工问题

(1)管道漏水。在园林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久,部分区域的给水管出现了漏水现象。经检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管材质量存在缺陷,部分PE管在连接处密封不严,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外力的破坏[6]。例如,在进行绿化种植时,挖掘机不小心挖到了给水管,导致管道破损漏水。

(2)水压不足。喷泉广场的喷头在喷水时,水压明显不足,无法达到设计的喷射高度和效果。原因是给水管道管径选择偏小,在用水高峰期,无法满足喷泉广场大量喷头同时工作的需求。此外,水泵的扬程也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力。

3.2.2" 排水施工问题

(1)排水不畅。在雨季,园林内的一些低洼地段出现了排水不畅的情况,导致地面积水严重。主要原因是排水管道坡度设置不合理,部分管道存在倒坡现象,使得雨水无法顺利排出。此外,排水管道内积累了大量的杂物和淤泥,没有及时清理,也影响了排水效果。

(2)地面积水。在一些人行道和广场区域,即使降雨量不大,也会出现地面积水的问题。这是因为地面平整度不够,存在局部低洼的地方,雨水无法及时流走。同时,雨水口的设置数量不足,且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地收集雨水。

3.3" 给水施工问题应对措施及效果

(1)管道漏水防治。对于管材质量问题,立即更换有缺陷的PE管,并对所有管材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改进了管道连接的施工工艺,采用更可靠的热熔连接方法,并确保连接质量[7]。对于施工中受到外力破坏的管道,及时进行了修复,并在管道周围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和防护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管道漏水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后续很少再出现漏水现象。

(2)水压不足解决方法。重新对给水管道进行了水力计算,根据实际用水需求,更换了管径偏小的管道部分,增加了供水流量。同时,更换了扬程不够的水泵,以提供足够的水压。在喷泉广场的给水管路上还增设了调压装置,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调节水压。采取这些措施后,喷泉广场的喷头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设计的喷水效果,水压不足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3.4" 排水施工问题应对措施及效果

(1)排水不畅处理。对排水管道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疏通,清理了管道内的杂物和淤泥。重新调整了排水管道的坡度,改善了倒坡现象,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同时,加强了对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防止再次出现管道堵塞和排水不畅的问题。经过这些措施,园林内低洼地段在雨季的排水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不再出现积水现象。

(2)地面积水解决措施。对地面进行了重新平整,修复了局部低洼的地方,确保地面坡度符合排水要求。增加了雨水口的数量,并优化了其位置设置,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收集雨水。在人行道和广场等区域采用了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增强地面的透水性,减少地面积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地面积水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即使在降雨天气,地面也能保持相对干燥,提高了游客的行走安全性和舒适性。

4" 结语

通过对给排水施工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提出,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实用的技术方法,有助于提高给排水施工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保障了园林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功能,提升了园林的整体品质和景观效果,为人们创造了更加优美、舒适、生态的园林环境。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丰富了园林工程学科中关于给排水施工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促进了多学科知识在园林工程中的融合应用,推动了园林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祖靖.关于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非开挖修复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7):190-192.

[2]" 曹宏.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8):135-138.

[3]" 潘涛涛.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35-37.

[4]" 刘颖.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农民,2024(5):109-111.

[5]" 刘静.园林施工管理与后期养护在园林工程中的作用[J].大众标准化,2023(9):121-123.

[6]" 康江龙,单春生.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3):119-121,125.

[7]" 徐雷,王绍福.关于城市园林工程建筑的思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4(10):266-268.

作者简介:王继龙(1989— ),男,汉族,山东博兴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及市政工程施工。

张开元(1986— ),男,汉族,山东博兴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及市政工程施工。

标签:  管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