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绿地类型的多样化及其功能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91)

摘" "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政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有较为特殊的位置。聚焦于市政园林绿地类型的多样化及其社会功能,介绍了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特点和功能,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墓园及岛屿公园等,并深入剖析了这些绿地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多样化的市政园林绿地不仅能够有效优化城市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繁荣和教育进步。

关键词:市政园林;绿地类型;多样化;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86"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085-03

0" 引言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政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积极实践“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等建设目标。然而,如何实现园林绿地类型的多样化,并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依然是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趋势

1.1" 现代城市对绿色空间的需求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空间逐渐缩小,从而导致居住环境变得更为密集和封闭,这使得居民对于开放、自然的绿色空间有了更强烈的渴望。绿色空间,如公园、绿地、健身区等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息放松的好去处,还扮演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例如,绿地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的微气候,减少夏季高温的影响,缓解热岛效应;同时,绿地也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帮助过滤尘埃和噪声,从而提升空气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减轻人们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增强社区凝聚力。因此,通过合理规划绿色空间分布,科学规划增加绿地面积,能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1]。

1.2" “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理念

“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理念强调了在新世纪背景下,城市应朝着更加环保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一理念不仅是一种口号,更反映了全球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该理念提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效益置于首要地位,通过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智慧城市建设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确保城市发展的生态效益,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和自动监测空气质量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绿地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也意味着要公众化,鼓励居民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氛围。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使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地方。

1.3" 我国“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的建设实践

我国“园林城市” “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的建设实践,是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国家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而展开的。这一过程不仅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融入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并且通过一系列典型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政策上,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大力扶持城市绿化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同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绿地资源不受侵占破坏。规划设计方面,引入海绵城市、垂直绿化等新型模式,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层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此外,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发动群众力量开展义务植树等活动,形成全民爱绿护绿的社会风气。

2" 市政园林绿地类型的多样化

2.1" 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居民区附近,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活动、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这类公园的设计注重人性化和生态化,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条件,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景观环境。例如,在规划时会考虑设置儿童游乐区、老年人活动区、运动场地以及安静的休憩角落,从而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同时,为了增强公园的生态功能,会优先选择本地植物,构建多层次植被结构,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而且,许多综合公园还会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如厕所、餐饮点、停车场等,确保游客游园时能享受便捷服务。更重要的是,一些综合公园还承担着举办大型公共活动的任务,成为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社区间的互动与凝聚力[2]。

2.2" 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是指以特定主题或功能为核心的公园形式,其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受到重视,并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这类公园通常围绕某一特定的动植物种类、历史文化主题或休闲娱乐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如动物园、植物园、花卉园、自然保护区、历史纪念园等。专类公园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深入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知识的机会,同时也成为保护和展示本地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窗口。例如,植物园通常会收集并展示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物种,通过科学分类和专业养护,向公众普及植物学知识,加深其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物园则专注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繁育,同时开展动物行为研究和教育活动,增强参观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类公园聚焦于文化艺术或历史遗迹的保存与传播,如雕塑公园、历史文化公园、遗址公园等,这些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3" 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

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通常规模较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居住区内部或沿街两侧,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休闲空间。社区公园的设计通常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实用性,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配置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使用的设施和服务。例如,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长椅及遮阳亭等,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公共活动场所。街旁绿地则更多地强调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融合,通过巧妙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小品布置,形成具有特色的街道景观,提升街区的整体美感。这些绿地不仅是城市绿化网络中的节点,还是改善局部微气候、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亲子邻里互动,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

2.4" 墓园

传统上,墓园主要用于安葬亡者,提供一个供亲友凭吊和缅怀的场所。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墓园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始向生态化、园林化方向发展。例如,在规划时会注重植被的选择与布局,多种类种植适种植物,构建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以减少土地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同时美化环境。墓园内的道路系统也多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既保证了雨水的有效渗透,又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此外,一些先进的墓园还引入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灌溉绿地或补充景观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更重要的是,墓园不再只是哀悼的地方,还可以是人们心灵休憩之所,通过设置安静的冥想区、散步小径等设施,为访客提供一个放松心情、思考人生的私密角落[3]。

2.5" 岛屿公园

岛屿公园通常位于河流、湖泊或海洋中的岛屿上,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岛屿公园的设计通常充分利用岛上的地形地貌特征,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游憩体验。例如,可以结合岛屿的海岸线特点,建造观景平台、沙滩浴场、水上运动基地等亲水设施,吸引居民前来休闲娱乐;或者根据岛屿内部的植被分布情况,开辟森林步道、野餐区域、科普教育基地等自然探索项目,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态环境的魅力。岛屿公园还经常被赋予特定的主题,如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艺术创意园区等,这不仅增加了公园的文化内涵,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游览内容。为了确保岛屿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还会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开发强度、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等,力求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岛屿的原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4]。

3" 市政园林绿地的功能

3.1" 生态功能

首先,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天然吸碳制氧工厂的作用,这对于维持大气中气体平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绿地则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为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其次,园林绿地对于净化空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植物可以吸附尘埃、减少悬浮颗粒物,并且对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具有良好的吸收和过滤效果,从而减少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再次,绿地还能够调节城市的微气候,夏季时,树木的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热能,使得林荫下的气温比无树地带低很多,同时提高空气湿度,创造出凉爽舒适的局部气候条件;冬季,则因散热量较少而使气温略高,起到保温作用。同时,园林绿地有助于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保护水土不受侵蚀,特别是在降雨期间,植被覆盖的土地能够更好地保持水分,防止土壤流失,促进地下水补给。最后,绿地还可以减少噪声污染,其枝叶结构能够反射声波并消耗声音能量,有效降低交通和其他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强度,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5]。

3.2" 社会功能

首先,绿地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休闲娱乐场所,无论是散步、跑步还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空间。许多公园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展览、节日庆典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绿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常有画展、影展、雕塑展示等活动,提高了人们的艺术修养水平,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其次,园林绿地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理想场地,其中设置的展览馆、陈列室、纪念馆等设施,可以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探索精神。再次,园林绿地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当居民共同参与到植树造林、花卉种植等活动中时,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风气。最后,绿地作为防灾避难的潜在区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成为疏散人群的安全港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 经济功能

首先,良好的城市绿化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这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美丽的公园、独特的植物园以及风景如画的街旁绿地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此外,优质的绿地环境也使得周边房地产价值上升,因为人们更愿意居住或工作在一个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地方。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土地出让金和其他相关税收。其次,园林绿地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城市景观和生活环境是企业家选择投资地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充满活力且环境友好的城市更容易获得外商青睐,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再次,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展览等,园林绿地还可以直接创造商业机会,如餐馆服务、小卖部经营等场地租赁业务,这些都为城市增添了额外的经济来源。最后,园林绿地对于降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医疗成本也有积极作用,健康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从而减少了社会卫生支出。

3.4" 教育功能

市政园林绿地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例如,在植物园、动物园等专类公园中,可以通过设置标牌、导览图等方式向游客介绍动植物知识,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学习到丰富的自然科学信息。同时,许多城市绿地内设有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这些地方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从历史文化到现代科技,内容丰富多样,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又提升了游客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园林绿地提供了一个实践教育的理想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户外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另外,绿地中的艺术雕塑、文化长廊等元素,也为居民提供了接触文化艺术的机会,促进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4" 结语

市政园林绿地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美化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多样化类型的园林绿地建设,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墓园及岛屿公园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还能显著增强其社会凝聚力、提升经济效益和教育价值。本文表明,成功的市政园林绿地规划需要结合本地特色,注重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并积极促进公众参与。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更加多元化的园林绿地形式及其功能,将是构建和谐宜居、绿色健康城市环境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夏艳,马晓晨,孙榕辰.市政园林绿化中的文化传承与特色塑造[J].砖瓦世界,2024(12):238-240.

[2]" 王小辉.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J].砖瓦世界,2021(18):256-257.

[3]" 刘海燕.园林工程中多功能绿地规划策略研究[J].花卉,2024(20):106-108.

[4]" 刘明宏.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73-75.

[5]" 张晓芬.基于地方城市特色的市政道路园林景观改造与工程管理研究:以里水镇盐南线大甘路口-五星路口市政绿化优化提升工程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0):187-188.

作者简介:董星慧(1987— ),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施工管理工作。

标签:  绿地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