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养护要点及长效管理的策略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22)

摘" " 要:园林养护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养护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从园林植物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养护技术和长效管理策略。先分析了当前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病虫害防治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及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等。随后,结合桂林地区的特点,详细讨论了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及园林设施的养护要点,并提出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等园林长效管理策略。

关键词:园林养护;长效管理;植物养护;管理策略;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6.3"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088-03

0" 引言

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1]。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园林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质量与效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园林建设后续养护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是否能够长时间处于良好状态并发挥出应有作用。

1" 园林养护存在的问题

1.1" 养护技术水平良莠不齐

一些园林养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园林植物生长习性认识不到位,养护操作过程中浇水、施肥、修剪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按科学方法操作。例如,浇水时间、浇水量掌握不好,就会造成植物根部烂掉或者缺水干旱;在修剪过程中不按植物生长规律进行,任意剪枝,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及美观。

1.2" 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较多,危害较大。目前,许多园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都是以化学药剂为主,而长时间单一的化学药剂的应用不但会导致病虫害出现抗药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等[2]。与此同时,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很难及时发现病虫害发展趋势,贻误了防治最佳时期。

1.3" 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园林养护要有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主要用在设备购置、人员工资和物资采购。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园林养护经费投入较少,造成养护设备老旧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养护工作;养护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影响了养护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1.4" 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缺乏

园林养护管理涉及许多部门与环节,但是当前许多园林都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养护工作质量标准不够清晰、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准确地评价和督促养护人员开展工作,造成养护工作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

2" 园林养护的重点

2.1" 植物养护

2.1.1" 浇水管理

针对不同植物生长习性、季节变化及土壤墒情等因素合理设置浇水时间及浇水量。一般在夏天气温高的情况下,宜早不宜晚,切忌在中午浇,防止温差过大而危害植物;冬天则要在正午温度高的时候浇水。对耐旱植物可以适当降低浇水频率;对喜湿的植物需要增加浇水量,使土壤保持湿润。同时,利用滴灌和喷灌两种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1.2" 施肥管理

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植物生长的需要合理施肥。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并配施适量化肥,坚持“薄肥勤施”。在植株生长旺盛期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以促进植株枝叶生长;花期、果期增施磷钾肥,改善植物开花结果品质。例如,对于月季花,可以在春天发芽之前施加一次成熟的有机肥料,并在花开后每10~15d施加一次稀释的液态肥料[3]。

2.1.3" 修剪整形

修剪对于维护园林植物的美观,促进其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及景观设计要求等因素对其进行适当修剪。对于乔木,主要剪除枯枝、病枝、交叉枝和徒长枝,以维持优美的树形和通风透光;对于灌木,可以用修剪的方法来控制灌木的高度与形态,让灌木更紧凑、饱满;对于花卉,及时剪除残花以促使新花生长。修剪时需注意工具消毒,以免病虫害交叉感染。

2.2" 病虫害防治

2.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自然敌人和生态平衡手段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在桂林地区,生物防治尤为重要。由于园林环境对生态平衡的依赖,采用生物防治不仅有效,且环境友好,能避免化学药品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例如,赤眼蜂被广泛用于防治园林中的鳞翅目害虫,如红蜘蛛、松毛虫等,赤眼蜂寄生在害虫卵中,通过自然寄生消灭害虫,有效减少害虫数量。此外,苏云金杆菌常用于防治菜青虫、叶蝉等鳞翅目害虫。苏云金杆菌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通过口服感染害虫消灭虫害,能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局部区域的害虫侵害,也可以使用昆虫病毒或天敌昆虫引入手段,逐步建立生态控制系统,以减少园林中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方法在桂林地区尤其有效,因为其湿润的气候有助于自然天敌的生存和繁殖。

2.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环境条件和物理手段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病虫害,且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桂林地区由于气候湿润、雨水丰富,物理防治方法应用较为普遍且效果显著。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光诱捕、色板诱杀和人工捕捉等。例如,黑光灯是一种常用的诱虫设备,能够有效吸引夜间活动的害虫,如蚊子、飞蛾等。在园林内安装黑光灯,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尤其适用于夜行性害虫的防治。色板诱杀法也是广泛使用的物理防治手段,通过设置黄色粘虫板吸引并捕捉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不依赖化学药品,避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2.3" 化学防治

尽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园林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一些病虫害严重、其他防治方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化学防治仍然是有效的补充措施,其合理应用非常关键。例如,常见的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蝗虫等虫害,可通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针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可以使用含有噻虫嗪、联苯菊酯等成分的化学杀虫剂,这些药剂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而残留较少,对植物和土壤的影响较小,能够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对于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常用的药剂包括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其通过接触或系统性吸收防治病菌。值得注意的是,化学防治需要根据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精确施药,避免过量或频繁使用,以防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为了增强防治效果,最好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降低同一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比例施用。

2.3" 园林设施的养护

2.3.1" 道路和广场的养护

定期对园林道路及广场铺装进行检查,并对破损及松动路面砖及石材进行及时维修。修整道路及广场边缘,使线条规整。清理道路上的杂物、积水,保证行人的安全、畅通。

2.3.2" 园林建筑的养护

园林内的亭、台、阁、廊、架及其他建筑物要定期检查维修。检查建筑物结构安全情况,如墙体有无裂缝,屋顶有无渗漏等。翻修建筑物外观,如果油漆脱落,应适时重刷,以维护建筑物美观。与此同时,要重视建筑物内部设施设备的养护与维修,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2.3.3" 灌溉和照明系统的保养

定期对灌溉系统中喷头和水管进行检查,并对漏水和堵塞情况进行及时维修。检查并保养照明系统灯具及线路,替换受损灯具以保证照明效果。同时合理设定照明时间以节约能源。

3" 园林长效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3.1.1" 明晰管理职责

界定园林养护管理部门及其有关人员职责分工,以免职责不清造成工作推诿、效率不高。编制详细岗位说明书,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进行规定,以保证养护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3.1.2" 制订科学详细的养护计划

为保证园林持续健康和优美,需要根据园林实际大小、栽植的各种植物以及其特有的生长特性等因素,认真制定完整详细的养护方案。方案要覆盖年、季甚至月3级养护具体安排,以保证各环节工作有规律可循。养护计划中需要清楚地罗列出每个养护工作所需要的细节,如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同时对每一项作业的时间点都进行细致的计划,以保证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人员调配是关键的一环,要根据工作量、人员技能等合理配置工作任务,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物资准备也是不可忽视的,需要提前准备好必要的工具、肥料以及药剂,避免影响养护进度。更重要的是,养护计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密切注意园林中的真实变化情况,如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状况,并适时动态地调整规划,保证养护工作具有科学性与实际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3.2" 强化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2.1" 专业培训

为提高养护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及实际操作能力,拟定期安排养护人员接受系统专业培训。训练将涉及园林植物养护方面的广泛知识,如各种植物生理特性、生长规律和养护要点等,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如常见病虫害鉴定、预防措施及有效的处理办法等。另外,对园林机械操作及养护也会进行着重训练,以保证养护人员能熟练运用各种园林机械使用技术及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将特邀行业资深专家及资深技术人员主讲,以理论讲解结合现场实操的形式,让培训内容更鲜活更实用,致力于确保每名参训的养护人员都能从中受益,从而真正地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3.2.2" 绩效考核与管理

为了更好地激励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确保其职业道德得到规范,计划建立一个既科学又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一系统会考虑到工作品质、效率和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等主要维度,以可量化指标客观评估养护人员工作效果。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养护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晋升机会等积极激励,褒奖其突出贡献,树立行业标杆;对考核结果未达到预期要求的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再培训计划,以帮助其改善不足之处,必要时调整岗位,从而保证队伍整体素质和效能不断提高。通过实施这一绩效评估及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潜能,协同促进养护工作不断优化。

3.3" 资源的优化配置

3.3.1" 资金管理

要想全面提高园林养护管理质量与效益,就需要增加园林养护管理经费投入,保证经费充足性与运用合理性。为此,应建立健全的资金预算制度,对养护设备购置、物资采购、人员工资等各项费用进行细致入微的预算编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预算计划,避免任何形式的浪费和滥用。另外,还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多方寻求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等可能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来保障园林养护管理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3.2" 设备和物资管理

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设备与材料的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要加强养护设备管理,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并解决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应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信息,以便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需求。另一方面,要合理储备维护需要的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各种材料,以保证其质量达标并能及时提供。在此背景下,要构建科学的材料采购与储备机制,并定期盘点与更新材料,以保证材料充足有效,从而为园林养护管理提供材料保障。

3.4" 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

为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整体效率与精准度,积极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园林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的目的是对园林植物信息、养护工作记录、病虫害监测资料等进行数字化管理[5]。具体而言,该系统会详细地记录每株园林植物的品种、生长状况和养护历史等重要信息,同时还会详尽地记录各项养护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时间和人员情况,并且该系统也会对病虫害发生状况、防治措施及成效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管理人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到系统中,掌握园林养护工作最新动态,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系统给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快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保证园林养护高效运行。

4" 结语

掌握园林养护的重点,落实长效管理策略,是保证园林景观长期保持良好的关键所在。通过落实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及园林设施维护的重点工作,并采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人员的培训管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及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长效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园林养护工作质量与效率,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当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与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园林养护与管理水平,给人们营造一个更美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也要加大对园林养护管理的关注与扶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合力促进园林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春晖.园林施工管理与后期养护在园林工程中的重要性[J].居业,2023(9):146-148.

[2]" 庆建军.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的施工与养护管理策略[J].园艺与种苗,2023,43(6):51-52.

[3]" 吴林骏.园林绿化中花卉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研究[J].花卉,2024(6):109-111.

[4]" 徐亚青.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8):140-144.

[5]" 郝建民.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3):205-207.

作者简介:黄枥文(1981—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大专,主要从事市政绿化管护管理工作。

标签:  园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