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园林式度假酒店可以为宾客提供休闲、康养服务,满足宾客度假及欣赏山水景色的需求。结合某酒店景观设计项目展开分析,探寻传统园林式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策略。从酒店的空间布局规划着手,详细分析其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设计等方面,进而对如何进行酒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设计展开研究,总结了项目中建筑功能区串联以及景观空间形态融合、环境氛围表达等设计要点,能够为今后地域特色酒店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园林式;度假酒店;空间设计;功能布局;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7.4"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076-03
0" 引言
传统园林将传统文化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是中华建筑的典型代表,基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度假酒店景观设计,能够将酒店建筑、功能与景观充分融合,使酒店的空间结构以及功能布局更为合理。在酒店景观设计中,如何合理融入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从而赋予酒店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格调,并提升宾客功能体验,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某实际度假酒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对传统园林式酒店的景观布局及氛围营造展开探究。
1" 项目概况
某度假酒店场地西接茵香河,东靠鸡峰山余脉,依山傍水,得天独厚;该酒店面向高端宾客,兼有会晤、度假功能,文化气息浓厚。场地的现状和酒店的定位不谋而合,因此利用古典园林手法实现中式人文山水和酒店恢宏建筑的结合,既是打破现有酒店“千人一面”格局的创新之策,又是因地制宜的情理之中。酒店建筑面积为3.1万m2,规划有客房210间,并拥有4.4万m2的景观。酒店景观效果如图1所示。
2" 酒店规划及空间布局
2.1" 空间结构设计
该酒店景观采取了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园林式空间设计,并利用连廊来划分和延伸空间,达成各分区“处处可观景,处处为景观”的空间效果。在空间的划分上,利用连廊连接建筑的同时对景观空间进行分隔,并营造出“藏”与“露”自然转换的空间感,如图2所示。透过长廊,另一侧的景观朦胧呈现,十分美妙,视觉上增加了景观层次,且不妨碍风的流动和花香传递等感知。在空间的延伸上,针对酒店的景观设计,以道路、游廊、踏步等作为引导宾客移步观景的媒介,并维持了各分区间的联通性,使不同空间分区产生较好的层次感与过渡性,进而增强空间进深感。
2.2" 功能布局设计
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观功能设计,既要增强宾客的体验感和认同感,又要彰显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审美底蕴,因此其功能布局必须依托空间结构增强设计感,营造视觉感官和实际体验双平衡的效果[1]。为适应不同的规模、地形和周边环境,也要考虑到景观和观景的需求,依据建筑的功能,使用兼有内外的布局形式。酒店建筑功能布局如图3所示。其中,最大的建筑1#集接待中心、大堂和客房于一身,用于接待宾客并提供入住引导、宾客临时休息与等候服务,兼具住宿功能,满足宾客的基本入住需要。该建筑一侧建筑2#用于会议和餐饮,餐会区的设置可供宾客洽谈事务、举办宴会,满足宾客的商业活动与休闲活动需要。另一侧建筑3#则为康养区,提供康体健身服务,并设有游泳池和温泉,可以让宾客于此处休闲娱乐。而与康养区相隔为贵宾楼,用于接待和服务VIP宾客。户外区域布置有活动草坪、迎宾区、隔音树丛等,整体上营造了统一协调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作用。例如,隔音树丛的布置,既可以作为绿化景观,又可以起到隔音的功能。
2.3" 交通流线设计
酒店景观设计中的交通流线设计是对酒店范围内人流、车流移动路径的设计。厅空间是传统园林式度假酒店中的重要交通节点,而廊空间则担当着园林空间过渡与景观过渡的关键任务,因此在园林式空间布局中“厅”与“廊”都具有引导交通流线的作用[2]。在该酒店景观规划中,依托园林式景观设计理念将游廊融入交通流线设计,使酒店“廊空间”成为核心动线,既可以为宾客遮雨遮阳,又可以丰富景观层次。根据宾客出入、度假需求规划落客流线、地库流线、车行流线、电瓶车流线、人行流线、连廊流线和消防流线,其中,车行流线包括了宾客会议所用的大巴车流线和VIP宾客入住的车行流线。连廊作为沟通建筑空间及各景观区域的重要路径,既方便宾客的出行,又满足酒店的日常运营,使酒店的住宿、餐饮、康养观光和后勤服务等功能都可以借助连廊来高效运作。具有园林特色的连廊使酒店各建筑区域浑然一体,同时连廊设计也融入酒店景观之中成为宾客赏景观光的路径导引。
3" 酒店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设计
3.1" 建筑功能区串联
该酒店占地面积广大、建筑功能繁多,因此通过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实现各建筑功能分区更合理的串联,在空间区域衔接和交通网络设计上做好规划。基于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廊道元素划分景观空间并完善内部交通。接待中心的两侧延伸出连廊,分别用于联通2#建筑和3#建筑,作为人行交通流线联系园中各处,提供一个全天候可供便利通行的交通网的功能性作用,有效串联这些建筑与酒店功能,如图4所示。连廊从前庭景观区中穿过,在景观空间中,酒店的建筑、点景树、特置石是视线的焦点,每处建筑、每个分区都可以发散出观景的视线,但视线汇聚于此时,连廊又成为景观,在观赏草木风景的同时感受传统园林文化的魅力。在接待中心连通至康养景观区的廊中行走,宾客可沿途观赏稀树草坪和密林景色,享受富氧空气环境,并享受康养区域的汤池、泳池。借助游廊设计,有效实现项目酒店建筑功能区域的串联,并作为景观造型的一部分充分彰显传统园林文化特质,强化其审美属性,进一步凸显传统园林式度假酒店的功能服务优势。
3.2" 景观场地功能设计
该酒店秉承自然天成,与环境融合,建立山、水、古韵的酒店文化空间关系,提供住宿、商务、度假休闲及康体综合酒店服务。景观设计秉承古韵新作、时代融合、精工细作的设计理念,融合自然与建筑空间,与山水环境相生而立。结合场所高程及空间布局,通过空间的围合、交错,营建起承转合的氛围环境,并注重与自然的融合,采取移步换景的设计手法将整体区域呈现出来,充分解读“山” “水” “石”的设计元素,展开唯美素雅的自然画卷,以自然山石为场景,映景点景;以古典诗文点题,并营建不同空间的诗画意境,用回廊串联场所转折,用植物营建四季盛景,结合不同空间属性打造景观设计。
酒店设计有前庭景观、后庭景观、餐会景观、康养景观、贵宾花园等分区,根据酒店的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对应的景观活动设计,以优化景观场地的功能性。酒店入口景观区作为迎宾场所,承担营造迎宾氛围的功能,因此结合园林主题特色设置了山水松林庭院的景观。入口处利用地形和造型松掩映主体建筑,同时又引导人进入酒店,使宾客一进入酒店区域便能够感受传统园林式度假酒店的景色之美,体会酒店景观设计中体现出的文化底蕴。而在大堂区附近的廊架庭院中,则布置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的景观庭院,使得宾客在赏景和休闲等活动中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情感的共鸣增强对酒店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餐会景观区域的布置上,根据不同的酒店活动和宾客需求进行场地功能设计。例如,宴会厅外的活动草坪区域,可用于举办草坪婚礼和草坪野餐。在全日餐厅外,通过景观餐饮外摆和景观内庭院的设计,宾客可以在春、夏、秋3个气候适宜的季节一边赏景一边享受美食和下午茶,并在餐饮外摆区旁边设置儿童乐园,满足具有亲子活动需求的宾客。为了提升酒店在冬季的客群吸引能力,在康养健身区域的室外景观中设置了温泉泡池,使宾客可以在温暖的汤池中享受雪景。除此之外,还在景观种植过程中利用自然草地和各类花木营造出“藏” “露”结合的空间感,满足宾客审美需求。
3.3" 景观空间形态融合
度假酒店与景观融合设计,旨在实现建筑、自然和人的和谐共生,使酒店建筑与园林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3]。将传统园林元素充分融入景观空间中,使园林文化、自然山水在酒店空间中得到展现,如图5所示。其中,木石景观的运用使酒店的人文山水空间设计更具时代感,并使景观区域划分空间的通透性得到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各区域片区化主题渲染的效果增强。例如,茂盛植物的种植将植物的生命力融入景观空间,赋予酒店空间生长性;而植物、木石铺装以及雅致的建筑外形,则使项目酒店的整体空间显现出自然清幽的特性,实现现代酒店与古典园林不同形态的融合。
3.4" 景观环境氛围细节表达
良好的酒店景观环境不仅能够给宾客提供视觉感官上的享受,还能够通过适当的氛围细节表达给宾客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因此在酒店景观设计上需要充分运用直观识别性和距离差异性等视觉感知原理,做好环境氛围的烘托[4]。该酒店利用花木种植搭配、夜景设计和场景铺装设计等,对景观环境进行细节优化,实现“景”与“观”的互动。植物种植依照不同区域的景观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入口处种植的造型松,呼应山水松林主题庭院设计,富有古典韵味;康养区种植早园竹和红枫等植物,竹子代表坚韧长寿,红枫代表热情和生命力旺盛,与康养区“健体养生”的主旨相合。而酒店夜景景观中主要运用灯光设计来营造静谧幽远的氛围,如图6所示。通过错落有致、疏落得宜的灯光,可以恰到好处地照亮夜间景观,与酒店松竹植物、木石构件等共同渲染出古朴雅致、清新自然的氛围。另外,强化道路铺装设计来营造古朴温馨的氛围,契合传统园林风格[5]。不同排布方式的石条材料在草地上拼接,整齐且大方;而不规则材料的铺设拼接则在酒店景观中营造出“野趣”,更显活泼自然;木料、沥青等不同材料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既不影响道路的正常功能使用,又起到了美化视觉效果的作用。
4" 结语
通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利用古典园林手法实现现代化度假酒店建筑与山水园林文化相结合,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布局,使酒店建筑与功能得到合理串联。本文通过对某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传统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为度假酒店设计积蓄了充足的园林式景观设计经验,并为相关项目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 雷洪强,巩磊.中国传统园林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环球影城诺金度假酒店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4):11-14.
[2]" 汪燎宇.园林式酒店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1.
[3]" 杨国樯.度假酒店建筑与景观融合的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1.
[4]" 姚青石,崔鸣轩.基于视觉感知的山地酒店景观空间设计[J].工业建筑,2023,53(8):25-30.
[5]" 金巧巧,李煜.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在酒店景观中的运用:以大理沙溪兰林阁酒店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3,43(17):139-142.
作者简介:钱昱竹(1991— ),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酒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