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南方红豆杉在我国分布面积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山区等,但其植物分布较为分散,在海拔500~3500m且排水良好的山地区域较为常见,适宜生长在酸性、中性土壤中。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以及根部能够提取紫杉醇,其目前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最有效的抗癌药物,对于推动医学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相关人员应加大对南方红豆杉树种的研究力度,通过阐述扦插育苗的技术类型,并设计试验方案,分析不同扦插育苗技术对南方红豆杉成长状况以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提出资源保护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S791.49"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45-03
0" 引言
南方红豆杉竞争能力较弱,受到外界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该种植物的资源数量逐渐减少,人工培育已经成为获得紫杉醇原料的主要途径。为扩大该种树种的种植面积,应积极研究人工繁殖育苗技术,明确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根据当地区域概况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确保树种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以及医学进步提供充足的原料。
1" 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育苗技术是无性繁殖的重要方式。种植人员通过枝条扦插的方法丰富幼苗来源渠道,也能获取更加整齐的幼苗,确保幼苗具备优质的母株。例如,某专家采用黄心土+珍珠岩、腐殖土等多基质对红豆杉扦插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工作期间采用生根粉、吲哚乙酸等化学药剂,并根据当地的区域特征,选择在夏季和春季开展播种操作。通过对比试验发现,使用珍珠岩基质,并在夏季使用药剂浸泡10h的枝条,生长效果较好。也有部分专家采用扦插育苗技术,但是在不同季节采用多样浓度的生根粉对枝条进行培育。在冬春相交时期,采用2年生的枝条,并使用药剂浸泡枝条10h左右,成长效果较好。
通过分析当前的文献资料,扦插育苗技术应用期间,影响幼苗成长效果的因素包含以下5个方面内容。
(1)苗圃地的遮阴和保暖效果。经调查发现,在苗圃地覆盖薄膜或低棚覆盖后,扦插育苗的存活率可比常规技术提升3%~20%[1]。
(2)枝条长度和年龄。当前,常规扦插育苗期间采用的枝条通常为1~4年生,枝条的长度通常根据具体要求,包含10cm、15cm、20cm 3种类型。
(3)基质土壤。不同的基质土壤内部蕴含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异。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采用珍珠岩、砂混合基质的扦插育苗存活率比采用其他基质进行扦插育苗的存活率较高。
(4)药剂处理。药剂应用的浓度以及浸泡时间都会影响枝条的成长状态,合理调配药剂比例,并保持浸泡10h,能够有效提升扦插育苗的存活率。
(5)季节选择。合适的播种季节也能保障幼苗良好的生长状态。扦插时间应避免在树木生长旺盛期进行,以保障树木健康的生长效果。
2" 不同技术的试验对比
2.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区域位于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林场南关珍稀树种繁育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约为1200mm。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棕壤,pH在5.5~6.5,肥力中等,适合南方红豆杉的生长。试验地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坡度在15°以下,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为扦插育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试验地内设有专门的苗圃地,苗圃地内设有遮阴棚和薄膜覆盖设施,以调节光照和温度,为扦插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苗圃地内还设有灌溉系统,确保在干旱季节能够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扦插苗的正常生长。
2.2" 材料准备
试验活动开展前期,应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工作。营养土调配阶段,采用腐殖质土、河沙、腐殖质+河沙3种基质。扦插育苗期间,选择优质的幼苗植株,并按照试验计划和安排收集枝条[2]。
2.3" 试验流程
为确保试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应制定清晰的试验流程,并明确试验方法。
首先,应确定试验场地,优先选择平整的地块,并按照相应规格划分苗床,各苗床之间应保持40cm的间距,以便后续管理期间人员正常通过,方便管理以及数据记录。
其次,应用0.3%的多菌灵药剂处理河床中的细沙,消毒时间应不少于2d,将其列为配方1。随后,从林地中提取腐殖质土,并使用0.3%的药剂进行处理,同样放置2d时间,将其列为配方2。将腐殖质土与河沙按照1:1的比例调配,列为配方3。在后续试验中,主要分析3种不同配方基质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状况的影响。
再次,枝条选择期间,应采用树冠部1年和2年生的枝条,将枝条处理为插条,长度保持在10cm,上部应具备完整的侧枝。采集到抽穗的时间应控制在5h内。扦插工作结束后,应立即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并强化遮阴工作。日常工作期间,应严格管控苗床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将温度保持在20~30℃,湿度应控制在80%~90%。
最后,试验期间应综合对比不同配方的基质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同时,深度分析不同扦插季节与存活率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对比上述因素,选择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方式,从而增强人工培育的效果,扩大树种的生存面积。
2.4" 结果分析
2.4.1" 基质分析
通过上述试验活动,发现苗床的基质对于幼苗的存活率存在一定影响,如图1所示。分析图1可知,两种营养成分混合的基质种植效果更好。通过分析该种基质的特征,发现南方红豆杉在扦插育苗阶段,基质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从而保障幼苗的顺利生长。
2.4.2" 扦插时间
南方红豆杉在扦插育苗期间,存活率情况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调查不同季节扦插育苗的存活率情况,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图2,发现3—5月的幼苗扦插存活率最高。春季作为最适宜的扦插育苗时间,在后续工作中应优先选择。同时,为保障工作开展效果,应全面分析种植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从而确保扦插育苗效果达到理想目标[3]。
2.4.3" 抽穗选择
选择不同年龄的抽穗也会对存活率产生一定影响。不同年龄枝条对存活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表1可知,同一树冠区域内,1年龄抽穗的存活率明显高于2年龄枝条,且存活率最高的枝条为树冠中部的1年龄枝条,树冠下方枝条的存活率较差。枝条作为影响南方红豆杉存活率的关键,在工作期间应进行重点考虑。
3" 南方红豆杉栽培管理
3.1" 扦插育苗
工作人员可挑选长势状况好,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母株,剪下15cm左右的枝条用于后续的扦插育苗工作。为避免影响枝条长势,修剪枝条根部应使用湿润的卫生纸包裹,随后应用保鲜膜缠绕,避免枝条水分流失,影响后续工作效果。
扦插时间应优先选择春季或秋季。将提前准备好的枝条,每10根扎成1捆,并放在药剂中浸泡0.5h。浸泡结束后,将枝条放入苗床,插入深度应控制在5cm左右,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浇水工作,并使用黑色塑料袋进行遮阴,确保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插入结束后,40d左右会开始生根。生根后可去除黑色塑料袋,但是也应避免直接照射阳光,防止对植株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扦插结束后,应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及时进行除草和排水。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灌溉水量,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适当调整灌溉频率。施肥工作中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栽种后第一年,每月应保持施加1次尿素。冬季进入休眠期,该期间不需要施肥。第二年春天,可施加氮磷钾复合肥,为植株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4]。
3.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问题也是影响植株成长效果的关键,扦插育苗期间,极易遭受各种病虫害影响。
3.2.1" 茎腐病防治
茎腐病是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扦插结束两个月后,病害的繁衍速度较快,一旦发病会导致枝条叶片出现枯死脱落。
防治措施如下。
(1)选择抗病品种。在扦插前,选择抗茎腐病的南方红豆杉品种进行繁殖,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2)土壤消毒。在扦插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石灰或高锰酸钾等消毒剂,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3)通风降湿。保持苗床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害的滋生和蔓延。
(4)及时清除病株。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销毁,防止病原菌通过土壤或水传播到其他健康植株。
3.2.2" 蚜虫防治
蚜虫是常见的虫害,由于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期间需要温暖湿润的环境,而该种环境也极为适宜蚜虫生长繁殖。蚜虫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且数量多。夏季为虫害的高峰期。该种虫害主要侵蚀植株的根部和叶片,导致植株生长状况变弱,影响植株正常成长,甚至造成植株死亡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
(1)修剪枝条。定期修剪枝条,保持林间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避免因植株生长过密而造成病害的大面积传播。及时修剪患病枝叶,定期清理落叶,避免营造病害适宜生存的环境。
(2)消毒管理。种植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前,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虫害通过人体携带传播。
(3)生物防治。在林区内部引入病虫害的天敌,维持林间生物的多样性,以控制虫害数量。
(4)化学防治。病虫害严重区域可适当喷洒农药,尽可能在初春天气晴朗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药剂喷洒数量,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4" 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措施
南方红豆杉具备较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日常工作期间应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日常宣传。现阶段,社会大众对南方红豆杉的了解不够全面,资源保护宣传力度较弱,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导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针对该种情况,从业人员应创新宣传方式。可利用网络平台,成立官方账号,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进行大面积宣传,充分展示该种树种的经济价值,并普及宣传资源保护措施。同时,可在中小学教学中融入该项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持续扩大红豆杉资源保护的受众面积,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5]。
(2)加大人工繁育力度。为保障南方红豆杉资源满足社会的应用需求,可积极开展人工培育工作。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员,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扩大该树种的栽种面积,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当前,扦插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该种技术手段能够充分体现母株的优良属性。工作期间,应综合对比各种繁殖技术的优势,并分析不同条件对苗木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加大科技研究力度,引进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南方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工作期间,通过试验对比并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在后续工作中应优先采用河砂+腐殖质作为基质,且在春夏季节进行扦插,枝条应优先选择树冠中部的1年生枝条。此外,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严格管控苗床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情况,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以进一步提升幼苗的存活率。日常工作期间,应做好幼苗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大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以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良才.攸县古树名木南方红豆杉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新农民,2024(17):19-21.
[2]" 陈立新,叶健,占剑锋,等.江西省南方红豆杉资源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6):47-50,77.
[3]" 赵洋,余雯静,何易蔓,等.套种南方红豆杉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4,30(2):344-352.
[4]" 刘仕祥.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23,46(18):55-57.
[5]" 李忠南,李星平,陈京云.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1):52-55.
作者简介:胡菁雯(1983— ),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及营造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