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针对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云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筛选库构建,旨在实现绿美交通理念下的生态恢复与景观美化。研究发现,云南省多样的气候和地形为植物选择提供了丰富资源,强调了乡土植物在提高生态适应性和降低维护成本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基于生态恢复、景观美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植物筛选原则,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和植被覆盖率。
关键词:云南省;绿美交通;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生态恢复;景观美化
中图分类号:U418.9"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12-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路网发展举世瞩目,其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行车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高速公路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工程规模的迅猛扩大,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路域两旁的边坡,开挖的土石方量巨大,对沿线生态环境、景观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针对这一现象,绿美交通理念兴起,该理念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因素,以生态绿色为理念,建设出一条融合生态、美丽、文化和旅游的公路。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出发,对云南省高速公路边坡常用植物以及乡土植物做备选梳理,再通过研究,论述植物库的筛选原则和筛选目标,旨在改善恢复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现象,有利于保持高速公路边坡稳固,提高路域行车安全性,同时也可让高速公路路域景观更宜人。本文为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绿美交通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在初始阶段对于边坡的处理主要关注于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多采用喷浆等工艺,对生态恢复考虑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边坡绿化和防护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开始注重路基稳定、路面保护、交通诱导、行车安全、噪声降低、保护环境与自然相协调等[1]。近年来,在推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2],首次提出了绿色公路的理念。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对自然地貌、原生植被的保护,增强公路排水系统对径流的消纳与净化功能[3]。为了推进绿色公路建设,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云南省绿美交通三年行动》,希望通过提升巩固、整体改造、新建等方式,高标准创建“畅、安、舒、绿、美”交通项目,串联起“山水林田湖” “城镇乡村景”等重要绿美要素,形成高质量绿美通道[4]。
随着绿美交通的概念兴起,人们对边坡植被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绿化与防护,而是对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路域景观美化等功能有了新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护坡植物筛选需要综合考虑,寻找既能改善工程环境,又能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防护植物。
2" 备选植物调查
2.1" 边坡植物
云南省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较大,气候类型多样,从北到南跨越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多个气候带,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高速公路景观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相应的,云南省生态环境较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人为干预。
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过程中,填方边坡常使用草种喷播固土护坡,乔、灌木点缀种植为辅,若填方边坡为土质边坡,一般会在距离路基边缘1.5m处列植常绿灌木,并在距离路基边缘2m以外丛植开花灌木,以便形成景观层次;挖方边坡则尽量利用原有的乔灌木及草皮,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降低绿化成本,有利于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1]。云南省常用的地被混播植物包括狗牙根、结缕草、车桑子、猪屎豆、黑麦草、小冠花、金鸡菊、野菊花、香根草、构骨等;攀援植物包括爬山虎、木麒麟、鸡屎藤、翅茎白粉藤、炮仗花、菰腺忍冬、常春油麻藤[5]等;灌木包括杜鹃、茶花、月季、栀子花、七里香、美人蕉、胡枝子、金雀儿、三角梅等;乔木包括云南樟、清香木、思茅松、云南樱花、滇朴、醉香含笑、云南松等。
2.2" 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包括已广泛使用的乡土植物和经驯化后表现良好生长势、具有较强观赏性的野生植物[6]。采用乡土植物进行高速公路绿化,不仅能够增强绿化效果,降低维护成本,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功能适用性。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8],能够提高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对于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2)经济实用性。乡土植物的来源渠道广泛,适应当地环境,获取成本较低,其养护管理相对粗放,维护成本较低,适合高速公路绿化这种需要长期维护的项目,可以降低绿化工程的总体成本。
3" 植物库筛选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必须符合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功能要求,发挥稳固坡面、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应结合路基防护、安全设施设计,着重考虑行车安全。在植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规格形态符合设计要求的植物。木本苗木使用应符合《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DB11/T 211—2017)的有关规定;草本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GB 6142—2008)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木本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 7908—1999)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8]。同时,在选择时还要充分考虑高速行车时驾驶员的动态视觉特点和心理效果,要符合防眩植物的规格及栽植形式,标准应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要求。在此基础上,要保证植物选择和配置组合得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
4" 植物库筛选目标
4.1" 生态恢复目标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过程,多角度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当中,大量的土石填挖对山体或土体表面的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甚至威胁行车安全。因此,亟须通过人为干预进行恢复,重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使其能够自我维持和发展。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讨论。
4.1.1"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9]。通常情况下,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更能适应环境变化,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有更强的恢复力。植物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指标之一,分布广泛,相对容易观察和计数,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云南地势陡峭,高速公路在设计和修建过程中为了达到技术指标和行车安全等要求,不可避免地要对山体开挖毁坏植被,为了减少对沿线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植物种丰富度来巩固恢复效果。
4.1.2" 群落稳定
群落稳定描述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和干扰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物种多样性对群落稳定性至关重要,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群落通常物种多样性较高。物种间的关系复杂,这使得群落能够通过不同物种的互补作用来减少干扰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群落在面对干扰(如火灾、洪水、干旱、病虫害、入侵物种等)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受损害的能力。在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过程中,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群落通常具有较快的恢复速度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通过物种的自然更新和演替过程来恢复原有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路域环境修复效果。因此,在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可以筛选一些抗逆性较强的植物来构建出抵抗力相对稳定的群落,实现植被恢复。
4.1.3" 群落结构相对完整
群落结构相对完整包括了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功能完整性、生态位分化等方面,是生物群落相对稳定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过程中,不同植物种类对环境的生长适应性不一样,科学的植被营造技术是植被恢复有力的保障,适当选择不同种类的草本、地被植物、攀援植物、灌木、乔木等,形成垂直分层,不仅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价值,还能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减少资源竞争,为不同物种提供多样化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这对于物种的繁衍和生存至关重要,极大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4.1.4" 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不仅能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改善路域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干燥地区的空气条件,通过蒸腾作用和遮阴作用降低地表温度,近郊区域的高速公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于开挖坡度较陡的边坡,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对行车安全有一定辅助作用,同时植物残体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为后续生态恢复工作打下基础。
因此,在合理增加植物种类和提高种植密度的同时,可以筛选一些吸尘降噪、净化空气、具有固土固氮能力的植物。
4.2" 景观美化目标
(1)季相变化明显。季相明显的植物能够给人以时令的启示,植物在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质地,且日光会使植物景观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增加了景观的动态美,同时还增添了景观构图意趣,如春季的“桃红柳绿”和秋季的“金风播爽”等,增强了景观色彩美感的同时,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需要适当增加植物种类、混合配置不同花期的树木、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10]。
(2)景观层次丰富。最为常用的做法是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形态、不同高度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采用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增强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层次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再辅以季相变化,利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如常绿植物与季节性变色植物相结合,以及不同花色的花卉,来创造视觉上的层次感。
(3)有地域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来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好乡土植物,其在观赏性上不仅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能够增添高速公路绿化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还能展现出高速公路所在区域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提升道路的辨识度和美观度。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大部分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浓烈的地域特征,在边坡景观植物筛选时,可以充分结合本土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景观的立体性[11]。
4.3" 社会经济效益目标
植物资源在循环经济中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联结生态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社会福祉与紧密健康价值的纽带,可以利用景观绿化植物实现以下目标。
(1)功能性目标。植物本身能够吸附灰尘以及散射声波,减少噪声、灰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储水防涝,稳固边坡,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配置和规划,充分考虑高速公路行车的视觉特点,可以利用植物防眩实现行车安全的效益目标。与此同时,云南地属山区,地势复杂,利用植物作为引导标志,亦可在高速公路中作为一种让人感到舒适和自然的行车引导。
(2)经济适用性目标。为了降低造价及养护成本,在选择植物时,优先选择易获取的植物以及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乡土植物,以节省经济成本。在植物配植过程中考虑节水问题,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选择繁殖能力太强的植物,此类植物不仅会提高后期养护成本,还容易遮挡行车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5" 结语
本文从绿美交通理念出发,结合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提出了兼顾生态恢复、景观美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植物筛选库构建原则。利用乡土植物可显著提高边坡绿化的生态适应性与维护效率,同时彰显地域特色。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及植被覆盖率,能有效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问题,为云南省高速公路边坡植物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结合路段环境持续优化筛选库并监测其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胜.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绿化工程设计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1(2):80-82.
[2]" 蓝生斌.绿色低碳可循环理念下的高速公路设计优化策略[J].西部交通科技,2020(8):171-174.
[3]"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普通干线绿色公路建设的实施细则(试行)[A/OL].(2017-11-30)[2024-10-29]. https://jtyst.fujian.gov.cn/zwgk/zcfg/gfxwj/201711/t20171130_437751.htm.
[4]" 云南省3年将建5万公里绿美公路[J].交通企业管理,2022,37(5):100.
[5]" 陈弘曦,霍典,唐忠国,等.藤本植物在广西大凭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3(12):114-115.
[6]" 李艳.西安市公共建筑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7]" 刘小军,高燕,刘利怡.榆林沙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和谐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49-51,53.
[8]" 成学政.公路边坡复绿的质量检测[J].山西交通科技,2008(6):56-57,63.
[9]" 刘娟,孔繁华,徐来祥.大仓鼠种群生物多样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93-94.
[10] 董月琴.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与文化融合的探讨:以新疆阿克苏市水韵明珠“江南小镇”景观建设为例[J].内蒙古林业,2010(7):30-31.
[11] 张淑琴,肖海军.广安市乡村旅游区植物造景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7):8,11.
作者简介:王宇婷(1995— ),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