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融合策略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74)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037-03

0引言

在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布局推动下,众多城市已经深刻意识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深入的创新与探索。在该大环境下,园林设计应注重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构建与现代视觉审美相匹配的园林空间,将具有现代性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有效优化现有园林景观现状,大幅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打造完美的园林艺术空间。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1.1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现代园艺技术的运用,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思路。多样化的植物配置、层次化的空间布局及色彩的科学搭配,均能够更好地迎合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园林技术在提高景观艺术价值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功能性,有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2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和谐

科学规划山、水、植被,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景观与人文空间的协调性。园艺技术能为植物合理搭配提供有力支持,根据气候、土壤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不但能够大幅提高植物存活率,还可以更好地优化生态功能。同时,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更好地优化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温度,为城市生物提供更多栖息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升。现代园艺技术的运用,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园林景观不但实现了美学价值提升,而且承担了更多的生态功能,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关联性

2.1园艺技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有效运用园艺技术,可科学选育、培育适宜不同环境的植物品种,更好地满足园林景观对生态功能、美学价值的双重需求。植物的生长特性、形态变化及色彩对园林景观呈现出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而园艺技术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借助科学的植物繁育技术,能够培育出更多生长周期适宜、适应能力强的花卉与树种,并广泛用于景观设计的诸多场景中2。在不同的气候、土壤环境中,可借助科学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完善的生态基础。此外,园艺技术的健康发展,能够为园林设计创新提供思路,借助空间技术、垂直绿化等手段,提高景观设计的立体性,为城市生态系统优化提供良好条件。

2.2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推进园艺技术持续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对植物的选择、栽培和应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该要求促使园艺技术在选育、繁殖、栽培等方面持续创新。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植物形态、色彩、质感以及季相变化的需求,促使园艺师对观赏植物进行了深入探讨,培育出了诸多适应于不同环境需求的新品种。园林景观的主题化设计,促使园艺技术在植物造景、空间布置方面不断突破传统,并逐步开发出了屋顶花园等新兴技术应用形式。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需求,如提高城市绿化率、优化空气质量、降低热岛效应等,均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园艺技术在节能型植物应用及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方面的进步。此外,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实施,使园艺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实践、验证机会。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园艺技术的重要载体,不但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场景,也为技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两者融合、进步奠定基础。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融合方法

3.1合理规划园林工程中的山、水、植被

在园林工程中,山体是园林的骨架,不但可以塑造空间层次感,而且承担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在山体规划过程中,需参考地形特点,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在进行人工推山处理时,可借助土壤改良技术,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并选择最为适宜的植被进行覆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效益。

水体是园林中的动态元素,可使整体景观氛围更加活跃、生动,同时还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在水体规划过程中,应提高水源供给的稳定性及循环系统的合理性,保障水体能够具有良好的自我净化能力。水体形态的设计需尽量保持其自然形态,减少人工干预。在水域周边,可适当搭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并借助植物自身生态功能,持续对水质进行净化,同时提高景观的层次感。

植被是园林的核心,决定了景观的美观度。植被规划过程中,应对园林类型、地域气候、土壤条件和景观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再进行科学选择。在植被布局方面,可将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进行搭配,构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增强景观的立体感。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务必要匹配园林设计的主题,打造动态的视觉效果。此外,植被配置还需考虑其生态功能,如乔木的遮阴作用、灌木的防护功能、草坪的水土保持能力等,并在后续养护过程中,增加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关注,更好地保障其景观效益。

3.2借助现代园艺空间技术设计园林景观

在植物布置中,运用现代园艺空间技术,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被,并将其合理种植于墙壁、道路等边缘位置,显著增强景观的层次感,突出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使景观既具有艺术美感,又能满足功能性需求。

在园林设计中,现代园艺空间技术能够精确描述景观尺度与色彩变化。利用不同颜色的植物搭配设计,能够显著增强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并营造出鲜明的视觉效果。例如,在景观的特定区域中,合理分布暖色系植物,打造清新、热烈的景观氛围,给游客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对植被高度、密度及形态进行科学调整,可以更好地优化园林空间布局,提高景观的和谐性[4]。

园艺空间技术在运用过程中需突破传统设计的局限性,合理运用曲线型、不规则型及集中式布局等多样化的路径形式,摆脱传统直线型的单调感,使游客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到景观的多样性,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览体验。同时,现代园艺空间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还应对植物种区域及观赏路径进行科学、合理划分,优化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等问题。例如,可以将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与草坪进行混合设计,增加空间层次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生态功能,提高空间运用有效性,改善园林生态效益。

3.3融入现代园艺工程技术

在复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灵活运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图纸以更加直观的模型形式展现出来,清晰展现出园林的实际布局,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规划施工方案。此外,3D打印技术可以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制作清晰的布局模型,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实现环保目标,为园林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灯光亮度与色彩的科学设置,能够营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美感。发光二极管(LED)智能控制照明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特性,能够大幅减少电力消耗,降低运行成本,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结合不同的时段与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光线,为园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照明体验。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搭建完善的信息资料库,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精准的控制。立体化施工模型的应用,不但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降低资源损耗,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并将多种信息数据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后续维护、管理的便捷性,为园林项目长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现代园艺工程技术还注重施工过程的创新。构建智能化的浇灌系统与道路系统,显著提高园林内部设施的使用效率。园艺工程技术不但有效延长了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为园林建设提供更多经济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型节能材料等,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的同时,使其能够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

3.4园林节能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

在园林设计中,科学选用节能型建设材料,能够大幅降低建材使用、维护成本。建设材料不但要具有环保性,还要具备长期使用的适应性。在人文景观中,使用可回收建材,更好地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智能路灯及节能型照明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整光线强弱,确保足够照明的同时,有效减少电力消耗。在夜间景观设计中,照明设备能够营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柔和灯光效果,为游客提供舒适的观赏体验,同时加入动态灯光编程效果,可有效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吸引力。

科学运用智能化浇灌系统,可以对管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通过科学检测植物的需水量,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智能化浇灌系统可以自动设置浇灌时间与浇灌量,不但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人工维护成本。此外,雨水收集与再利用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能够为园林景观提供不间断的水源,更好地保障了园林的生态价值。

3.5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人文思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团队可在设计前期阶段,针对景观的功能性需求,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游客对园林空间的期待,并在设计中予以反馈、应用。在公共园林设计中,可适当增添适合小憩的场地,并合理区分观赏区域及活动空间,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功能区域的设计,则需要在满足美观度要求的同时,提高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的体验,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感官享受。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对当地人文特色、文化符号有充分了解,并将其与现代化设计相结合,融入园林设计当中,提高园林的现代感,使其更富有地域文化色彩。例如,在改造翻新具有历史意义的园林时,保留或修复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部分,并适当增加现代景观元素,将历史记忆留在设计当中,更好地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提高自然的延续性,并以植物为主要媒介,营造生态与美学共存的景观效果。设计师应尽可能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结合对环境、资源的改造提升园林整体的生态价值,更好地贴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更好地亲近、感受自然。

3.6商务景观区融合设计

商务景观区的融合设计,不但要满足商务活动的需求,还应体现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使用者打造舒适、便利的空间。在设计中,功能布局的合理性极为关键,科学规划不同功能区域,能够大幅提高商务景观运转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景观需求。

通过营造充分的开放性空间,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并为商务活动提供更适宜交流的场所,如设置宽的步道、开阔的广场等。同时,私密性空间能够为商务人士处理商务工作、洽谈合作提供适宜的场所。私密空间可以是半开放的座椅区、绿植隔开的会谈空间等。在不同功能性空间设计中,可巧妙地运用植物、建筑小品、水景等进行分区,便可以在不破坏整体美感的情况下,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适当运用本地适生植物,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改善区域的空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除了传统的商务办公场所,还可以融入休闲娱乐功能,设置咖啡馆、健身区或艺术展览空间,为商务人士与访客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体验。在步道和广场区域,增加无线网络覆盖、智能座椅以及数字化服务终端,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展现现代商务区的科技感。商务景观区中,不同元素需要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且要保持功能的相辅相成。例如,水景与绿化的有机融合,能够大幅提高空间的自然气息;建筑立面与地面铺装的统一性设计,可显著提高视觉的协调性,营造出活力、和谐的空间形态。

4结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当下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空间的追求极为相配,且可以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理念与技术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合理规划自然元素、引入智能化技术、优化空间布局以及融入人文关怀,园林景观能够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园林景观在未来设计过程中,需将更加注重生态价值与文化表达,共同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亚微.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探讨[J]现代园艺,2022,45(18):97-99.

[2]王亮.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分析[]佛山陶瓷,2023,33(1):164-166.

[3]梁朗玛,黄芳薇,汪洋,等.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路径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1):126-127.

[4]张锦涛.初探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路径[J]农村科学实验,2020(17):81-83.

[5]罗创云.浅析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路径[J].农家科技,2023(13):117-119.

作者简介:唐玲(1984一),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标签:  园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